第二节口服固体制剂 (1)
常用的固体剂型有片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固体制剂的共同特点是:①与液体制剂相比,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②制备前处理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以保证药物的均匀混合与准确剂量,而且剂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③有效成分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入血液循环中。保健食品目前上市的剂型大多为固体制剂,固体制剂为保健食品制剂中最为常见、最为重要的剂型。
在固体剂型的制备过程中,首先将物料进行粉碎与过筛后才能加工成各种剂型。如与其他组分均匀混合后直接分装,可获得散剂;如将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造粒、干燥后分装,即可得到颗粒剂;如将制备的颗粒压缩成形,可制备成片剂;如将混合的粉末或颗粒分装入胶囊中,可制备成胶囊剂等。对于固体制剂来说物料的混合度、流动性、充填性显得非常重要,如粉碎、过筛、混合是保证物料的含量均匀度的主要单元操作,几乎所有的固体制剂都要经过此操作。固体物料的良好流动性、充填性可以保证产品的准确剂量,制粒和加入助流剂是改善流动性、充填性的主要措施。
一、粉剂
粉剂(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物料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根据粉剂的用途不同其粒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粉剂能通过六号筛(100目,125μm)的细粉含量不少于95%;难溶性物料、收敛剂、吸附剂、儿科或外用散能通过七号筛(120目,150μm)的细粉含量不少于95%。
粉剂具有以下特点:①粉剂粉状颗粒的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易分散、起效快;②外用散的覆盖面积大,可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等作用;③储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④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但也要注意由于分散度大而造成粉剂的吸湿性、化学活性、气味、刺激性等方面的影响。
【分类】
粉剂按剂量型可分为分剂量粉剂与非剂量粉剂。前者系将粉剂分成单独剂量由患者按包服用;后者系以总剂量形式发出。
【制备】
1一般粉剂的制备粉剂的制备工艺一般按如下流程进行: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与贮藏。
一般情况下将固体物料进行粉碎前对物料进行前处理,所谓物料的前处理是指将物料加工成符合粉碎所要求的粒度和干燥程度等。对粉剂制备工艺各步骤简单介绍如下。
(1)粉碎:固体药物的粉碎是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破碎成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通常要对粉碎后的物料进行过筛,以获得均匀粒子。粉碎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小粒径,增加比表面积(m2/m3或m2/kg)。
粉碎操作对制剂过程有重要的意义:①有利于提高难溶性物料的溶出速度以及生物利用度;②有利于各成分的混合均匀;③有利于提高固体物料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度;④有助于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等。
(2)筛分法:是借助筛网孔径大小将物料进行分离的方法。筛分法操作简单、经济而且分级精度较高,因此是医药工业中最为广泛的分级操作。
筛分的目的概括起来就是为了获得较均匀的粒子群,即筛除粗粉取细粉、筛除细粉取粗粉,或者筛除粗、细粉取中粉等。这对药品质量以及制剂生产的顺利进行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颗粒剂、粉剂等制剂都对粒度有要求。在混合、制粒、压片等单元操作中,粒度对混合度、粒子的流动性、充填性、片重差异、片剂的硬度、裂片等具有显著影响。
(3)混合:把两种以上组分的物质均匀混合的操作统称为混合。混合操作以含量的均匀一致为目的,是保证制剂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固体的混合不同于互溶液体的混合,是以固体粒子作为分散单元,因此在实际混合过程中完全混合几乎办不到。为了满足混合样品中各成分含量的均匀分布,尽量减小各成分的粒度,常以微细粉体作为混合的主要对象。
(4)分剂量:分剂量是将混合均匀的物料,按剂量要求分装的过程,常用方法有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三种,机械化生产多用容量法分剂量。为了保证剂量的准确性,应对粉末的流动性、吸湿性、密度差等理化特性进行必要的试验考查。
粉剂的质量除了与制备工艺有关以外,还与粉剂的包装储存条件密切相关。由于粉剂的分散性很大,吸湿性是影响粉剂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了解物料的吸湿特性以及影响吸湿性的因素。
2特殊粉剂的制备
(1)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所谓低共熔现象,即指两种或更多种物料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处理方法如下。
①功效增强时,低共熔法混合并通过实验减少剂量。功效减弱时,避免低共熔。功效无变化时,固体成分多,先形成低共熔物,再混合,或者分别用固体成分稀释低共熔成分,再混匀。
② 含挥发油或足以溶解低共熔混合物液体:先将低共熔混合物溶解,用喷雾法喷入其他固体成分中,混匀。
(2)含液体物料的粉剂:主要包括挥发油、非挥发性液体物料、酊剂、流浸膏、物料煎汁等。处理方法如下:① 一般用处方中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② 物料量大不能完全吸收时加赋形剂吸收;③ 物料量过大,且为非挥发性成分时,蒸去大量水分,加入固体物料或赋形剂,低温干燥,研匀。
【质量控制与包装、贮藏】
1粉剂的质量检查项目
(1)外观及粉末细度:粉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一般粉剂应通过六号筛。
(2)均匀度: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色斑。
(3)水分:取供试品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IXH“水分测定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90%。
(4)装量差异:单剂量、一日量包装的粉剂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表31的规定。
表31粉剂装量差异要求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01g或01g以下±15%01g以上至05g±10%05g以上至15g±8%15g以上至60g±7%6g以上±5%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重量,每袋(瓶)的重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超出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未规定用量的外用粉剂和非单剂量的大规格包装粉剂不需检查装量差异。
(5)卫生标准:粉剂每克不得检出大肠杆菌、致病菌、活螨及螨卵;不含物料原粉粉剂细菌每克不得超过1000个,真菌每克不得超过100个,含药材原粉的粉剂细菌数每克不得超过100 000个,真菌数每克不得超过500个。其检查方法按卫生部《药品卫生检验方法》检查。
2粉剂的包装、贮藏粉剂的质量除了与制备工艺有关以外,还与粉剂的包装储存条件密切相关。由于粉剂的分散性很大,吸湿性是影响粉剂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了解物料的吸湿特性以及影响吸湿性的因素。
【举例】
1椰果功能性奶粉
(1)主要原料:新鲜奶粉95g、椰果微晶纤维素5g。
(2)制备方法:将新鲜奶粉和椰果微晶纤维素在混合机中充分混合即得。
(3)功效:防止便秘。
2速溶果蔬粉
(1)主要原料:莴苣叶 100g、苹果 50g、奶粉 40g。
(2)制备方法:将洗净的莴苣叶和去皮的苹果灭酶、斩碎打浆、超微磨细、均质,经真空浓缩设备浓缩至水分含量约为70%,再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将干燥的粉末与奶粉混合均匀,即得。
(3)功效:补充营养和维生素。
3营养米粉
(1)主要原料:大米 800g、黄豆 200g。
(2)制备方法:将大米淘洗、浸泡、滤水、粉碎,并将洗净晒干的黄豆磨成细粉,然后将两种粉末混合搅拌均匀,上高温自熟双筒粉丝机出粉,即得。
(3)功效:补充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维生素E、氨基酸及钙、磷、铁、钠、锌、硒等营养物质,美肌肤、益筋骨、壮体力,延年益寿。
二、颗粒剂
颗粒剂是将物料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中国药典》规定的粒度范围是不能通过一号筛(2 000μm)的粗粒和通过四号筛(250μm)的细粒的总数不超过80%。《日本药房局》还收载细粒剂,其粒度为105~500μm。
颗粒剂既可直接吞服,又可冲入水中饮服。根据颗粒剂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及泡腾性颗粒剂。
颗粒剂与粉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均较少;②服用方便。可制成色、香、味俱全的颗粒剂;③必要时对颗粒进行包衣;④注意多种颗粒的混合物,如各种颗粒的大小或粒密度差异较大时易产生离析现象,而导致剂量不准确。
【分类】
颗粒剂一般按其溶解性能、形状进行分类。按溶解性能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及泡腾颗粒剂。可溶性颗粒剂绝大多数为水溶性颗粒剂,如感冒退热颗粒剂、板蓝根颗粒剂等。有些颗粒剂辅料单用蔗糖粉的水溶性颗粒称“干糖浆”。另外,还有酒溶性颗粒剂,如养血愈风酒冲剂,每包颗粒剂加一定量饮用酒,溶解后即成药酒。混悬性颗粒剂如橘红颗粒剂、复脉颗粒剂等,加开水成混悬状后服用。泡腾颗粒剂如山楂泡腾冲剂,其组成中除常用辅料外,还含有枸橼酸或酒石酸与适量的碳酸氢钠,遇水时产生二氧化碳气泡。
颗粒剂按成品形状可分为颗粒状、块状冲剂,以前者应用最多,后者是将干燥的颗粒加润滑剂后,经压块机压制成一定重量的块状物,如刺五加颗粒剂。
【制备】
1水溶颗粒的制备水溶性颗粒剂加水后应能完全溶解呈澄明溶液,无焦屑等杂质。其工艺过程可分为提取、精制、制粒、干燥、整粒、质量检查和包装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