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肠胃积热型便秘 (2)
[体会] 便秘的病变位在大肠,但常与脾胃肺肝肾等功能失调有关,临床分证虽然复杂,但不外虚实两大类,实者由邪热、寒积气滞引起邪滞胃肠、壅塞不通;虚者由阴阳气血不足、推动无力。致大肠传导失职而成。而本方诸药合用泻热通便、破气除满,调理气机之功效。运用本方应根据便秘之虚实、体质之强弱有枳实、枳壳之变,陈皮、青皮之变,对于有数年便秘之久的患者,一剂药便通后,还需随证调理一段时间,便秘方可终愈。
[方源] 高丽丽.“和胃汤”治疗便秘37例.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520
3.六味栀黄汤
[方药] 熟地黄25g,山茱萸、生山药各12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g,生栀子10~15g,生大黄10~15g。
[用法] 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10~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 滋阴补血,清热通便。
[应用] 临床治疗32例,痊愈13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治验:陆某,男,70岁。10余年来大便干燥,2~3日排便1次,初起症状较轻,未经诊治。近半年上症加重,5~6日排便1次,大便干结难下,排便时痛苦不堪,严重时须用手指抠出大便,果导片1次服用6片亦无明显效果,就诊时已1周未能排便,伴口干口臭,头晕耳鸣,心烦急躁,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沉滑。观其人体质尚健,予六味栀黄汤重用生大黄15g浓煎顿服,1剂而大便通,继按常规服法连服10剂,诸症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体会] 经云:人年逾四十,阴气自半。老年人便秘,多由阴血枯槁,肠道失濡所致。肾为先天之本,主五液而司二便,故阴虚液亏之便秘,主要责之于肾。阴液既亏,内热自生,加之便结难行,燥热内盛,临证除阴虚征象外,多见五心烦热,心烦急躁,头晕,耳鸣等症状。大便不通,燥热难除,更加伤津耗液,形成恶性循环。故以六味栀黄汤重用熟地黄大补阴血以治本;加用生栀子清泻三焦相火,解郁除烦;以生大黄通便导滞,推陈致新以治标,标本兼顾,补泻有序,故能取得良效。但对于大便并非干结而排出困难者,本方应慎重使用。
[方源] 杜亚康.六味栀黄汤治疗老年便秘32例.陕西中医,2004;25(1):56
4.一捻金方加味
[方药] 黄精10~20g,紫草5~15g,牵牛子3~9g,槟榔5~15g,大黄(后下)3~9g,蜂蜜(冲服)9~15g。
[用法] 用量随年龄大小酌定。用时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文火煮沸15分钟,取汁150~300ml,频频少量温服,或分3~4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 消食导滞、泻热通便。
[应用] 临床治疗84例,痊愈55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86%。
[体会] 小儿为“纯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一旦患病多属实证、热证。《宣明方论·小儿门》指出:“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也。”《医宗金鉴·幼科心法》:“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胃主纳受……若父母过爱……则宿滞不消而疾成矣。”由此可见,小儿便秘多由脾胃柔弱,饮食不节,饥饱不适,损伤脾胃,导致食滞不化,内结肠胃,腑气不通,或浊气不降,火热上熏心肺,下移大肠所致。应用中药加味一捻金方中,黄精添津润肠;紫草凉血解毒润肠;牵牛子、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胃肠积滞;孩儿参健脾养阴生津;槟榔消积导滞;蜂蜜滑肠通便,缓急补中,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消食导滞、泻热通便之功。以上诸药合用,具有增强胃肠功能、抗菌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力、消除腹胀等作用,故用于治疗小儿便秘收效显著。
[方源] 张焱.中药加味一捻金方治疗小儿便秘84例.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195
5.番泻叶甘草汤
[方药] 番泻叶100g,生甘草30g。
[用法] 加水1 500ml,煎成浓汁约500ml,装瓶备用。每次服50~60ml,每日2次。
[功效] 泻火通便。
[应用] 临床治疗136例,患者分别服用过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五氟利多、利培酮(维思通)、阿米替林等精神病药物时发生便秘,患者最长大便10天未解,最短3天。便秘时,患者烦躁不安,苦不堪言,发脾气、冲动等精神症状与日俱增。治疗后96例显效,32例有效,8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4.12%。此方剂服药后,通便作用快,疗效可靠,使用方便,男女老少皆宜。除有少数病员出现一过性腹痛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治验:李某,男,28岁。诉患者因通宵不眠,语无伦次,自语骂人,妄见妄闻,兴奋躁动3周,总病期5年。诊断:精神分裂症。经氯丙嗪治疗1个月效果不理想,改用氯氮平治疗,1周后出现大便秘结,致使喧扰不宁,动而多怒,坐立不安,反复徘徊,狂躁打骂。观其舌苔黄腻、舌尖红绛,脉弦滑。用番泻叶、甘草汤治疗12小时后,大便通畅,神志舒畅,狂躁打骂消失,精神症状逐日减轻。2个月后患者夜眠安宁,妄见妄闻消失,行为举止彬彬有礼,自制力恢复,达到临床治愈。
[体会] 作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的药物因具有抗胆碱能阻滞作用,极易引起胃肠道蠕动功能的减弱,出现便秘。大便秘结不通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即中医辨证的内热炽盛。火热内扰,以致神不守舍,患者可见喧扰不宁,狂躁打骂,动而多怒等。《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故治疗当以泻火通腑为要务。用番泻叶甘草汤急下腑实,釜底抽薪,使毒火从下而去。番泻叶性苦寒,具有消积导滞,泻热通下之功,方中用为主药;生甘草清热缓急,起到缓和番泻叶的峻猛之性。全方一急一缓,使攻下而不伤正,邪去而病安。
[方源] 魏良玉,等.番泻叶甘草汤治疗抗精神病药引起便秘136例.浙江中医杂志,2002;(10):427
6.清热通便汤
[方药] 玄参60g,白术30g,生地黄30g,升麻10g,枳实10g,白芍30g,甘草10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遍取汁600ml,分早、晚2次服。配合清肛消痔洗剂(由防风、大黄、黄柏、苦参、枳壳、花椒组成)100ml,加热水1 500ml,水温30~40℃为宜,大便后坐浴20分钟。
[功效] 清热通便。
[应用] 临床治疗90例,痊愈7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67%。
[体会] 便秘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皆有密切关系。其肠道热秘,多见于青壮年人,青壮年患者大多因工作繁忙或熬夜久坐,或过食肥甘厚味、过饮烈酒,或因各种炎性病变使用抗生素或温补品,致肠道积热,积热上蒸,浊阴不降,热盛伤阴,肠道干涩而成热秘。便秘初期,患者体盛邪实,以能急解燥便为快,常努力挣解或暴力扩张而撕裂肛管导致肛裂。患者便秘合并肛裂后,恐惧排便时疼痛,常会有意识延长排便间隔时间,形成直肠性便秘,干硬便排出时,可进一步加重肛裂创面损伤,形成恐惧排便—大便秘结—损伤加重—肛裂久不愈合的恶性循环。
针对这一恶性循环状况,采用中药内服治疗其便秘,自拟清热通便汤重用玄参清热养阴、解毒散结,专主热病,味苦则泄降下行,故能治脏腑热结;生地黄、升麻升清降浊、清热润肠,以加强通便之功;白术、枳实补中益气,行气消积,能转运脾阳,消滞通便;白芍、甘草滋阴润肠通便,并可缓急解痉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清热、行气通便、解痉止痛之功,既可清除肠道实热之秘结,亦可缓解肛裂之疼痛。外用药清肛消痔洗剂方中大黄、黄柏清热解毒,逐瘀通经;防风、花椒、枳壳祛风行气,解痉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风解痉、通络止痛之功。该方坐浴能消炎止痛,清洁肛裂溃疡面,扩张皮肤血管,松弛****括约肌的痉挛,促进肛裂的愈合或缓解。临床体会,肠道实热证的便秘并急性肛裂者,单一治疗便秘或肛裂都难以获得理想效果,而且急性肛裂逾月不愈,则可转变为慢性肛裂,引起诸多见证,治疗更为困难。故治疗上应以便秘为本,肛裂为标,故用清热通便汤内服清除便秘之苦,用清肛消痔洗剂坐浴解除肛裂之痛。
[方源] 谢国良,等.中药治疗青壮年肠道实热型便秘合并急性肛裂90例.河北中医,2003;25(9):660
四、典型病案
验案1
陆某,女,26岁。1992年6月30日初诊。
患者自1992年元月初产后,大便一直3~7日1行,经常服用麻仁丸、润肠丸等。就诊时,体质肥胖,头目眩晕,心烦急躁,脘腹胀满,纳食不佳,下肢轻度水肿,大便近2周未行,舌红苔白腻,脉濡滑且数。
证属湿热积滞于胃肠,升降失常。
治宜疏调气机升降,除湿清热通便。
蝉蜕、姜黄、枳壳、防风各6g,僵蚕、大腹皮、槟榔、焦三仙各10g,瓜蒌30g,大黄2g。嘱其忌食肥甘厚腻。
服药7剂后,大便日行2次,偏稀,余症皆减。原方改大黄1g,去瓜蒌加莱菔子10g,隔日1剂,连服3周,诸症皆愈,体重亦有所减轻。
按:便秘而常服麻仁丸、润肠丸,此常法也,必有效验,然不能根除也。以致服药则便畅,不服药则便秘,久而久之,必赖药以通便,必增大剂量始效,终有服药亦不便之日矣。此为肠胃传导之病,湿热积滞壅阻,致三焦气机不畅,属气滞便秘。戴元礼云:“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故治疗用升降散疏调气机,调整升降,加大腹皮、槟榔、焦三仙、枳壳疏导三焦,气机调畅则传导自分。故药后便秘即除,肥胖亦减矣。
医案出处:《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验案2
刘某,女,15岁。1993年4月19日初诊。
1个月前因急性阑尾炎而住院手术治疗,出院后便秘,4~5日1次。曾服西药治疗乏效。现在除便秘外,又见食欲不佳,脘胀发堵,口干口苦,饮水多,喜食凉酸之物,乏力,月经正常。按切右下腹微痛,舌尖红,苔薄白微腻,脉滑数。
证属热结便秘,脾虚湿滞。
治宜泻热通肠,化湿开胃,佐以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