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便秘居家疗法
20717600000001

第1章 人体排便过程

第1章 人体排便过程

第一节 从口腔到胃

一、食物的粗加工车间——口腔

人体的消化道为粗细不等的管道,起于口腔,其后为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最终至****。通常将口腔至十二指肠的一段消化道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为下消化道。

口腔是消化过程的起点,也是食物的粗加工车间。在所有动物中,人类从食物中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这是因为人类拥有上、下牙沟槽紧密咬合的完美牙齿。食物在口腔停留的时间为15~20秒,在这里,食物被咀嚼、磨碎,并与唾液混合,形成食物团,而后被吞咽,经咽部进入食管。通过食管自上而下的蠕动,首先将食团送入食管和胃相结合的部位——贲门。需要注意的是,食管并不是直直地下达胃部,而是从侧门溜进来。也就是说,食管与胃相交成锐角,这种开口在侧面的通道能够阻止胃液向上反流。

贲门像一个守卫险要部位的士兵,食物通过后就会收缩,而且只允许食物流向胃内而不能反流。在某些情况下,如食管裂孔疝时,贲门结构被破坏,胃酸就会反流到食管。

二、食物的储存和研磨车间——胃

(一)胃又称为胃袋

胃位于腹腔上中部偏左侧,上连食管(接口处称为贲门),下接十二指肠(接口处称为幽门)。贲门和幽门都有特殊的肌肉——括约肌,以保证食物沿着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方向行进,这样即使在没有重力作用(比如平躺)的情况下,食物也会按照这一方向行进,而不是相反方向。

俗语里,胃被称作胃袋。确实,胃是名副其实的袋状器官。这是为了给食物提供一个短暂停留的地方,而缓缓进入小肠,否则,食物就会快速、全部通过,结果是你一天就得吃六顿饭,或者更多。

胃“袋子”的大小因人而异,胃扩张者胃大而膨胀,胃下垂者的胃则下垂。即使是同一个胃,形状也会时常改变。没有食物的时候胃就像一个瘪了的气球,容积只有50毫升,比一只小酒盅大不了多少。

一旦食物进入,胃就像气球被吹起来一样,体积可以膨胀数十倍。成年男性的胃容积约为1 400毫升,成年女性的胃容积约1 200毫升,相当于两大瓶啤酒的量。胃容积扩张到最大时,男性可达2 400毫升,女性可达2 000毫升,所以一次喝下1 000毫升的水,胃也不会有问题。

胃的充盈还与饱腹感形成有关,即胃被装满后(不一定完全满,达到1 500毫升以上即可)人通常会觉得饱,并停止继续进食。正常情况下,胃装满食物后并不会使人产生疼痛或有不适的感觉,但当胃黏膜有炎症或溃疡时,进食后不仅容易产生饱胀感,还会有疼痛或不适,因此“提前”结束进食,使进食量下降,影响营养物质的供给;同理当胃排空后,人会觉得饿,但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产生疼痛或不适的感觉。然而,当胃黏膜有炎症或溃疡时,也会产生疼痛或不适感。

那么,在堆积了食物的胃里,将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胃的内壁是覆盖着黏膜的皱襞,当食物进入胃时,这层皱襞就会伸展、变平,这种伸展使名为“促胃液素”的激素分泌到血液中。促胃液素由血液运行至全身,到达胃时就会促进胃液分泌。

(二)胃腺

胃壁的结构由浅至深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共4层。胃腺是胃黏膜层内紧密排列的大量腺体,呈管状,根据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其中,胃底腺又称为泌酸腺,约有1 500万个,是胃黏膜中最多、功能最重要的腺体。胃底腺的构造像细长的水井,密密麻麻排列着的3种分泌胃液的细胞就如同井壁:“井口”是黏液细胞,“井底”是主细胞,壁细胞则四处散在。

3种细胞这样排列,当然有它的道理。黏液细胞守在“井口”,是为了便于分泌黏液涂满胃壁,以保护胃壁;壁细胞各处都有,目的是分泌大量的胃酸,最大程度地消化食物;主细胞心甘情愿地呆在“井底”,是因为它负责分泌胃液中一种重要的物质——胃蛋白酶原,这种酶原并没有活性,它一路前行,在“井壁”及进入胃内后遇到壁细胞分泌的盐酸,于是被激活,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够分解蛋白质。

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的分泌物混合为胃液,成年人胃液的一天分泌量为1 500~2 500毫升,空腹时也会少许分泌。胃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分、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等。

我们还经常会听到“胃小凹”这一概念,什么是胃小凹呢?胃小凹是胃黏膜表面遍布着的约350万个不规则的小孔,每个胃小凹底部与3~5条胃腺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