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便秘居家疗法
20717600000014

第14章 中医治疗和调养

(四)中医治疗和调养

1.病因病机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腹痛”“便秘”“泄泻”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病的病理基础。其病机主要在于肝脾气机不畅,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司,日久及肾,形成肝、脾、肾、肠胃诸脏功能失调。同时与情志失调,思虑劳倦密切相关。

(1)肝气郁结:肝主疏泄,郁怒忧愁过度,可致肝失条达,气机不畅,甚则气滞血瘀,脉络不通而腹痛。肝气郁结,横逆乘脾犯胃,脾胃运化失常可见泄泻。

(2)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若因各种原因致脾胃虚弱,脾胃受损,运化无力,水谷不能化为精微而反为“湿”与“滞”,于是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泄泻乃作。

(3)湿热蕴结:湿邪蕴结肠道,故见黏液便。如嗜食肥腻辛辣之物,胃肠积热,伤津化燥,肠失濡润,运行不畅易出现便秘,或气虚阳虚,肠道通降无力而便秘;肝脾不调,升降失常,大肠传导失司,故腹泻与便秘交替。

(4)肾阳虚衰:肾阳虚衰,肾之阳气助脾胃之运化以腐熟水谷。若肾气不足;或久病之后,肾阳受损;或房事无度,命门火衰,致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水谷不化,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综上所述,本病病初在脾、肝,病久则脾虚及肾,脾肾阳虚,脏腑失于温养,以致病情迁延难愈。总之,本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关,以肝气郁结为主要病机,同时可涉及湿、热等多种病理因素。临床上虚证、实证、虚实并存均可见,以虚证居多。

2.辨证治疗 本病早期多属肝郁脾虚;若夹寒、夹热、夹痰可形成肝脾不调,寒热夹杂;后期累及肾,可表现为脾肾阳虚;波及血分可致气滞血瘀等证候。故临床辨证需辨明虚实、寒热、气滞、兼夹的主次及相互关系,治疗以调理肝脾气机为主,兼以健脾温肾。

大便结如羊粪或细杆状,夹带黏液,排便困难,腹胀作痛,可伴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

润肠通便

增液汤合润肠丸加减。玄参15克,生地黄15克,麦冬12克,火麻仁30克,桃仁12克,枳壳12克,木香10克(后下)

脾胃虚

弱证

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或有腹部隐痛,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健脾养胃化湿

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砂仁6克(后下),陈皮6克,桔梗9克,炒扁豆20克,莲子肉15克,薏苡仁30克,炙甘草6克

脾肾阳

虚证

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腹部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温补脾肾

四神丸加减。补骨脂12克,吴茱萸3克,肉豆蔻6克,五味子9克,白术15克,干姜6克,党参15克,炒扁豆15克,炙甘草5克

3.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其他治法

(1)生白术50g。水煎服。适用于脾胃虚弱之便秘型。

(2)麻仁润肠丸,每次1丸(6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用于肠道津亏之便秘型。

(3)香砂六君丸,每次6克,每日3次,加逍遥丸每次10克,每日3次,治疗肝胃气滞之便秘型。

(4)大黄末10克、芒硝40克。以适量黄酒调敷肚脐,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再用热水袋热敷10分钟左右,可使大便排出,治疗实热便秘。

(5)毛冬青****液120毫升。保留****,治疗顽固之实热便秘型。

(6)草决明蜂蜜饮。草决明30克,净蜂蜜30克。草决明去除杂物,放进沙锅内微炒,将其打碎,再放进沙锅内,加进适量清水用文火煎。煎好后,取药汁,放入蜂蜜拌匀,早晚各服一次。适用于阴津不足,肠燥便秘。

4.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其他治法

(1)姜艾糖水:生姜12克,艾叶9克,红枣6枚,红糖15克,白糖15克。将生姜、艾叶、红枣洗净后一同放进沙锅内,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煮,待温后饮食。适用于阴寒内盛型腹痛。

(2)姜归糖水:当归15克,生姜15克,红糖15克。当归洗净,放在锅中,隔水稍蒸,使当归变软,然后切薄片备用。生姜洗净除皮,切薄片备用。二物一同放进沙锅内,加进适量清水用中火煮,待温后饮用。适用于虚寒型腹痛。

(3)莲山粉:莲子肉500克,淮山药500克,薏苡仁500克,芡实500克。先将莲子肉、淮山药、薏苡仁、芡实分别放进沙锅内,用文火炒至略焦黄,然后将各种药物分别放进打粉机内打成药粉,再将这四种药粉混合,用干燥的玻璃瓶装起。每次服用30克,用温开水调成稀糊状服食,每日数次。适用于脾虚型腹泻。

(4)桂芪粥:肉桂6克,黄芪30克,炙甘草9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制作,先用清水将黄芪洗净粉尘备用,大米用清水洗净备用。以上材料准备就绪后,将黄芪、肉桂、炙甘草一同放进沙锅内,加水600毫升,用中火煮20分钟,然后捞出药渣,将大米加入药汁中一同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匀,稍煮即可。适用于虚寒型慢性腹泻。

(5)焦米粥:粳米100克。先用清水洗净粳米,然后将粳米放进沙锅内,用文火炒至焦黄色,然后加进适量清水,用文火煮成稀粥,待温后服食。每日可服2~3次。适用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

(6)葛根:15克,水煎服,每日代茶常饮。适用于湿热型腹泻。

(7)益母草:20~30克,水煎服。适用于腹泻。

(8)加味痛泻药方颗粒:含炒白术1克,炒白芍1克,炒陈皮1克,防风1克,柴胡1克,枳实1克,茯苓1克,法半夏1克。药研成粉,每次1包,每日3次,主治肝郁脾虚型腹泻。

(9)七味白术散:党参2克,茯苓1克,白术1克,炙甘草1克,藿香1克,木香1克,葛根1克。药研成粉,每次1包,每日3次,主治脾胃虚弱型腹泻。

(10)枢机散:柴胡1克,法半夏1克,黄芩1克,陈皮1克,炒升麻1克,防风1克,蝉衣1克,白芍1克,炙甘草1克。热敷脐部,每日2次,适用于腹泻。

(11)香连丸:每次1/2~1袋(6克/袋),每日2次,竹叶煎汤送服,适用于胃肠湿热型腹泻。

(12)谷参肠安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腹泻。

(13)附子理中丸:每次1丸(9克),每日2~3次,姜汤送服,用于脾肾阳虚型腹泻。

(14)蛇床子、吴茱萸各10克。研末敷脐,24小时更换1次,治疗久泻。

(15)食盐60克。炒热,装在布袋内熨肚脐周围,治虚寒腹痛、腹泻。

第5章 肠道健康、益生菌与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