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健康小百科
20719200000011

第11章

第七章 (1)

57.奖励孩子要有度

第一,把奖励作诱饵。孩子在学习方面,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参加某项竞赛获得了名次,或办了一件令人称道的好事,父母应及时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是非常必要的。既增强孩子明辨是非、美丑、善恶、荣辱的能力,又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特别提醒家长的是,绝不可以奖励作诱饵,以物质刺激来诱发孩子的积极性,把奖励作为交换品来同孩子讨价还价。这样,最易造成孩子的错觉,认为自己同父母是在进行“等价交换”,把自己的一点努力看成是获取某种物质奖励的砝码。时间长了,养成孩子“待价而沽”的坏习惯和不良品德。

第二,无止境地满足。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们?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他告诉家长们,奖励或鼓励孩子上进,不在物质条件的满足,而在充分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有意识地通过奖励塑造他们勤劳、勇敢、好学、奋进、富于创造性精神的性格,让孩子经受必要的锻炼。做父母的,尤其现在年轻的父母,总希望给孩子的爱越多越好,让孩子像蜜蜂一样,在花蕊里尽情地吸吮,却忽略了让孩子像蜜蜂一样无私地酿蜜。孩子要什么,便无止境地满足,甚至一些不合理、不现实的要求,也千方百计地想尽办法去满足。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最易养成懒散、自私、胆小、傲慢等不良习气。无数的事实证明,无止境地满足孩子的要求,那就很有可能使他们成为“不幸的人”。

第三,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割裂开来。现代的孩子应拥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作风和不懈的追求。做父母的不能只满足于孩子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应该让孩子们拥有更丰富的一切,即丰富的精神世界。对孩子应偏重于思想品德的教育,单纯给孩子物质奖励,甚至于把物质奖励泛化为无尽的娇宠与溺爱,那实质上是害了孩子。专家们指出,最佳的教育方法是:寓精神教育于物质奖励之中。在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莫忘了精神教育。

58.孩子学习“滑坡”要认真查找原因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学习上有“滑坡”现象,焦急万分,在没有了解和核实孩子学习的情况下,便督促孩子抓紧补习功课,今天补这门,明天补那门。其实,这种做法,不仅给孩子增加精神上和学习上的负担,而且还会使孩子本来就不稳定的心理和情绪更加扰乱,不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这是因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一些智力因素之外,还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对孩子学习上的“滑坡”现象,家长要帮助孩子深入细致的分析,先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时的现象,还是长期积累造成的;是老师方面的某些因素造成的,还是孩子的“内因”造成的。针对具体“原因”,对孩子进行开导、启发,一方面实事求是、切合实际地给孩子分析主客观的因素,让孩子口服心服;另一方面要端正孩子学习态度,经常反复地向孩子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孩子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的自觉性。对孩子进行具体的帮助,要有针对性,教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制定可行性强的学习计划,坚持按计划行事,可以使时间得到合理支配,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59.孩子学习不要经常“开夜车”

在家庭里,有不少家长为帮助孩子学习,延长学习时间,经常让孩子“开夜车”。其实这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笨办法,不但不会增加孩子的智力,而且还会持续疲劳大脑,降低孩子的思维功能。

从长远的观点看,让孩子经常“开夜车”的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是因为:第一,大脑为体内最精细的组织,也最容易疲劳,少年儿童的大脑细胞发育不完善,运转过度,更加容易疲劳。经常开夜车,长时间地用脑学习,增加大脑的工作强度,会引起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倦怠,所学的东西,不仅记不住,反而会增加大脑的负担,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脑组织是人体消耗能量最多的组织,脑细胞的主要活动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开夜车过久,大脑消耗的能量得不到补充,兴奋和抑制的规律被打破,时间长了,脑细胞就会变得反应迟钝,“不听使唤”了。第二,让孩子经常“开夜车”,对整个身体的发育有不良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来控制的,脑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人就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又会患上巨人症。而脑垂体前叶激素几乎只在夜间睡眠时才开始分泌。如果长期开夜车,睡眠得不到充分保证,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第三,开夜车还会招致疾病。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到了夜间开始下降,血液流动变慢,机体的抵抗力因此而降低,这时候坚持学习,就会被夜间的阴寒之气所侵袭,引起疾病。

60.不容忽视孩子消费相互攀比的现象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不少家长对孩子过生日越来越重视,摆酒请客,或买许多高级的食品、衣服送给孩子。这样一来,造成孩子到一起经常比,比谁过生日过得阔。对于这种消费相互攀比的现象,专家们特别提醒家长们不可忽视。

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消费相互攀比的现象,已屡见不鲜。比如:家里孩子过生日,请同学们“吃一桌”,理由很简单,别的同学都请了,我不请,脸上不光彩。孩子存在这种争强好胜的“攀比心理”,从某种角度上讲,是父母对孩子过度依从所造成的结果,其主要原因:一是孩子受到父母的言行影响,留下了阴影;二是父母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对孩子消费相互攀比的教育问题。理论和实践已经告诉我们,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如果孩子存在这种攀比思想,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专家们建议:在孩子心情愉快的时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每年给孩子过生日,应该注入对孩子进行消费不要相互攀比的教育内容。

61.应重视培养儿童的智力与才能

有很多家长已懂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绝大多数家长只注意给孩子传授知识,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智力开发。

人们常常可以看见,有不少4~6岁的孩子,只因能认识不少字,甚至还能背下几首古诗或儿歌,便人人皆夸其聪明,于是受到家长的加倍宠爱。

可是,这些孩子上小学后,绝大多数的学习成绩皆不理想。这是因为什么?原因是家长没有注意发展孩子的智能和个性品质。

怎样配合学校教育,开发与培养儿童的智力才能呢?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了很大的变化。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

一是活动方式起了变化。在幼儿园主要是玩,没有负担,要求不高。而进入学校后,从以游戏为主转入以学习为主,学校的一切对孩子来讲都是新鲜的。要背书包上学,听老师讲课,学习知识……由于活动方式的变化,孩子们对一切都感到新鲜、新奇,开始时情绪高涨,但很快又感到疲劳了,因为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没有午睡的时间。二是活动的内容与范围有了很大变化。孩子在学校里接触的是学习,要争取戴上红领巾,同伴中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在家庭里,孩子过去是在父母的保护下活动,而现在呢,变为在父母的监护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各种活动。三是孩子从幼儿时以“自我为中心”阶段,进入小学低年级以老师为“权威”阶段。四是学习任务起了变化,学习负担重了。如汉语拼音要求2周学完,孩子感到学习吃力,虽然新鲜,好奇,但学习中困难的确不少。五是大脑的发育。成人的大脑是1 400克,6~7岁的孩子大脑已发育到1 200克,这时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要让儿童高高兴兴地学习。”父母亲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教育孩子热爱学习,而“兴趣”是获得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

古今中外,有许多科学家成才都是从兴趣开始的。例如,达尔文对生物感兴趣,爱迪生对水开了壶盖会动发生兴趣,后来成为大发明家。像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所以,兴趣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孩子入学后,不少做父母的只关心孩子的学习结果,不注意孩子学习态度的培养,甚至采取一些有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结果把孩子刚刚萌发的一点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扼杀了。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他初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体验密切相关。要形成儿童对学习的良好态度,使他们对学习活动有浓厚兴趣,就必须及早引导,这项工作应从儿童入学的第一天抓起。

对于初入学的儿童,做父母的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热爱学校,尊敬教师的感情,鼓励他们对进学校学习产生向往的心情。例如,当孩子从学校回来了,谈到学校里的各种新鲜事时,父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孩子自然会感到学校生活是愉快的。如果孩子在校受到批评,或者遇到困难,情绪不高时,家长也要善于诱导,先鼓励孩子把事情说出来,帮助他分析,解决困难,使他的学习情绪重新高涨起来。家长不要用学校和老师来恫吓孩子。什么“再闹,送你到学校里,让老师好好管教你”,这样做容易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恐惧心理。家长更不要在孩子面前随便议论教师。家长要培养孩子对老师信任的感情。因为孩子年龄小,还不太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对教师的好感,可直接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如订各种书、报、杂志等),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开阔孩子的视野,满足他的好奇心。还可以围绕课本,带孩子去观察实物,来充实他的知识。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习惯是活动被多次重复练习而巩固下的行为方式。为了形成孩子对学习的良好习惯,父母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一旦知识本身有了吸引力,孩子就能保持住旺盛好学的习惯。而孩子对知识爱好的情感,往往是从最初的学习愉快感发展起来的。家长帮助孩子在学习生活的开始阶段,就获得成功的体验,尝到学习的甜头,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极大的作用。而且,这种习惯在学习中可会广泛迁移,使孩子不仅对学习,而且对学校和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交给的各项任务,都能满怀信心地去完成。相反,如果孩子在学习上,经常遭到失败,这种失败若持续下去,会使他对学习丧失信心。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诸多方面。例如,学习要认真,注意力要集中,要有始有终。做完作业要有自己细心检查一遍的习惯等。

心理学家们指出,智能主要表现为:想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等方面。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培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