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病因病机(6)
六、常见症状治疗
自身免疫病与风湿病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关节痛、肿胀、积液、红斑、皮疹、出血、贫血、水肿等在古书上都有记载,并有许多传统的治疗方药。
(一)关节痛
关节炎是风湿病的共有临床表现。许多病人也是以关节痛为首发症状。
关节痛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祛风化湿,温经止痛,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消肿通络,补益肝肾、补益气血等。
经验方有三根汤(金雀根、岗稔根、虎杖根)、羌活三根汤、忍冬藤汤、马钱子汤、鹿龟二灵汤等。
中医中药治疗思路介绍如下。
1.选用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的中药具有祛风止痛、活血止痛、清热止痛、温阳止痛的中药很多,主要分布在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温阳药等大类中。
(1)具有消炎和止痛双重作用的中药有:羌活、独活、青风藤、海风藤、细辛、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五加皮(包括南五加、香加皮、刺五加)、菝葜、荆芥、防风、藁本、乌梢蛇、蜂房、防己、秦艽、杨柳枝、寻骨风、赤芍、白芍、牡丹皮、徐长卿、三棱、莪术、姜黄、乳香、没药、鸡矢藤、柴胡、升麻、青蒿、秦皮、蔓荆子、花椒。
这些中药的药理均已证实具有消炎和止痛作用。其中大多数为临床治疗关节炎所常用。有的作为主药,有的作为配伍药。其药性有寒凉温热,需辨证论治,用于热证或寒证疼痛。
(2)具有抗炎作用,但没有证实镇痛作用的中药有:忍冬藤、豨莶草、桑枝、桃仁、红花、金雀根、生地黄、玄参、淫羊藿、仙茅、冬虫夏草、雷公藤(昆明山海棠)。
(3)具有镇痛作用,但没有证实抗炎作用的中药有:威灵仙、延胡索、马钱子、郁金、接骨木、续断、杜仲、夏天无、羚羊角。
(4)临床使用有效,但药理尚没有证实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中药有:岗稔根、茅莓根(又名天青地白草根)、络石藤、伸筋草。
(5)中药的即刻止痛效果是较弱且慢的,可使疼痛随着病情的缓解而逐渐减轻。对于疼痛较重的病人,中药在短期内尚不能止痛,可以临时服用西药止痛。待病情减轻后再将西药渐渐减量直至停用。
2.选用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的中药牡丹皮、赤芍、郁金、当归、川芎、忍冬藤、白鲜皮、细辛、乌头、秦艽、防己、防风等。
3.选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中医有没有免疫抑制药?当然有,已知的有30多种。对关节炎有效,临床常用的有地黄、玄参、黄芩、黄连、苦参、郁金、牡丹皮、赤芍、川芎、徐长卿、莪术、金雀根、虎杖、豨莶草、忍冬藤等10多种。除少数中药有消化道不适反应外,没有其他的不良反应,可以较大剂量使用,如15~30g,水煎服。
4.传统方剂中医古代治疗痹病、风湿痛的传统方剂有数百个,现主要介绍一些著名常用的方剂,少部分为笔者的经验方。
(1)羌活胜湿汤、九味羌活汤、大羌活汤等,以羌活为主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疼痛。
(2)独活寄生汤,以独活为主药,治疗变应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酸痛。
(3)乌头汤、乌头桂枝汤、小活络丹,以制川乌为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肿痛。
(4)五加皮酒,以五加皮为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酸痛。
(5)防己地黄汤,以防己、地黄为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狼疮性关节炎、多肌炎,酸痛。
(6)大秦艽汤,以秦艽、生地黄、熟地黄、黄芩、生石膏等为主药,治疗变应性关节炎、狼疮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关节炎。
(7)青藤膏,以青风藤为主药,治疗各种关节炎,疼痛。
(8)桂枝芍药知母汤,以桂枝、芍药、知母为主药,治疗变应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5.经验方剂
(1)忍冬藤汤:忍冬藤、岗稔根、虎杖根、川牛膝、生甘草,治疗各种风湿病引起的关节肌肉酸痛。
(2)三根汤:金雀根、岗稔根、虎杖根,治疗各种免疫病关节酸痛,如狼疮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多肌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
(3)羌活地黄汤:羌活、金雀根、忍冬藤、生地黄、黄芩、徐长卿、羊蹄根、白芥子、制川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疼痛、肿胀、僵硬。
(4)风痛散:马钱子炒焦,研末,每次0.3~0.9g,每晚1次,吞服。治疗各种关节痛,如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炎等。
(二)肿胀和积液
免疫性风湿病常有肿胀指、肿胀关节、肿胀腿、肿胀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盆腔积液、关节腔积液等表现。在控制免疫性炎症的基础上对症治疗,蠲饮泻水的中药能迅速消除肿胀和积液。
1.选用具有抑制血管通透性作用,能消除肿胀和积液的中药。
白芥子、葶苈子、桂枝等蠲饮药对各种肿胀和积液都有效果。泽泻、车前子、桑白皮、龙葵等利水药,炮姜、鹿角霜温阳药也有助于消除积液。
2.选用具有扩张血管、加速血流作用的中药。
活血化瘀药具有扩张血管、加速血流的作用,可与蠲饮泻水药同用,对各种肿胀和积液均能增强疗效。其中以鬼箭羽、川芎、红花、蒲黄、虎杖、莪术等中药较好。
3.利尿与通便是消除肿胀、积液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能取一时之效,但不长久。
4.传统方剂
(1)三子养亲汤,以白芥子为主药,治疗咳嗽气喘、痰多白沫。现用以治疗各种积液。
(2)葶苈大枣泻肺汤,以葶苈子为主药,治疗肺痈、喘不得卧。现用以治疗各种积液。
(3)苓桂术甘汤、肾气丸,以桂枝为主药,治疗痰饮病。现用以治疗各种积液。
(4)泻白散,以桑白皮为主药,治疗肺热咳嗽、痰多。现用以治疗肺水肿。
(5)五皮散,以桑白皮、生姜皮为主药,治疗一身悉肿、腹胀。现用以治疗四肢浮肿、腹水。
(6)理中丸,以炮姜为主药,治疗脾虚腹泻。现用以治疗泡沫便、泡沫尿。
5.经验方剂
(1)蠲饮汤:白芥子、葶苈子、炮姜,治疗各种肿胀和积液,如肿胀指、肿胀关节、肿胀腿、肿胀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盆腔积液、关节腔积液等。
(2)固泻汤:黄连、炮姜、石榴皮、芡实,治疗大便稀薄,次数增多,泡沫便,也可用于中药滑肠。
(三)发热
1.选用具有中枢性降温退热作用的中药这类中药有生石膏、生地黄、玄参、北沙参、知母、青蒿、地骨皮、寒水石、滑石、薏苡仁、柴胡、葛根、鸭跖草、淡竹叶、牛黄、金银花、紫草、羚羊角、黄连、黄芩、穿心莲、白薇、菊花等。
对于红斑狼疮、硬皮病、斯蒂尔病等免疫病,若急性发作出现高热,在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中药观察3~5d,其中大部分高热是可以用中药退下来的。在这么多中药中,只有少数中药的降温作用较强,如生石膏、羚羊角、青蒿等,大多数的降温作用一般或较弱。因此必须组成复方,以协同增效。
对于39℃以上的高热,宜用生石膏60~90g,生地黄30~90g,青蒿30g等水煎,一天分4次服用,每次150~200ml。也可用羚羊角粉0.6g,分2次,与煎药同时吞服,能增强疗效。
牛黄退热有效,但人工牛黄退热效果不明显,水牛角退热基本无效。
高热退下后转而成为低热时,可继续服用生石膏30~60g;生地黄、青蒿、地骨皮等中药,剂量均为30g,水煎服,1天2次,每次150~200ml。直到热度退下为止。
免疫性发热,一般没有中毒症状,热度退下后,精神、食欲等能较快恢复。
如有继发感染者,则可用抗生素,或中药与抗生素同用。
生石膏能抑制体温中枢而有很强的降温退热作用,知母与生石膏同用,对降温退热有协同作用。具有协同退热效果的中药还有生地黄、黄芩、金银花、薏苡仁等。
生石膏对于免疫病发热,临床上不论高热、低热、内热、实热、虚热、风湿病发热,均有较好治疗效果,为笔者治疗红斑汤的主要药物。
2.选用具有发汗退热作用的中药这类中药有羌活、荆芥、防风、薄荷、桂枝、肉桂、藁本、细辛、紫苏、白芷等。其中绝大部分中药的发汗退热作用一般或较弱,常用于免疫病病人感冒发热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热等。临床常与清热药组成复方以增强疗效。
3.传统方剂
(1)白虎汤、三黄石膏汤,以生石膏为主药,治疗免疫病高热;竹叶石膏汤、玉女煎,治疗免疫病低热、内热。
(2)知柏地黄丸,以知母、黄柏、地黄为主药,治疗免疫病引起的低热、内热。
《本草纲目》记载黄柏损肾,现已证实黄柏有肾毒性,不宜大剂量或长期使用。
(3)蒿芩清胆汤、青蒿鳖甲汤等,以青蒿、黄芩为主药,青蒿、黄芩对免疫风湿病不论实热虚热还是外感发热、内伤发热等均有较好治疗效果。鳖甲无退热效果,并能提高免疫球蛋白,不宜用于自身免疫病。
(4)地骨皮汤、清骨散,以地骨皮为主药,可以配合生石膏、青蒿、黄芩治疗免疫风湿病引起的长期发热、低热。
(5)黄芩汤、黄芩泻肺汤,以黄芩为主药,治疗免疫病肺间质炎及肠道免疫病。
(6)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以柴胡为主药,治疗免疫性肝病。
(7)紫草消毒饮、紫草快斑汤,以紫草为主药,治疗银屑病及银屑病关节炎。
紫草有降温退热、抑制免疫、吸收紫外线等作用,有小毒,剂量稍大可引起恶心和泄泻,并有肾毒性和光毒性,能促进血管内凝血,紫草的不良反应已为临床和实验所证实,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4.经验方剂
(1)红斑汤:生石膏、生地黄、黄芩、忍冬藤、金雀根、羊蹄根、牡丹皮、郁金等,治疗自身免疫病引起的低热、内热、红斑、皮疹、紫斑、结节、血管炎、瘀点、瘀斑等。
(2)三石退热汤:生石膏、寒水石、滑石、生地黄、青蒿,治疗免疫风湿病长期发热、高热。
(四)口眼干燥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损害了唾液腺和泪腺,引起免疫性病变,包括免疫性眼炎、免疫性腮腺炎等,出现较严重的口眼干燥症状。如有继发细菌性感染宜用抗生素。
免疫性眼炎、唾液腺炎、腮腺炎与病毒引起的炎症不同。对于干燥综合征,首先是控制免疫抗体问题,同时治疗口眼干燥。经验方红斑汤既能抑制免疫,又能促进腺体分泌,改善口眼干燥。在此基础上,再加强生津。
经验方有芦根润燥汤:芦根与生地黄、生石膏、黄芩等同用。
1.选用具有促进唾液、泪液分泌作用的中药这类中药有生石膏、生地黄、麦冬、玄参、石斛、北沙参、南沙参、天门冬、芦根、白茅根、玉竹、枸杞子、知母等。
2.主要中药分析
(1)关于生石膏:生石膏能够生津,是经方白虎汤的主药,可治疗身大热、口大渴等症;也是竹叶石膏汤的主药,治疗余热烦渴。现已证实生石膏除降温作用外,尚具有促进唾液分泌的作用。为临床效果较好的改善口干的中药。
(2)关于养阴生津:方药养阴药都含有黏多糖成分,能促进腺体分泌,使唾液、胃液、肠液分泌增多。其中以生地黄、芦根的效果最佳,其次为麦冬、北沙参、玄参、白茅根、玉竹。
增液汤、沙参麦冬汤、叶氏养胃汤是温病学派养胃生津的重要方剂。对于温病发热,古代没有输液、输电介质的条件,必然会出现伤津脱液的病情。使用养胃生津的方药,能促进腺体分泌,从而改善了内热口干的症状。
(3)关于免疫病:免疫病与温病在养胃生津方面是一致的,但在免疫问题上完全不同。免疫病为自身抗体亢进而致病,必须采用免疫抑制的方药,以抑制自身抗体。生地黄、麦冬、玄参、北沙参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临床使用效果确实较好。
温病是由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必须增强免疫功能。石斛、西洋参、天花粉、炙鳖甲等中药,对于免疫疾病都不宜使用。临床发现西洋参、石斛具有较快的生津效果,但能增强免疫,激活补体,使用时间稍长,反而加重了口干的症状。
天花粉、炙鳖甲都能激活抗体,但没有生津作用,因此不宜使用。
(4)关于大便稀薄:在唾液腺炎症和腺管阻塞的情况下,使用生津药后,最先出现的常常不是口干的改善,而是大便稀薄,次数增多。对于大便稀薄宜用炮姜炭,对于次数增多宜用石榴皮、芡实。经验方有固泻汤。
在大便问题解决的同时继续服药,口眼干燥是能够改善的。
(5)关于燥湿的中药:湿滞、湿阻是由体内分泌液过多而又排泄不畅引起的,表现为胸脘痞闷、食欲缺乏、口淡乏味、舌苔厚腻等。燥湿药有:①燥湿药,苍术、厚朴;②燥湿化痰药,半夏、天南星。这两类中药都能化去湿滞病人的厚腻舌苔,改善口淡乏味,胸腹闷胀的症状。药理研究已证实这些中药具有抑制唾液分泌与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因此,患有红斑狼疮与口眼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不宜使用这些中药。
(6)其他中药:木香、砂仁、白豆蔻、藿香、紫苏、石菖蒲、白芷等香燥理气、芳香化湿药,是治疗脾胃湿滞轻症的常用药。这些药尚没有证实是否具有抑制腺体分泌作用。临床对于有胃不适症状的患者,笔者还是使用的,并尽量选用对伤津小一些的中药,如佛手、陈皮、枳壳、白芍、白豆蔻、藿香、紫苏等。
车前子、泽泻、桑白皮、桂枝、附子、高良姜等利水药、温阳药也会伤津,多用久用能使津液暗耗。因此患有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的病人不宜多用久用。
(7)关于苔厚而少津:临床常看到服用皮质激素舌苔增厚而少津的病人,个别中医认为这是由于湿滞,就用燥湿药治疗。结果加重了病人的口干咽燥症状。这种情况类似于温病伤津脱液出现黄燥苔,因此必须使用养阴生津之品才能奏效。
3.传统方剂与经验方剂
(1)增液汤:以生地黄、玄参、麦冬为主药,治疗温病津液不足、口渴、便秘。现用以治疗干燥综合征。
(2)沙参麦冬汤:以沙参、麦冬为主药,治疗燥伤肺胃、口渴咽干。现用以治疗干燥综合征。
(3)经验方芦根润燥汤:芦根、生地黄、生石膏、黄芩等同用。治疗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口眼干燥。
(五)皮肤损害
免疫病的皮肤损害有3种情况,其一为皮肤过敏引起的红斑、皮疹,如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有明显的瘙痒症状;其二为紫外线过敏引起的红斑、皮疹,如光敏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无瘙痒症状;其三为血管炎引起的红斑、皮疹,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无瘙痒症状或有轻微瘙痒。
中医将皮肤过敏辨证为风血相搏,治疗用凉血祛风的方法,其药物大多具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作用。中医将光过敏辨证为血热光毒证,治疗用凉血解毒的方法,其药物大多具有抗过敏、抗光敏、免疫抑制作用。
中医将血管炎辨证为血热瘀滞,治疗用凉血化瘀的方法。其药物大多具有免疫抑制和抗凝、抗栓作用。
1.选用具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作用的中药地黄、赤芍、牡丹皮、郁金、黄芩、黄连、当归、地肤子、白鲜皮、防风、蝉蜕、虎杖等,均具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对过敏性皮炎、皮疹、红斑、瘙痒有较好疗效。
2.选用具有抗血管炎和抗光敏感作用的中药临床使用水牛角、秦皮、羊蹄根等,对面部红斑与光敏性皮炎有效。其机制可能与抗光敏感、抗过敏、免疫抑制、抗血管炎等有关。
3.选用具有促进皮肤代谢作用的中药桑叶、白僵蚕、牛膝、筋骨草、水龙骨等含昆虫蜕皮激素的中药能刺激昆虫真皮细胞分裂,使昆虫蜕皮,产生新的表皮。临床笔者利用这些中药原理,用以加速病人的皮肤代谢,产生新皮。
4.避免使用引起过敏与促进光敏感作用的中药紫草、紫苏、补骨脂、白芷、独活、浮萍、麻黄、白蒺藜等中药具有促进光敏感的作用,能诱发光敏性皮炎,加重红斑。如果临床辨证论治需要,采用常规剂量,短期使用,有效即停,决不可大剂量长期使用,否则能诱发或加重红斑狼疮的病情。
香菇、紫菜、芹菜、苜蓿(上海名草头)也具有促进光敏感的作用,应予忌口。
少数中药煎汤口服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临床应予注意,如青风藤、蜈蚣、地龙等。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的情况也很多,但由于注射剂不是中医的传统用药,这里不再讨论。
5.传统方剂
(1)犀角地黄汤:以犀角、地黄为主药,治疗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紫癜,高热、出血、紫癜、红斑、皮疹等。
由于犀牛角已禁止使用,现笔者临床都用水牛角替代,取名为牛角地黄汤,治疗紫癜、红斑、光敏感同样有效,但对发热无效。
水牛角需先煎2h以上。
(2)白鲜皮散:以白鲜皮为主药,治疗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天疱疮、药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紫癜、银屑病、贝赫切特综合征等。
6.经验方剂
(1)红斑汤:见发热。
(2)消斑散:以珍珠粉、青黛粉、牛黄粉为主药,治疗红斑、紫斑、皮疹、色素沉着。
(3)抗敏汤:生地黄、黄芩、羊蹄根、牡丹皮、地肤子等,治疗皮肤过敏,如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药疹、过敏性紫癜等。
(4)消斑汤:生地黄、水牛角、羊蹄根、黄芩、僵蚕、桑叶等,治疗面部红斑、色斑、痤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