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怀胎十月生活宜忌
20721000000001

第1章 饮食禁忌最重要 (1)

第一章 饮食禁忌最重要 (1)

当发现月经预期未来,或者有妊娠反应时,要尽早确认是否怀孕了。如已怀孕,在日常生活方面就要多加注意了,特别是饮食禁忌。古医书《备急千金要方》说:“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母之饮食起居,尤其慎密。”这说明孕妇的起居、饮食对胎儿影响极大,要求孕妇饮食必须慎重。多吃对胎儿有益的食物,避免食用对胎儿不利的食物,孕妇注意饮食禁忌对预防出生缺陷儿,防止流产、早产的发生、确保优生十分重要。

1. 怀孕后应适当补铁

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比较高,有的地区可达50%左右,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相当多的怀孕妇女认为自己健康,不知道怀孕后母子都需要大量的铁元素。

怀孕后血容量增加,由于血浆量的增加远大于红细胞量的增加,血液相对稀释,容易形成妊娠生理性贫血。孕妇对铁的需要除满足母子对铁的需要外,尚需储备相当数量的铁,以备补偿分娩时由于失血造成的损失;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制造血液和肌肉组织需要一定量的铁外,还需要在肝脏储存一部分铁,以供出生后6个月之内的消耗。

如何补铁?主要是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性食物有猪肾、猪血、牛肾、羊肾、虾子、鸡肝等;植物性食物有绿豆、黄豆、油豆腐、银耳、黑木耳、淡菜、海带、海蜇、芹菜、荠菜等。

补铁不要忘记补铜。铜是铁的“助手”,可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对血红蛋白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富含铜的食物有牡蛎、牛肉、猪肉、鸡肉、花生酱等。

2. 不可缺锌

一般人不太注意是否缺锌,但孕妇必须重视。胎儿缺锌会影响大脑发育,影响智力,产生低体重,甚至会出现畸形。孕妇缺锌可使新生儿产生多种缺陷,因此孕妇合理补锌可以减少新生儿的缺陷。

膳食锌的摄入以牡蛎含锌量最高,其他海味和肉次之。植物性食物有黑芝麻、油面筋、白糯米、黄豆、毛豆、紫菜等;动物性食物有猪心、猪肋排、猪蹄、猪肉、猪舌、羊肉、酱鸭、咸鸡蛋、鲫鱼、河蚌、田螺等。

3. 某些地区孕妇要防止缺碘

碘是甲状腺素的组成成分。甲状腺素能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活跃,碘的需要量增加,这样就易造成妊娠期碘摄入量不足或缺乏,在我国有很多地区属于缺碘区,更易造成孕妇缺碘。孕妇缺碘易发生甲状腺肿大,并影响胎儿的发育,严重时新生儿出现克汀病。该病的发生与胚胎期缺碘有关。临床上有疲乏、无力、畏寒、嗜睡、骨骼发育异常、脑发育缺陷及延迟、皮肤干而成鳞片状、毛发、指甲无光、脆弱等。为了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孕妇必须注意不可缺碘。

最好的补充碘的食物为海产品,如海带、紫菜、鱼肝、海参、海蜇、蛏干、蛤等。如用碘化盐补充碘时,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以免引起产后甲状腺肿大或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

4. 不可随意补钙

一般人都知道孕妇要补钙,以利胎儿发育。但是,补钙要根据不同妊娠期的需求而定。妊娠早期胎儿生长需要的钙质并不多,不用特别补钙。

在妊娠中期,胎儿骨骼和牙齿的发育需要大量的钙、磷,孕妇每天需要从膳食中得到较多的钙和磷,才能满足孕妇身体和胎儿生长的需要。如果钙和磷摄取不足,不仅胎儿出生后可能患佝偻病或软骨病,而且还会造成孕妇骨盆变形,出现难产,产后也易患软骨症和牙齿脱落、腰腿痛、手足搐搦等病症。

到妊娠后期为了孕妇健康和胎儿生长的需要,摄入的钙量必须增加。胎儿的牙齿和骨骼的钙化在这个时期明显加速,胎儿体内的钙一半以上是在妊娠期的最后两个月储存下来的。如果孕妇的饮食中缺钙,胎儿可动用母体骨髓中的钙,致使孕妇发生软骨病。胎儿也会发生颚骨及牙齿畸形。

忌补钙过量。孕妇补钙过量,胎儿有可能得高钙血症;婴儿出生后,会囟门早闭、鼻梁前倾、主动脉窄缩等,既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又有损孩子的容颜。一般来说,孕妇在妊娠中期每日需钙量为800毫克,后期可增加到1100~1500毫克,这并不需要特别补充,只要从日常的乳制品、鱼、肉、蛋等食物中合理摄取就够了。

补钙别忘晒太阳

人体的皮肤及脂肪组织中都含有7-脱氢胆固醇,皮肤被紫外线(日光)照射后即可形成维生素D3,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

5. 忌维生素缺乏

忌缺乏维生素A。妊娠期缺乏维生素A可引起流产、胚胎发育不良,可导致骨骼和其他器官畸形。维生素A最好的食物来源是各种动物肝、鱼肝油、鱼卵、牛奶、禽蛋以及核桃仁等;胡萝卜素的良好来源是有色蔬菜,如菠菜、莴笋、胡萝卜、豌豆苗、甜薯、韭菜、雪里蕻、油菜、蕹菜、茼蒿及杏、果等。

忌缺乏维生素B1。孕妇维生素B1不足或缺乏会表现为疲倦、乏力、小腿酸痛、心动过速等,对胎儿发育不利。含维生素B1较多的食物有猪肉和动物肾脏、蛋类和糙米、标准面粉、小米、玉米、各种豆类、花生仁、核桃以及炒葵花子等。

忌缺乏维生素B2。妊娠期母体代谢旺盛,故维生素B2需要量明显增加。妊娠期维生素B2不足或缺乏,可引起或促发妊娠早期妊娠呕吐;妊娠中期易发生口角炎、舌炎、唇炎以及流产,早产儿发生率增加。维生素B2一般动物性食物含量比植物性食物高,以内脏最为丰富,如羊肝、牛肝、猪肝、猪心、羊肾、牛肾、猪肾、鸡肝、鸭肝以及鳝鱼、鸡蛋、牛奶等。植物性食物中如黄豆、菠菜、空心菜、芥菜、雪里蕻、韭菜、海带、黑木耳、紫菜、花生仁等的含量也是比较丰富的。

忌缺乏维生素B6。胎儿在5个月时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高峰,对维生素B6最为需要。许多食物中都含维生素B6,如动物性食物有鸡肉、牛肉、猪肉、鱼、鸡蛋、牛奶等,植物性食物有葵花子、炒花生仁、核桃、黄豆、胡萝卜、扁豆、甜薯、柿子椒、香蕉、葡萄干、橘子、菠菜、全麦面粉等。

忌缺乏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维护神经髓鞘的代谢与功能的作用。妊娠期维生素B12供给不足,孕妇可患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新生儿也可患贫血。在妊娠过程中,胎儿不断地将维生素B12储存于肝脏,足月胎儿体内共储存约30微克。如果孕妇食物中缺乏维生素B12,新生儿也会缺乏维生素B12,这对新生儿发育不利,甚至患贫血症,胎儿的畸变发生率也可能增加。维生素B12在食物中的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如牛肾、猪心、虾、牛肉、鸡蛋、牛奶、奶酪以及臭豆腐、豆豉、黄酱等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2。

忌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C为连接骨骼、结缔组织所必需的物质。它维持牙、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缺乏时会引起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毛细血管脆弱,皮下出血,牙龈肿胀、出血、溃烂等症状,胎儿也会发育不良。多吃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如柿子椒(红、青)、菜花、雪里蕻、白菜、西红柿、黄瓜、四季豆、荠菜、油菜、菠菜、白萝卜、柑橘类、柠檬、草莓、鸭梨、苹果等。

在制作食物时,切不可烧、煮过度,以免损失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