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怀胎十月生活宜忌
20721000000015

第15章 要重视临产禁忌 (1)

第九章 要重视临产禁忌 (1)

接近预产期时称临产。这时孕妇既高兴又紧张,高兴是快要见到怀胎十月的宝宝了,紧张的是怕分娩的疼痛或难产。专家提醒孕妇不要紧张,而且在高兴中要注意临产前的禁忌,以利于健康分娩,快乐分娩。

1. 临产入院应掌握好时机

正常的产妇入院应适时。入院太早,时间过长,就会精神紧张,也容易疲劳,往往引起滞产;入院太晚又容易发生意外,危及大人和孩子生命。一般来说,出现以下征兆后入院比较合适。

(1)宫底下降:一般初产妇在妊娠最后2~3周,由于胎头逐渐入盆,必然出现子宫底下降这个征兆。子宫底下降,不再抵住两肋缘,孕妇感觉上腹部轻松,呼吸舒畅,胃口也好转。不过,胎头入盆压迫周围器官及组织,可能出现小便次数增多、阴道分泌物增多、走路不便和腰酸腿痛等情况,这时就可准备入院。

(2)见红:在临产前24~48小时,孕妇阴道会排出少量血性黏液,俗称见红。这是子宫颈开始变化,致使子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的结果。一旦见红,表明分娩即将开始,应立即入院。

(3)规律性腹痛:妊娠子宫呈间歇性的收缩和松弛,且有规律地进行。产妇感到一阵阵腹痛。如果本人或者家人将手掌平放在隆起最高的腹壁上,会明显地触到子宫收缩和松弛交替进行,即一硬一软交替出现。随着临产的到来,腹部胀痛的持续时间会越来越长(20~90秒),子宫变硬如板状,间歇时间越来越短(15~20分钟)。这种规律性腹痛的出现,表示正式分娩已经开始,应立即入院。

(4)阴道流液:多发生于见红或规律性腹痛之后。阴道流出的这种液体在医学上称为羊水,量不多,无色无味。如果同时伴有不由自主地向下屏气及排便感,即意味着胎儿快要降生,应立即入院。

离预产期1~2周时,就应注意以上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决定是否入院,避免发生急产,以确保母子平安。

高危孕妇应早些时间入院,以便医生检查和采取措施。①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如心脏病、肝肾疾病等;②过去有不良生育史,如流产三次以上或有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或畸形儿史等;③本次妊娠出现某些异常现象,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前置胎盘、胎位不正(臀位、横位)等;④有其他特殊情况,如高龄初产、身材矮小、骨盆狭窄等,这些高危孕妇一般要在预产期前两周提前人院,等待分娩。

2. 住院前要备好物品

待产产妇若是到医院去分娩,必须要做好一些物质准备。在住院前必须把分娩时以及分娩前后所需要用的物品准备齐全,以免在需要时手忙脚乱。关于住院分娩产妇需要携带的必需用品大体如下。

(1)衣服。宽大的前开襟内外衣,内衣要用棉质的,内裤要宽大棉质。若是冬季,以厚实的运动裤为好,宽松一些的棉质内裤。最好不用“丁”字裤,宽大的前开襟的棉质睡袍或睡衣;厚棉袜,软质厚拖鞋;腹带等。

(2)卫生用品。卫生纸及卫生巾;胸垫,以便塞进胸罩内吸收渗出的乳汁;已消毒的药棉球或纱布若干,用作吸擦阴道渗出物。

(3)日用品。洗漱用具、梳子、小毛巾、茶杯、碗筷、勺等。

(4)食品。可以带一些日常喜欢吃的小食品,最好带一些巧克力,用于分娩时加餐,还有红糖,产后宜多饮红糖水。

3. 临产前情绪不要紧张

分娩前期,孕妇不可多思多虑,精神紧张。孕妇尤其不要听别人说分娩如何可怕,生活中自有喜欢夸大其辞的人,不要信他们的说法。

临产前,孕妇很紧张,怕这怕那,怕痛,怕出意外事故,这种担心紧张是没有必要的,如今产妇分娩,发生意外事故的极少,先进的医疗水平,完善的医疗设备,完全可以保证母子平安,要相信医生,相信科学。孕妇应该在临产前吃好、睡好,养足精神。要保持坦然的心理,以必胜的信心迎接生产的来临。对于那些有妊娠后期合并症的人,最好提早入院,医生会针对孕妇的情况,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以保证安全分娩。

临产前丈夫最好多陪陪妻子,在外地的丈夫如能赶回来陪妻子分娩最好,可以消除产妇的精神紧张。

4. 临产前要重视饮食调养

临产前应注意产前的饮食调节,满足热量的供应,强壮身体,有利分娩。

临产前宜吃高蛋白、半流质、新鲜而且味美的食物。首先要求食物的营养价值高和含热量高,这类食物很多,常见的有鸡蛋、牛奶、瘦肉、鱼虾和大豆制品等,同时要求食物少而精,防止胃肠道充盈过度或胀气,以便顺利分娩。其次,分娩过程中消耗水分较多,因此临产前应吃含水分较多的半流质软食,如面条、大米粥等。

这里介绍临产前孕妇吃的饮食一例:优质羊肉1~2千克,大枣、红糖各250克,黄芪、当归各50克,预产期前3天开始食用,每日取以上原料1/3,洗净(除红糖外),加入1 000毫升水,同放锅中煮汤,待煮至500毫升水时,取出分为2份,每日早晚各服1份,服至分娩时为止(如产期后延,可再配料)。这一配方既可增加孕妇体力,有利分娩,还可镇静安神,防止产后恶露不尽,有益产后疲劳的恢复。

为分娩时备些巧克力

分娩时产妇需要消耗极大的体力、热量,因此,产妇在临产前要多补充热能,以保证有足够的力量促使子宫口尽快开大,顺利分娩。

目前,很多营养学家和医生都推崇巧克力,将它誉为“分娩佳品”。巧克力营养丰富,每100克巧克力含糖类50克左右,脂肪30克左右,蛋白质15克以上,还含有较多的锌、维生素B2、铁和钙等。并能在短时间内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大量热量,供人体消耗。另外,巧克力体积小、产热多、甜香可口,吃起来非常方便。产妇只要在分娩时吃上一些,就能在分娩过程中产生出很多热量。因此,产妇在分娩时适当多吃些巧克力,对正常分娩及母婴健康都是有益的。

有的主张吃鸡蛋能强壮身体、补充体力,其实鸡蛋不易消化,虽然营养丰富,但不能在短时间内发生作用。

5. 在临产前不可憋着大小便

有的产妇临产前准备不足,往往憋着大小便上产床,这样对安全分娩是不利的。这是因为,排空大小便才有利子宫收缩和顺利分娩。

产妇分娩时,子宫强力而有节律的收缩,促进胎儿娩出,此时若周围挤压过紧,必然影响子宫收缩。因为子宫的正常收缩运动要求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假若直肠充满粪便,膀胱充满尿液,子宫的收缩运动必然很费力,胎儿先露部受阻而难以下降,以致宫口迟迟不开。胎头在盆底较长时间压迫膀胱和肛门括约肌,以致括约肌麻痹导致产后尿潴留和大便困难。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应保持每2~3小时排尿1次,才能“轻装上阵”,有利分娩。产妇在临产前排尽大便,有利子宫口扩大,便于胎儿下降,还可避免因腹压增加而造成产妇不由自主地将大便溢出,污染外阴,减少引起产道细菌感染的机会。如果产妇在临产前大小便不易排出,可通过灌肠和导尿使大小便排尽。

6. 不要盲目追求剖宫产

因为产妇在分娩时会出现疼痛,对分娩产生恐惧,所以很多女性在生产时选择剖宫产。其实剖宫产手术通常是由于孕妇患有产科的病理情况而采取的补救措施。剖宫产毕竟是一种手术,是人为的非自然状态的分娩方式,要进行麻醉,麻醉有一定的危险性,不是绝对安全,而且术后母体恢复慢,还会在腹壁残留瘢痕。

剖宫产,对产妇来说,增加了肠粘连、附件炎症、伤口感染、子宫异位症等发生的机会;对新生儿来讲,由于胎头未经阴道壁的挤压缺少对外界环境的逐渐适应能力,有可能增加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机会,而且对新生儿的呼吸功能不利。

而自然分娩有如下好处。

(1)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经过子宫收缩和产道的挤压,使生活在羊水内胎儿的肺和呼吸道内的羊水和黏液得以挤出,减少了新生儿吸入羊水、胎粪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2)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头部不断受到挤压,呼吸中枢受到刺激,有利于出生后建立正常呼吸功能。

(3)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身体恢复较剖宫产快。

(4)自然分娩的产妇还能避免剖宫产带来的许多并发症,如肠粘连、伤口感染等。

因此,产妇具备自然分娩的条件时,应尽量选择阴道分娩。因为它自然、安全,对母婴有利。

施行剖宫产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孕妇提前就清楚地知道不能自然分娩,并预测出自然分娩对胎儿和母体有危险;另一种是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发生异常,必须紧急取出胎儿。例如,胎儿头部与骨盆不适合,骨盆狭窄;或胎儿过大,通不过骨盆;或初产出现臀位;高龄初产妇大多数产道发硬,胎儿不易通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脱垂以及子宫破裂、有并发症等情况,都要施行剖宫产。

剖宫产应注意的事项

(1)提前决定做剖宫产手术的人,一旦发生宫缩,应立即住院。因为剖宫产手术必须在胎儿未进入产道时施行。

(2)从手术前6~7小时开始不许进食。

(3)剖宫产的次数,尽管有个体差异,但不能超过3次。

(4)手术后伤口疼痛,住院时间要长些,哺乳开始晚。

(5)下一次怀孕的间隔必须比自然分娩要长一些。

7. 临产前要重视骨盆测量

孕妇在初次产前检查已做过骨盆测量,但临产前还要测量骨盆,这对顺利分娩有益。

胎儿从母体娩出,必须通过骨盆,即所谓的骨产道。分娩顺利与否和骨盆的大小、形态有密切关系。骨盆形态正常,胎儿多能顺利分娩。若骨盆形态明显异常,如不对称、畸形等,即使测量数值正常,也会影响胎儿的通过,造成难产,医生就要采取补救措施。

分娩顺利与否还与胎儿大小有关。若胎儿过大。即使骨盆正常也常难通过。若胎儿较小,往往可以通过边界性骨盆而顺利分娩。为了了解骨盆的大小、形态和估计胎儿与骨盆之间的比例,临产前检查时必须做骨贫测量,主要测量骨盆的出口横径及耻骨弓的角度,必要时做阴道检查,并测量骨盆腔内的径线(内测量)。一般在妊娠28~34周测量最为适宜,因妊娠早期会阴、阴道不够松弛,影响测量效果,若太晚测量,容易招致感染或引起胎膜早破。

目前X线骨盆测量在临床上已很少应用。阴道B超进行骨盆内腔测量是一种较准确且对母婴无害的新方法。

8. 产前要为分娩保护产力

产力对分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产妇的产力好坏、大小直接影响生产的顺利与否。因此孕妇要注重孕期保养,尤其是妊娠晚期和临产期保养不可忽视,以增强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