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3)
②已确诊、登记、正在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初治病人在疗程满2、5、6个月时,复治痰涂片阳性病人在疗程满2、5、8个月时,各查痰1次,送2份痰标本(夜间痰、清晨痰)。在疗程满2个月时,痰菌仍为阳性者,应在治疗满3个月时增加查痰1次。
(2)痰标本采集:痰标本应以脓样、干酪样或脓性黏液样性质的痰液为合格标本,痰量应为3~5ml。
8.结核病防治的健康促进
(1)目的:促使人们了解结核病防治政策和防治知识,改变陈旧和错误的观念和认识;促使人们自觉采纳适合于结核病控制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增强个人、政府、全社会参与结核病控制的意识,以逐步达到控制结核病流行的最终目标。
(2)对象:各级领导、结核病人、医务人员、密切接触者、普通公众、学生、流动人口。
(3)内容:结核病防治政策、结核病防治知识。
(4)方法:由于不同人群在结核病防治活动中的需求、所起的作用、与结核病防治相关利益不同和接受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为了提高健康促进活动的效果,应当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以不同的方式开展不同的健康促进活动,如会议、“3.24”活动(世界结核病日)、沟通、培训、发放宣传材料、广播与电视宣传等。这些健康促进活动应当纳入整个健康促进计划之中。健康促进活动应该包括以下6个方面:确定优先活动项目;明确活动目标;制订活动基本框架;制作传播材料要开展预试验;组织实施;监测与评价。
9.药品的供应和管理
目的是建立不间断的抗结核药品供应体系,做好抗结核病药品的需求计划、保障药品的供应和管理,杜绝药品的过期和浪费。工作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选择、采购、分发和使用。
10.督导与访视
(1)督导程序与方法:督导前的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订督导计划,明确督导目的及内容;确定被督导单位和督导日程;重点了解和掌握被督导单位的一般情况、成绩和主要问题;撰写督导提纲。
听取被督导单位的汇报;现场考察、查阅资料;核实和分析信息;现场反馈;撰写和反馈督导报告。
(2)督导主要内容
①患者发现工作。患者发现工作水平;免费检查及报告病例奖励政策落实;肺结核患者诊断、登记报告、转诊、追踪情况;初诊病人查痰率;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
②治疗管理工作。系统管理率,治疗覆盖率,治疗2、3个月末痰菌转阴率,治愈率,完成治疗率,病人管理落实,管理费发放情况等。
③结核病实验室。实验室布局、装备情况;实验室质量保证工作和实验室生物安全;资料记录、登记情况。
④药品管理工作。药品使用情况;持续、不间断药品供应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情况以及药品的储存、管理和分发情况。
⑤登记报告。结核病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原始登记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督导频度:县级每1~2个月对各乡、镇进行1次督导,乡、镇级对每例痰涂片阳性患者治疗全程共访视4次。
11.治疗管理程序
(1)按《指南》要求对病人进行登记,并建立病案。
(2)化疗前由结核门诊医生对病人进行不少于10分钟的宣教。
(3)签署治疗协议,确定病人治疗地点,发给病人《病人治疗管理通知单》、《治疗记录卡》,由病人带到乡卫生院,由乡卫生院防痨医生确定治疗地点(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交给负责督导治疗的村卫生室医生。
(4)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接到病人带来的《病人治疗管理通知单》,应立即落实督导治疗(非医务人员督导应培训督导员)。
(5)“治疗督导员”负责保存病人的抗结核药。每次治疗完毕,应在《治疗记录卡》做好记录。病人出现漏服药时,应在24小时内给予补治。
(6)病人治疗期间,如出现“迁移”情况(包括迁回原籍、或其他地区),应启动跨区域肺结核病人的治疗管理。
四、其他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一)基本理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经呼吸道侵入的一类急性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两季,传播迅速、流行性强,是最常发生的疾病。这类疾病起病急,症状明显,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肌肉酸痛及食欲缺乏等。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等。
(二)基本知识
1.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较规则,约10天±2天,有被动免疫者可延至20~28天。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典型儿童麻疹可分以下3期。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需3~5天。主要症状有发热及上呼吸道卡他症状,一般发热低到中等度,亦有突发高热伴惊厥者。流鼻涕、刺激性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日渐加重,精神不振、厌食、肺部可闻到干啰音。幼儿常有呕吐、腹泻,在软腭、硬腭弓可出现一过性红色细小内疹。在起病第2~3天可于双侧近臼齿颊黏膜处出现细砂样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称麻疹黏膜斑(Koplik's spots)为本病早期特征。黏膜斑可逐渐增多,互相融合,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黏膜,偶见于上腭,一般维持16~18小时,有时延至1~2天,大多于出疹后1~2天内消失。出疹期:起病3~5天后,全身症状及上呼吸道症状加剧,体温可高达40℃,精神委靡、嗜睡、厌食。
首先于耳后发际出现皮疹,迅速发展到面颈部,1天内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2~3天内遍及手心、足底,此时头面部皮疹已可开始隐退。皮疹2~3mm大小,初呈淡红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出疹时全身淋巴结、肝、脾可肿大,肺部可闻干粗啰音。恢复期: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隐退,留有棕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存在2~3周。随皮疹隐退全身中毒症状减轻,热退,精神、食欲好转,咳嗽改善而痊愈。整个病程需10~14天。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传播迅速。春季为麻疹好发季节,发病主要以儿童为主,易在幼托、小学等集体单位出现暴发。感染是由于接触了患者或咽分泌物导致,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5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5天。
2.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学称为“痄腮”,主要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等症状;腮腺肿痛(双侧腮腺肿大约占75%),边缘不清,压痛明显;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受累肿痛;颧骨弓后(腮腺所在部位)酸痛或胀痛,进食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为明显;腮腺管口可见红肿,但无脓性分泌物。除腮腺炎外,病者可出现脑膜炎、****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为腮腺炎病毒侵犯不同器官所引致。腮腺炎其病虽不可怕,但其部分并发症后果严重,往往危及患儿的生育功能。
3.猩红热
是一种主要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A组菌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猩红热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临床上分轻型、普通型、中型、脓毒型、外科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咽痛、头痛、周身不适。发病12~48小时可出现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弥漫性潮红的基础上,散布粟粒大小点状丘疹,压之褪色,皮肤瘙痒,皮疹常先由耳后、颈部开始,直至全身。皮疹在48小时达最高峰,2~3天后按出疹顺序先后消退,个别可持续1个月。咽部及腭扁桃体充血、红肿,表面及腺窝有黄白色渗出物,易拭去。软腭黏膜充血水肿,可见小米粒状丘疹和出血点,即黏膜内疹。病初时舌被覆白苔,****红肿突出白苔外,称“草莓舌”;2~3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舌****仍凸起,称“杨梅舌”;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形成所谓“口周苍白圈”。
4.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可终身免疫。水痘潜伏期10~24天,一般为13~17天。前驱期:成人于皮疹出现前1~2天可先有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而无前驱期症状。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小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水泡;皮疹发展快是本病特征之一,从斑疹→丘疹→水泡→开始结痂,短者仅6~8小时。水疱稍呈椭圆形,2~5mm大小,水泡基部有一圈红晕,当水疱开始干时红晕亦消退,皮疹往往很痒。水痘初呈清澈水珠状,以后稍混浊,疱疹壁较薄,易破。水痘皮损表浅,按之无坚实感,数日后从水疱中心开始干结,最后成痂,经1~2周脱落。无继发感染者痂脱后不留瘢痕。因皮疹分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类皮疹同时存在。口腔、咽部或外阴等黏膜也常见皮疹,有时眼结膜、喉部亦有同样皮疹。
5.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包括亚临床型或隐性感染者。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另外包括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传播、垂直传播。本病一般多见于5~9岁的儿童,成人亦可发病。风疹潜伏期为14~21天。前驱期:较短暂,为1~2天,症状较轻微。低热或中度发热,有头痛、食欲缺乏、疲倦、乏力及咳嗽、喷嚏、流涕、咽痛、结合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偶伴呕吐、腹泻、鼻出血、齿龈肿胀等。部分病人软腭及咽部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颊黏膜光滑,无充血及黏膜斑。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亦有人称为“三日疹”。面部有疹为风疹之特征,少数病人出疹呈出血性。发疹期淋巴结肿大达高峰,可持续3~4周才消退,肝、脾轻度肿大,舌质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疹退后无色素沉着。
先天性风疹可表现多样,严重可致流产、死胎;先天畸形如心血管畸形、白内障、小头畸形、智力障碍,骨发育不良等多见;或于出生后表现为肝炎综合征、间质性肺炎、脑炎等。
(三)基本技能
1.麻疹的预防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新鲜,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隔离患者;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2.流行性腮腺炎预防
在儿童集体机构或人群密集处易形成流行,因而应少去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可服用中药板蓝根冲剂,连服3天;近年来国内外开始采用减毒活疫苗皮内或皮下注射,或鼻口喷雾,90%的人可产生抗体;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经论证其效果肯定。
3.猩红热预防
管理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直至咽拭子培养阴性为止。当儿童机构或集体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拭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保护易感者: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他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磺胺嘧啶等。
4.水痘预防
本病的预防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隔离期自发病起至痂干为止。水痘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应用有较好预防效果,接种对象为12月龄以上的健康个体、高危及其健康密切接触者。
5.风疹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