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体检一本通
20721700000010

第10章

第五章 (2)

3.红细胞沉降率检测注意事项 需要空腹,采抗凝静脉血,避免溶血。

尿液检测

尿常规一般是8~11项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尿液酸碱度(pH值)、尿蛋白、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尿潜血及尿亚硝酸盐等。9项检测项目增加了尿中白细胞检查;10项检测项目增加了尿液比重检查;11项检测项目增加尿中维生素C的检测。

尿沉渣检测

包括尿沉渣红细胞、尿沉渣白细胞、尿沉渣上皮细胞、尿沉渣结晶、尿沉渣管型等5项。

尿沉渣是通过显微镜对尿中的沉淀物进行检查,观察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等各种病理成分,是对泌尿系统疾病作出定位、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常规化验项目。

尿液潜血(BLO)

尿液中如混有0.1%以上的血液时,肉眼可观察到血尿;血量在0.1%以下时,便只能用隐(潜)血反应才能发现。尿液隐血即反映尿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在正常人尿液中不能检出。

1.尿液潜血检测正常参考值

化学试带法、试管法:

BLD 正常值为 阴性。

2.尿液隐血阳性

(1)在疾病的基础上,由红细胞破坏加快、血红蛋白的产生过多而引起,导致经肾脏尿液排出体外的量加大,尿液出现潜血。因素归为:

A.心瓣膜修复术后、严重烧伤、剧烈运动等特殊情况下。

B.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药物反应。

C.某些感染,或患有疟疾病影响到了肾脏的疾患等。

D.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影响了肾脏的功能)。

E.阵发性血红蛋白尿及所有引起血尿的疾病,如肾炎、肾结石、肿瘤、中毒及尿道前列腺病变等情况。

(2)肌肉疾患或功能异常,而产生的阵发性肌红蛋白尿。

A.创伤,如挤压综合征、电击伤、烧伤等。

B.“行军性”肌红蛋白尿。

C.原发性肌肉疾病,如肌肉萎缩、皮炎及多发性肌炎等。

D.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如心肌梗死、动脉阻塞。

E.中毒性肌红蛋白尿,如由酒精、化学药物中毒所致等。

F.代谢性疾病,如肌糖原贮 积症、糖尿病酸中毒。

3.尿液隐血检测应注意事项

(1)留尿的容器须清洁、干燥,最好一次性使用。

(2)对婴幼儿,先行会(外)阴部消毒,切勿使尿液外溢或混入粪便。

(3)女性须行外阴冲洗后留取中段尿送检,严防混入****分泌物。禁在月经期留尿送检,以免经血干扰。

(4)男性留尿标本须避免****、前列腺液的污染。

(5)尿液标本留取后须立即送检,避免光照、细菌污染。

(6)尿中有大量维生素可致假阴性。尿路感染时,由于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可引起假阳性。

尿胆红素(BIL)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正常尿液中不含胆红素。尿中BIL的检出是显示肝细胞损伤和鉴别黄疸的重要指标,在判断预后上也有重要价值。

1.尿液胆红素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干化学试带法、氧化法:

尿BIL正常值为阴性。

2.尿液胆红素检测阳性

(1)肝细胞病变引起的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等,尿B1L-呈阳性。

(2)阻塞性黄疸,由于胆汁代谢异常引起黄疸 如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结石、胆道肿瘤、胰腺肿瘤、原发性肝癌等情况,尿DIL有可能呈强阳性;

(3)溶血性黄疸,由于某些因素引起溶血,红细胞破坏加大而导致的黄疸,如错误输血、药物中毒、严重感染等造成急性溶血所发生的黄疸。

3.尿常规检测时应注意事项

(1)留尿的容器须清洁、干燥,且一次性使用。

(2)对婴幼儿,先行会(外)阴部消毒,切勿使尿液外溢或混入粪便。

(3)女性须行外阴冲洗后留取中段尿送检,严防混入****分泌物。禁在月经期留尿送检,以免经血干扰。

(4)男性留尿标本须避免****、前列腺液的污染。

(5)尿液标本留取后须立即送检,避免光照、细菌污染。

尿胆原(UBG)

1.尿胆原检测正常参考值

尿胆原正常值为 阴性或弱阳性。

2.尿胆原检测阳性 黄疸型肝炎、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等。肝细胞性黄疸尿胆原为阳性,溶血性黄疸尿胆原呈强阳性,而阻塞性黄疸尿胆原为阴性,故尿胆原检测有助于不同类型黄疸的鉴别。还见于顽固性便秘、肠梗阻、发热等。

尿酮体(KET)

1.尿液酮体检测正常参考值

尿酮体(KET)为阴性。

2.尿酮体检测异常

(1)严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严重妊娠反应妊娠呕吐。

(3)急性胃肠炎伴严重脱水,婴幼儿急性发热、呕吐、腹泻。

(4)中毒性休克、甲亢、长期禁食、过度饥饿等情况。

尿蛋白(PRO)

1.尿蛋白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PRO正常值为阴性。

2.尿蛋白检测异常

(1)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等。

(2)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重金属盐(汞、铅、镉)及药物(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等)损害等。

(3)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肾小管同时受累):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4)溢出性蛋白尿(肾脏正常,而血中有多量异常蛋白质):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出现的本周蛋白尿、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死时的肌红蛋白尿。

(5)一过性蛋白尿(生理性):指剧烈运动后、发热感冒、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下,或妊娠等也会有轻度的蛋白尿,时间短暂,随临床症状的好转蛋白尿消失。

尿液亚硝酸盐

1.尿液亚硝酸盐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尿液亚硝酸盐为阴性。

2.尿液亚硝酸盐检测异常

(1)尿液亚硝酸盐呈阳性反应,可由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及绿脓杆菌等感染引起的泌尿系感染。

(2)若由大肠杆菌、球菌、真菌或支原体等感染,它们不能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或尿在膀胱中存留时间较短或尿中缺乏硝酸盐,尿液亚硝酸盐检测呈阴性反应,但并不能排除泌尿系感染。

(3)亚硝酸盐导致的食物中毒患者,其尿及呕吐物的尿液亚硝酸盐检测呈强阳性反应,这对急性食物中毒的鉴别诊断和救治都极有价值。

尿糖(GLU)

1.尿液葡萄糖检测正常参考值

正常值为阴性。

2.尿液葡萄糖检测异常

(1)饮食性糖尿增高,健康人短时间内过量进食糖类,或在妊娠末期与哺乳期可有一时性的生理性糖尿。

(2)暂时性糖尿增高,如剧烈运动后、头部外伤、脑出血、癫痫发作、各种中毒、皮质激素用量过多等。

(3)持续性尿糖增高,见于我们大家熟悉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某些内分泌疾患,如嗜铬细胞瘤等。

(4)血糖正常性糖尿,又称肾性糖尿,常见于遗传性家族性糖尿、慢性肾炎等,患者空腹血糖及糖耐量实验均正常。

(5)其他如脑肿瘤、感染、肝脏疾病、某些药物也可引起尿糖阳性。

尿液酸碱度

1.尿液酸碱度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试带法(pH指示剂检测):

尿液正常pH值 :5.5~6.5。

2.尿液酸碱度检测异常

(1)尿液pH值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及服用酸性药物后。

(2)尿液pH值增高,见于膀胱炎、代谢性碱中毒及服用碱性药物后。

(3)肾小管性酸中毒时,肾脏排酸能力下降,尿pH值可呈碱性。

(4)尿pH值测定亦可作为调整用药的指标。

尿比重测量(SG)

尿比重指在4℃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

1.尿比重检测正常参考值

化学试带法:

成人尿比重正常值 :1.015~1.025

晨尿比重最高,一般>1.020

2.尿比重检测异常

(1)尿比重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糖尿病、高热及脱水等。

(2)尿比重减低见于慢性肾炎、胶原性疾病、尿崩症、恶性高血压。

(3)正常人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由于远端肾单位的调节功能,尿液被高度浓缩,尿比重可很高;

尿液白细胞

健康成人的尿液中可以有少数白细胞。超过一定数量则为异常,白细胞尿中多为炎症感染时出现的中性粒细胞,已发生退行性改变,又称脓细胞。

1.尿液白细胞检测正常参考值

正常情况下,每高倍视野可见0~5个白细胞(即0~5/HP)

2.尿液白细胞检测异常

尿液白细胞增多:

A.泌尿系感染,如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等。

B.女性白带混入尿液时,也可发现较多的白细胞,故应留取中段尿送检。

尿液红细胞

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可有极微量的红细胞,如果尿中红细胞过多,可以形成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检查尿沉渣中的红细胞可用于辅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胶原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组织的疾病等。

1.尿沉渣红细胞检测正常参考值

镜检法:

尿沉渣0~3/HP(HP代表高倍镜视野下),>0~3/HP为镜下血尿。

2.尿沉渣红细胞检测异常

(1)泌尿系统疾病:对鉴别肾小球性和肾以下部位血尿有重要价值,有助于肾脏损伤定位诊断。其中变形红细胞血尿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均一红细胞血尿多见于尿道炎、膀胱炎及泌尿系的肿瘤、结核、结石、创伤、先天性畸形、肾移植排异等。

(2)非泌尿系统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等。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患者尿中也可偶见红细胞。

(3)一过性生理血尿:正常人特别是青少年在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可出现暂时性镜下血尿。

尿沉渣管型

尿沉渣管型是尿液中的蛋白在肾小管内凝聚而成。尿内出现管型是肾实质病变的证据。

1.尿沉渣管型检测的正常参考值

镜检法:

透明管型 0或偶见/LP

其余各种管型均0/LP

2.尿沉渣管型检测异常

(1)急性肾小球肾炎:见较多透明管型及颗粒管型,还可见红细胞管型。

(2)慢性肾小球肾炎:见较多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透明管型,偶见脂肪管型、蜡样管型和宽大管型。

(3)肾病综合征:常见脂肪管型,易见细、粗颗粒管型,也可见透明管型。

(4)急性肾盂肾炎:少见白细胞管型,偶见颗粒管型。

(5)慢性肾盂肾炎:见较多白细胞管型、粗颗粒管型。

尿沉渣结晶检测

尿沉渣内时有适量的盐类结晶体。如在服用磺胺类药物后,会在尿内出现大量磺胺结晶,应即刻多饮水并停药。若某种结晶长期大量存在,应结合临床考虑除外疾病因素。

1.尿沉渣结晶检测正常参考值

正常尿液中可见的结晶有:磷酸盐结晶、草酸钙结晶和尿、酸盐等结晶。

2.尿沉渣结晶检测异常

无论磷酸盐结晶、草酸钙结晶,还是尿酸盐等结晶如果长期大量存在,都有形成尿路结石的可能,所以要引起重视,调节饮食结构,以免导致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

粪便检验

人类粪便的成分包含食物残渣、肠腔内分解产物、分泌液与脱屑物及正常的细菌和水。粪便常规检查是了解胃肠、肝脏、胰腺功能健康情况与疾病的重要方式。粪便常规检查包括粪便的颜色和性状检测、显微镜检查和隐血试验。隐血试验即潜血试验,粪便潜血试验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消化道肿瘤筛查中有重要作用。

1.粪便常规检查正常参考值

正常成人每24小时排出粪便量100~300克,可随食物种类、食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有所差异。

(1)外观性状:成人排黄褐色柱状软便,婴儿便为黄色或金黄色糊状。

(2)显微镜下检查:无红细胞,偶见白细胞,偶见肌肉纤维和脂肪颗粒等食物残渣,无寄生虫卵或原虫。

(3)便隐血(OB)试验:正常者为阴性。

2.粪便常规检查异常

(1)颜色、性状及性质的异常改变

A.水样便:见于消化不良、急性肠炎、食物中毒等。蛋花样见于婴幼儿腹泻;淘米水样见于霍乱、副霍乱;嗜盐菌食物中毒可见洗肉水样便;艾滋病患者伴发肠道隐孢子感染时也可见大量洗水样便。

B.黏液便:见于结肠过敏或慢性结肠炎、急性血吸虫病。

C.黏液脓血便:见于急、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癌。

D.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E.鲜血便:见于肛裂、痔疮、直肠息肉。

F.白陶土样便:见于胆管梗阻。

G.含凝乳块便:婴儿粪便内常含有白色块样物,乃由于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或饮食过多所致。

(2)粪便显微镜下检查异常分析

A.红细胞:多见于下消化道出血、肠道炎症、肠结核、结肠肿瘤等。

B.白细胞:白细胞易在黏液中检出,若其形态破坏,结构模糊者改称脓细胞。镜下若检出大量白细胞提示肠道炎症诊断。

C.嗜酸性粒细胞:提示肠道有过敏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