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体检一本通
20721700000004

第4章

第三章 (1)

体检常规检查项目

一般检查

身高

身高是指一个人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是小儿入托体检、学生体检、征兵入伍体检、特殊行业(如驾驶员等)体检的必检项目。我国成年人的身高男性平均168厘米,女性平均156厘米。身高受很多因素影响,如父母的基因遗传、种族、性别、内分泌、营养、体力活动和疾病等。中老年人由于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可以比年轻时稍矮,同一个人下午与上午身高也是有差异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3岁以前的幼儿如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的要注意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问题。

体重

体重是衡量人体健康的指标,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度都是营养不良的状态。体重是反映营养状态的客观标准。现在常用的方法是身体重量指数,简称BMI,公式为:

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体重指数界限值:体重指数<18.5为体重过轻,18.5~24.9为正常,25.0~29.9为超重,≥30为肥胖。

我国体重指数的界限值:体重指数<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正常,24.0~27.9为超重,≥28.0为肥胖。

如果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而男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达到或超过80厘米,患病危险因素也会增加,应引起警惕。

测定腰围时两足分开25~30厘米,直立,测量胸廓最下缘与髂骨最上缘的中点水平面。

测量臀围的部位是臀部最丰满处。

腰臀围比的计算方法是:腰围/臀围。

男性腰臀围比>1.0,女性腰臀围比>0.85也是诊断腹型肥胖的界限。引起肥胖最常见的原因是热量摄入过多,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量,代谢失衡。

体脂肪率测定(FAT)

测量人体体重和脂肪有多种方法,如标准体重法、体重指数法(BMI)、腰围或腰臀围比法、皮肤皱褶卡钳测量皮下脂肪厚度等。近几年已有不少医院,特别是一些健康体检中心采用人体脂肪测定仪直接测量人体脂肪,即体脂肪率(用%表示)。人体脂肪测定仪的大小如同轻便式体重仪,输入年龄、性别、身高,站在测定仪平台上,即可显示体重、体脂肪率和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2〕。

1.体脂肪率定义

人体内的脂肪,主要存在于脂肪组织中,包括皮下组织、肌纤维间、腹腔等,称为储存脂,约占体内总脂量的95%,健康人的储存脂占体重的10%~20%。血浆中也有脂肪,参与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如血液化验测定的三酰甘油(**)。

体脂肪百分率(简称体脂率)是指人体脂肪,包括腹腔脂肪等占总体重的百分比,即人体脂肪百分率(%)=人体脂肪/体重×100%。

2.体脂肪率测定的原理

我们知道人体肌肉、血液、骨骼等组织含有多量水分,容易导电,而人体脂肪几乎没有导电性能。人体脂肪测定仪输入一个50千赫和小于500微安的微弱电流通过人体,采用生物电阻抗的原理就可以确定脂肪组织的量。

3.体脂肪率测定的意义

超重或肥胖主要是脂肪在人体组织的聚积,特别是腹腔脂肪的聚积。现在临床上大多采用体重指数和腰围来估价超重或肥胖程度,但体重指数不能完全反映腹腔脂肪含量,腰围也受腹腔脏器功能状态的影响。而人体脂肪测定仪不受这两方面的影响。通过体脂肪率测定,首先可发现早期超重。例如某男,48岁,体重74千克,身高1.84米,腰围84厘米,体重指数21.8, 体脂肪率23%。该患者体重指数、腰围虽正常,但体脂肪率已超标,提示要改变生活方式。又如某女,56岁,身高1.66米,体重59千克,体重指数21.4,体脂肪率35.8%,很明显体脂肪率已超标,也应注意改变生活方式。

其次可以动态观察减肥效果。减肥主要是看脂肪量的减少,体脂肪率可动态记录脂肪量的改变,达到观察减肥效果的目的。

4.体脂肪率测定注意事项

(1)体脂肪率测定值和实际的体脂值可能有所不同,这与人体体液和(或)人体结构发生改变有关,例如发热、透析、妊娠、月经前后、水肿等情况。

(2)空腹时测定相对准确。

(3)剧烈活动后、洗澡后、饮酒后或大量饮水后均会影响体脂肪率的测定值。

(4)测量时需要脱鞋和袜,故足底太干燥时宜用湿巾轻擦,足太凉时应在温暖的房间待一会儿再测。

(5)体内安装起搏器或其他置入医学装置患者不要使用。

眼科检查

眼睛检查包括外观眼科的检查(眼睑、泪囊、结膜、巩膜、眼球位置和眼压测量)、眼球体的检查(角膜、前房、虹膜、瞳孔和晶状体),眼肌与内眼的检查(玻璃体和眼底)、视功能检查(视力、视野、辨色力和立体视)。

眼睑

1.睑内翻 注意结膜炎。

2.上睑下垂 双睑下垂见于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单侧下垂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

3.眼睑闭合障碍 双侧障碍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侧见于面神经麻痹。

4.眼睑水肿 常考虑病因可包括肾脏疾患、慢性肝病、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结膜和巩膜

除了发现结膜炎、角膜炎、沙眼等眼的疾病外,还可以提供贫血、黄疸等疾病的线索。

泪囊

如有黏液脓性分泌物,提示慢性泪囊炎。

眼球外形和运动

异常情况可以由甲状腺功能亢进、颅内病变引起,如甲亢可表现为双侧眼球突出,而单侧眼球突出则可能是颅内肿瘤引起。

眼压

眼压的正常值为10~21mmHg,眼压>24mmHg提示可能有青光眼;眼压降低,见于眼球萎缩或脱水。

视力

1.远视力 视力表上的符号较大,受检者距离视力表5米处进行检查。标准视力≥1.0。

2.近视力 表上的符号很小,与眼球相距30厘米检查,能看清0.8那行符号的就是正常视力。结合远、近视力检查,能初步诊断是否有屈光不正(散光、近视、远视)和老视(老花)或器质性病变(如白内障、眼底病变、青光眼等)。如远视力<0.8,近视力正常,则为近视眼。如远视力正常,近视力<0.8,通常是老花眼。如远、近视力均<0.8,可能是散光,也可能是高度数的远视。

3.周边视力,也称为“视野” 中枢神经病变、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均可出现视野缺损。

色觉

人的色觉,在明亮处能辨别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色彩,大多数是正常的;而色觉异常者,或多或少不能感觉,对某种颜色的识别能力降低,为色弱;完全不能识别某种颜色,称为色盲。

色觉检查以专用的图册为标准,在5秒钟内,能正确读出图形或数字为正常。能正确读出图形或数字,但是认识困难或辨认时间延长为色弱。不能正确读出图形或数字为色盲。其中,不能分辨红色为红色盲,不能分辨绿色为绿色盲,不能分辨蓝色为蓝色盲。三种颜色都不能确认为全色盲。

色盲分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前者是遗传性引起、生后出现者,男多于女;后者则是因患眼底疾病引起,如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黄斑病变、青光眼等引起。因此,原来色觉正常者出现色觉异常,应立即到医院眼科进行检查。先天性色盲的检查主要用于招生、征兵、招工体检;后天性色盲的检查则具有眼科疾病的临床意义。

眼底

在临床上许多身体性疾病可以引起眼底改变,例如:高血压引起的动脉硬化、慢性肾炎、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白血病,结合眼底的检查是判断疾病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年龄超过50岁的人每年最好作一次眼底检查。

视力在什么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

1.体检发现视力异常,戴眼镜也不能达到正常标准,有可能是眼镜度数不够了,或者发生了眼部的器质性疾病,应尽快作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2.有相当一部分人,视力正常,但医生发现您的眼底有病变,或告诉您可能是青光眼时,您也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作进一步检查,因为有一些疾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待出现症状时,已到了疾病的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最好机会。

晶状体

当眼睛内原本清晰透明的晶状体变得混浊,这就是白内障。

白内障的成因:晶状体会随着年龄老化,这就是白内障形成的主因,另外糖尿病、外伤、药物、还有先天性因素都能引起白内障。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唯一直接有效的方法。

白内障早期没有任何征兆,但当白内障的情况渐变严重,会产生以下常见的病征:

视力模糊。

对强光敏感。

影像的颜色变得晦暗。

阅读时感到光线不足。

眼镜度数经常改变。

口腔科检查

一般情况下习惯观察口腔外观有无畸形,口唇红润情况,口周有无发绀,口腔黏膜是否光滑,牙齿发育情况如何,有无龋齿、牙周病、口腔白斑。

常规情况下婴儿生后4~6个月开始出乳牙,2.5岁左右出齐20枚乳牙。婴儿生后4~10个月开始出牙均属正常。当营养不良、缺钙或有其他疾病时可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出牙的时间会推迟。6岁开始换牙,之后长出的牙齿叫恒牙,20~30岁出齐,约为32颗恒牙,最后面的一个牙齿叫第三磨牙,即“智齿”,有些人终身不长“智齿”。

口腔检查发现某局部有异常表现时,需要到门诊进行特殊性检查明确诊断。特殊性检查的主要项目与意义如下。

(1)龋齿及牙髓活力检查。发现牙齿整体颜色变暗,深龋或有隐裂时,需要采用热牙胶、冰尖或牙髓活力测试仪等刺激患牙,观测其反映并与健侧同名牙相对比,以判断患牙牙髓活力状况。

(2)X线检查。X线检查包括牙片、口腔X线全景片(又名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X线片、螺旋CT片、关节造影片等。牙片主要用于明确以下疾病的诊断。①牙齿邻面是否有龋坏、龋病破坏程度以及龋坏是否波及牙髓腔;②牙髓病患牙根尖周的病变;③牙周病患牙的牙槽骨状况。

全颌曲面断层片主要用于全面观察全口牙齿发育情况,上下颌骨骨质情况。头颅定位X线片以及结合X线头影测量技术用于研究颅面生长发育、畸形诊断、矫治设计以及矫治疗效分析。螺旋CT片用于了解颌骨结构的完整性、肿瘤诊断等。颞下颌关节造影片用于了解关节盘的形态及其完整性。

耳鼻喉科检查

耳鼻喉科常规检查包括检查外观有无畸形、有无腺体的肥大、鼻黏膜是否光滑、有无破溃、鼻息肉、鼻血管有无异常、必要时加上鼻纤维镜检查,可以发现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咽喉炎、扁桃体炎、鼻咽癌、鼻中隔偏曲、急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等疾病。

1.鼓膜 检查鼓膜可发现有无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鼓室硬化症。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只有针尖大小,炎症控制后可自行愈合。慢性中耳炎穿孔,严重时穿孔较大,需要手术修补。

2.听力测定

听力损失10~30分贝为轻度听力障碍。

听力损失30~60分贝为中度听力障碍。

听力损失60~90分贝为重度听力障碍。

听力损失90分贝以上为听力障碍疾患(失聪)。

耳聋:可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老年性聋、噪声性聋等。通过进行外耳道检查和进行音叉检查及纯音听阈测听,可以查明耳聋的性质及程度,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还可以进行如声阻抗测听、听性脑干反应测听及耳蜗电图等。

3.外耳道 位于头颅内,位置较深,其本身分泌旺盛,体检可以发现外耳道内的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增多,可以堵塞外耳道引起传导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