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体检一本通
20721700000005

第5章

第三章 (2)

1.鼻息肉 是常见疾病,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中鼻甲游离缘、筛窦、筛泡、筛骨钩突、半月裂孔与上颌窦开口等处。持续性鼻塞为主要症状,随息肉缓慢长大,逐渐成为持续性鼻塞。常伴有鼻窦炎、鼻涕增多。可有嗅觉障碍及头痛等症状。主要为手术切除。

2.急慢性鼻炎 鼻腔检查可见鼻腔黏膜、下鼻甲充血、肿胀,多有分泌物。急慢性鼻炎反复发作可引起慢性鼻炎。检查时下鼻甲黏膜肥厚。

3.萎缩性鼻炎 是鼻黏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病理基础的慢性炎症,鼻黏膜干燥,鼻腔宽大,鼻甲缩小,鼻腔内有大量脓痂,有臭味。

4.鼻腔肿瘤 息肉样,****状,桑椹或菜花样肿物,必须尽快检查治疗。

咽喉

1.急慢性咽炎 咽黏膜、黏膜下层组织的炎症,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隆起、渗出。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腔疾病、张口呼吸、烟酒过度、辛辣刺激等可引起慢性咽炎。

2.急慢性扁桃体炎 检查可见扁桃体肿大充血,有发热和咽痛症状。反复发作后扁桃体和舌腭弓慢性充血,黏膜暗红色,下颌淋巴结肿大。

3.鼻咽癌 多发于咽隐窝和鼻咽顶部,在颈部可触及质硬活动差、无痛性肿大淋巴结。

鼻咽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如果出现鼻涕带血、耳闷、听力下降、淋巴结肿大,应警惕,并及时请医生检查。

4.急慢性喉炎 检查可见喉黏膜充血,声带充血或出血,声带肿胀,一般发生在感冒之后,表现为声音嘶哑,用声过度,长期有异物刺激,鼻炎、咽炎以及急性喉炎反复发作都可引起慢性喉炎。

5.声带小结 教师、歌唱演员等用声过度者常发生。早期小结是息肉状,病久者使声门不能完全闭合。

6.声带息肉 声带肿物,应采取手术切除。

7.喉癌 可发生于会厌、前连合、喉室及声门,声带活动受限制。

内科检查

内科检查项目较多,注意心肺功能、肠胃消化及肾脏系统疾患等,都要通过内科相关检查排除。

血压

血压测量是健康体检中常规的项目,我国高血压患者还是很常见的。急性肾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也经常伴有高血压。成年人每年最少应进行1~2次血压测定。

1999年我国高血压联盟公布了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新标准,规定如下:

血压在17.3~11.3kPa(130/85mmHg)为正常血压标准。

血压在16.0~10.7kpa(120/80mmHg)为理想血压标准。

血压测量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都会使血压一过性升高。测量血压前要禁烟,在安静环境中休息5~10分钟,测量时不要紧张。

1.高血压定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高血压联盟(ISH)对高血压作出的规定,《中国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18岁以上,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高压)≥140mmHg,或舒张压(低压)≥90mmHg。高血压有两类,一类是原因不明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高血压病,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另一类是因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一过性血压升高不能诊断高血压,必须在不同的时间里进行多次的血压测量,至少有3次血压值达到或超过140~90mmHg,或仅有舒张压达到诊断标准,即可考虑高血压。如果仅收缩压达到诊断标准,舒张压在正常范围,则称为收缩期高血压。

2.发现血压高需做进一步检查

发现高血压时,应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了解是否存在危险因素,评估靶器官的损伤程度,以及有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建议作以下几项相关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

(2)血脂、血糖(空腹或糖耐量)、肝功能、肾功能、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血电解质。

(3)眼底检查。

(4)心电图检查。

(5)X线检查。

(6)肾脏、肾上腺及肾动脉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外周动脉的超声检查。

(7)体重指数。

(8)病史:重点是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脑出血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以及是否存在不良生活方式。

3.低血压定义

凡是血压低于12.0~8.0kPa(90~60mmHg)时称为低血压。

4.低血压因素

一般情况是家族性的低血压,父母血压也比较低,日常也无任何不适的感觉。但是也不要忽视了疾病因素,如突然的血压下降。有休克症状,常见于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者。血压在正常情况下双上肢之间的血压可有1.33kPa(10mmHg)的差距,若超过此范围则考虑属异常。另外,注意排除多发性大动脉炎或先天性动脉畸形及大量隐性内脏出血等疾患。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血压在一天之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人体血压有两个高峰时段:为上午8~10时,下午16~18时,夜间血压较白天下降。所以在监察血压变化时不要忽视这两个时间段。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也叫缺血性心脏病。供应心脏血液血管叫冠状动脉。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可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通过的血液减少,心肌得不到足量的氧和能量,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产生各种心脏病症。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的定义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包括急性暂时性的和慢性的情况。

脉搏

人体脉搏跳动频率的快慢,是与年龄、性别、运动强度和情绪状态等因素相关的。正常人的心率快慢是与年龄相关的,如新生儿的心律为140/分,婴幼儿可达130次/分,随着年龄增大,脉搏逐渐减慢,6~7岁时平均约90次/分。平时经常运动者、成人体力劳动者,安静状态下的脉搏也较慢,可为50~60次/分。

呼吸

呼吸频率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小呼吸相对快,在新生儿期正常情况下呼吸频率约40次/分,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为16~18次/分。

呼吸超过24次/分为过速,见于呼吸系统疾病、疼痛、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等。呼吸低于12次/分为过慢,见于颅内高压性脑性呼吸或用镇静剂过量等,总之需结合身体情况分析。

什么是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可见多种情况,但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另外疾病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心包积液等均常见。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心脏疾病,均可引起心脏增大,导致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异常及心前区震颤等。叩诊检查心脏的浊音界增大。

心脏检查

要注意观察心脏的大小,心尖搏动的位置,心尖搏动点有无弥散,心尖搏动强度如何,心音跳动是否有力,心律是否规律,心率的快慢如何,心脏听诊有无杂音,杂音的强度如何,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杂音的传导方向如何等情况。

1.心率 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与脉搏相同,正常成年人心率60~100次/分,大多数人为70~80次/分,女性和儿童偏快,老人偏慢。成人心率>100次/分,婴幼儿心率>15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心率<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过缓均可由多种生理性、病理性或药物性因素引起。

2.心律 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人心率规整,年轻人可出现吸气时稍快,呼气时稍慢。

3.心音 心音有4个,但通常只能听到2个,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第一心音增强:见于二尖瓣狭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第一心音减弱: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右心衰竭等。

第二心音增强: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压增高。

第二心音减弱:见于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心脏杂音

在正常心音之外,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引起的异常声音叫心脏杂音。心脏杂音的不同位置,对诊断心脏疾病很重要。

肺脏检查

通过受检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情况,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的表现,必要时可通过触诊、叩诊的方法,排除肺与胸膜疾病,如气胸、胸积液。常用听诊器检查,通过呼吸音的听诊,确定有无干湿啰音、哮鸣音、胸膜摩擦音来排除肺部、气管、支气管、胸膜病变。

腹部检查

腹腔内为脏器居集点,如肝胆、胰腺、胃肠、脾脏、肾脏、子宫与膀胱等,与消化、泌尿、内分泌、血液、心血管各系统功能密切相关,所以,腹部检查是健康体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腹部检查的内容包括观察腹部外形,有无膨隆与凹陷、有无静脉显露、能否看见胃或肠的轮廓和蠕动波形。用手触摸有无肝、脾增大,有无压痛反跳痛,有无异常肿块等,从中发现腹部脏器疾病的特点。根据腹部膨隆的部位,结合触诊触摸到的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轮廓、大小、质感、移动度等情况,可以粗略分析包块的来源,以便作进一步检查。

外科检查

外科检查首先做一般性外观观察,如发育、营养、体态、精神面容等。

皮肤

体表与皮肤颜色,有无瘢痕,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等。

浅表淋巴结

检查浅表淋巴结是否肿大,包括局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淋巴结肿大。一般来说,局部淋巴结肿大有以下原因。

1.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如牙龈炎引起的颌下淋巴结肿大,乳腺炎引起的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下肢炎症引起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急性炎症时,肿大的淋巴结柔软、有压痛、表面光滑,可活动,无粘连;慢性炎症时,淋巴结较硬,压痛不明显。

2.结核菌性感染 肺部结核菌感染时可见颈部胸锁乳突周围处淋巴结结核肿大,可大可小,硬度中等,易粘连。如发生干酪样坏死,部分可触及波动感,不及时治疗易形成瘘管,愈合困难,局部愈合后可形成瘢痕。

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如鼻咽癌转移至胸锁乳突肌上部的颈深淋巴结,胃癌、食管癌转移至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乳腺癌转移至同侧腋下淋巴结。质地坚硬或有橡皮样感,表面光滑或突起,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推动,一般无压痛。

全身淋巴结肿大则常见于急、慢性淋巴结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各种淋巴瘤、各种白血病等。

颈部检查

颈部检查主要是检查甲状腺,如甲状腺有无肿大等,甲状腺肿大要注意有无结节、有无震颤,要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甲状腺癌等情况。

1.甲亢 即甲状腺功能亢进。主要症状有心慌、易激动、手颤、失眠、出汗、消瘦、食欲亢进、眼球突出等。

2.甲减 即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症状有无力、怕冷、食欲减退、反应迟钝、水肿等。

3.地方性甲状腺肿 主要为缺碘造成的地方病,多发生在边远山区,甲状腺体积明显肿大。

4.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很常见,触诊发现的有3%~7%,如用超声检查则20%~76%有结节。女性较男性多(4∶1),中老年较青少年多见,因此中年以上妇女经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相当多。但其中绝大多数是良性的,恶性结节仅占5%。而且即使是恶性的,其侵袭性也比肺癌等小得多。因此该指南并不主张用超声来作甲状腺常规体检,只有触诊发现或有病史及症状时才作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