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2)
人格一般指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教育和社会实践的产物。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和定位是与自身的社会实践、生活环境及个人修养密切相关的。
3.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一种在生活、自然、艺术中发现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与审美者自身的审美经验、文化底蕴、艺术修养等因素密不可分。
(1)审美感受能力: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
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当人们面对长城时,有的人只能看到它表面的砖瓦,而有的人则可通过长城的本体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不屈之魂。
(2)审美鉴赏能力:是人们对事物的美与丑以及美的性质、态度、类型的辨别能力和体会程度。
(3)审美欣赏能力: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的领悟能力和评价能力。如果医学生能对美的事物和艺术品进行大量的感性接触,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结构特点,就能使自身的美学修养得到提高。
(4)审美想象能力:审美想象是指人们在以往表象积累的基础上,在头脑中进行加工改造新形象的过程。
医学生应尽量拓宽想象空间,建立和巩固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审美观和审美标准。如欣赏交响乐、芭蕾舞,阅读大量的科普、科幻作品以及较为深刻的文艺作品等。
4.培养较强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活动所表现的一种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人们感受美、鉴赏美是为了创造美。
四、美育的途径和实施方法
(一)家庭美育
1.父母的行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谈举止对孩子品德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正说明了家庭是美育的摇篮和起点。
2.感情的交流
在情感和思想上对孩子的关心、支持和引导,与孩子真正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交流,才能使之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才能有效地进行美的行为和品德培养。
3.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主要包括融洽的家庭关系和优美的家庭环境。家庭是人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直接的作用和影响。
4.增强荣誉感
营造家庭荣誉感是家庭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讲荣誉感,也就是重视人格美,要使每个家庭成员,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进行家庭美育主要可通过日常生活、环境设计、文学艺术和利用大自然等具体方法实施。
(二)学校美育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最佳阶段,也是美育的关键时期。学校美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方面,无论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手段过程及教师素质,还是从学校环境、课外活动,都会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文明行为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正常的情感交流产生重要的影响。
学校美育的实施,主要可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以及学校优美的环境、教师高雅的言谈举止和良好素质的示范作用,并配合适当的方法来进行。
(三)社会美育
社会美育和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相比,有着更为广泛的内容和特点。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随时会受到各种社会审美形态和审美心理的影响,因而美育也是在有形无形中起着作用。
社会美育可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如电视、广播、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可通过优美的环境进行,如各种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每一个侧面;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如各种社会公德、各个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为全社会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生活秩序和环境,提高全社会成员的审美水平。
五、美育与相关教育
(一)美育与德育
区别:在教育性质上,美育是一种偏向于发展个性人格、注重创新的教育;德育则是一种偏向于对善的行为判断、培养社会人格、注重现实的规范教育。在实施方法上,美育具有明显的情感性、形象性、自由性,在诱发式的审美活动中,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情感得到表现与升华;德育则主要通过言明大义,以理服人,注重发展受教育者的意志约束力。在实践效果上,美育重在培养人的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德育则重在磨练人的意志,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
联系:美育与德育都是直接关系到人的情感与品德的教育。德育引进美育的情感体验、形象化与愉悦性机制,可以克服道德的枯燥和抽象说教的弊端;美育过程中,主体可通过生动形象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良好的道德观念。
(二)美育与智育
区别:美育属于感性教育,旨在培养审美能力,促进情感的表现与升华;智育属于理性教育,包括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
联系:美育离不开智育,任何审美感受的产生都必须以主体一定的智力为前提;智育离不开美育,因为美育可激发人对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完善人的认知结构,为智育提供多种教育途径和教育手段,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美育与体育
区别:美育以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为目标,体育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为目标。
联系:体育中渗透着美育,在体育活动中常常伴随着审美的情感体验。如令人惊叹的高山滑雪,扣人心弦的百米冲刺,潇洒自如的花样滑冰,无不令人激动。体育中引进美育原则,可使体育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和谐与平衡;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是掌握一些运动技能和技巧的重要前提。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健康的体魄是实现人美好理想的物质基础。
(四)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创造了审美主体和客体,劳动技术教育也是审美教育的一部分。
第二节 美育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一、培养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审美教育是一种审美情感的教育。在医学教育中渗透美育,有利于建立医学生热爱专业、关心患者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利于净化心灵,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审美教育对培养医学人才高尚的道德、健康的人格、美好的人生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即“以美育德”。
二、开发医学生智力并培养其创造力
审美教育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开阔视野,增长智慧,训练思维,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众多优秀的科学家、医学家,大凡也是出色的艺术家,因而注重对医学生的审美教育,对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很大的帮助,即“以美启真”。
三、提高医学生维护和创造人体美的能力
在医学教育中渗透美育,不仅可使学生接受美、体会美、欣赏美,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学生正确把握人体美的尺度和规律,提高个人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在医疗护理实践中,维护和创造人体健康的美,即“以美促能”。
案例一:
张某是一名来自贫困农村的中专生,刚到城市来上学时,他很不习惯学校的规定,和同学们相处也有点障碍。同学们也经常嘲笑他穿着土气,生活习惯不好,因此非常郁闷,一度想退学。班主任老师发现后,在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同时帮他纠正一些不好习惯,并有意安排他参加各类活动,发掘他的特长并加以指导和培养,使他树立了自信心,除了学好专业外,参加了学校的剧团和摄影组等,使综合素质得以提高。经过3年的中专学习,张某好像脱胎换骨一般,实习期就被用人单位看中。如今毕业走上社会已3年了,他已成为了业务骨干,经常组织单位的集体活动,已小有名气了。
案例二:
笑笑是个小学三年级的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生性好动,虽机灵聪明,可注意力总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她妈妈请教了一些教育专家们,建议她让孩子学习绘画和书法。没想到真的让笑笑能坐住了。开始只是单纯的练字和画画,后来笑笑开始对各种字体和书法感兴趣,又爱上了古代文学,从绘画中也培养了她对色彩的感悟能力,现在经常还指点妈妈的着装搭配呢。
1.从以上两个案例中,你认为哪些和美育有关?
2.从两个案例中你看到了美育的什么功能?
3.举一个你自己在学校美育中有收获或感受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