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20723800000019

第19章 内科病证(19)

第5章 内科病证(5) (2)

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解痉止痛汤(姚培发方)

(组成) 荆芥、防风各9g,制川乌10g,葛根12g,细辛3g,白芷10g,僵蚕9g,天麻10g,当归10g,赤芍10g,白芍10g,川芎12g,炙甘草4.5g。

(功效主治) 疏风散寒,化湿通络,解痉镇痛。主治风寒湿邪所致的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方解) 本方仿川芎茶调散并加重息风解痉通络止痛之剂而成。其中荆芥、防风、天麻、川乌、葛根、白芷、细辛、僵蚕以祛风解痉,散寒通络,尤其乌头之温经散寒、解痉止痛作用更为峻猛,配合当归、赤芍、白芍以养血理血,并可减少乌头、细辛之燥烈,佐僵蚕、地龙以搜剔内外之风。治偏头痛属风寒湿阻经络者,每有良效。

(加减) 寒郁化热,见热象者加黄芩10g,生石膏30g(先煎),广地龙10g,知母10g。

(验案) 刘某,女,59岁。初诊日期;1995年6月8日。左半额面疼痛已近1周,拒按,畏风,痛甚则流泪,左侧面部肌肉痉挛,不能入眠。纳食二便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处方:荆芥9g,防风9g,制川乌9g(先煎),细辛3g,白芷10g,僵蚕9g,天麻10g,当归10g,川芎12g,生地黄10g,桃仁10g。服7剂。二诊:药后痛势减半,原方去川乌9g,细辛3g,加茺蔚子15g,白芍10g,以增养血祛风之力,调治1个月而愈。

按 姚教授治头痛喜用细辛一味,因其味芳香,性升散走窜,李时珍《本草纲目》有“治头面风痛,不可缺此”。由于它具有治头痛的良效,故姚教授常以它与川乌相配治风寒头痛,与石膏相合治风热头痛。此案患者乃风寒痹阻经络,且年老体弱营血虚损,络有瘀滞,故姚教授取解痉止痛汤化裁,以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以达祛风治血,血行风灭的目的。

(方源)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著名中医学专家学术集成——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家专集》

老年眩晕——补肾化痰汤(郑绍周方)

(组成) 淫羊藿30g,菟丝子30g,沙苑子20g,僵蚕15g,半夏12g,节菖蒲15g,葛根30g,泽泻30g,生蒲黄15g。

(功效主治) 补肾培元,化痰活血。用于老年眩晕。

(方解) 郑教授对老年眩晕的认识,集众家之长,独有见地。指出:老年眩晕的根本原因在于肾虚,在肾虚的基础上产生痰浊、瘀血、阳亢、化风等症,但以肾虚痰浊者所占比例最多。治疗应以补肾化痰为主。根据老年人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郑教授采用标本兼治的原则,提出补肾、化痰、开窍之法,自拟补肾化痰汤。补肾化痰汤具有补肾培元、化痰活血之功。与老年眩晕的病机,肾虚水泛,痰浊内生,瘀血阻滞,脑府失养相合。该方淫羊藿、菟丝子,温补肾精,填髓益脑;僵蚕、半夏,燥湿化痰;节菖蒲、泽泻,渗湿开窍;葛根、生蒲黄,升清活血生津;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化痰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淫羊藿、菟丝子、沙苑子具有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及血脂作用。泽泻、节菖蒲能干扰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吸收,促进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改善脑动脉硬化指数。僵蚕、半夏可降低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并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葛根、生蒲黄能改善脑部血液供应,提高脑细胞耐缺氧能力。郑教授认为,治疗老年病,一定要抓住老年人的特点,重点在于肾虚,在补肾的基础上兼顾其标,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加减) 若兼脾虚湿盛者,症见眩晕伴头痛如裹、胸闷、恶心者,加党参、焦白术、茯苓;若兼气血虚者,症见眩晕伴心悸、气短、失眠多梦者,加黄芪、当归;兼肝阳上亢者,症见眩晕伴耳鸣、目胀、面赤、烦躁者,加天麻、钩藤;兼血瘀者,症见眩晕伴头部刺痛,舌质紫暗者,加赤芍、丹参。

(验案) 申某,男,68岁,农民。于2002年9月5日初诊。2年前头晕,时发时止,近半年来,头晕逐渐加重。症见头晕、耳鸣,伴有腰酸腿软,脘闷纳呆,大便不畅,小便正常,纳食差,睡眠可。舌质淡红,体稍胖,苔白腻,脉沉滑。头颅CT示:脑白质脱髓鞘。TCD示:大脑后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症。三酰甘油:2.1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3.30 mmol/L。血流变示:红细胞集症倾向。该患者年老体衰,元气亏虚,肾精不足,无以荣脑,髓海空虚,痰瘀阻窍,而致眩晕。治当以补肾益精、化痰祛湿、活血通络为法。投以补肾化痰汤,水煎服,1日1剂。7剂后,患者头晕,耳鸣症状明显减轻。原方续服20余剂,诸症悉除,一如常人。

(方源) 郝玉红,祝玉清.郑绍周运用补肾化痰汤治疗老年眩晕经验.中医研究,2003,16(3):45

三叉神经痛——(王宝亮方)

(组成) 柴胡12g,白芍30g,白芷20g,川芎20g,细辛6g,黄芩20g,全蝎10g,延胡索10g,半夏30g,白术15g,甘草10g。

(功效主治) 祛风化痰,通络止痛。用于三叉神经痛。

(方解) 方中川芎气轻力薄,非重用不能取效,剂量可达30g,其性善疏通,上行头目,旁达肌腠,能祛风邪,调气血,止疼痛,引诸药直达病所,正如《东垣医集》所谓:川芎“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黏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祛一切风,调一切气。”白芷、细辛味辛走窜,有祛散风邪,活血止痛之力。柴胡、半夏调理肝胆脾胃气机。白芍平抑肝阳,补血养血。黄芩、全蝎活血通络,清热泻火,解毒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白术健脾化痰,和胃降浊。甘草调和诸药。根据现代药理研究,川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且具有抗痉、降压作用;细辛含挥发油,挥发油中主要有甲基丁香油酚等物质,具有局部麻醉、解热镇痛、降压的作用;全蝎含蝎毒,有抗惊厥、镇静、降压等作用;白芍所含芍药苷有解痉作用,兼有一定的镇静、镇痛、抗惊厥、降压及扩血管作用;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苷有抗炎作用,亦具有安定、镇静、镇痛、解热之功效,特别是与黄芩配伍,更有相互协同之功。

(加减) 兼有风寒者,加荆芥、防风;兼有风热者,加薄荷、蝉蜕;胃热炽盛、大便干结者,加芒硝、生地黄、牡丹皮;肝火上炎、胁肋胀痛者,加龙胆草、夏枯草、钩藤;化热伤阴、口渴欲饮者,加生地黄、玄参、知母;胸闷脘胀、口干不欲饮者,加竹茹、枳壳;络脉瘀阻、痛如锥刺者,加桃仁、红花、僵蚕。三叉神经痛多属实证,亦可见虚中夹实者,初病实证易愈,久病缠绵者难治。

(验案) 患者,男,38岁,2004年8月21日初诊。左侧面颊及下颌部痛,痛势剧烈如刀割样并烧灼样,时发时止,痛不可忍,手触及此处即可诱发剧痛,并向同侧颜面头部放射,严重时,每日发10余次。西医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服用卡马西平,并做理疗等效果不佳,历久不愈。脉弦滑,舌质暗,苔厚腻。中医辨证为风痰阻络,治以祛风化痰、通络止痛,处方:柴胡12g,全蝎10g,半夏20g,白术15g,胆南星9g,川芎20g,防风12g,白芷25g,白附子12g,细辛6g,延胡索10g,茯苓30g,甘草6g。每天1剂,水煎服。服药5剂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嘱其停用卡马西平,以上方为基础方稍作加减,继服14剂,面部疼痛消失,病愈,随访1年未复发。

(方源) 杨晶.王宝亮教授论治三叉神经痛经验.中医研究,2006,19(11):53

帕金森病——当归黑穞豆汤(姚培发方)

(组成) 全当归15g,酒淋黑大豆15g,制首乌15g,杭白芍10g,桃仁10g,桑椹子15g,熟地黄10g,枸杞子10g,鸡血藤15g,丹参15g,炙黄芪15g,防风6g,茯苓10g,川芎9g,山茱萸9g。

(功效主治) 养血柔肝,补肾填精,息风止痉。主治帕金森病。症见肢体震颤,拘急,表情呆滞,活动减少。

(方解) 黑大豆为本方之君药,酒淋后入肝经,具有养血解痉、外达疏风之功;当归补血而行血,“血行风自灭”,又有和络息风之效,另参以何首乌、桑椹子、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白芍以滋阴填精,养血柔肝;桃仁、丹参、川芎、鸡血藤以活血通络;黄芪补气祛风。同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配伍平肝息风、化痰醒神、健脾益气之品。

(加减) 头晕加葛根10g,天麻10g;伴有高血压者加石决明30g(先煎),钩藤15g(后下),夏枯草15g;健忘加菖蒲15g,远志10g,灵芝草10g;神疲,便溏加党参15g,白术10g。

(验案) 陈某,女,64岁。初诊日期:1994年6月9日。手抖不能握3年余,伴有头晕健忘,懒言少动,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薄腻,脉濡细。处方:全当归15g,酒淋黑大豆15g,明天麻10g,枸杞子10g,杭白芍10g,熟女贞子12g,茜草10g,紫丹参15g,何首乌15g,熟地黄10g,石菖蒲15g,鸡血藤15g,僵蚕10g,大枣6枚,炙甘草4.5g。上方随证取舍60余剂,手抖肢强等症明显改善,后再调治半年余,诸恙渐愈。

按:中医学将“震颤麻痹”称之为“书痉”,属内风范畴。姚教授认为,由于老年人肝肾之阴血不足,不能上荣以养脑府,外不能灌溉四肢,筋脉失养,虚风内动,而见头脑失灵,四肢僵硬,震颤不已。同时可复因痰浊蒙闭、血脉瘀阻等原因而加重病情。他抓住本案之标本。方取当归黑橹豆汤化裁,补血柔肝,益肾填精扶其正,平肝息风,活血通络,豁痰开窍祛其邪,终使恙情平伏。

(方源)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著名中医学专家学术集成——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家专集》

颅脑水瘀证——脑窍通方(张学文方)

(组成) 麝香0.1g,丹参15g,桃仁12g,川芎12g,白茅根30g,赤芍15g,菖蒲10g,三七3g等十余味。

(用法) 上方经制剂,做成口服液,也可将丹参、桃仁、川芎、白茅根、赤芍、菖蒲煎汤,三七、麝香冲服。

(功效主治) 活血开窍,利水醒脑。脑出血或其他外伤、热病所致之颅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神志昏迷,人事不省或小儿脑积水者,以及脑肿瘤等属于颅脑水瘀证者。

(方解) 方中取王清任通窍活血汤意,用丹参、桃仁、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消散瘀血;三七化瘀又可止血。防止出血,麝香、菖蒲芳香开窍醒神,白茅根清热止血、利水养阴。全方合用,具有化瘀止血、开通脑窍、苏醒神志、利水降低颅压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