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内脏运动保健法
20724800000012

第12章 如何掌握自然排便方法 (2)

(三)如何掌握自然排便方法 (2)

(动作)以膈肌、左侧腹肌、肩胛与胸肌主导,由盆腔、胸椎和腰椎协同,引导内合向左上提,同时左肩上提,左肋向外扩展,将膈肌的左侧抻向左腋下方。左肋也同时向左外上方扩展一下,让整个腹腔都向左上方牵拉抻展,并须稍持续片刻(1~2秒),以争取引发神经传导,达到抻的效果,然后放松。按照上面的方法,抻3次停1下,也可与“抻右膈角”交替进行。

动作要点是抻拉内脏器官,左抻肩扩肋

垂直向上抻牵腹内器官而不要刻意追求表面动作,只要达到抻拉效果即可。向上举抻的动作要到位,向上擎举那侧的胸肋部要尽量地向上提、向外展。呼吸要自然,不要憋气。

(用途)常用于排便。对直肛曲、乙状结肠和直肠有明显牵抻作用,从而改变粪便与肠管的摩擦阻力和改变肠曲角度、促使粪便加速下行的作用,可以替代传统排便时的用力加压。

(9)右抻肩扩肋(又称“抻右膈角”)。

(体位)端坐同上,动作方向相反。将内合聚于下腹。

(动作)以膈肌、右侧腹肌、肩胛与胸肌主导,由胸椎和腰椎协同,引导内合向右上提,将膈肌的右侧顶向右腋下方向,右肋也同时向右外上方舒展一下,让整个腹腔向右上方牵拉抻展,并须稍持续抻牵片刻(1~2秒),以争取引发神经传导,达到抻牵效果,然后放松。按照上面的方法,抻3次停1下,也可连续或交替进行。

垂直向上抻牵腹内器官

[用途]常用于排便。

提示:抻左、右膈角,均是较大动作的内运动之一,肝、胆、脾、胰、两肾、膈肌、两侧卵巢、整个胃肠道和膀胱等内脏器官,都有较强的牵拉抚摩作用。可以预防和辅助治疗肝、肾、胆、胰的各种疾病;胃肠道疾病;胸膜和肺部疾病;膈肌痉挛、泌尿系统疾病。由于对乙状结肠和直肠有明显牵拉作用,从而改变粪便与肠管的摩擦力和改变肠曲角度,促使粪便下行的作用,可以替代传统排便时的用力加压,还可以用于寻求便意和催便。

(10)钟摇盆底:是引导内合在盆腔底部,如同时钟的钟摆,进行左右弧形摇动。

(体位)端坐2姿,后背与靠背之间要有一点距离,以便活动。双手放在膝上或者掐在髋下,全身放松,用口呼吸,年老体弱者采用扶案端坐2姿;将内合聚于左下腹。

(动作)①膈肌向下压,以腹肌与膈肌主导,从左下腹处开始,沿盆底向右,呈弧形摆至右肋下,内合边摆动、边有向下放散的压力,上体以腰部为轴,可随之晃动配合。

②同上方法,引导内合从右肋向下,沿盆底向左直到左肋下,如同钟摆一样呈弧形摆动。内合一路都有向下的压力,以加强对盆底器官的抚摩作用。

③~⑧拍重复①~②的动作。动作要连贯而圆滑,速度不要快,每拍用时应在2秒钟左右。呼吸要自然顺畅,不要憋气。连续做4个八拍。

(用途)常用于寻求便意,催便。防治生殖器官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11)表摆下区:是像手表中的摆轮左右水平弧形摆动一样,引导内合在下区沿弧形运动。

(体位)端坐2姿,双手平放于膝上,上体坐直,年老体弱者采用扶案端坐2姿,聚内合于小腹左侧。

(动作)①以腹肌与膈肌主导,引导内合从左下腹沿前腹壁向右呈弧形旋转到右下后腹部,使内合在下区绕前腹部转了半圈;腰椎与双肩要配合内合转动,中等力度中速,内合不仅要弧形摆动,还要有几分向下的压力。

②同上方法,引导内合自右向左,沿原路返回。如此右一摆左一摆,好像手表摆动。动作要圆滑顺畅、连贯自如,不要有节奏感。

③~⑧拍重复①~②的动作,连续做4个八拍。

(用途)用于寻求便意,催便。抚摩膀胱尿道和生殖器官,用于预防和辅助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结肠、直肠疾病。

(12)石磨中腹散旋

(体位)坐姿同前。

(动作)石磨中腹散旋是比喻如同转动腹内的石磨,动作均匀、扎实,稍有一点力度。这是在中区引导内合进行水平转动为主的运动。由腹肌、膈肌和腰椎协助引导内合,沿中区的外围顺时针转一大圈、一小圈,呈回字形旋转的方法。

①聚内合于脐下,引导内合由前腹壁向右肋下、再经右后腹壁转向左肋下,再回到肚脐前;让内合在中区内以中等力度、中速顺时针转一大圈。

②引导内合在正中间方区,以同样的力度速度顺时针转一小圈;两拍转一大圈、一小圈。

③~⑧都重复①~②拍的动作。

动作不宜过快,旋转要协调圆滑。要用口自然呼吸,不要憋气。连续做8个八拍。

(用途)中区是肠道区,可预防和治疗各种肠道疾病、腹痛、腹胀、便秘等,也可以用于寻求便意、减肥和催便。

(13)晃膝运动:左右晃动两膝,同时引导内合沿下腹向相反方向摆动。

(体位)端坐1姿,两脚相距一拳左右,足跟抬起,脚尖着地;双手掐在髋部,聚内合于下腹。

(动作)①以髋关节带动两膝向右摆动,上体不动,同时由腹肌与腰椎配合,在下区引导内合,从右下腹快速平移至左下腹部。摆动时腹壁与肚肠有明显的摩擦感,参照图235。

②以髋关节带动两膝向左摆动。可以用双手扳动膝盖协助摆动,同时在下区引导内合,从左下腹快速平移至右下腹部。摆动时腹壁与肚肠要有明显的摩擦感。

③~④、⑤~⑥、⑦~⑧拍重复①~②的动作。连续做8个八拍。

(用途)常用于寻求便意,催便。用于预防和辅助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5.寻求便意的原理

自然排便法可以在需要排便而没有便意的时候,引导内合去寻求便意。

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内合对肠管的抚摩运动,引发肠管局部传导效应和较为复杂的神经系统反射效应。

(1)引发集团蠕动:采用自然排便法催便时,引导内合运动腹腔,通过对肠管的抚揉运动,刺激盆内脏神经和肠系膜神经而产生神经传导,传导沿盆丛神经,传导至骶部副交感神经中枢,使之释放****胆碱类物质;****胆碱是属于胆碱类神经递质,可以有效地促进结肠蠕动,将粪便推向直肠,促使直肠内的粪便达到一定数量,而产生便意。

(2)减低粪便下行阻力:通过不断改变肠管的形状和角度,减低阻力,让粪便顺畅下行,进入直肠,兴奋直肠牵张感受器,而产生便意。

(3)引导内合直接作用于肠管,通过对肠管的抚揉摩搓,刺激肠道腺体分泌肠液;肠管内肠液增多,使肠道更加润滑,利于粪便下行而产生便意。

(4)通过内合的抚摩与牵抻,改变肠管原有形态,促使肠管与粪便之间频频发生位置变异。牵抻也调整或改变肠曲的角度,有效减少排便阻力和摩擦力,增强结肠与直肠的蠕动功能,利于便意的产生与传导。

很多人有晨起排便习惯,“便后一身轻”,可以轻松投入一天的工作。人们选择晨起排便,是因为人们早晨起床后,由于体位变化和重力作用,使腹腔中的肠管位置移动,刺激肠系膜神经兴奋,使人体产生“起立反射”,比较容易产生“集团蠕动”而出现便意。也有些人习惯于早餐后排便,特别是直肠子型排便的人群;是因为进早餐时,引发胃结肠反射,促使结肠产生“集团蠕动”。

6.如何催便

(1)什么是催便:催便是通过引导内合的有规律运动,促使粪便快速下行,以提前实现二次排便的内运动引导方法,是一种可以明显缩短二次排便的等候时间、催促排便动作尽快完成的方法。

(2)为什么要学会如何催便:在人群中只有2%~5%的人可以一次完成排便,其余95%的人都要进行二次排便。两次排便的间隔时间中,直肠内没有粪便,所以无法继续排便,我们称这个期间为“排便不应期”。需要后面的粪便进入直肠之后,才会进行二次排便。

当一次排便完成之后,立即进行催便,引导粪便尽快进入直肠,以便进行二次排便,以尽快结束排便活动。催便不仅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还可以减少排便陋习。当引导内合进行催便时,也同时抚摩了其他内脏器官,等于进行了一次内运动治疗,有益于腹内器官的保健。

催便不仅是可以缩短排便的等候时间,更主要的还能保护消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预防便秘,防止各种肛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7.“催便”与“寻求便意”的区别

两者既相似,又不同。说相似,是因为两者都是促便下行,但也不尽相同。

相同点是:两者的引导方法基本相同,都是通过内合对肠管与器官之间的有效抚摩,直接刺激盆内脏神经和肠系膜神经而产生神经传导,传导沿盆丛神经,传导至骶部副交感神经中枢,实现人们所预期的应答反应,有效地促使结肠发起集团性蠕动,将粪便推向直肠而产生排便感觉,从而完成催便或者寻求便意的效果。我们完全可以把催便看成是第二次寻求便意。

不同点一是时间不同:寻求便意是在排便之前,通过内运动引导结肠发起“集团蠕动”,促进粪便下行。而催便则是在一次排便与二次排便之间,通过内运动引导,催促粪便快速下行,直至排出体外。二是目标不同:寻求便意的目标是引起排便感觉,是谋求尽快开始排便;而催便是在进行完一次排便之后,目的是将余便尽快排出。

8.催便可以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绝大多数的人需要二次排便才能完成排便活动。一次排便完成之后,要等候二次便意的到来;也有少数人需要进行三次,甚至四次排便动作才能完成。许多人由于用力加压排便时,致使肠功能受到损伤,造成肠道传输缓滞,二次排便的等候时间过久,等了很久,也没有排便,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

用自然排便法来催便,就是在完成一次排便但仍未排尽时,紧接着进行催便引导,结肠功能良好者和经常进行催便引导者,会在很短时间内就产生二次排便;结肠功能较差者,一般也不过2~5分钟即可完成二次排便。如果进行催便引导5分钟后仍无便感,说明横结肠以下的肠管内,已无足够量的粪便存滞,就可以结束排便了,不必再蹲了。

排便动作完成后,有时会感到有便没排净,使腹内产生不舒服的残便感。多数残便感是来自直肠、****充血肿胀时的一种感觉,如肛肠病患者排解干硬粪块,引起直肠、****充血肿胀时,也会出现残便感。

催便可以避免蹲厕过久:由于腹中有残便感,就蹲在那里等候,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几十分钟。这样会造成肛垫充血性损害,会引发痔疮。如果原来就有痔疮,会使痔疮病情加重甚至脱肛。这是因为蹲厕时会阴放松,肛垫失去支撑,内括约肌松弛,外括约肌向外上提拉****,使****放松。由于肛垫松弛,向外凸出,造成肛垫静脉丛长时间充血,而致痔疮和便秘。一般蹲厕等候二次排便的时间不要超过5分钟,没有就不必蹲厕过久了。

排便动作是人消化功能的终结,也是人们生存所必须亲身经历的生理需求。选择自然排便方法,不仅可以顺畅完成排便活动,还可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9.怎样自然排便

自然排便实质是:调动自身功能,促进结肠蠕动,敞开排便通道,自然顺畅排便。这种方法很简单:当出现明显便意时,只要引导内合向左侧抻肩扩肋(右侧也可),就可以使粪便顺畅排出。

(1)左抻肩扩肋(又称“抻左膈角”)

(体位)坐姿与蹲姿均可,卧床病人可半卧位或平躺在床上,将内合聚于下腹。

(动作)引导内合向左上方提抻;同时左肩上提,左肋向外扩展;引导内合将膈肌的左侧顶向左腋下。左肋也同时向左外上方舒展一下,让整个腹腔器官都向右上方牵拉抻展。抻展到位后,须稍持续片刻(1~2秒),让粪便顺势下排,同时也能引发神经传导,增进排便速度,然后放松。

按照上面的方法,抻三次停一下,也可连续进行,也可与“抻右膈角”交替进行。

动作要点是引导内合抻拉内脏器官,而不要特意追求表面动作,只要达到抻拉效果即可。抻展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秒钟。每抻三次,停一拍。粪便排出完毕,即可停止操作。向上抻展的动作要到位,同侧的胸肋部要尽量地向上提、向外展。呼吸要自然,不要憋气。

如需加大引导,在向左膈角抻牵的同时,上提左肩胛,并将左肋向左横向扩展。这样可以加强抻牵效果,加快排便速度。如果抻右膈角,就提右肩胛,扩右肋。

如需最大引导,在抻左膈角、提左肩胛、扩左肋的同时,将左肩向左前方扭动向上。或者在抻右膈角、提右肩胛、扩右肋的同时,将右肩向右前方扭动。这是自然排便的最大力度,在排解比较干硬的粪块时才能用上,其排便效果比起用力加压排便的最大力度还要强。

掌握了自然排便方法,就可以顺畅排便了。

(用途)专用于排便,用以代替用力加压。对直肛曲、乙状结肠和直肠有明显牵抻作用,从而改变粪便与肠管的摩擦阻力和通行角度,促使粪便加速下行。

(2)右抻肩扩肋(又称“抻右膈角”)。

(体位)体姿同上,动作方向相反。将内合聚于下腹。

(动作)引导内合将膈肌的右侧顶向右腋下,右肋也同时向右外上方舒展一下,让整个腹腔向右上方牵拉抻展,并须稍持续抻牵片刻(1~2秒),以争取引发神经传导,达到抻牵效果,然后放松。

按照上面的方法,抻三次停一下,也可与抻左膈角交替进行。

动作的要点是抻牵腹内脏器,动作要领同左抻肩扩肋。

(用途)主要用于排便、催便。

以上两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左侧,也可以左右交替。注意用口正常呼吸,不要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