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贫血的饮食与中医调养
20725300000011

第11章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捷径-补充维生素C

第4章 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捷径-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类人体不能合成、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之中的营养素。维生素C是人类研究最早、也最透彻的营养素之一。在200多年认识维生素C的历史中,人们对它进行了大量研究,有数人因为研究维生素C而获得诺贝尔奖项,这在营养学中是很少见的。直到今天研究人员对它仍然兴趣不减,关于维生素C保健作用的研究依然活跃。

人们最初认识维生素C是从一种“航海病”——坏血病开始的。在15、16世纪远洋探险的船队中流行着一种以肌肉出血、关节出血、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怪病”,该病有很高的死亡率。1497年7月9日到1498年5月30日,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Vasco da Gama)发现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他的160个船员中,有100人死于坏血病。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远洋船队从南美洲东岸向太平洋进发。三个月后,有的船员牙床破了,有的船员流鼻血,有的船员浑身无力,待船到达目的地时,原来的20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35人,人们对此找不出原因。1740年冬,英国海军上将George Anson率领961水手乘6艘船远征。1741年6月抵达Juan Fernandez岛时只剩下335人,半数以上的船员死于坏血病。一直到18世纪末期,人们才认识到橘子或柠檬汁可以预防这种怪病的发生。1795年英国海军部才通令每个海军官兵每天都必须饮用3/4盎斯柠檬汁以预防坏血病。

后来人们认识到,橘子或柠檬汁能够预防坏血病是因为它们富含一种特殊的物质——直到20世纪才被命名为抗坏血酸(维生素C)。这期间,匈牙利生化学家Albert Szent-Gyorgyi因从牛的副肾腺中分离出25g纯的维生素C而获1932年诺贝尔医学奖。英国化学家Walter H. Haworth因明确了维生素C的结构并找到合成方法而获1937年诺贝尔化学奖。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维生素C的作用非常广泛:作为羟化过程底物和酶的辅因子,影响胶原的合成,并参与胆固醇羟化;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促进抗体形成,提高免疫力;促进铁吸收;抗癌;解毒……维生素C与贫血的关系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坏血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贫血,早期人们认为这主要是维生素C缺乏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并破裂出血或渗血造成的。后来发现,即使没有明显的出血或渗血,维生素C缺乏仍然可以引起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维生素C具有促进铁吸收的作用,维生素C缺乏将导致非血红素铁吸收不良。

维生素C是如何促进铁吸收的呢?目前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肠道内可以使一部分难以吸收的三价铁(Fe3+)还原为易于吸收的二价铁(Fe2+),从而促进铁的吸收。其次,维生素C还可能与铁形成小分子螯合物,而这种螯合物很容易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具体而言,维生素C是这样起作用的: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进入胃后,在胃酸的作用下,一部分被还原为亚铁离子,再与维生素C、某些糖及氨基酸形成可溶性的螯合物。胃并不能吸收铁,铁主要在小肠的前半段(即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但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中性或碱性环境,容易使铁螯合物化学变性,从二价铁变回为三价铁,从而发生沉淀,导致铁不能被很好地吸收。此时,维生素C的存在,可以使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使其保持可溶解状态,从而促进其吸收。需要说明的是,肉类中的血红素铁不以三价铁的形式存在,所以维生素C对它们的吸收没有促进作用。

研究表明,在膳食中添加维生素C可使铁的吸收率提高5~10倍。还有研究说,维生素C还能使亚铁络合酶等的巯基处于活性状态,以便有效地发挥作用。在临床上,维生素C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重要辅助药物。维生素C可以提高其他食物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但前提是维生素C必须与食物同时进食才能起作用。原因很简单,只有维生素C和非血红素铁在肠腔里相遇,维生素C才能促进铁吸收,如果两者不能在小肠里相遇,那促进吸收的作用就无从谈起了。因此,缺铁性贫血患者补充维生素C时一定要和饭菜一起吃(或相隔不超过半小时),以保证维生素C和铁在肠腔相遇。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缺铁性贫血或者缺铁性贫血已经治愈,那么服用维生素C(为其他目的,比如美容)就不要和饭菜一起吃(或相隔超过1小时),否则会有铁吸收过量之虞。

额外服用维生素C制剂促进铁吸收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服用维生素C的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曾有试验在玉米、燕麦中加入铁剂(硫酸亚铁)后,若再加入25mg维生素C可提高铁的吸收率3倍;若再加入100mg维生素C提高4.6倍;若再加入200mg维生素C可提高6.1倍。又根据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维生素C的最高可耐受量(UL)为1000mg,也就是说,只要每天摄入的维生素C在1000mg以下就是安全的,就不用担心有不良反应、依赖性等,因此,建议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在每次进餐的同时服用200mg维生素C,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

有研究表明,不用服用铁剂,仅仅额外服用维生素C就可以较好地治疗轻度到中度的缺铁性贫血。当然,在临床实践中,维生素C往往是和铁剂一起应用的,对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是非常肯定的。接下来的问题是,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是否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

众所周知,新鲜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蔬菜中维生素含量一般比水果更高一些,但蔬菜通常需加热烹调后食用,使相当一部分维生素C被破坏,此外,蔬菜中通常还有干扰非血红素铁吸收的草酸、植酸等。比较而言,水果含维生素C也不少,又无需加热,所含维生素C不会破坏,水果中一般还不含干扰非血红素铁吸收的物质,所以就促进铁吸收而言,水果比蔬菜稳定可靠。然而,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通常在20mg/100g以下(常见水果维生素C含量参见第3章),因为维生素C或水果必须与饭菜同吃才能发挥促进铁吸收的作用,假如每餐吃100g(2两)水果,仅能提供约20mg的维生素C。如此低剂量的维生素C能不能发挥促进铁吸收的作用呢?虽然有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每日的维生素C摄入量从25mg增加至75mg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将提高4倍左右。但就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来说,我们仍建议采用口服维生素C(每餐200mg)的做法更为可靠。

链接

——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维生素C对铁吸收促进作用的强弱与食品中植酸含量有关。植酸(抑制铁吸收)含量较多时,可能需要更多的维生素C才能达到有效促进铁吸收的目的。在Hurrell等的研究中发现,在植酸含量中等的食物中,维生素C与铁的比例是2∶1时,铁的吸收率将会被提高2~12倍,在高植酸含量的食物中这个比例就应该调整为4∶1。

在婴儿的谷类食品中,同时添加铁强化剂和维生素C,当维生素C与铁的比例是1.5∶1时,铁的吸收率平均提高了3倍;在婴儿的豆类配方食品中,当维生素C与铁的比例是4∶1时,铁的吸收率从1.8%提高到6.9%。

——摘自《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