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史上最强狐仙
20781100000173

第173章 狸猫太子(53)

颈间一水晶项链,愈发称得锁骨清冽,腕上白玉镯衬出如雪肌肤,脚上一双鎏金鞋用宝石装饰着,美目流转,轻轻踏入问月台,裙角飞扬,恍若黑暗中丢失了呼吸的苍白蝴蝶,神情淡漠,恍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嘴角勾起一抹笑容,如同烟花般飘渺虚无而绚烂。

“姑娘可是有别的疑问?”我笑的愈发娴静优雅,似乎刚刚说话满是火药味的人并不是我。

“不、不该是这样的。”她喃喃的说着,难以置信。

“不是这样那又是哪样,姑娘心里,在下就是丑女。那依据从哪里来,因为刚刚在下是没有穿着精致靓丽的衣裙,而此时你所看到的在下是妆容细致的?还是因为我不同于一般女子喜欢自谦自己为在下,不喜欢叫奴家?”我说的好笑,声音却是冷了许多,“在这个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美的也有丑的。有的人面貌美,有的人语言美,也有的人虽然面貌美,却是行动的矮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过有的人以外表的光鲜亮丽为标准来判定事物的美丽与否,而又的人以人的气质和内涵为标准来判断事物的美丽。不过这个世界上,懂得欣赏内在的美丽的人还是凤毛麟角的,所以只能说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斥着美丽……而姑娘你就属于不会欣赏内在美的人,简而言之,咳咳,就是肤浅。”

“你说什么?!”她瞪大了眼睛没想到我会这么直白的这样说。

但在我心里,放大与缩小不是观念和眼光,而在评判者的心态,在其是否真的在意。

心态的变化是在意与否的结果,痛与乐也是在意与否的结果,美与丑当然也是在意与否的结果。

每个人的容颜都是父母所赐,除了做美容整形手术,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天生丽质也好,后天保养也罢,千人千模样,万人万脾气,这也是人与人区别辨认的条件。

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眼里,美丑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在此人眼中的美,在彼人眼中并不一定也美,就象旅游中的风景一样。

女人有时说自己很丑,真的吗?

不一定。

有的是缺乏自信心所以这么说,有的这样说只是为了对你的试探,有的是故意把话说反以得到你的赞叹,有的是对你没有感觉拒绝你在眼前,有的是想吸引你的注意借故让你多看她几眼。

女人有时说自己很美,真的吗?

也不尽然。

可能是超强的自信,周边的美在她的眼里全都暗淡。可能是过于虚荣,怕别人不注意而看不见。可能是动了芳心,想让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到她这一边。可能周围的环境所至,只有她此时这一朵最艳。

美没有什么界限,象四季一样变换着的风光,无论哪一个时段,都会有美的存在,在于展现,也在于发现。

无论是清香,还是韵味;无论是温暖,还是浪漫;无论是平凡,还是娇艳。

美和丑永远相伴在一起,取舍不在别人,在自己的心上,在自己的手中,在自己的眼里,在自己的生活过程。

男人有时说你真美,真的吗?

那可不一定。许是“王八看绿豆,对了眼”,也许是假意的恭维以博欢颜,也许是碍于别人的情面,也许是看许是别有用心发出廉价的赞叹,也许是动了情心意马心猿,也许是说给别人看,鲜花丛中的眼花缭虚无聊时的开心调侃,过于熟悉时的嬉语戏言,打压虚荣的故意难堪,吃不到葡萄说很酸也在所难免。

美与丑就象是一道心理上难以逾越的山,尤其是女人,自己说,别人说,男人更会津津乐道地说。

女人,男人总会看一个说一个,无休止地议论评判,无论是从感情上看,还是是从美学角度上说,有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凡,这都是本能的天性。男人很少被用美丑来评判,在女人眼中多是好坏之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美与丑,好与坏,其实都是相对的,是人的一个主观判断。

没有美就没有丑,没有丑也同样就不存在美,所以美和丑是相对而言的。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情绪,不同的目的,结果会是不一样的。

美丑还具有时代特征,不同时代的审美观不一样,唐朝以胖为美,如今以线条与骨感为美。美与丑还有很强的地域特征,非洲以黑亮为美,欧美以健康色为美,大城市却以瘦、白、细为美。

在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个判断美与丑的标准。

不一定俗人的标准就不够好,也不一定所谓的正人君子的就一定好。

这位姑娘的开场白不就是以貌取人的吗?

我轻蔑的眼神显然的激怒了她,她的心情很是不好,而墨修对于我们俩这样的明里暗里的眼箭飞来飞去一直持的就是漠视的态度。

那女子小嘴一嘟,生气道:“你敢不敢跟我比拼一场,如若你赢了,我也就服了你,若你输了,他,就归我!”

我吃惊的瞪大眼睛,这是为什么啊为什么?

凭什么我赢了也就换来一句服了,但是她赢了就可以是抢走墨修呢?我觉得万分的莫名其妙。

我扭头:“没什么兴趣。”

“你,”她举起手,又是放下,“你莫不是不敢了吧?”

切,笑话,你以为我这么容易就被激将法给激将了吗?“

我告诉你,不可能!

“你说吧,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只要你把他给我。”

这话说的我更是好笑了,本来围观的人就不少了,而且这个情况很不妙,好不容易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弄到走秀上去了。现在这个有些丢脸的举动反而引来更多的观众,还是看这边二女争一夫的笑话。秀场的冷场可不是什么好事,本来就是花费心血的挺着巨大的风险去,而此时却全部都被打成了泡沫。

我轻哼一声:“你当你是公主还是皇帝?你可以满足我所有的需求吗,就算你可以,但我相信我的相公也是可以的,如此我为什么要将我相公让给你,我是傻子吗?”

我没有说什么他不是货品,我是真心爱他这种琼瑶的话,只是也很不奈这女人的调调。可这女人不不死不休似乎也造成了那边秀场继续的很大的困扰。

我转念一想,没等这女人又说出什么极品话出来,就又说道:“这样吧,我也接受你的对战,但是你要是输了也不能用服了这个词而已,我要你答应我一个要求,至于是什么等我想好再说。”

我的话说的是一点余地都没有,那女子本是对自己很有自信的样子,但我的要求又是可以让她接受我的要求,所以这还是让她挣扎了一下。

“快点,你不答应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跟你比,浪费时间。”

“我比!”她咬咬唇,终是答应了。

之后就是她的舞蹈,这是我真正完全不想描述的了。

虽然也还是有点谈资的,但是连这之前舞台上的人都比不过,我还要说些什么赞颂的词?是的,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了,要我说出什么更好的形容词,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这表演最后也只能用平平来说了。

至于为什么我这么笃定,废话,没有准备我也就不会这样有信心了。虽然我的舞蹈确实不错(自我满足),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也是不能保证次次都胜过别人的。

这女孩的比试也只是临时起意,我确定她私下的确有学习,但绝对是没有真正的为了这个准备什么,而我却是真正的准备了的。

准备什么?难道我之前早有预感吗?

错,我可没那么神奇。

就如同这个秀的开场有开场舞一样,其实我还是编了一个结束的舞。那个舞蹈真正的表演也是没有我的,但演练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后来的队形也没变,只是少了我而已。

这个舞蹈的名字叫做《大武》。

别被我给误导了,这个舞蹈原先是男人跳的。

它是周代编创的歌颂武王伐纣获得胜利的乐舞作品。《大武》内容是由六成(段)乐舞来表现的。

根据孔子对《大武》的述评及其他有关记载,可以设想出《大武》的表演情况:

第一段:开始是一长段鼓声,大概是舞蹈的前奏。舞队已集合,准备上场,接着,舞者手持武器,从北面出来,巍然屹立,徐缓悠长地歌唱,表现了武王伐纣的决心并等待诸侯到来。(大意是:啊!强大的王师,本来遵照文王的遗命,处于隐晦状态;现在时代已大放光明,于是披甲持戈而战。我恭敬的继承了这一功业,英勇的文王的将士们,于是又都效力于后继人,惟有你的功业确实足以取法。)

第二段:舞蹈转入炽热的战斗气氛,“发扬蹈厉”,表现周军由姜太公率领的前锋部队,直指商都朝歌,这时舞队两面有人以示传达军令。舞队随即分成两行,作激烈的击刺动作,边舞边进,表示已灭商。(大意是:啊!伟大的武王,他的功勋无与伦比。文德卓著的文王,为后代开创了业绩,战胜了殷商,结束了战祸,完成了你的大业。)

第三段:表示凯旋后南归。舞队可能只作“过场”式的回还移动。(大意是:文王经营过这一功业,我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使它延续无穷。我去讨伐殷商,只是为了求得安定。这个周国所受的天命延续无穷。)

第四段:表示南方各小国成服于周,南疆已稳定。舞队可能以宏大、对称、稳定的构图,来显示万邦来朝的气势。(大意是:啊!伟大的周国。登上高山四望,大山小山罗列,从山间流出的溪川都汇合到大河。普天之下,万邦来朝,报答颂祝周国所受的天命。)

第五段:舞队再分成两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协助周王统治。接着有条不紊地变化各种繁难复杂的队势。舞者皆坐,作低姿的静止场面。表示国家已得到很好的治理,国泰民安。

第六段:舞队重新集合,排列整齐,庄严肃穆的表示对周王的崇敬。全舞结束。(大意是:绥靖万邦,屡次得到丰年,上天对于周国,永远不会厌弃。英勇的武王统率着将士,征服了四方,安定了国家。啊!他的威德也照耀到上天,伟大的周国,代表上天主宰人间。)

很多我们熟知的书籍也曾记载这个内容。

《左传》载:"武王克商,作《武》,其首章曰耆定尔功"。

正如诗经学会会员赵雨先生所曰:"为创作时间提供了可靠证据"。

《吕氏春秋》曰:"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末至,以锐兵克于牧野。归乃荐俘馘于京大室。乃命周公作《大武》。"

《礼记》曰:"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由此可证,周公所作之《武》,《大武》一成也。

明明是男人的舞蹈我却选来改编,这是为什么?

我也说不出个一二来,只是这东西总得开个好头,结个好尾,总不可能是草草了解的吧。反正这个时代别人也没创造出来这个舞蹈,女子跳也不一定会不好,虽说少了一点那么阳刚之气,但终究舞蹈厉害的人,还是可以跳出其中的底蕴。

在,自周朝起“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统治阶级开始制定出一套包括乐舞在内的典章礼制。乐舞不仅用于宗庙的祭祀、朝廷的飨宴,而且作为巩固政权、歌颂统治者文德武功、实施伦理教育的手段。表演时载歌载舞,形成一种庄严肃穆而又和谐的气氛。

孔子在观赏《大韶》乐舞之后,曾深受感动,赞不绝口,说是三月不知肉味。到隋唐时代,歌舞艺术达到了鼎盛。当时中原舞蹈吸收了龟兹等西域乐舞的雄健之风,具有刚柔劲健的造型韵律。在敦煌石窟及克孜尔千佛洞等处的壁画中,都有对当时舞姿的描绘。

而选择了《大武》的又一原因就是因为其对于音乐对于历史的价值。

《大武》从内容上看,反映了武王伐纣的征战生活。从艺术处理上看,这个认输众多的男子群舞,结构比较严谨,队形、动作、情绪有变化,有起伏,以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刺击动作和复杂的队形变化,把舞蹈推向高潮。以整齐、规范、平稳的队势表示取得完全的胜利,国家得到统一、安定。音乐有鼓声作为前奏,物段伴随歌唱以烘托雄浑的气势。

周代宫廷雅乐虽然名目不少,但影响最为深远的有两部:一部是被孔子评价为“尽善尽美”的《大韶》,另一部就是孔子从提倡仁政出发对其持保留态度,从而被他评价为“尽美未尽善”的《大武》。

但是,舞史学家们经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考察后却认为,《大武》不仅形式完美,结构完整,而那赞颂武王伐纣功绩的内容也是积极的,它不仅亦称得上“尽美尽善”,而且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恢宏壮丽,具有音乐舞蹈史诗气魄的乐舞作品!

从内容上看,《大武》表现了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人物周武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形式上,整部乐舞采用了多段体组舞方式,融歌、乐、舞、诗为一体。仅舞蹈就运用了独舞、对舞、群舞、快速的穿插过场等手法,队形变化多样,场面调度灵活。

根据《乐记》的记载,《大武》共有六段(场),可见结构也是十分宏大的,几乎表现了武王伐纣战斗的完整过程:有士兵出征前如山岳峰峦般的阵势,有灭商的激烈战斗场景,有周、召二公亲自出场的领舞,也有士兵们剑击枪刺、斧砍盾挡的搏杀表演,最后还有凯旋之后诸侯尊崇武王的仪式。在《诗经》中还保存了几乎全部的《大武》歌诗呢。

如果说《大韶》是历史上文舞的经典,那么《大武》就是武舞最杰出的代表作。在这个对于舞蹈分类还很单调的地方与时代,我认为创作出来,不,准确的来说是将它还原出来,还是有很多的可取之处的。

虽然这个时代的人已经体会不到了,但我相信任何一个时代还是有其共通的地方,艺术这种东西总是能不顾时间以及国界的影响人类的。

这个舞蹈也颇为的花费了自己的一番心思,好在这学生还都不笨,挺会举一反三,找到舞蹈的灵魂之处,就只要我交其中的动作与队形就好了。

很快的,这支舞就完了。

准确的来说,时常也不断。

但这样类似于小故事一般的呈现在大家面前,着实让观众惊艳了一把。

我轻呼一口气,眉毛轻挑道:“不知姑娘觉得如何?”

“不。不怎么样。”她结结巴巴,眼睛闪烁,“这个舞蹈也不是你一个人完成的,有什么好得意的。”

我却是不乐意了:“姑娘这说的哪里话,如果姑娘需要这样对比,找茬的话,之前说的话姑娘还算数吗?”

自然不算……

我知道她眼里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因为这小姑娘之前的做法实在让我不开心,所以我坦然道:“姑娘无论愿还是不愿,都请上去吧,大家伙儿都在台下看着呢!至于我的要求,便是让你穿着我们店推销的衣服走上那么一遭。”

其实这个要求说过分也着实的过分,但说实话也不大过分。

过分就在于,这个保守的年代,这样子真的是很掉她档次。

而不过分就是因为,这边可不是现代的那种穿件内衣跑出来,反而衣服剪裁都似乎是唐装的样子,比较凸显内衣的存在而已,但相当于展览的还是衣服。

她本不想上去,但迫于群众的目光,终是上去了。

我心里那个得意啊~~

本小姐就是火!

我们经常讲诚信这个词。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