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汉交通史稿(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20786300000062

第62章 秦汉近海航运与海外交通(四)

东冶在今福建福州。《汉书·地理志上》颜师古注:冶,“本闽越地”。《汉书·闽粤传》:“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粤王,王闽中故地,都冶。”汉武帝建元三年,“闽粤发兵围东瓯”,六年,“闽粤击南粤”。闽粤贵族余善后又立为东粤王。元鼎五年(前112),南粤反,“余善上书,请以卒八千从楼船击吕嘉等”。水军北上南下,当多由东冶起航。元鼎六年,横海将军韩说与会稽太守朱买臣等“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发兵浮海,“陈舟列兵,席卷南行”,由海路击破东越(《汉书·朱买臣传》)。《后汉书·郑弘传》说:“旧交阯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东冶长期被作为由南海北上的重要的中间转运港。

揭阳揭阳在今广东汕头附近。汉武帝元鼎五年,汉王朝征南粤水军曾在此停集。“南越反,东越王余善上书,请以卒八千人从楼船将军击吕嘉等。兵至揭阳,以海风波为解,不行。”(《史记·东越列传》)《史记·南越列传》:“闻汉兵至”,“越揭阳令定自定属汉”,当大致是此时事。揭阳是南海重要海港之一,王莽曾改称为“南海亭”(《汉书·地理志下》)。

番禺番禺在今广东广州,为南海郡治所在。曾为尉佗所都,为南越政权长期经营,是南海最大的海港,据有“负山险,阻南海”的地理优势(《史记·南越列传》)。《史记·货殖列传》:“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杨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汉书·地理志下》也说:“(粤地)处近海,多犀、象、毒冒、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番禺当时已成为国际性商港。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物之绮丽华贵,说明其地之富足。参见广州象岗汉墓发掘队:《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初步报告》,载《考古》,1984年(3)。有学者判定为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的宏大遗存,如性质确实与造船业有关,也可以反映番禺在南海航运系统中的地位。参见广州市文物管理处、中山大学考古专业75届工农兵学员:《广州秦汉造船工场遗址试掘》,载《文物》,1977(4)。番禺后为交州治所。东汉末,中原战乱不息,士民多有避乱会稽者,及战火延及会稽,则又纷纷浮海南渡交州。《三国志·蜀书·许靖传》记载,许靖汝南平舆人,董卓乱政,辗转往依会稽太守王朗,后“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由中原避乱至会稽,又由会稽转迁交州之例,还有:《后汉书·袁安传》:“及天下大乱,(袁)忠弃官客会稽上虞”,“后孙策破会稽,忠等浮海南投交阯”。《后汉书·桓荣传》:“初平中,天下乱”,桓晔“避地会稽,遂浮海客交阯”。

徐闻徐闻在今广东徐闻南,是大陆与朱崖洲(今海南岛)交通的主要港口。《汉书·地理志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水经注·温水》:“王氏《交广春秋》曰:‘朱崖、儋耳二郡,与交州俱开,皆汉武帝所置,大海中南极之外,对合浦徐闻县。清朗无风之日,迳望朱崖州如囷廪大。从徐闻对渡,北风举帆,一日一夜而至。’”徐闻汉墓的考古发现,可以增进对当时徐闻港历史地位的认识。参见广东省博物馆:《广东徐闻东汉墓——兼论汉代徐闻的地理位置和海上交通》,载《考古》,1977(4)。

合浦合浦在今广西北海附近。《汉书·地理志下》记述“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以通南洋各国的航行日程,所谓“蛮夷贾船,转送致之”,说明徐闻、合浦都是当时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北堂书钞》卷七五引谢承《后汉书》说,孟尝为合浦太守,“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不得进,乃附商人船遁去”。可见合浦港有商船往返进出。年代为西汉后期的合浦望牛岭汉墓中,大量出土金饼、金珠及水晶、玛瑙、琉璃、琥珀制品,还出土一件精致的琥珀质印章。参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考古写作小组:《广西合浦西汉木椁墓》,载《考古》,1972(5)。这些物品很可能来自海外,可以反映合浦当时曾作为重要的对外贸易的港口的历史事实。

龙编龙编在今越南海兴省海阳附近。当时是交阯郡的进出港。海南诸国“自汉武已来,朝贡必由交趾之道”(《旧唐书·地理志四》)。龙编东汉时曾经是交阯郡治所在。在秦汉南洋贸易中,龙编又始终是重要的中间转运港。船队可以乘潮迎红河直抵城下。郡属有定安县。《续汉书·郡国志五》交趾郡定安条下刘昭注引《交州记》曰:“越人铸铜为船,在江潮退时见。”这种当地人铸造的铜船,可能是与航运有关的水文标记。

卢容卢容在今越南平治天省顺化市。《水经注·温水》:“《晋书地道记》曰:‘郡去卢容浦口二百里。’”“康泰《扶南记》曰:‘从林邑至日南卢容浦口,可二百余里,从口南发往扶南诸国,常从此口出也。’故《林邑记》曰:‘尽纮沧之徼远,极流服之无外。地滨沧海,众国津迳。’郁水南通寿泠,即一浦也。浦上承交趾郡南都官塞浦。”浦,谓河海交汇处,又常常专指泊船之港湾。《太平御览》卷七五引《郡国志》:“夏曰浦有龙鱼,昔禹南济,黄龙夹舟之处。”又引《江夏记》:“南浦在县南三里,《离骚》曰‘送美人兮南浦’”,“商旅从来皆于浦停泊,以其在郭之南,故称南浦”。又引《续搜神记》:“庐江筝笛浦,浦中昔有大舶覆水内,渔人宿旁,闻筝笛之声及香气氤氲,云是曹公载妓舡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