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史科》1987年第3期发表了著名翻译家安危首次翻译的《埃德加·斯诺采访鲁迅的问题单》和《鲁迅同斯诺谈话整理稿》(原文献用英语写成)。据翻译者研究,1936年四五月间,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以问题单的形式,就当时中国文学的现状,采访过鲁迅。问题单共提出了23个大问题、15个小问题,涉及了1936年4月前中国现代文坛上作家的倾向、流派,各种文学体裁创作的最优秀作家,左翼文艺运动的成就和现状,政府的文艺政策,外国作家作品的翻译及其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等诸多方面。鲁迅认真地作了简要回答。因此,这份文献可以视为鲁迅逝世前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发表的系统评论。鲁迅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认为中国现代最优秀的杂文作家依次是:周作人、林语堂、鲁迅、陈独秀、梁启超。60年过去了,事实证明鲁迅这一论断是公正的,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根据鲁迅这一论断,应甘肃人民出版社之约请,我编选了《中国现代五大优秀杂文家丛书》(5本),以期比较系统地展现本世纪30年代中期前,特别是二三十年代杂文创作的主流,为广大读者奉献一套简明实用的杂文选本。
杂文是以论说为主的一种散文。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中认为,中国现代散文之所以在“五四”时期走向成熟,有两重原因:一是外援,一是内应。“外援即是西洋的科学哲学与文学上的新思想之影响,内应即是历史的言志派文艺运动之复兴。假如没有历史的基础这成功不会这样容易,但假如没有外来思想的加入,即使成功了也没有新生命,不会站得住”。另外,现代杂文的产生与发展,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中国现代“急遽的剧烈的社会斗争,使作家不能够从容的把他的思想和感情熔铸到创作里去,表现在具体的形象和典型里;同时,残酷的强暴的压力,又不容许作家的言论采取通常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斗争的同情……”(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于是,便采用杂文这种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表现。中国现代杂文是借助报刊杂志这类现代媒体对旧中国封建专制主义、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进行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而走上文坛的,其源头肇始于梁启超1899年与1902年在日本创办的《清议报》与《新民丛报》。梁启超在这两种报纸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使他成为戊戌到辛亥年间最著名的资产阶级宣传家。由他创作的笔端常带感情的新文体,可以看作古代杂文到现代杂文的一种过渡,他的《新民说》、《自由书》、《欧游心影录》,看作杂文集也不为过。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帅,是中国现代杂文的拓荒者,他在1918年4月15日卷4号《新青年》上开设的“随感录”专栏,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只登杂文的专栏,在他的带动与号召下。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等都在这一时期开始了杂文创作。他在《新青年》与《每周评论》等刊物与稍后创刊的《向导》周报、《布尔什维克》等共产党机关刊物上开设的“寸铁”专栏上,发表了670多篇“投枪”与“匕首”式的极短小的杂文,成为“五四”到大革命失败时期大小历史事件的铁的见证。
在杂文的发展史上,有一个刊物起了特殊的作用,这就是《语丝》。《语丝》1924年11月创刊,1931年终刊,出版了7年。据鲁迅在《我和语丝的始终》一文中回忆,该刊向来的编法,“就是:凡社员的稿件,编者并无选取之权,来则必用,只有外来的投稿,由编辑者略加选择,必要时且或略所删除”。“但在不经意中显示一种特色,即: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除”。鲁迅同时指出:“不愿意在有权者刀下,颂扬他的威仪,并奚落其敌人来取媚,可以说,也是‘语丝派’一种几乎共同的态度。”“语丝派”的努力使中国现代杂文在20年代中期就达到了顶峰,鲁迅和周作人就是“语丝派”中产生的双峰并峙的杂文大家。鲁迅先后在语丝上发表杂文150多篇,他的《野草》的全部,《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大量杂文是在《语丝》上发表的。周作人在《语丝》上发表杂文达432篇之多,他的《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中的相当一批杂文是在《语丝》上发表的。而林语堂,则是“语丝派”第二代作家中的佼佼者,他的第一本杂文集《翦拂集》中的杂文几乎全部是在《语丝》上发表的。30年代初,周作人创办了杂文刊物《骆驼草》,提倡闭户读书,走入草木虫鱼。林语堂先后创办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杂文刊物,提倡“闲适”与“性灵”。只有鲁迅仍一如既往,以杂文作“匕首”和“投枪”,进行韧性的战斗。不过,从另一角度看,周作人和林语堂的那种消极的转化,却开拓了中国现代杂文的题材领域,尤其是周作人的专谈衣食住行、草木虫鱼的杂文及科学小品,虽然与狼虎横行的时代格格不入,却大大增强了现代杂文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五大杂文家的杂文数量巨大,异彩纷呈。在编选中,为了更好地显示每位作家作品的主要内容特色,本丛书对每个作家的杂文按内容进行了粗略的分类——虽然这种分法不一定准确。在只有20万字左右的每个选本中,编者在尽量照顾每个作家杂文内容和风格的多样性的同时,稍稍突出了某几个方面的内容。如周作人,突出其有关批判国民性、总结历史教训、对妇女与儿童的研究以及性心理与性教育方面的文章。鲁迅,则突出其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批判国民性、国粹主义,论改革等方面的文章。在编选中,参考了五位作家作品的多种版本,力图保持其作品的本来面目,对于不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字词,基本上保持原貌,不予更动。
编选一个满意的文学作品选本,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没有对作家作品的全面熟知,没有对作家作品特色的整体把握,没有科学合理的编选体例,是做不好的。虽然编者和出版社有关同志都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限于水平和时间,遗珠之憾和错讹在所难免,敬祈专家、读者不吝指正。
编选者
199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