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兰州历史文化(七):文學文獻
20802100000006

第6章 壮美山河绚丽诗篇(2)

其一金城关外寺,殿宇枕岩阿。地僻飞尘少,山高怪石多。钟声闻紫塞,塔影浸黄河。最爱谈禅处,何妨载酒过。

其二隔水红尘断,凌空宝刹幽。龙归山月小,鹤唳海天秋。白塔连云起,黄河带雨流。倚栏凝望久,烟树晚悠悠。

“白塔寺”位于黄河北面的白塔山上。白塔山,山高坡陡,形式险要,海拔1700余米,具“拱抱金城”之雄姿,是兰州北面的天然屏障,因白塔耸立,庙宇错落,曾为“兰州八景”之一,称“白塔层峦”。山巅有白塔寺,白塔寺以寺中有白塔而得名。相传为纪念元代一位去蒙古谒见成吉思汗而病故于兰州的西藏著名喇嘛建造的。其实是明英宗正统年间由镇守太监刘永成修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巡抚绰奇补旧增新,扩建寺址,改名为慈恩寺。白塔八面七级,高17米,各级每面都有佛像。角檐有铜铃,微风吹过,清脆动听。李文的这两首诗为我们描绘了白塔山临河而立的险要地势和山巅白塔的威武雄姿,“钟声闻紫塞,塔影浸黄河”两句,气势高远,意境悠然,描绘出登临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致。

此外,李文还留下《游五泉》和《金天观》两首著名写景诗。

《游五泉》诗写道:“四面峰峦紫翠连,白云深处有人烟。落花泛泛流双涧,古塔巍巍出半天。福地近城三四里,名师卓锡几千年。上人邀我烹新茗,水汲山中第五泉。”诗的前四句写景,山峦、白云、人烟、落华、流水、古塔,写出了山中幽静脱俗的景致。后四句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五泉山的拳拳深情。《金天观》诗则是这样写的:

琳宫寻羽客,野服访仙家。溪含双流水,桃开一片霞。午香烧柏子,春酿贮松花。归路重回首,云横石径斜。

金天观,明建文二年(1400年),明肃庄王朱建金天观,范围广阔,规制雄伟,是著名的道教胜地。原址即今兰州市工人文化宫。此诗表现了金天观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突出道教文化气息,抒发诗人游金天观时的悠闲与惬意之情。

杨一清,字应宁,号邃庵,又号石淙,明安宁州(今云南安宁县)人。明代著名诗人。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历任右副都御史、三边总制、户部尚书,著有《关中奏议》、《石淙类稿》等书。《还至庄浪》一诗是他在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时,视察边防,返回永登时所作。诗中说:

平沙落日路漫漫,千里风光一色看。刚道雨来翻见雪,偶然热后忽生寒。城非据险兵犹少,地屡经荒食更难。稍喜沿边诸将吏,肯甘清苦为凋残。

“庄浪”,指今兰州市永登县,永登曾称庄浪卫。此诗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光和气候,也表现出边塞生活的艰苦,同时也歌颂了戍边将士的“肯甘清苦为凋残”的奋斗精神。

唐龙(1477—1546年),字虞佐。明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官至尚书,卒谥文襄。著有《渔石集》。他曾在总制三边时在兰州小住,作《摩云岭》一诗:

渺渺云沙地,萧萧井径秋。摩云难度马,积石可浮舟。月吐风先起,星飞野欲流。披衣对明烛,谁识杞人忧。

“摩云岭”,在今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属兰州城南60里的马衔山的西支,因高峻如在云中,故名。明代在岭上设关,并设巡司管理,是与临洮县的分界标志,一名关山。因岭高地寒,顶端积雪,秋天云雾缭绕雪岭,半山灌丛经霜殷红如丹,色彩对比强烈,有冷峻之美,因此称“雪岭秋容”景观。这首诗是诗人夜宿摩云岭时所作,诗描绘了摩云岭的高峻气势及山中秋夜的萧瑟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言表的愁情。

光霁道人,事迹不详,只知是明代人。《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九中记载了他的一首《金天观》诗:“道院人来少,烟霞紫翠重。

露鸣莎径鹤,月照石坛松。一曲幽兰操,数声清夜钟。碧空朝礼罢,独坐对危峰。”“金天观”,见前文介绍。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道家仙境般的金天观,神远而清幽,闲适而空灵,颇有王维诗歌的空灵意境。

到了清代,驻足兰州的文士可谓举不胜举,他们用生花妙笔描写兰州风物,佳作纷呈。宋琬、王进宝、牛运震、曾凤翔、吴镇、严烺、叶礼、张澍、陈奕禧等著名文人都留下了描写兰州山川风物、人文故实的名篇,文学成就超过以前各代。

宋琬,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吏部郎中。出为陇东道。顺治十八年(1661年)任浙江按察使。康熙十一年(1672年)授四川按察使。著有《安雅堂全集》、《安雅堂未刻稿》。在《安雅堂全集》中留有写给在兰州任职的朋友赵紫垣的诗,即《寄兰州司马赵紫垣》二首:

其一故人燕市别,万里赴边州。我已辞朱绂,君应念白头。

关山明月夜,砂碛大河流。驿使来西极,梅花寄陇邮。

其二城郭皋兰北,衙斋面翠微。雪中千帐驻,树里五泉飞。

怀古频看帖,思乡易湿衣。他时如问讯,海上有鱼矶。

这两首诗是宋琬被诬下狱获释后闲居时所作。司马,官名,明清时用司马称府之同知。赵紫垣,应是作者的朋友,时任兰州府同知。这两首寄赠赵紫垣的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浓烈的思念之情,而且展现了兰州独特的地理环境、著名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雪中千帐驻,树里五泉飞”两句,形象地表现了兰州的独特风情和美丽景致,也包含了诗人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从中可见诗人对兰州的熟悉与了解程度。

王进宝,字显吾,甘肃靖远人。清初将领。顺治初授守备。康熙二年(1663年)迁参将,后擢西宁总兵。康熙十二年(1673年)******攻陷兰州,王进宝结筏渡河,破敌于皋兰龙尾山。东拔安定,复金县(今兰州市榆中县),西攻临洮,平定******。因此而升陕甘总督。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勇。传说王进宝在兰州时写有《咏五泉睡佛》一诗:“你倒睡得好!一睡何时了?众人像你睡,江山谁来保?”这是作者在打败******后所作诗。兰州绅民聚集五泉山犒师,众人请王进宝作诗,王进宝手指睡佛脱口咏出此诗。表达了作者心系江山的情怀和保家卫国的决心,诗虽浅显,但却表现出作者的英勇豪迈的气概。

牛运震,字阶平,号真谷。滋阳(今山东兖州)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先后任秦安、徽县、两当、平番(今兰州市永登县)知县。牛运震著作十分丰富,有《空山堂文集》十二卷、《诗集》六卷、《空山堂春秋传》十二卷等。在兰州时作有《后五泉》一诗:“岩谷殊堪入,清秋兴未阑。水明天一色,峰峭月同寒。野鹤闲相语,孤云定里看。夕阳犹在地,倚仗且盘桓。”“后五泉”,在兰州五泉山南,旧日水流潺潺,草木茂密,佛寺幽僻,是十分清净的一处游览胜地。此诗将兰州后五泉的景色描绘得清幽通明,仿入仙境。在这里修身养性,可以悟出更多的佛理。

曾凤翔,嘉应(今广东梅州)人。乾隆进士,曾任金县(今兰州市榆中县)知县。留有《寒山积雪》诗:“马寒直上插穹窿,万叠清光混太空。银海波澜涵夏日,玉龙麟甲老秋风。雨余只见双尖净,夕照回看匹练红。料得幽人高卧稳,此身疑在广寒宫。”“寒山积雪”为兰州市榆中县八景之一。寒山即马衔山,横跨兰州、临洮两区,主峰在今兰州市榆中县西南,海拔3670米,峰顶终年积雪。曾凤翔这首诗就为我们展现了西北高山终年“寒山积雪”的独特动人美景。

吴镇(1721—1797年),字信辰,又字士安,号松崖,别号松花道人,祖籍在甘肃会宁,后迁狄道,为清狄道州(今甘肃临洮县)人。乾隆六年(1714年)中拔贡,历任湖北兴国知州、湖南沅州知府。归乡后,主讲兰山书院。曾与大文学家袁枚有书信往还,互表倾慕之情。著有《松花庵全集》十二卷。他是清代陇上著名诗人,留有《后五泉》、《志公洞歌》、《候马亭歌》、《五泉燃灯寺》、《栖云山》、《兴云山》、《再题栖云山》、《李汇川雨中邀饮五泉》、《水车园》、《送别》等许多歌咏兰州的作品。下面我们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略作欣赏。

首先是一首《李汇川雨中邀饮五泉》诗,诗中写道:

翠微深处起楼台,天外黄河入酒杯。

看尽东川三百里,柳烟花雾绕蓬莱。

“翠微”、“楼台”、“天外黄河”、“柳烟花雾”,映入我们眼帘的这些清幽秀美而富有气势的画景,不正是人们所熟悉的五泉山吗?诗中既有近景又有远眺,既有真切的描摹,又有大胆的想象,情景交融,使读者身临其境。

又,《志公洞歌》:

志公洞在红泥岩,流水活活石。相传群蛙喧洞口,志公咒之蛙悉走。或戏捕蛙投洞旁,须臾惊怖皆逃藏。志公后往南朝寺,锡杖刀尺廛扇备。简文生日即咨嗟,早识侯景为冤家。神功莫补梁皇忏,姑与爬沙唱清梵。

关于“志公洞”,《兰州古今注》云:“红泥沟在五泉之东,小小丘壑耳。而阴翳幽邃,清寂远俗,相传梁僧宝志挂锡之所,今犹名志公洞也。”“志公”六朝时的高僧,亦名志宝,又名保志,也称宝公。本姓朱,金城人。七岁出家,修习禅业,梁武帝迎入宫中,深受礼遇。事迹可见梁释慧皎的《高僧传》。作者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志公洞的景色,也描述了一个关于六朝高僧志公的传说,不仅为一处风景名胜增加了许多人文色彩,也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诸多感慨。比吴镇稍晚一些的周应沣也曾作过一首《志公洞》诗:“志公古洞白云间,树老秋残静掩关。落叶萧森霜满地,一弯流水自潺潺。”写出了秋天志公洞的静谧和萧瑟景象,与这首诗同为描写志公洞的佳作。吴镇还写过一首《水车园》诗,云:

置酒古城头,来看万里流。阿谁闲似我?水鸟在沙洲。

兰州自古少雨,明时开凿渠道,引兰州城郊的阿干水灌溉土地。兰州人段续引进了水车,“倒挽河水,以灌田亩”。因此,兰州水车是黄河上古老的独特风物。明清的水车园在今兰州市城关区邓宝珊慈爱园附近,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当时的水车园饮酒观河的闲情雅致。诗虽短小,但清新淡雅,读来自觉意犹未尽。

吴镇的另一首《送别》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城春色上罗衣,绣陌风清燕子飞。一曲阳关千里恨,碧桃花下送人归。

这是一首送别诗。在洋溢着春色的金城中诗人送故人归乡,看到春暖花开,燕子飞回,自己却要与友人分别,顿生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