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兰州历史文化(七):文學文獻
20802100000007

第7章 壮美山河绚丽诗篇(3)

严烺,字匡山,宜良(今云南省宜良县)人。进士出身。嘉庆十三年(1809年)任兰州道。嘉庆二十年(1816年)任甘肃布政使。留有《栖云山十二咏》诗,其中《白云窝》诗写道:“一片白云影,中有仙人眠。我来眠不得,白云生野烟。”《碧波涧》云:“碧涧绕苍烟,清泉出石户。清泉不在山,发旱借为雨。”《洗心亭》诗:

“悬岩千仞立,流水一溪深。出世苦尘垢,入山先洗心。”严烺的《栖云山十二咏》是为兴隆山西峰的栖云山十二个风景名胜所题作,作者在这十二首诗中不仅展现了栖云山的独特美景,而且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这三首诗在这一组诗中比较有代表性,分别描写了栖云山的三处胜景,即白云窝的远阔,碧波涧的幽深及洗心亭的超然。虽是绝句,但诗风清新雅致,意味深长。

叶礼,安徽桐城人。曾漫游西北,于道光二年(1822年)作《甘肃竹枝词》一百首,其中有十二首歌咏兰州风貌。全诗如下:

其一

山势西来路不平,六盘车道更难行。

九沟十八坡都尽,转上东冈到省城。

其二

背枕河流面对山,金汤巩固翠微间。

尚书台是前王府,四面城墙三面关。

其三

五泉佳胜最难求,千里山川一局收。

冠盖登临游客兴,万峰齐对望河楼。

其四

新关刚出义园过,山陕三江两浙多。

寒食清明人上冢,故乡风景问如何。

其五

城南山上大开筵,盛会龙华浴佛天。

卧佛燃灯千佛阁,轻歌妙舞酒如船。

其六

苹果山梨哈密瓜,中秋玩月不似家。

南方风味般般有,只少天香茉莉花。

其七

烟袋还如过水筒,横斜一吸暗香通。

随时嘘出腾云气,葭管吹灰倩小童。

其八

天下黄河一道桥,排空船势扼中腰。

千寻铁索悬高岸,更系编茅缆几条。

其九

水车旋转自轮回,倒雪翻银九曲隈。

始信青莲词句巧:“黄河之水天上来”。

其十

绝少渠塘堰水沟,禾苗多是望天收。

经旬无雨频忧旱,扛出龙王共祷求。

其十一

金城佳气郁层岚,迎送河桥远塞骖。

谁向栖云觅仙侣,松风水月理徐参。

其十二

平番又自号庄浪,佳丽山川说响塘。

闻道子卿牧羝处,满天飞雪接姑臧。

“竹枝词”本是巴、渝(今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改作新词,歌咏了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此后历代写《竹枝词》的诗人很多,内容也多写当地风俗和男女爱情,形式都是七言绝句。上面这十二首诗正以“竹枝词”的形式描绘了兰州的山川风物、世态人情,前三首生动展现出兰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山川地势,如“九沟十八坡都尽,转上东冈到省城”等,第四、第五两首写民间习俗,如“寒食清明人上冢”、“盛会龙华浴佛天”等,第六、第七两首写特有的土产风物,如“苹果山梨哈密瓜,中秋玩月不似家”、“烟袋还如过水筒,横斜一吸暗香通”等,第八、第九两首写兰州独特风景,如“天下黄河一道桥,排空船势扼中腰”、“水车旋转自轮回,倒雪翻银九曲隈”等,最后两首描写兰州自然风光,如山河气势造成的“金城佳气”,栖云山的“松风水月”,庄浪旷野的“满天飞雪”等,是清代兰州自然、人文景观的真实反映。整组诗语言通俗自然,音调轻快柔和,堪称组诗中的佳作。

张澍(1776—1847年),字百瀹,一字寿谷,又字时霖,号介侯,一名鸠民,又号介白。凉州府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市)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在贵州、四川、江西历任知县、署临江府通判。先后在汉南书院、兰州兰山书院任教。张澍是清代著名学者,著述丰富,辑有《二酉堂丛书》,闻名于世,著有《续敦煌实录》、《姓氏五书》、《凉州府志备考》、《养素堂诗文集》等。写有《金城关》、《清明次日登五泉清晖阁远眺夕归》、《寒玉山房即事》等反映兰州风情的诗多篇。其《金城关》诗写道:

依岩百尺峙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白马涛声喧日夜,青鸳幢影出冈峦。轮蹄不断氛烟靖,风雨常愆草木。回忆五泉泉味好,为寻旧日漱云湾。

“依岩百尺峙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二句凸显了兰州金城关重要的地理位置,说它是通向西域的唯一通道。次联写黄河景色,“白马”,即白马浪,是黄河铁桥往西约500米处的一段黄河波流。关于“白马浪”的传说很多,有一则是说当年纯阳吕祖“兴行妙道”在这里“凌波显形”以后,这一段黄河滚滚白浪起浮,从此人们把这一段称作“白马浪”。白马浪北岸是著名的古丝绸之路上的“金城关”遗址。与南岸的“吕祖庙”(即现在的兰州市白云观)遥相对峙。据方志记载,大约乾隆年间就有白马浪之称。此处在黄河兰州段是浪最大的一段水域,由于河道较窄,水下岩层排列参差不平,激流中泛起无数白色的浪花,犹如一群白马踏浪奔驰而下,仿佛是马蹄声、嘶鸣声、波涛声融为一体,只有置身于其中才能深感白马浪的含意。因此,张澍诗中写出“白马涛声喧日夜,青鸳幢影云冈恋”的美妙佳句。“百尺雄关”、“白马涛声”,写金城关与黄河的相映成险。诗中不仅对金城关下及其黄河周围的景色进行了细致描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兰州的留恋之情。

又,《清明次日游五泉登清晖阁远眺夕归》云:

兰峰高处放吟眸,寒侧风轻野色浮。白雪消残河外,绿烟飞上柳梢头。梵钟洪响遥相答,远岫斜阳淡不收。我自忘归人影散,西岩虎啸碧泉流。

“清晖阁”,旧名清虚府,始建于清顺治十一年(1655年),康熙年间改称清晖阁,光绪年间重修,改为灵佑祠,供泉神和雹神。

民国十年(1921年)重修,改供奉宋岳飞、明杨继盛(椒山)和清左宗棠,也称左公祠。院内有五泉之一的甘露泉。作者在清明节这一日登上五泉山清晖阁,眺望远方,将山下景色尽收眼底,远处有湲湲流淌的黄河,冰雪融化的大地,在初春里充满生机的杨柳,一片春天的气息,诗人被这美妙的景致所吸引,进入到浑然忘我的状态,不知不觉,竟然傍晚将临,听到寺院里悠扬的钟声和远山的落日,斜晖脉脉,令人流连忘返。整首诗对仗工整,意境悠远,是一首描写五泉山的佳作。

又,《寒玉山房即事》:

授字才完素意闲,空庭鸟啄碧桃斑。

落花不入游人梦,卧看皋兰雨后山。

“寒玉山房”,无记载可考,但从诗中看,大概在皋兰山附近。“即事”是根据眼前景物,即兴赋诗。此诗可能是张澍在兰州兰山书院任教时的闲暇之作,诗中表现了诗人感受大自然时的悠然惬意,风格清新典雅,颇具特色。

陈奕禧,生卒不详,字六谦,海宁(今浙江海宁)人。贡生,官南安知府。他的《皋兰载笔》,依行程记录入甘肃沿途所见物产风景。他采用纯粹的文言,介绍兰州特产的牛羊绒制品及皋兰山、肃王府、黄河浮桥、铁柱、犏牛等,中间全无连缀之词,只用各段落将所见一一道来,简洁生动,用笔老辣。他记各种绒制品,先写绒、毼之别,然后介绍其过去多为尼姑所制,而其服御者由公卿贵人渐渐流传至普通人,再记其因花色不同名称各异,价钱随之有别。总之因品级、价值高下各自用三言两语点出特征所在,将货色繁杂的绒制品叙述得层次清晰有条不紊。而他记山水名胜如五泉寺泉水,“泉出山半石罅,淙淙数脉,散流比注。楼观亭台,俯临泉上,榆柳郁葱,清流环匝,临岩坐息,景地幽奇”。视线循泉而去,由泉而上及亭台,旁及榆柳,以“俯临”、“环匝”又与泉遥相呼应,回环照应又层次感分明,并且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以“淙淙”、“散”、“比”、“俯临”、“环匝”等词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景致可爱的动态,最后引入人的活动“临岩坐息,景地幽奇”,点出全景幽奇的灵性,收束整段。寥寥四十余字点面结合,动静相宜,层次鲜明丰富。他记内部景观颇多的肃王府,为了突出“代往人非,不免兴亡之慨”,也仅仅用了四层意思百来字,第一层言肃王府今日为巡抚公署,昔日有靖逆侯张勇在此植稻养鱼。第二层言今日正堂正是旧日内城门后余地。第三层言淳化王府今为布政司署。三个层次的今昔对比后,最后一层写那一直未变的是“栌桶间所绘云龙,今辉犹在”。虽然用的都是客观冷静的语言,但处处突显着对物是人非的感慨造就了富有张力的表达效果。他记事物尤其善于抓住其独有特征。如记犏牛,“番种也,乃黄牛与牦牛交而生者,有黄、紫、白、黑各杂色,低小而形异于群牛,角短,尾大如帚,毛长委地,其力不胜车,其绒可织为衣”,一句一意,将犏牛由来、颜色、体型、功用介绍得一清二楚。总之,陈奕禧《皋兰载笔》写景状物善于在清晰的层次中以洗练的笔墨点出特色之处,全文如秋风吹云,一扫无遗,简古有力,决不拖沓。

此外,还有一部佚名的《兰州风土记》,也以外乡人的眼光,以札记的形式记叙兰州及周围地区不同寻常的一切,无论穿戴、饮食、卧具、骑乘还是节日习俗、吏治风气,都一一加以描写,如记兰州的马车,“兰车惟用一马,车轮较中原宽尺余,故一出甘境,便不合辙”。作者眼中此处人极为简朴,“西州风俗简吝,虽巨富亦袍疏食。创见者不知其为富翁也”。而且兰州时常烟雾缭绕:“土人无少长皆吃水烟,每逢市集,烟气四布,几不见人。”都是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白描那些最引人注目之处,将兰州的特别展现在人们眼前。受清代朴学的影响,作者在朴实的记述里也偶尔加以考证,如写道,兰州称“土人以一人为一块”,便联想到“吾乡称人肥胖者为大块头,或有出处”。写道“呼妯娌为先后”,便说“先后,见《史记·封禅书》及郭景纯《尔雅注》”。看到兰州土人大半住一层或两层的土窑,便想到“即《绵诗》之‘陶复陶穴’也。窑上不是原田即是孔道,袁简斋《诗话》载《土窑诗》云:‘风雨不向窗中入,车马还从屋上过。’可以互证”。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朴素的认真劲。然而,作者的朴实认真背后,仍是有自己一点儿或戏谑或欢喜的神情,他看水黄酒,“土人先一夕作水黄酒,次早酤卖,过午即酸不可饮。余特美其名曰‘半天香’”。作者对兰州乃至甘肃官场里的习气尤其关注,如州县因公落乡,“乡约进熟鸡一只便是上馔”;教官一般不乘车马;堂翁往往受典史挟制;“州县望贼如望岁”;甘肃土司只求番回安静……等等,如同中国众多传统的普通读书人一样,他也关心着西北的政治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