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自吟自悟话古诗
208042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我国素以诗的国度而著称于世。诗歌是历千百年而不衰,深为人们所喜爱的文学体裁,也是我国历代文学史中一份极为宝贵的遗产。它就像耀眼的明珠,镶嵌在中国文学这顶皇冠之上;如同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弹凑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仿若盛开的鲜花,穿越时空,送来缕缕清香。

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具有“慷慨悲凉”风格的建安诗人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到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开一代豪放词风的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千古兴亡多少事,炎凉世态几多情,无不在诗歌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能启迪人的想象,陶冶人的情操,铸造人的气质,给人美的享受。然而,却有很多人认为,诗歌是属于中国古代的,对现代人是毫无意义的。事实真得是那样的吗?

其实,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许多诗句的含义显得更加丰富,我们也可以结合现实的生活,进一步合理的联想和推理,赋予这些诗句以新的内涵和意义。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原意只是关涉到对个人命运的忧伤,现在却能用它来形容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局面的盎然生机,“春蚕到死丝方尽”原意是写儿女情长的缠绵,现却用来比喻对事业呕心沥血的赤诚和弹精竭虑的执著……

富有哲理的诗句,脍炙人口,发人深思,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我们能得到深刻的启迪。常思常悟,就能成为人生路上催人奋进,激人向上的精神食粮,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它就能给我们以鼓舞和激励,给我们以智慧和力量。

我国的诗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容丰富,意存高远,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是对生活的总结。许多先哲、名人都钟情于诗。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张同吾先生也说:一个没有丝毫受过诗的艺术熏陶的人必定是缺乏文化品位的人。江泽民主席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为了荟萃群星的光华,本书从这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歌中,精选了130首富有人生哲理的诗歌,从处世之道、自省之心、修养之理、感悟之情、励志之术、学习之论、管理之技、实践之法八个方面娓娓道出古典诗歌中那些动人的睿智风采,这些都是人们应必备的诗歌知识。

俗话说:“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把诗歌智慧变成你自己的智慧,那就在我们的心中升起了不灭的长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