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自吟自悟话古诗
20804200000005

第5章 自省之心(2)

诗歌中的情绪可轻易引起他人的共鸣。作者九岁丧父,命运多舛任途上也多有坎坷磨难。这一年,他受聘去桂林,年近四十,似乎又看到了新希望,欢乐之情是可以想见的。诗中诸如“夏犹清”、“怜幽草”、“重晚晴”、“高阁迥”、“小窗明”、“体更轻”之类的描写,轻松明快,全诗不仅因此有了感人至深的情感,也为寄寓于其中的哲理性思维设定了基调。颔联“天意今幽草,人间重晚晴”是诗中最具情味,且富含理趣的句子。它历来为人激赏,一则是因为句中那看似天然偶成,实则匠心独运的意趣;一则也因为其象征意义及蕴含的深邃哲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有强烈的感召力量。就意趣而言,作者以其独具的慧眼,从寻常景物中看到了天意与人性中最为善良、最为温柔的一面,诗句中因而蕴藏了无比细腻柔且又感人至深的情感。

智慧小语:

一切伟大的爱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它们总是把自己的关怀首先奉献给默无声息的弱者。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深切体验,从自然与人生中揭示了耐人思索的普遍道理。诗中的幽草、晚晴,既然如此美好,它们就有理由得到天意与人情的特别关怀。作为一种象征,它的深意不但切合着作者身世才情和此刻心境,也慰藉着现实生活中一切遭遇不幸的人们,尤其是那些中年不幸的人们,激励他们对未来萌生出新的希望与追求。

时光是最为宝贵的

——无名氏《金缕衣》读解

原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释:

金缕衣:以金线制成的华丽衣裳。

堪:可。

直须:不必犹豫。

导读:

此诗一般都说作者是杜秋娘,近人考证,作者另有其人,姓名不详。

这首小诗从人生哲理处着眼,对世人所作的规劝,极富感染力。凭借这一点,它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诗中的哲理是莫负好时光。这种珍惜光阴的说教尽管古代诗文中随处可见,但该诗中的“少年时”、“花开堪折”、“空折枝”等语,分明在珍惜光阴之外,又暗含着劝慰青年男女大胆追求美人爱情的深意,全诗的题旨因之而多了一层绚丽的色彩,意蕴也因之而丰厚起来。

智慧小语:

该诗劝人“莫惜金缕衣”,即不要贪恋已得到的财富功名,不要为这些东西浪费时光,否则会失去新的收获,值得珍惜的是短暂宝贵的生命。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诗的最深刻处。它没有明确指出当折甚花,但含义仍然明确。有人以为此诗劝人抓紧时间赶快享受,或尽早占有,或以为要男子赶快享受年轻的女子等。这种看法有些片面,此诗并不在于教人做什么,而是教人一种现实可取的思想行为方式。让人果断明智,不吃后悔药。故以折花为例,花好之时应当机立断,否则花落之后徒悔无益。此诗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似。

洒脱一些过得好

——黄庭坚《牧童诗》读解

原文: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垄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注释:

垄:田垄。

长安名利客:此泛指那些为名利而奔波钻营的人。

机关用尽:意为用尽权谋,费尽心机。

导读:

这首小诗描写了一个静谧的乡村小景:牧童骑着牛,悠闲地吹着短笛,缓缓地从村中走过,笛声远远地传过田垄,传到了作者耳中……这是一个极为寻常的村头小景,可它却触动了作者的情怀,引起了作者的内心的极大震动。从这一点上说,小诗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既非仅为写景,也非借景言情,而是为作者的哲理感悟预设了一个形象化的铺垫,是以景衬理。诗中“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正是由眼前小景而牵动的情,是作者发自心底的慨叹。

智慧小语:

人生所责,在于自适、自得、自在、自乐,而现实生活中的人却常常在名缰利锁的束缚中丧失了自由之身。这个极其简单的人生哲理因为功利性的追求而变得深奥起来,致使乡村牧童的寻常生活也变成了无数人梦寐以求而终身难以企及的至高境界。

充分意识过去才可认清现在

——龚自珍《咏史》读解

原文: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注释:

金粉:古时女性化妆用的铅粉,引申为繁华绮丽之义。

牢盆:煮盐的器具。古代盐业官营,特多实惠,故多代指权贵。

狎客:依附亲贵之门的帮闲清客。

操全算“操有全权。

团扇才人:指手摇羽扇、清谈误国的贵族子弟。

稻粱谋:为生计打算,语出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导读:

对于当时日趋颓废的社会风气,诗人有着清醒的认识。此诗以东南一带上层社会生活为背景,对这一现象作了充分的揭示。首联以概括之笔,渲染东南名流们纸醉金迷的生活,暴露其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颔联写市侩小人、虚浮之徒把握权柄、占据要津的不合理现象。颈联则反映处于思想高压下的文人们,已成为一群苟且自保的庸俗之辈。尾联借田横五百壮士杀身取义的故事,感叹气节丧尽、毫无廉耻的社会现状。此诗从现实感慨出发,而以历史故事作为映衬,具有强烈的批判与讽刺效果。

智慧小语:

人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整体有整体发展的轨迹,个体有个体存在的理由,这种撞击,这种矛盾,造成了许多事情的不公正。如果一切事情都明白无误地按照本来的样子发展,那生活就平易了,也就没有了诸如“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晋书》的感叹。

历史是一面镜子,用这面镜子也能照出我们的污秽来。赫尔岑说得好“充分意识过去,我们才可以认清现在,深深沉思往事的意义,我们才能发现未来的正义,回顾一下,向前迈进,总之,抖动腐朽尸体是有益的,那才可以知道它腐烂了多少,骸骨上又剩下多少。” 咏史是为了正视现实。龚自珍的忧虑和怨愤提醒了我们。

古今人事总会变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读解

原文: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藻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岘(xiàn)山:亦称岘首山。在湖北省襄阳县南,为当地名胜。

胜迹:指岘山的堕泪碑等遗迹。

鱼梁:指鱼梁洲。

羊公碑:即上述之“堕泪碑”。

泪沾襟:语意双关。一应“堕泪碑”这之故实;二言作者之心情。诗人本怀仕进建功的愿望,却不能达到目的,此际登山,便自伤不能如羊祜的遗爱人间,与江山同存不朽,故而下泪沾襟。

导读: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诗的前半部分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部分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智慧小语:

这是一首吊古感今之作。其中首二句说明,古今人事的新陈代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真理。大至朝代的更替,小至一家的兴衰,以及人们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人事总是在不停顿地“代谢”——变化着。正是这个变化,才有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古往今来,发展前进。

事情会不断地转化

——方孝儒《鹦鹉》读解

原文:

幽禽兀自啭佳音,玉立雕笼万里心。

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

注释:

幽禽:鸣声幽雅的禽鸟。

兀自:竟自、突然。

啭:鸟鸣。

玉立:比喻姿态优美。

雕笼:雕有花纹的鸟笼,形容华美、珍贵。

解:理解、懂得。

言语:说话。

导读:

诗人歌咏鹦鹉,大都有所寄托。从唐代朱庆余的“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到清朝蒋旭亭的“鹦鹉不知人去后,窗前犹背郎诗”,莫不如此。方孝儒的这首绝句,写得尤为出色,在咏鹦鹉诗中堪称托物寓意的佳作,既富情韵,又含理趣,很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