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自吟自悟话古诗
20804200000006

第6章 自省之心(3)

智慧小语:

鹦鹉之所以受到欣赏,被人们关进“雕笼”,并不是由于它的羽毛鲜美,而是因为它“解言语”,善作和声。

“解言语”,比别的鸟儿多一长处,这本是件好事,可是鹦鹉却因此失去了自由,造成了“半生不得在山林”的悲剧。这就形象地告诉了人们这样的哲理: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复杂的,好事有时也可能变成坏事,切不可粗心大意,否则将悔之晚矣。

看待事物要全面

——刘克庄《西山》读解

原文:

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麈为群。

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

注释:

绝顶:山之最高峰。

隐君:隐君子的省称,即隐士。

芝:灵芝草,古人认为,服用灵芝可以长生不老。

术:白术,一种草药。

麈:鹿类。

多应:多半是。

午灶:午间生火。

导读:

常言说得好,“游戏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刘克庄的这首《西山》绝句,在诸多咏隐士诗中,可谓别开生面,独具一格,既富情趣,又含哲理,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描写隐士的生活:“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麈为群。”起笔不凡,突兀而来,一下子便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最高峰。这位隐君选择佳境,他住在山之“绝顶”,由于此处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人们无从眼见,只能“遥知”。这就多少带有点神秘色彩,令人向往。那么,这位高居绝顶的隐君是怎样生活的呢?第二句作了具体的说明:他服用灵芝,种白术,自食其力,每日与麈鹿为伴,既不同尘世往来,也不食人间烟火,颇有些仙风道骨。对于这样的人物,读者自然会引起兴趣的。他到底是谁呢?这就给人们留下了悬念,非读下去不可。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并没有顺势写下去,解答人们的疑问,交代隐君的身份,而是出人意料地写人们望山所产生的错觉,别开境界:“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这两句暗应“遥知”二字,既是写自己,也是写他人。意思是说,多半是由于隐君在绝顶午间煮茶,灶烟随风飘动,在山下看来,犹如朵朵白云,于山头上缭绕。这里,诗人拉开空间距离,把读者置于山下尘寰,只能遥望绝顶之上的隐君。这样仰之越高,见之越幻,就更加容易疑烟为云,产生虚无缥缈之感。从中,人们可以看到作者对隐君形象的刻画,主要是通过环境描写和气氛烘托完成的,手法非常巧妙而别致,令人叹为观止。

智慧小语:

此诗值得玩味的是,后两句诗的言外之意还向人们揭示了这样的哲理:对于某一事物,由于立足点不同,观察到的结果就可能不同;人们往往会以假当真,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以“烟”作“云”便是如此。

千万别固步自封

——林升《题临安邸》读解

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客栈、旅店。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导读: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智慧小语:

此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需说明的是,这首诗的起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本来就含有从不同层次看问题的哲理,现在人们则推而广之,用来阐明事物发展永无止境,不可固步自封的哲理。

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读解

原文: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

潍县:今属山东省。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

衙斋:官衙中的书斋。

些小: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关情;关心。

导读:

郑燮善画善书,尤喜画竹,故而他的题画诗也大多以颂竹为主题,这首诗正是如此。首句即点明自己的身份,“衙斋”即官邸,“萧萧”说明周遭环境优雅,同时也紧扣画竹的主题。次句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作者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第三句是说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小县吏,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的, 事无巨细, 都会放在心上。“一枝一叶”表面上看还是咏竹,实际比喻民间疾苦。

由于此诗是题画诗,因而作者从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的心声;又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巡抚大人的,故不有几分劝勉之意。诗歌语言质朴,比喻的手法穿插类同,使全诗具有一种虚实相间的效果,更见意味深长。

智慧小语:

为别人服务是不分尊卑的,只要自己想,那么就可以去做。不要说自己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职员,要知道航天母舰是由小小的螺丝钉和钢板组成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郑燮《题画竹》读解

原文: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注释:

扶持:支持、帮助,含有关怀照顾之意。

龙孙:指竹笋、新竹。

导读:

这首著名的绝句,郑燮题于贺人生子的画上,含有祝愿之意,希望后来者居上,青出于蓝胜于蓝,富于情趣。

开头两句写新与老的关系,蕴含哲理:“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大意是说:新竹由于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总是要超过旧竹,后来居上的,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新竹毕竟是有些稚嫩,这就需要老干的支持、帮助,给予关心和照顾,只有这样,新竹才能尽快地茁壮成长。结尾两句通过对未来新竹的期望,以示良好的祝愿“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大意是说:今年有新竹出世,明年再有信竹出世,越来越多,它们一定会迅速成长起来,又高又壮,环绕凤池周围。

智慧小语:

此诗的前两句,颇为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哲理:新陈代谢是世界的基本规律。新竹总要超过旧竹。年轻人总要胜过老年人。后来者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发展进步。但新生力量的成长又离不开老一辈的扶持,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作用的。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外部条件

——张维屏《新雷》读解

原文: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

注释:

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象征春天的莅临。

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是创造万物的。

无言却有情:古人以为天虽无言,但能潜运万物。

每于:常常在。

导读:

此诗描述了阳春将到的喜悦;以自然喻人事,言外意可能是渴望社会新变的到来。这首诗大约写于道光二年(1824)春初。意思是,造物主虽然不做声,但却有情有义,他爱这个世界,他为世界安排好了四时的运行。在冬天过去,春天来临时,他老早已安排了一个千红万紫的世界,只等待天上新雷一响,万物便会欣欣向荣。

这里以自然的运动来暗示社会的未来。物极必反,冬去春来。在自然季节的运动中,惊天动地的“新雷”必然要来临。这种对未来的乐观是建立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文化思想上的。反过来说,此诗反映了中国传统中朴素的辩证运动的文化观念。

智慧小语:

“千红万紫安排着”,说明事物具备了变化的内在根据,但没有一定的外部条件——“新雷”,这种变化也不可能实现。此诗通过对新雷的呼唤,生动地阐明了外因对于事物变化的重要作用。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同出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