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古浪卷
20817000000001

第1章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一)、位置古浪县位于河西走廊东端,乌鞘岭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介于北纬37°09′至37°54′,东经102°38′至103°54′之间,居甘肃省中部。东接景泰县,南依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与凉州区毗邻,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接壤。县境内兰武二线、甘新公路纵贯南北,干武铁路、双景公路横穿东西。

(二)、面积全县东西长约102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占武威市总面积的15.94%。其中南部中高山半干旱区85.8873万亩,占总面积的10.83%;中南部中低山干旱区313.7306万亩,占总面积的39.56%;中部平原绿洲区166.2233万亩,占总面积的20.96%;北部干旱荒漠区227.2088万亩,占总面积的28.65%。

(三)、县界古浪县县界四至为:南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安远镇之大台,朵什乡之南冲寺,东大滩乡之石落湾、西岔口,西大滩乡之马场台,松山镇之社拉湾等处接壤;北至旱麻岗刘家沙窝,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为邻;东与景泰县之红水乡毛牛圈相连;西与凉州区黄羊镇之狄家庄、下山坡,中路乡之沙沟毗邻。东南与景泰县寺滩乡之白茨水沙河、麻黄沟、杨家庄连接;西北与凉州区吴家井乡和国营黄羊河农场接壤;西南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安远镇之白塔和哈溪镇之茶岗村之官家台相连;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图乡之壑落井为邻。

二、地貌

古浪县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南依祁连山东延支脉乌鞘岭、毛毛山,北靠腾格里沙漠,是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1550米至3469米之间,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貌分带现象明显。县境南部为中、高山地,中部为低山丘陵沟壑区,中部为倾斜平原绿洲农业区,北部为荒漠区。

(一)、平原由古浪河、大靖河倾斜冲积平原,昌灵山前小洪积扇和山前谷地以及滩旱地组成,海拔在1600米至2400米之间。据成因又可分为河谷平原(包括阶地)、平坦的洪积平原、倾斜的洪积平原和起伏的洪积平原4个二级类型。由于冲洪积作用,地势较平坦,大部分土质良好,土层较厚。

1、河谷平原(包括阶地)形成于丘陵山地之间,沿河谷分布的较狭窄地带,如古浪上游的龙沟谷地、黄羊川河谷地,古浪河支流的柳条河谷地,大靖河上游的酸茨坝河谷地、条子沟河谷地等,是县境内最好的川地产粮区。

2、平坦的洪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双(塔)景(泰)公路以北,腾格里沙漠以南地带,为大洪积扇组成部分,地势平坦,浇灌条件良好,为粮食、油料、瓜果等作物的主要产区。

3、倾斜的洪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古浪峡口和大靖峡口以北,双(塔)景(泰)公路以南和中部丘陵山地之间,由古浪河和大靖河洪积扇为主体的多个洪积扇连结而成,土地肥沃,浇灌条件良好,是粮食、油料、瓜果等作物的主要产区。县境南部的毛毛山北麓和甘沟滩也属于这类平原,发展粮食作物需改善浇灌条件。

4、起伏的洪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昌灵山前和山地间,多为小的洪积扇连结而成,坡度大于4度,地表因冲沟茄割面较破碎,地面物质粗大,砂砾石比重增加。

(二)、丘陵丘陵指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的坡状起伏地面。因气候干燥,植被覆盖度差,大部分为裸露地面。利用率比台地差,农耕需注意水土保持。按成因可分为两种类型。

侵蚀低丘陵,相对高差小于100米,除年家井以北一带分布的红土丘陵范围稍大外,其余均为零星分布。

侵蚀高丘陵,相对高差在100米至200米之间,分布于上述类型的两侧,为顶部呈浑圆的丘陵,地面较破碎。

(三)、山地横贯境内的南部山地祁连山东端支脉延伸部分,向东南没入黄土高原,在地质构造上属祁吕构造地带。由于第三纪以来山地交替上升和沉降运动,以及第四纪强烈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南部山区周期性剧烈隆升,形成了地垒式的山地地貌景观特征。

1、中山指绝对高度大于2000米小于2700米,相对高度大于200米,小于600米的山地。这类山位于北部平原带以南、横山的桃树沟脑至秦家大山一线以北,和昌灵山西南,大沟、头道沟以东一带;黄山桃树沟脑至秦家大山一线以南与黄羊川河之间,头道沟以西与水泉沟之间的山地,经长期风化侵蚀形成坡陡沟深基岩裸露山地。还有一类主要分布在大靖河以东,水泉沟以西,相对高度在200米至400米之间。有几处面积较大,海拔在2700米至2800米之间的夷平面,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的大滩附近。还有一部分分布于县境西南部,黄羊川河以南及黑松驿一带,为涵养水源区。

2、高山指绝对高度在27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小于600米的山地。主要分布于县东南角尖山以南毛毛山的东延山地,绝对高度在2700米以上,相对高度超过400米。主峰西井子山,海拔2938米,呈东西走向。县境西南角雷公山以北的山地,绝对高度大部在2700米以上,不少山峰超过2800米,还有一些3000米以上的山峰,全县最高点大牙豁山峰就位于此,绝对高度3770.8米,呈东西走向。另外,尖山绝对高度3262.8米,相对高度200米至600米,呈南、北走向;昌灵山主峰绝对高度2930.7米,相对高度500米,呈东南西北走向。此类山地因为海拔高,山地顶部冰缘作用现象明显,大部地区适宜于林业发展。

(四)、沙漠沙漠是一种风积地貌,绵亘于县境北部,为腾格里沙漠组成部分,海拔1600米至1800米之间。该地貌由新月形沙丘构成的链状、垄岗状沙梁组成,沙梁之间有塘,塘内有沙生植物、牧草,是放牧的好地方,按沙丘分布高度及其活动状态可分为:流动沙丘分布在干(塘)武(威)铁路以北,沙丘连片,但类型较单一,以新月型沙丘、格状沙丘及沙丘链为主,沙丘相对高度在5米至30米之间,以高10米至20米为多。沙丘间有不少与沙梁平行的洼地为暂时水流和草类生长的季节牧地。沙丘每年由西北往东南小于4米的速度移动。因“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带的营造,沙丘移动速度逐渐减慢。

半固定、固定沙丘零星分布于干武铁路线以南,多新月形沙丘与沙丘链,沙丘相对高度在3米至5米之间,最高达10米左右。

三、地质

(一)、地层古浪地层分布有晚更新世坡地黄土层、全新世冲洪积亚砂土及砂砾石层、冲积压亚砂土及砂砾石层、全新世风成砂等。

(二)、岩石古浪境内岩石分布有早古生代海相碎屑岩、火山岩,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泥盆纪陆相紫红色碎屑岩,石炭——三迭纪碎屑岩、泥质岩,早白垩世紫红色碎屑岩,老第三纪砖红色粗碎屑岩,新第三纪桔红色细碎屑岩等。

(三)、构造古浪地质构造可划分为3个构造层,即加里东构造层,华力西——印支构造层和喜山构造层。加里东构造层分布于二者之间,多形成低矮小丘。在加里东构造层范围内以狭长的断块分布于纵向断裂带中,向北隐伏于喜山构造层之下。

四、土壤

古浪县地跨祁连山区、河西走廊、腾格里沙漠三大地貌单元。不同的地形、气候、水文地质、成土母质和人为活动等综合作用形成了亚高山草甸土、山地灰褐土、山地黑钙土、灰钙土、红土、风沙土、绿洲灌淤土、潮土等9种土类。

五、植被

民国以前,古浪降水充足,植被覆盖较好。明清时,古浪天然林木约在159万亩左右,其中乔木林45万庙,灌木林114万亩。到了民国三十七年(1948),森林面积已大大减少。据当时县政府的统计报表载:有森林面积12.5万亩,其中:乔木林2.74万亩,灌木林9.76万亩。

境内植被具有多样性特征和水平垂直分布的规律,大致分为山地垂直带、山地灌丛草甸植被带,山地冷蒿、克氏针茅草原植被带,灌木亚菊、合头草山地荒漠植被带,平原区荒漠化草原植被带,红沙、沙蒿、驼绒蒿、白刺荒漠等5种植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