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武威通志-古浪卷
20817000000021

第21章 商贸物资

一、商业

1956年6月撤销工商科,成立商业局。1990年,商业局下属4个公司,1个废品加工厂,共有干部职工385人。有购销站9个,批发部5个,零售网点22个(县城15个、农村7个)。有固定资产316万元,流动资金总额1037万元,其中自有流动资金89.2万元,年销售总额2448万元。1984年工业品购进总值为1182.74万元,1990年达1596万元。1985年统计,零售购销额为547.7万元,1990年为716万元。2000年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为18986万元,2005年重点商流企业销售额54630万元,各乡镇个体商业销售额27062万元。

清代,古浪“商贾乃多陕、晋人”,“商业以土门、大靖两地为殷繁,县城、龙沟等次之”

。光绪末年,全县共有大小商号280多家,其中大靖110多家,资本总额在5万至10万银圆的大字号有10多家;土门有80多家商号,资本总额在5万至10万银圆的大字号也有七八家;古浪、龙沟铺有40多家商户。

民国初年,仅陕西、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在古浪的坐商就有60多家,当时,全县雇用店员20人以上的有10余家。这些商人还联系同业募券集资,先后在古浪、土门、大靖等地修建陕、山会馆,统一协调价格,进行横向联系,全力进行商业活动,加上本地商人,全县共有大小商家350多户。民国20年至24年(1931~1935),全县山川曾广种鸦片,每当收烟季节,商户云集近千家,或坐地收购,或长途贩运,鼎盛一时。据民国37年(1948)统计,古浪、土门、大靖、龙沟铺等地,共有大小商户300家。

1953年全县有私营商业523户,大多聚集在几个大集镇。1956年,全县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县私营商业户减少到495户,“**********”个体商业活动被取消,1978年后,集市贸易活动又重新开放,私营商业户开始逐年发展起来。1980年全县有个体商业户176户,从业人员315人,1990年个体商业户发展到2691户,从业人员5593人。2005年个体商业户发展到3130户。

1952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49万元,供销合作商业零售额为13.1万元,私营商业零售额为123.4万元,饮食业零售额为5.7万元;1966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797万元,国营商业零售额为258.8万元,供销合作商业零售额为477.9万元,合作商业零售额为18.8万元,饮食业零售额为14.46万元,工业零售额为26.9万元。

198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529万元,国营商业零售额为913.6万元,供销合作商业零售额为1436万元,饮食业零售额为27.8万元,工业零售额为32.11万元,其他行业零售额为10105万元。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7210万元,国营商业零售额为2861万元,供销合作商业零售额为2435万元,合作商业零售额为10万元,私营商业零售额为准30万元,饮食业零售额为173万元,工业零售额为307万元,其他行业零售额为794万元。2005年,经贸系统销售总额5841万元,粮食系统销售总额为611万元,烟草系统销售总额为4917万元。

二、供销合作

民国32年(1943)在县城建立消费合作社1个,入股社员266人,社股3018股,筹集股金30180元。民国33年(1944)有消费合作社1个,社员150人,有股金32992元。这种消费合作社一直存在到1949年9月。1951年6月,在一区成立城关供销使用社,1952年全县已有基层供销社7个,下辖9个门市部,5个分销店,3个流动送货组。1990年县供销合作社下辖农副、农业生产资料、工业品3个专业公司和8个基层供销社,2个分社。有商业网点226个,共有干部职工972人,有固定资产517万元,流动资金2793万元,入股资金184万元,入股者4万多户,累计贷款1609万元。2005年供销系统销售总额为4912万元。

三、物资经营

1973年6月25日成立了县物资局。1990年底,物资系统共有3个专业公司,7个基层销售网点,有职工71人,固定资产43万元,流动资金29.9万元,经营品种1300种。建成仓库8个,面积2148平方米,物资购进总额达310万元。90年代中后期,个体私营物资户增加,逐渐占有主导地位。

四、对外贸易

古浪县没有专门的对外贸易机构,对外贸易主要是通过代理商进行。出口商品,主要有4类29种。出口商品大部分销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

发菜是受外商青睐的优质产品,产于半荒漠和荒漠草原,据1956至1986年31年的统计,共出口47.4万斤,年均出口1.53万斤,最多的1958年为5.68万斤,最少的1967年为2984斤。2000年国家禁止收购、销售发菜。

山羊绒质地纯真,深受外商欢迎。据1953年至1988年36年的统计,共交售外贸部门20.01万斤,年均0.558万斤。

蜂蜜是本县纯真菜花蜜所酿,品质优良,据1961年至1988年28年的统计,共交售外贸部门416.95万斤,年均14.89万斤。

羊、猪肠衣据1955年至1981年27年的统计,共交售外贸部门羊、猪肠衣15.862万根(羊肠衣59766根,猪肠衣98854根),年均5875根。

地毯质地纯真考究,古朴典雅,花色新颖,立体感强,年产4000平方英尺,经交售外贸部门后,远销日本、西德和香港地区。

盐酸******粉是生长在本县半荒漠和荒漠草原上的麻黄草,经过县制药厂先进工艺加工而成,品质优良,年产20吨,经交售外贸部门后,远销美国等地。

甘草生长在县境北部的滩旱、半荒漠和荒漠地带,品质优良,亦受外商欢迎。经交售外贸部门后,远销东南亚和美国。

五、粮油经营

(一)、机构1991年粮食局内设办公室、政教股、业务股、财会股、储运股(撤销了人秘股)5个职能股室,有粮管所站库点18个,有科级企业单位4个,即:面粉厂、饲料厂、榨油厂、粮油贸易公司。

(二)、粮油收购明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清初沿袭明制,全县每年实交粮6511石(折合260万斤)。

康熙五十年(1711)实行摊丁入亩,按地科粮,按粮征银的赋则。雍正八年(1730)全县交粮6600石(折合264万斤)。光绪十八年(1892)应征粮5603石(折合224.12万斤),其余粮食自由买卖。民国时期,田赋逐年增加。民国4年(1915)征额为3160石(折合126.4万斤)。33年(1944)田赋粮数增为16414石(折合656.56万斤)。1950年至1952年全县共征公粮2529万斤。1955年粮食总产11090万斤,完成征购3590万斤,其中公粮990万斤,购粮2600万斤。1985年实行粮食体制改革,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上级分配本县2500万斤合同定购任务,实行完成1966万斤。1985年至1988年全县粮食总产57661万斤,完成定购任务5084万斤,占原合同定购任务的75.9%,占调减后合同定购任务1400万斤的140%。1993年以后,粮食收购按照形式分为国家定购、专项储备粮油收购和市场收购。从1990年到1998年,定购粮任务一直稳定在700万公斤保持不变,到1999年调整为600万公斤,又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的这几年里又调整为460万公斤。定购粮任务除个别年份因农业生产受灾没有完成外,其它正常年景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从1991年到2004年初取消粮食定购任务后,全县共完成粮食定购任务6595.5万公斤。

1957年全县油料播种面积18500亩,总产161万斤,实际收购油品及油料折油31万斤,超额完成3.3%。1985年,食用油脂油料的收购逐步放开,1988年油料总产700万斤,收购油品10万斤。1991年-1992年,地区下达油料定购任务为50万公斤,收购价格为每市斤0.704元,多年来收购的品种一直以油菜籽和胡麻籽为主,对国家每年下达的收购计划,都能如数完成。从1991年到1992年取消定购油品任务后,全县共完成油品(料折油)定购任务28.9万公斤。

油品退出国家定购计划后,改为市场收购,按照市场价自由购销,调节供求。多年来粮食部门一直发挥着市场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拓油料的购销市场。从1991年至2005年全县共收购市场油品及油料1766.5万公斤。

(三)、销售

1、非农业人口的供应1953年全县市镇供应总人数为9493人,年供应量为494万斤,1959年全县共有市镇居民8644人,降低供应标准后月供应量为25万斤,1980年全县城镇定量供应人口8215人,月供应粮食27.7万斤,1985年全县城镇定量供应人口10400人,月供应粮食25万斤。1988年底,全县居民口粮节余304万斤。从1966年至1990年一直未作调整,使购销价格倒挂幅度越来越大。根据测算,1990年销售每50公斤粮食价格倒挂15元,加上经营费用,国家每销售50公斤统销粮,需补贴30元左右,销售每50公斤食油需补贴220元。进入90年代后,******以国发(1991)18号文件作出《关于调整粮油统销价格的决定》。粮油统销价格调整后,对城镇居民口粮、口油继续实行凭证、凭粮票定量供应。居民粮证结存粮油和持粮票购买粮油的,执行调整后的统销价格,粮食购销价格倒挂部分和粮油经营费用仍由财政给予补贴。从1993年4月1日起,我省城乡粮食销价全部放开,至此,经历了整整40年的粮油统销及市镇居民的定量平价粮供应到此结束,一律改为由市场价调节供应。

2、农村粮食供应全县干旱严重,灾害频繁,古浪县粮食供应任务大、数量多。1955年至1980年,年年有统销,总计农村供应粮食35827万斤,平均每年统销1053.7万斤。1990年农村销售粮食达2078万斤。

3、军粮供应军粮供应是指为所在地方驻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粮(食)油供应。供应时粮食部门根据核定的灶类级别和定量标准以及供应的品种保质保量供应。供应的比例按规定的标准比例执行:即空勤人员、医院、疗养院、伤病员的供应按特等一等大米60%,特等小麦粉40%进行供应。陆勤人员供应按特等大米40%,特等小麦粉60%进行供应。从2001年1月1日起,对现行军队和武警部队的军粮供应等级标准上调1个档次,

4、行业用粮及饲料供应行业用粮油是指以粮食为原料,生产其它产品的工业企业所需的粮油,包括工业用粮、食品业、饮食业、复制业、酿造业等方面的用粮。古浪县饲料粮的供应是指参加国家组织的短途运输牲畜和役畜及商业供销部门运输在途和临时存栏待宰杀的禽畜饲料补助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初这部分粮一直由国家按统销价格供应。1955年全县供应饲料26万斤,1971年供应饲料达70万斤,1975年30万斤,1980年34万斤,1985年64万斤,1988年22万斤。1991年2月20日起执行甘肃省政府《关于压缩平价粮油销量的通知》,至此,这些行业用粮和饲料粮全部取消并停止供应,改为市场或者议价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