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培根论人生事业(大师的人生忠告丛书)
20838900000001

第1章 人生品质篇(1)

真实的魅力

我们的心最重要的是必须顺从慈善的法则活动,以神的旨意为依据,以真理的原则做轴心。

人性的优点,就是在于对“真”的探讨、发现与兴趣。

虚虚实实,真味永无止境。

上帝创造万物之时,首先创造知觉的“光”,最后创造理想性的“光”。

心理只是偶然有点虚假的想法,也并没有什么大妨碍,最可恨的是无法破除的虚假心理。

一个说谎的人,对上帝的意旨虽敢违背,对人类却不敢坦率认错。

上帝在安息日以他的精神,启发人的善心,他先在空虚混沌而黑暗的一面显示光,然后在人的面上显示光,最后则使他所选的人面上感受圣光。

人类在他的思想和感情中假若追求过“真”,发现到“真”,享受到“真”。享受到“真”的乐趣的人,也能明了“真”的价值。

当谎言和亵渎上帝的邪说猖獗之时,人见不到人间有“信德”之时,这就是召唤上帝作最后审判的信号。

撒谎和不信上帝,就要召唤上帝作最后的审判。

个人作弊如果被人发现了,那是世上最可耻的事。

倘若人类没有虚荣心,聊以自慰的想法,假意奉承的心理,和随心所欲的幻想,有些人就会变得渺小,满怀怅惘不乐,甚至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诚实和率直的态度,是人性的光荣,这就是那些行动不能表现“真”的人也会承认的,若是有虚假的成分,如金币或银币里的质有铅质,虽然这样好用些,但却损坏了它的本质。

好像真实是个珍珠,虽在光天化日之下愈见光彩,却总敌不过钻石或红玉,在掩映变幻的灯光下愈见光芒。

人类不因为真实的寻求感到太困难,或思想会受到真实的约束而喜欢虚伪的,实在是因为对虚假的事,天生有一种不正当的爱好。

一般人的不喜欢说实话,只是对“伪”的本身发生爱好而已;真实就像晴天的太阳,毫无遮掩地照耀着,然而在这光天化日之下演出的假面戏剧,远不如在虚幻的烛光下演出的那般典雅。

评析

人的一生中,难道还有比享受真诚更令人幸福吗?持久的“真”,让我们手挽手永远的走下去,到达明天。给人一种至高无上的美,绘画着一副人生乐趣的蓝图,是每一个人所追求所希盼的。

“人之初,性本善”讲的是一个“真”,然而生活是大海,有浪花四溅的时候,有风平浪静的日子,于是“真”受到假的冲击,渐渐地淡了。于是谎言时时在践踏着“真”,使人们见不到人间的“信德”人间的“真”。因此,亵渎上帝,蒙蔽了上帝体察的心灵。上帝发怒了,谎言应该受到审判的时候了,“真”的光辉又闪耀着,人类顺从慈善的法则活动,以神的旨意为依据,以真理的原则为轴心,像钢铁一样坚韧。抵制着谎言,假的东西,像草木对于月亮,太阳对于白昼,我们对“真”的追求永远忠诚。

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我们对“真”的追求始终如一,永远拥有“真”的阳光而骄傲,那么这世界到处都有用鲜花编织的颂歌,人的青春常在。不然的话,人类由于失去真实的阳光而感到寒冷,失去真实的环境而寸步难行。

我们之所以赞美真实,如同婴儿需要吸取母亲的乳汁才能成长;我们之所以赞美真实如同游子需要家的温暖。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腐朽不属于我们。让我们燃烧起来,采一朵诚挚的花,镶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唱出彼此的心曲。

对未来真正的慷慨,在对于现在真诚的贡献。

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人性的优点

我把利人的习惯称为“善”,而把利人天然倾向称为“性善”。这在一切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中是最高尚的,因为它是上帝的特性,而且如果没有这种美德,人类就成为一种忙碌的,有害的,卑劣的东西,绝不优于一种害虫。善与神所要求的“博爱”的美德相符,而且它不会过度,也不会有差错。过度的权力欲望使天使堕落;过度的金钱欲望使人类堕落;但是性善是没有过度的情况的,无论是神或人,都不会因它而受害。为善的倾向在人性中留有很深的印记,以致这种倾向即使不向人类表现出来,也会及于其他生物;我们可以在土耳其人中看到这种情况,他们是一个残忍的民族,然而对禽兽却很仁慈,将恩惠于狗和鸟类。一个信奉基督教的男孩,因为在雅维里对此深信不疑,他用几乎是明白无误的语言写道:“基督教信条把善人作为祭品奉献给暴虐不义的人。”他这样说是因为的确从来没有任何法律、教派或学说像基督教这样极力推崇善。因此,为了避免耻辱和危险,我们最好能够知道这样优秀的一种习惯其错误何在。我们要努力利人,但是不要成为他人的脸色和好恶的奴隶;因为如果那样,就是软弱可欺,而软弱可欺所俘虏的正是老实人。也不要给《伊索寓言》中的雄鸡一颗宝石,因为它只要得到一颗麦粒就会很高兴了。上帝的范例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他施雨露和阳光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但是他不施财富,也不让荣耀和美德的光彩平等地照在人们身上;共同的福利要惠及所有他人,然而他们却从未像泰门那样,让自己花园中的一棵树来做这个用。这样的性情真是人性中的大谬,然而它们却是最适于造就大政客的素质。它们就像木材,最好用来造船,因为船是注定要颠簸的;但不宜用来造房,因为房屋要立得很稳。善的内容和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一个人对异乡人宽厚仁慈、彬彬有礼,那就表明他是一个世界公民,他的心绝不是与其他陆地隔绝的孤岛,而是与其他陆地连成一片的大陆;如果他对别人的痛苦悲哀富有同情心,那就表明,他的心恰似那种为奉献止痛香膏而使自身受伤的名贵树木;如果他对别人冒犯他的行为乐于既往不咎,那就表明,他的心灵高踞于易受伤害的处所之上,因此他是不会受到伤害的;如果他对小的恩惠也表示感谢,那就表明,他看重的是人们的心意而不是他们的钱财。

评析

善,象童话中美丽的仙女,给这世界带来生命的春天。而性善,是仙女的心,一切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中,性善是最崇高的。没有这种美德,仙女再美丽,也不过徒有外表的行尸走肉而已。

如果让我挑选千遍万遍,我选择的是美丽而善良的仙女,决不会挑选美如天仙而心如毒蛇的仙女,这样我会享受天底下所有的景点,看见一个洁白的世界。

正如培根所讲,过度的权力欲望使天使堕落;过度的金钱欲望使人类堕落;但是性善是没有过度的情况的,无论是神或人,都不会同它而受害。性善是雪那般的洁净,性善是泉水那么的清澈。有了性善人类才有和平,充满甜美的美梦。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说的是人初来到这世上,性情是善良的,没有欲望,没有欲念,只有一颗善良和无私与博爱的心,为善的倾向在人性中留有很深的根基,以致这种思想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知道一个人缺乏善的心,缺乏这种美德,就会成为千夫所指的恶人,成为过街的老鼠,上帝胸怀给我们树立一个典范“他施雨露和阳光给善人也给不善的人”,他是要那样恶人悔过,在平淡中滋长性善和美德。

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做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让性善在心中扎根。

谈美

“美”就像是夏天的果实,容易腐烂,不能久存。

人的面貌,天生的美远胜于粉饰的美;而优美的姿态和表情,又比面貌之美更好。

虽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品格却未必也是高尚的:他们只讲求行为,而不讲求德行。

对年轻的人,要用宽恕的眼光来看他,总能觉得是真美。

美貌的少年,大抵流于放荡,到了年纪大时,回想以前种种,就要自觉惭愧。

通常外表俊美的人,难得并有内在的美,造物者似乎只求不做事,而不愿创造十全十美的人。

美德在面目生得并不英俊,然而却讨人喜欢的人身上,比在相貌美丽——不如说是外表壮严的人身上,更增光彩。

美貌倘若生在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他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逃避了。

一个画家诚然能够创造一张更美的面孔,但是他要凭想象力去创造,而不能依照一定的规则去描绘,这和音乐必须凭想象力才能谱出优美的乐曲的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优美的姿态和表情,真的是“美”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就可以明白人们的年纪大了,何以看起来却常觉得比年轻时更可爱。

谁都会看到许多张不同的面孔,如果把每一张的面孔,一部分一部分的加以分析,你将觉得没有一部分是好的。但把各部分拼合起来那就不会觉得难看。

美丽极少给女人赢得另一女人好感。

美丽好比鲜丽的宝石,如果镶嵌得淡雅,就越显得有风姿。

美而无德,好像没有香味的花一样,虚有其表。

除真挚心灵外,再无高贵之仪容。

创造一个完美的人,比建立一座华美的高楼或寺院更胜多多。

我们欣赏“美”的作品,要领悟作者的心境而和他的心声发生共鸣,转变自己的思想,性格、情绪为理想的人生而夺门,这样就能有完美的创造了。

青春是女性的资本,美丽却是女性的武器;在情场上,如果仅有青春而没有美丽,等于商人在商场上仅有资本而缺乏经营的手腕,同样会陷于失败的。

赞美要是失之过分,便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嫉妒和嘲笑。

有的赞美却是恶意和有害的,因为那为的是激起人们对被赞美者的忌恨。

除少数的情形外,通常对人的本身的赞美,都不是很相宜的;但如对他事业的赞美,那就显得非常优雅而慷慨的了。

有的赞美是出于善意和尊敬的,这都是对国王或大人物的一种礼貌;当你告诉别人说他是怎样的人时,就是暗示他应该做怎样的一种人,这便是所谓“借赞美而施教”的了。

评析

“美”就像夏天的果实,容易腐烂不能长久。

这就给“美”下的一个定义,世上没有单纯的“美”,他需要融和在现实之中,需要在特定的环境里,离开现实和环境,美就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一个外貌很美的人,但心如毒蝎,你能说她美吗?因此,美须和德联系在一起,这样才会得到人们的赞誉,一个很美的心灵由于腐叶成堆,使之人们不敢接近,你能说她美吗?因此,美需要和环境相结合,给人一种享受,才会得到人们的欣赏。

对于人来说,品格高尚,具有多才多艺,追求心灵的美,这样的人才会得到世人的赞语,“这人真美”人们所赞扬的是他心灵的美。

对于物来说,由于人的眼光不同,知识的不同对美的看法也不同,古人对羊大而肥为美,这是一种原始的看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对美的追求也不同了,峻峭的山峰,给人一种崇高的美,清清的泉水,给人一种优雅的美。

美在不同的时代,赋予了不同的含义,美在人的身上体现主要表现在内心,其次表现在外表,因此不管我们怎样去理解一个人的美,完全注重不是有较好的面目,也不是华丽的衣着,而是他的为人处世和人格的崇高。优美的姿态和面目,只是美的一部分,美丽的少女给女人赢得的是另一个女人的好感,而不是全部。

我们只能说“美”在每个人的心灵和做人的举止。

年青人,你永远不要忘记,……才华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美丽的心灵需要靠高尚的品德才能维持。

叙美

有些人的赞美,纯粹是出于谄媚:倘若是一个普通的谄媚者,他对任何人都会献出同样的赞美;倘若是一个狡猾的谄媚者,他就会迎合那些妄自尊大的人的欢心,将其捧得十分高兴;倘若是一个厚颜的谄媚者,他便会对那些正因他的行为而惭愧的人,设词自辩那不是可羞的事。

一般人所能认识的,只是些眩目的类似德行的外表。

有些赞美是带着虚假的成分的,人们需要对此细察。

赞美是德行的一种反射。这跟自然界其他反射相似,是随着反射物体的不同而有异的。

赞美是对虚荣的人比对正直的人所占的成分为多。

人们如果才能与判断力同时兼备,那便如《圣经》上说的,像芬芳的油膏一样的好名声。

油膏的香气比鲜花持久,所以它的芳香四溢,能够经久不散。

声音好比河水,能使轻的膨胀的东西浮起,重的坚实的东西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