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穷人为什么穷
20892600000017

第17章 手不勤,忧忧郁郁行动少(1)

穷人不一定都是好吃懒做之徒,但好吃懒做的一定是穷人,尽管不排除生活中有一些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是,如果他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终有一日也会沦为穷人。因为生性懒惰的人不可能在社会中成为一个成功者,他们永远是失败者。成功只会光顾那些辛勤劳动的人。

1.穷人安于本能的享受

穷人最大的愿望是开心享受生活,任何需要付出艰辛努力才有所成就的事,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自认为是千里马,天赋和才能是他们赖以求存的资本,但他们却不赛跑,更不上战场。他们只想轻轻松松获得“一食或尽粟一石”的待遇。

有一种享受,它可以让穷人的四肢在床榻上摆出他尽情舒服的姿势,可以让他的眼睛耳朵面对喧嚣的尘世而无惊无挠,可以让穷人的心灵夜以继日地睡眠,并且自由自在地做那些天花乱坠的白日梦……

这种享受将穷人封存于勤勉、奋斗和拚搏之外,与风雨无缘,与血汗不交,因为没有谁生来就乐意刻苦耐劳,精勤奋争。

这种享受,有一个让人听起来不太喜欢的名字,叫“懒惰”。

懒惰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危机。

对于那些长期因懒惰而贫穷的人来说,靠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永远是一种负担,贫穷是惟一能让他们感到舒服的事情。只有当他们真正发现穷神附身时,才会发觉贫穷不该是他们原本的生活。在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中,躲避贫穷是永远不会奏效的办法,因为贫穷永远伴随着贫穷的心智,贫穷的心智永远吸引着贫穷本身。

穷人老是处于准备状态,他们忙于先期措施,预备计划,收集材料,为主要工作做准备。这些人的确都是受着懒惰的玄妙力量支配的。

他们整天缠于琐事,手边总有点什么做着,但做着的琐事只可引起好奇心而不产生焦虑,整个心情处于运动而悠闲的状态,而远非辛劳费力的苦况。

尽管懒惰本身是一种享受,但这种享受只是昙花一现,懒惰之后便是一无所有,痛苦迭至,甚至一生遗憾,连一点侥幸的余地也不留给它。因为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任何一种幸福都始之于勤,而且成之于勤。

造成贫穷的原因各有不同,可摆脱穷困最奏效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感觉到贫穷对于我们是多么的不舒服,富有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贫穷所产生的压力,就像缺乏适当的营养和保护措施,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而那些懒惰的人从不会意识到这种压力的存在,只有发现穷神附身时才会意识到这种压力。治疗这种疾病惟一的药方就是使自己走出所谓的“贫穷舒服区”,也许开始时,我们会感觉到恐惧,会觉得不舒服,不过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恐惧称为兴奋,把不舒服看成是挑战!

例如:有一个穷苦的农民,平时不爱劳动,总摆脱不了贫困的生活。后来,他索性躺在家里整天睡大觉。他的老婆也不想干活,懒得连扫帚都不愿意碰,惟一让两人感到舒服的事情就是躺在床上睡觉。

一天,农民打开衣柜抽屉,看见破烂衣服上面睡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小老头。

“喂,你是谁?”

听见声音,老头睁开眼睛回答:“我是穷神。挺喜欢你们家,早在半年以前就得到你的关照啦!”

农民顿时恍然大悟:“噢,我的穷日子原来是穷神带来的呀!”他思前想后,整整寻思了一天,晚上,他悄悄地对老婆说:“有那个穷神在,我们当然要穷了。没办法,明天早上搬家吧!”两个人嘁嘁喳喳地商量着。

夫妻二人刚要做搬家的准备,就听见衣柜的抽屉里面有什么东西作响。“咦?干什么呢?”偷偷一看,穷神正里面编草鞋。

他惊慌地问:“你编这个玩艺干什么?”

“嗯,你们不是说要搬家嘛!我不能错过,得在明天早上把它编好,和你们一块儿走哇。”听见这话,农民颓丧极了。

他对老婆说:“瞧瞧,老婆子,我们不管去哪儿,这个穷神都粘着不放。看来,到哪儿也不行啊!莫不如哪儿也不去,就在这儿好好干活吧!”

打那以后,这两口子完全像换了个人似的,早上天色未明就起身,晚上繁星当空还在地里干活。

一天,穷神说:“这回我必须另找地方啦!”在农民没注意的时候,穷神偷偷地从这个农民家溜走了。

追求富裕生活的益处之一就是学会将那些“贫穷舒服区”变成支持我们的系统,这样就可以把贫穷的压力当做致富的动力去获得我们想要的生活。

2.穷人的松懈情绪

肖伯纳要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出是万念俱灰;另一出是踌躇满志。”在人生的征途中,懒惰之性总会冷不防地侵袭你,干扰你,让你奋进的脚步停滞不前,甚至让你红火的事业功亏一篑,半途而废。

穷人经常这样抱怨:“唉,算了吧,我不想再这么拼命干下去了”。

这是产生松懈情绪的明显表示。实际上是穷人对自己此前努力拼搏的怀疑和否定。穷人不认为此前为事业的奋斗有乐趣存在,穷人的精神就会迅速松弛乃至崩溃下来。

要是穷人再坚持一刻,熬过难关,也许他们就尝到了奋斗的乐趣,分亨到了成功的喜悦。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成功在于坚持。

曾认识一位年轻人,8年前他曾经说:“我要写出一篇可以产生轰动效应的小说来。”当时他的确有一股火热的激情,于是沉醉于斯,一气便写了2万多字,颇为自信地拿给朋友看,朋友觉得他的文学感受很好,语言技巧也不错误。但故事构架平平淡淡,落入俗套,情节也有些不伦不类,不但不能产生轰动效应,一般的杂志甚至都难以接受。朋友仍怀极大的热情鼓励他,希望他打乱现有构架,重新设计故事中的某些细节。他却好似泄了气的皮球彻底瘪了,不想重新构思。他把这篇小说投了两家杂志均被退回。从此对写小说不再有强烈的兴趣,自信心也消失了。自那以后虽然也有过几次冲动,开过几篇小说的头,至今没有结果。后来便放弃了文学之路。

这位年轻人以他的文学基础及他的创造条件而论,他完全有才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就,但可悲之处在于缺乏耐性,缺乏坚韧的意志,松懈情绪窒息了他的创造才能。

穷人以为自己一切都够了,何必永不知足,何必去贪得无厌呢?干了前半辈子就此止步,下半辈子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岂不是很好吗?

要知道永不知足是人的良好的天性。穷人一旦知足,有一切都够了的感觉,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宣判了自己的死刑。他此后的生命的存在如同行尸走向,不再具有意义。再活一大与活十年二十年没有区别了。他只是在等死。实际上,人人都是永不知足的。

人生只是短暂的一瞬,生命的弓弦应该是紧绷不松的。乍命不息,奋斗不止,应该是穷人生存的原则。

3.懒惰会使穷人永远贫穷

穷人总想不劳而获,总想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的脑子一刻也没有停止活动。正如肥沃的稻田不生长稻子就必然长满茂盛的杂草一样,那些好逸恶劳者的脑子中就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杂草”,这些杂草吞噬了穷人所有的致富的“养料”。

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懒惰都是一种堕落的、具有毁灭性的东西。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岗;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

因此,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成功者,他们永远是失败者。成功只会光顾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懒惰是一种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穷人一旦背上了懒惰这个包袱,就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人之后,他有幸目睹了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亚历山大注意到,波斯人的生活十分腐朽,他们厌恶辛苦的劳动,却只想舒适地享受一切。亚历山大不禁感慨道:没有什么东西比懒惰和贪图享受更容易使一个民族奴颜婢膝的了,也没有什么比辛勤劳动的人们更高尚的了。

有一位外国人周游世界各地,见识十分丰富。他对生活在不同地位、不同国家的人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当有人问他不同民族的最大的共同性是什么,或者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时,这位外国人回答道:“好逸恶劳乃是人类最大的特点。”

英国圣公会牧师、学者、著名作家伯顿给世人留下了一本内容深奥却十分有趣的书《忧郁的剖析》。约翰逊说,这是惟一一本使他每天提早两个小时起来拜读的书,伯顿在书中提出了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论断。

他指出:精神抑郁、沮丧总是与懒惰、无所事事联系在一起的。“懒惰是一种毒药,它既毒害人们的肉体,也毒害人们的心灵,”伯顿说,“懒惰是万恶之源,是滋生邪恶的温床;懒惰是七大致命的罪孽之一,它是恶棍们的靠垫和枕头,懒惰是魔鬼们的灵魂……一条懒惰的狗都遭人唾弃,一个懒惰的人当然无法逃脱世人对他的鄙弃和惩罚。再也没有什么事情比懒惰更加不可救药的了,一个聪明然而却十分懒惰的人本身就是一种灾祸,这种人必然成为邪恶的走卒,是一切恶行的役使者,因为他们的心中已经没有劳动和勤劳的地位,所有的心灵空间必然都让恶魔占据了,这正如死水一潭的臭水坑中的各种寄生虫,各种肮脏的爬虫都疯狂地增长一样,各种邪恶的、肮脏的想法也在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们的心中疯狂地生长,这种人的灵魂都被各种邪恶的思想腐蚀、毒化了……”

伯顿在该书的最后部分说:“你千万要记住这一条——万万不可向懒惰和孤独、寂寞让步,你必然切实地遵循这一原则,无论何时何地也不要违背这一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你的身心才有寄托和依归,你才会得到幸福和快乐;违背了这一原则,你就会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是必然的结果、绝对的律令。记住这一条:千万不可懒惰,万万不可精神抑郁。”

懒惰这个恶魔总是在黑夜中出现,它直视那些头脑中长满了这些“思想杂草”的懦夫,并时时折磨他们、戏弄他们:

“正义之神正是派遣这些恶魔来折磨那些懒惰、无所事事的人。”

一位智者认为劳动是治疗人们身心病症的最好药物。马歇尔·霍尔博士认为:“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更为有害的了。”一位大主教认为:“一个人的身心就像磨盘一样,如果把麦子放进去,它会把麦子磨成面粉,如果你不把麦子放进去,磨盘虽然也在照常运转,却不可能磨出面粉来。”

那些游手好闲、不肯吃苦耐劳的穷人总是有各种漂亮的借口,他们不愿意好好地工作、劳动,却常常会想出各种主意和理由来为自己辩解。确实,一心想拥有某种东西,却害怕或不敢或不愿意付出相应的劳动,这是懦夫的表现。无论多么美好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地来之不易,因而愈加珍惜它,人们才能从这种“拥有”中享受到快乐和幸福,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即使是一份悠闲,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来的,这份悠闲也并不甜美。不是用自己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东西,你就没有为它付出代价,你就不配享用它。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论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阶层,他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身份,他都必须或者说有义务去努力劳动。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达官显要还是普通市民,都必须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各尽所能,为社会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但有些人却偏偏会这样去做——白吃白喝一辈子,从来没有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懒惰、无所事事从来就不是一种荣耀,更不应该成为一种特权。尽管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卑鄙的小人极满足于白吃白喝,并以大肆挥霍、浪费为荣,但那些有头脑、有抱负、有良知的人们毫无疑问会鄙视他们。那些堕落的贵族与他们自己享有的尊贵荣誉完全不相符合,他们早已成了行尸走肉,已经不具有良知和人性了。

生命在于运动。由于懒散,四体不勤,饱食终日,即会大腹便便,脂肪堆身,脑血栓、高血脂之类的病魔便会追随而来;或者由于体力不耗而美味不香,导致营养失调,弱不禁风,到头来,只得缠绵病榻,望良辰美景叹奈何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在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有几时?请君听我《明日歌》”这是明朝诗人对懒散者的最严肃的警告。

惰性,是人生的大敌。一个人一旦染上懒散的毛病,它不仅耽误眼前的事情,而且将贻误终生。

4.穷人想不劳而获

如果天上能够掉馅饼,掉金子,那么世上那些希望不劳而获的人就不会饿死,还可能拥有财富。但是,天上会掉馅饼,掉金子吗?不会,所以世上才有那么多的穷人。

我们常听人说:“如果有人肯给我一点钱,使我能付清欠账,并在银行有1万元的存款,那我就能自力更生了。”

不幸的是,许多穷人相信这件事,所以一直在等人提供那笔钱。我们一直鼓吹要帮助别人,如果你给一个人一条鱼,你只能供养他一天,但是如果你教他打鱼,就等于供养他一生。这种捕鱼的教训很有意义。资助金钱是一种错误的帮助。穷人靠人推是走不远的。外人的帮助对穷人来说,只是一种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再边命运,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很多穷人都有过梦想,甚至有过行动,但假如不能够战胜惰性,不能坚持到底,最终还是一场空。

有一则关于冒烟山老人的故事: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次,几条猪逃跑了。经过几代以后,这些猪变得越来越凶悍,甚至威胁经过那里的人。几位经验丰富的猎人很想捕获它们,但这些猪却狡猾得很,从不上当。

一天,一位老人赶着一辆毛驴车,走进野猪出没的村庄。车上装的是木料和谷粒。老人告诉当地的居民说他要帮助他们捉野猪。他们都嘲笑他,因为没有人相信老人能做那些猎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但是,两个月以后,老人又回到村庄,告诉居民,野猪已经被他关在山顶的围栏里。

他向居民解释他是怎样捕捉它们的,他说:“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野猪经常出来吃东西的地方。然后我就在空地中间放少许谷粒作为陷阱的诱饵。那些猪起初吓了一跳,最后,还是好奇地跑过来,由老野猪带头开始在周围闻味道。老野猪先尝了一口,其它野猪也跟着吃,这时我知道我能捕到它们了。第二天我又多加一点谷粒,并在几尺远的地方竖起一块木板。那块木板像幽灵一样,暂时吓退了它们,但是白吃的午餐很有吸引力,所以不久之后,它们返回来吃了。当时野猪并不知道,它们已经是我的了,此后我要做的只是每天多竖立几块木板在谷粒周围,直到我的陷阱完成为止。每次我加进一些东西,它们就会远离一阵子,但最后都会再来“白吃午餐”。围栏做好了,陷阱的门也准备好了,而不劳而获的习惯使它们毫无顾忌地走进围栏。这时我就出其不意地把它们捕捉了。”

这个故事寓意很简单。一只动物要靠人类供给食物时,机智就被取走了,接着它就会遇到麻烦。人类也一样,如果你想使一个人残废,只要在足够长的时间里给他“免费的午餐”,让他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