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现状·问题·对策:庆阳市“三农”问题研究
20913600000018

第18章 农业规模经营及农业现代化(4)

这个指标体系反应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长期动态化过程,将农业现代化的阶段性标准分为起步标准、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标准和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标准。起步标准是发达地区已经大体达到的高限标准,后两项标准值大致按照起步标准翻一番和翻两番分别确定的。具体评价指标确定为10项,分别以农业外部条件,农业本身生产条件和农业生产效果三大方面着眼。在指标体系中,社会人均GDP、农村人均纯收入、农业就业占社会就业比重三项为农业外部条件指标;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率、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比重三项为农业内部条件指标;农业劳均GDP、农业劳均生产农产品数量(粮食当量)、每公顷耕地农业总产值、森林覆盖率四项为农业生产效果指标。

四、推进庆阳市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传统农业被改造的程度不同,因此,全国农业现代化不可能同步,只能分地区、分阶段实施。庆阳市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以及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很低,传统农业或农业中的传统因素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按以上的十项指标判断,本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达不到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标准。所以推进庆阳市农业现代化,核心任务是加速农村区域经济综合发展,为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好基础准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工作:

1.必须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

扩大经营规模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超小型的农户经营规模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非常不利的约束条件,因此,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改变现行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家庭经营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能够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不仅适应于以人力、畜力劳作为主的传统农业,也适应于以机械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都是建立在家庭农场基础之上的。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是相容的,在不改变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农业经营规模是完全可以扩大的。一种途径是在农民自愿和保持土地原承包权的原则基础上,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实现土地集中,扩大经营规模;另一种途径是在不改变农户各自土地占用规模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联合,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

2.必须把科技进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动力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很丰富,包括生产条件、经济结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现代化。但说到底,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科技化。没有现代科技成果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就谈不上农业现代化。只有依靠科技才能实现农业高产、优质和高效,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也才能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推进庆阳市农业现代化应做好以下几点:(1)增加对农业科技研究、开发和推广的投入。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因此,在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增加投入的同时,政府应当提高对农业科技的财政支持力度。(2)继续深化政府农业推广体系改革,逐步形成以企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产业化组织为主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3)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失衡、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把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和现代农业技术按照生态优化的规律加以集成,建立起具有生态合理、经济高效的现代化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使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与满足人类需要相结合,使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4)推广应用适用农业技术。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要求,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安全性和降低生产成本为主要目标,组织关键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主要包括农作物良种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配套技术、综合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及科学施肥技术等。

3.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水利、电力、农田等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必备硬件,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庆阳市大部分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一方面要靠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自身的资金积累,另一方面也要量力而行,给予尽可能的支持。发达国家的经验证实,就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而言,同样的资金,用在基础设施方面所起的作用要比通过市场支持农业发展效果好得多。因此,在目前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自身积累能力普遍比较低的情况下,增加政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4.因地制宜,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一方面,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完善农用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实现土地相对集中,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场地条件。另一方面,要通过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产业产前、产中及产后的联合,推动经营规模的扩大。在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立足实际,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归大堆",走集体化的老路。

5.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消化和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目前,从总体上看,本地区农产品结构还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农业发展不能再沿着过去传统的路子走下去。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战略,是保证农业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同时,农业就业在社会总就业中比例的降低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一方面通过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经营规模的扩大,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条件下,可以消化掉一部分现有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通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又增加了非农业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扩大了市场容量,也会促进农业现代化。

6.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已是不争的事实。不论是调整农业结构,推动产业化经营,还是科技兴农、实施农业现代化,人的因素始终发挥着最积极、最关键的作用,农民是推动农业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农业现代化的最大保障。目前,建立在小规模、分散化基础上的农户家庭经营市场竞争力很弱,"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途径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最基础的组织载体。在农业合作方面,发展体系最完善、运作最规范、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发挥作用最大的当属日本,他们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7.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解决了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矛盾,通过新的交换关系获得了规模效益,加速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变革,改变了农业的弱质地位。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我国具体国情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在十多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符合中国国情的生产一流通模式,其中一些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很不平衡,尤其在落后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还很低,存在许多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实质上是发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这里最核心的是龙头企业。同时必须强化政府的推动职能;理顺管理体制,消除体制障碍;提供税收、信贷政策优惠;发挥信息、媒体的优势等。

8.发展非农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生产是以工业化的形式从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活则是以城市化的形式从农村中分离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前提条件。庆阳市工业化水平很低,农村城镇化更是滞后,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比较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速度慢,从而延缓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城镇化,将直接带动和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实现产业集中化、企业化和社会化,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