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靠人不如靠己心动不如行动
20921200000012

第12章 善于沟通,为心灵搭桥(1)

1.以理服人

传说,甘罗的爷爷是秦朝的宰相。有一天,他看见爷爷在后花园里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甘罗便走过去问:“爷爷,到底出了什么事?”

“唉,孩子呀,大王不知听了谁的挑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如果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要受罚。”

“大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他眼睛一眨,计上心来,说:“爷爷你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你上朝去好了。”

第二天早上,甘罗真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

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里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

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么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秦王无言以对,只好收回成命。

公鸡下蛋,男人生娃本都是无稽之谈,甘罗却以谬治谬,可谓高明,终于救了自己的爷爷,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机智勇敢。

以理服人,是甘罗成功的重点。设想,如果甘罗非要和秦王争论“公鸡下蛋”的现实性,那结果会是怎样?

在理面前,秦王也得低头。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以理服人,不可遇事便要和对方辩论,争得面红耳赤。

2.沉默就金

能说会道好不好?当然好,但是,有时候沉默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当你不愿与人交谈,你可以选择沉默;你不懂怎样与人交谈,你也可以选择沉默。

某机关有一个女孩子,平日只是默默工作,并不多话,和人聊天,总是微微笑笑的。有一年,机关里来了一个好斗的女孩子,很多同事在她主动发起攻击之下,不是辞职就是请调。最后,矛头终于指向了这个女孩子。某日,这位好斗的女孩子抓到了那位一贯沉默的女孩子的把柄,立刻点燃火药,劈哩叭啦一阵,谁知那位女孩只是默默笑着,一句话也没说,只偶尔蹦出一个字:“啊?”最后,好斗的那个主动鸣金收兵,但也已气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了出来。

过了半年,这位好斗的女孩子也自请他调。

你一定会说,那个沉默的女孩子“心机”实在太好了,其实不是这样,而是那位女孩子听力不大好,理解别人的话不至有困难,但总是要慢半拍,当她仔细聆听你的话语并思索你话语的意思时,脸上又会出现“无辜”、“茫然”的表情。你对她发作那么久,那么卖力,她回你的却是这种表情和“啊?”的不解声,难怪要斗不下去,鸣金收兵了。

可见“沉默”的力量是何其地大,面对“沉默”,所有的语言力量都消失了!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这不是新鲜事,本就弱肉强食,和平相处才是怪事,因此你要有面对不怀善意的力量的心理准备;你可以不去攻击对方,但自己的“防护网”一定要有,而装聋作哑有时是最厉害的武器。

又聋又哑的人听不懂别人的话,自然也不会加入争斗,别人自然也不会和他们争斗,因为这只是徒劳。

不过大部分人都不聋又不哑,一听到不顺耳的话就会回嘴,其实一回嘴就中了对方的计,不回嘴,他自然就觉得无趣了;他如果还一再挑衅,只会凸显他的好斗与无理取闹罢了,因此面对你的沉默,这种人多半会在几句话之后就仓皇地“且骂且退”,离开现场,如果你还装出一付听不懂的样子,并且发出“啊?”的声音,那么更能让对方“败走”。

要“作哑”不难,“装聋”才是不易,因此也要培养对他人言语“入耳而不入心”的功夫,否则心中一起波澜,要不起来回他一二句是很难的。

学会沉默,可以让对方陷入僵局,自讨没趣,你也可以因此得胜,争辩会两败俱伤。

3.未可全抛一片心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是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自己的话语,不可一切都照实了说。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爱说大实话的人,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他不管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简直无处栖身。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进去。修道院长见过他问明了原因以后,认为应该尊重“热爱真理,那些说实话的人”。于是,把他留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已经不中用的牲口,修道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什么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这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长干吗要把它们卖掉啊?”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这些话在集市上一传开,谁也不来买这些牲口了。于是,这人到晚上又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听完这人讲述完集市上发生的事,修道院长发着火对这人说:“朋友,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老兄,你滚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

就这样,这人又从修道院里被赶走了。

其实,故事中的人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

舞蹈家邓肯是19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热情浪漫外加叛逆的个性,使她成为反对传统婚姻和传统舞蹈的前卫人物。她小时候更是纯真,常坦率得令人发窘。

圣诞节,学校举行庆祝大会,老师一边分糖果、蛋糕,一边说着:

“看啊,小朋友们,圣诞老人替你们带来什么礼物?”

邓肯马上站起来,严肃地说:

“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

老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怒火,改口说:

“相信圣诞老人的乖女孩才能得到糖果。

“我才不稀罕糖果。”

邓肯回答。

老师勃然大怒,处罚邓肯坐到前面的地板上。

不论是什么地位,也不论在什么场合,人们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作为会办事的人,此时必然避其锋芒,即使觉得他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拍马屁。那些忠直的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鲁莽,锋芒毕露了。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怎样理解真话有时并不被肯定的现象呢?

换一个角度我们便会看到,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趋利而避害。可以设想,如果某甲对人总是以诚相待,直言不讳,人们因此认定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所以乐于与他深交,并在人前人后夸赞他,某甲也因此感到快乐和自豪。也就是说,某甲的真诚为他赢得了报偿,带来了利处,那么他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情况与此大相径庭,比如某中认为同事小敏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

“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小敏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某甲发愣。或者某甲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张说:

“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

某甲或许只是出于真诚,但他却不会因此而受以欢迎,反而会落下个“爱出风头”的把柄。

坦率不是告诉你自己不留秘密,而是说话太多往往会祸太多,切记:祸从口出。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话,不必对人说出,你也许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话呢?

老于世故的人,的确只说三分活,你一定认为他们是狡猾,是不诚实。其实说话须看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是可以尽言的人,你说三分真话,已不为少。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对方倘不是深相知的人,你也畅所欲言,以快一时,对方的反应是如何呢?你说的话,是属于你自己的事,对方愿意听你么?彼此关系浅薄,你与之深淡,显出你没有修养;你说的话,是属于对方的,你不是他的诤友,不配与他深谈,忠言逆耳,显出你的冒昧;你说的话,是属于国家的,对方的立场如何,你没有明白,对方的主张如何,你也没有明白,你偏高谈阔论,轻言更易招尤呢!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不该说,与事无不可对人言并没有冲突。

事无不可对人言,是指你所做的事,并不是必须尽情向别人宣布。老于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问题,他的只说三分话,是不必说,不该说的关系,决不是不诚实,决不是狡猾。说话本来有三种限制,一是人,二是时,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说。非其时,虽得其人,也不必说,得其人,得其是,而非其地,仍是不必说,非其人,你说三分真话,已是太多;得其人,而非其时,你说三分话,正给他一个暗示,看看他的反应;得其人,得其时,而非其地,你说三分话,正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择地作长谈,这叫做通达世故的人。

5.懂得幽默

懂得幽默,能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巧妙地化解尴尬与僵局。在幽默的同时,也增进了感情。

百货公司大拍卖,购货的人又推又挤,每个人的脾气都犹如枪弹上膛,一触即发。有一位女士愤愤地对结账小姐说:“幸好我没打算在你们这儿找‘礼貌’,在这儿根本找不到。”结账小姐沉默了一会儿,说:“你可不可以让我看看你的样品?”那位女士愣了片刻,笑了。

再来看看大作家欧希金的幽默艺术。他在《夫人》一书中,写到了美容产品大王卢宾丝坦女士。后来在一次他自己举行的家宴中,一位客人不断地批评他,说他不应该写这种女人,因为她的祖先烧死了圣女贞德。其他客人都觉得很窘,几度想改变话题,但是都没有成功。谈话越来越令人受不了,最后欧希金自己说:“好吧,那件事总得有个人来做,现在你差不多也要把我烧死啦。”这句略含幽默的话语马上使他从窘境中脱身出来,随后他又加上一句妙语:“作家都是他的人物的奴隶,真是罪该万死!”

幽默还能使自己与他人零接触。幽默能创造一种愉快而和谐的气氛,笑声不仅使肌肉放松,也使心理压力消失。逐渐,不少亲切交谈的陌生人便一见如故,互相融洽地交流思想感情了。

名人为了缩短与群众的距离往往以幽默的谈吐来降低自己的精神优势,让听众放松,造成活跃的气氛。1956年,当时的印尼总统苏加诺来到清华大学与学生们见面,苏加诺开始对同学们说:“我请诸群笑一笑,因为我们面临着一个光辉的未来。”青年们轻松地笑了起来,气氛变得十分和谐。

为了取得理想的效果,幽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幽默必须真实而自然

我们经常看到和听到一些政治家们的幽默言行。他们大多把幽默的力量运用得十分自如,真实而自然。没有耸人听闻,也不哗众取宠,更不是做戏。这是因为,他们都知道太精于说妙语和笑话,对个人的形象并无帮助。

但是有的政治家就不那么高明了,他们摇头摆尾、手势又多又复杂。有的人智力平平,却非要附庸风雅,企图以成串的笑料和廉价的笑来博得听众的欢心。他们硬要把自己塞进别人的肚子里,不顾别人是不是有这个胃口。

结果也许是真的引起了“笑”果,但很可能是笑他形象的滑稽和为人的浅薄。

芝加哥有个人,他一心想得到某俱乐部主席的位置。他在一次对俱乐部成员的演说中,表现过了头,在不到两小时的演说过程中,他至少说了50则笑话,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确实引人发笑的手势,听众们被逗得哈哈大笑。末了,在他讲完最后一则笑话时,有人大叫“再来一个!”

这位老兄也真的再来了一个,再次把人逗得疯狂大笑。但是他没有当上俱乐部主席,他的票数是候选人中的倒数第二。

当他闷闷不乐地走出俱乐部时,他问那位喊“再来一个”的听众:“你说我比他们差吗?”

“不,一点也不差,”那人说,“你比他们有趣多了,你可以去当喜剧演员。”

(2)敢于自嘲的人才有权利开别人的玩笑

海利?福斯第说:“笑的金科玉律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你自己。”

笑自己的观念、遭遇、缺点乃至失误。有时候还要笑笑自己的狼狈处境。每一个迈进政界的人得有随时挨人“打”的心理准备,如果缺乏笑自己的反馈功能,那么他最好还是干自己的老本行去。

有人对一位公司董事长颇反感,他在一次公司职员聚会上,突然问董事长:“先生,你刚才那么得意,是不是因为当了公司董事长?”

这位董事长立刻回答说:“是的,我得意是因为我当了董事长。这样我就可以实现从前的梦想,亲一亲董事长夫人的芳容。”

董事长敏捷地接过对方取笑自己的目标,让它对准自己,于是他获得了一片笑声。连那位发难的人也忍不住笑了。

许多著名人物,特别是演员,都以取笑自己来达到双方完满的沟通。他们利用一般人认为并不好看的外貌特征来开自己个玩笑。如玛莎蕃伊的“大嘴巴”。还有一位发胖的女演员,拿自己的体态开玩笑说:“我不敢穿上白色泳衣去海边游泳。我一去,飞过上空的美国空军一定会大为紧张,以为他们发现了古巴。”

人们没有理由不喜欢这样的人。如果今后他们拿我们开玩笑时,我们只能同他们一起哈哈大笑,而没有半点怨言。

幽默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得恰当,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之,也可以在你与他人之间形成隔阂。

6.切勿直言不讳

说话太直,往往会给人一种莽撞的感觉,同时也会让听者心里不舒服。如果我们能把话说得委婉点,曲折点,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汉武帝有个奶妈,他自小是由她带大的。历史上皇帝的奶妈经常出毛病,问题大得很。因为皇帝是她的干儿子,这奶妈的无形权势,当然很高,因此,“尝于外犯事”,常常在外面做些犯法的事情;“帝欲申宪”,汉武帝也知道了,准备把她依法严办。皇帝真发脾气了,就是奶妈也无可奈何,只好求救于东方朔,东方朔在汉武帝面前,是有名的可以调皮耍赖的人。

汉武帝与秦始皇不同,至少有两个人他很喜欢,一个是东方朔,经常与他幽默——滑稽、说笑话,把汉武帝弄得啼笑皆非。但是汉武帝很喜欢他,因为他说的做的都很有道理。另一个是汲黯,他人品道德好,经常在汉武帝面前顶撞他,他讲直话,使汉武帝下不了台。由此看来,这位皇帝独对这两个人能够容纳重用,虽然官做得并不很大,但非常亲近,对他自己经常有中和的作用。所以,东方朔在汉武帝面前,有这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