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靠人不如靠己心动不如行动
20921200000013

第13章 善于沟通,为心灵搭桥(2)

奶妈想了半天,不能不求人家。皇帝要依法办理,实在不能通融,只好来求他想办法。他听了奶妈的话后,说道:此非唇舌所争——奶妈,注意啊!这件事情,只凭嘴巴来讲,是没有用的。因此,他教导奶妈说:“而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你要我真救你,又有希望帮得上忙的话,等皇帝下命令要办你的时候,叫人把你拉下去你被牵走的时候,什么都不要说,皇帝要你滚只好滚了,但你走两步,便回头看看皇帝,走两步,又回头看看皇帝,千万不可要求说:“皇帝!是你的奶妈,请原谅我吧!”否则,你的头将会落地。你什么都不要讲,喂皇帝吃奶的事更不要提。“或可万一冀耳!”或者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可以保全你。

东方朔对奶妈这样吩咐好了,等到汉武帝叫奶妈来问:“你在外面做了这许多坏事,太可恶了!”叫左右拉下去法办。奶妈听了,就照着东方朔的吩咐,走一两步,就回头看看皇帝,鼻涕眼泪直流。东方朔站在旁边说:你这个老太婆神经嘛!皇帝已经长大了,还要靠你喂奶吃吗?你就快滚吧!东方朔这么一讲,汉武帝听了很难过,心想自己自小在她的手中长大,现在要把她绑去砍头,或者坐牢,心里也着实难过,又听到东方朔这样一骂,便想算了,免了你这一次的罪吧!以后可不可再犯错了。“帝凄然,即敕免罪”。

东方朔的聪明可见一斑,他救了汉武帝奶妈的命,也免了汉武帝内心的不安,虽是小事,却足见智慧。

假如东方朔跑去跟汉武帝说:“皇帝!她好或不好,总是你的奶妈,免了她的罪吧!”那皇帝就更会火大了。也许说:奶妈又怎么样,奶妈就有三个头吗?而且关你什么事,你为什么替她说情?可能她的犯罪,都是你的坏主意吧!同时把你的讲话家伙也一齐砍下来。那就吃不消了。他这样一来,一方面替皇帝发了脾气,你老太婆神经病,十三点!如此一骂,皇帝难过了,也不需要再替她求情,皇帝自己后悔了,也不能怪东方朔,因为东方朔并没有请皇帝放她,是皇帝自己放了她,恩惠还是出在皇帝身上、这就是“曲则全”。

三国时代,刘备在四川当皇帝,碰上天旱——夏天长久不下雨,为了求雨,乃下令不准私人家里酿酒,就如现在政府命令,不准屠宰相类同。因为酿酒,也会浪费米粮和水,就下令不准酿酒。命令下达,执行命令的官吏,在执法上就发生了偏差,有的在老百姓家中搜出做酒的器具来,也要处罚。老百姓虽然没有酿酒,而且只搜出以前用过的一些做酒工具,怎么可算是犯法呢?但是执行的坏官吏,一得机会,便“乘时而驾”,花样百出,不但可以邀功求赏,而且可以借故向老百姓敲诈、勒索。报上去说:某人家中,搜到酿酒的工具,必须要加以处罚,轻则罚金,重则坐牢。虽然刘备的命令,并没有说搜到酿酒的工具要处罚,可是天高皇帝远,老百姓有苦无处诉,弄得民怨处处,可能会酝酿出乱子来。简雍是刘备的妻舅。有一天,简雍与刘备两郎舅一起出游,顺便视察,两人同坐在一辆车子上,正向前走,简雍一眼看到前面有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在一起走路,机会来了,他就对刘备说:这两个人,准备****,应该把他俩捉起来,按****罪法办。”刘备说:“你怎么知道他们两人欲行****?又没有证据,怎可乱办呢!”简雍说:“他们两人身上,都有****的工具啊!”刘备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懂了,快把那些有酿酒器具的人放了吧。”这又是“曲则全”的一幕闹剧。

一个人在发怒的时候,正面的劝说一般是不会有效果的。尤其是古代帝王****政体的时代,皇上一发了脾气,要想把他的脾气堵住,那就糟了,他的脾气反而发得更大,不能堵的,只能顺其势——“曲则全”——转个弯,把他化掉就好了。这是说身为大臣,做人家的干部,尤其是做高级干部,必须要善于运用的道理。

春秋时代的齐景公,在齐桓公之后,也是历史上的一位明主。他拥有历史上第一流政治家晏子——晏婴当宰相。当时有一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乃大发脾气,抓来绑在殿下,要把这人一节节的砍掉。古代的“肢解”,是手脚四肢、头脑胴体,一节节的分开,非常残酷。同时齐景公还下命令,谁都不可以谏阻这件事,如果有人要谏阻,便要同样的肢解。皇帝所讲的话,就是法律。晏子听了以后,把袖子一卷,装得很凶的样了,拿起刀来,把那人的头发揪住,一边在鞋底下磨刀,做出一付要亲自动手杀掉此人为皇帝泄怒的样子。然后慢慢地仰起头来,向坐在上面发脾气的景公问道:“报告皇上,我看了半天,很难下手,好像历史上记载尧、舜、禹、汤、文王等这些明王圣主,在肢解杀人时,没有说明应该先砍哪一部分才对?请问皇上,对此人应该先从哪里砍起才能做到像尧舜一样地杀得好?”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立刻警觉,自己如果要做一个明王圣主,又怎么可以用此残酷的方法杀人呢!所以对晏子说:“好了!放掉他,我错了!”

如果晏子当时这样说:“皇上!这个人做的事对君国大计没有关系,只是犯了一点小罪,使你万岁爷生气,这不是公罪,私罪只打二百下屁股就好了,何必杀他呢!”毫无疑问,这人非死不可,因为这无疑是火上加油。他为什么抢先拿刀,要亲自充当刽子手的样子?因为怕景公左右,有些莫明其妙的人,听到主上要杀人,拿起刀来就砍,这个人就没命了。他身为大臣,抢先一步,把刀拿着,头发揪着,表演了半天,然后回头问老板,从前那些圣明皇帝要杀人,先向哪一个部位下手?我不知道,请主上指教是否是一刀刀的砍?意思就是说,你怎么会是这样的君主,会下这样的命令呢?但他当时不能那么直谏,直话直说,反使景公下不了台阶,弄得更糟。

8.及时说出“不”

有些时候,我们对于事情没有把握;有些时候,我们根本没能力去应付一些事情,可往往碍于面子,勉强应承下来。这样不仅自己行动起来困难重重,而且最终也会让别人空欢喜一场。所以,我们应敢于说出“不”字,于人于己都是极其有益的。

某教授学识渊博,气质儒雅,颇令一拨拨的青年学子为之倾倒,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在经商潮的冲击下,他也跃跃欲试地兼任了一个什么信息与广告咨询事务所的经理。

一天,某小杂志社的主编经人介绍来到教授家,教授热情而又不失矜持地接待了他,一番寒暄过后,主编道出来意。原来,他们这个小杂志社有心搞一项文化活动,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募集一些资金,想请他出面帮帮忙。

教授仔细询问了一番之后,如同面试学生而感到还算满意似地,微微抬起下颌频频点头:“嗯,你们的想法很好,这样搞就对路子了,我愿意帮助那些有作为的年青人。”接着他又蛮有把握地许诺说:“我的学生中现在有许多已经是企业和一些部门的领导了,他们一向很尊重我,也非常关心和支持我现在搞的这摊事业。我请他们搞点赞助、广告什么的,估计不成问题。”

教授一次次地满有把握的回话,使主编大喜过望,信心也立时大增,连忙动用各种关系,好话说了千千万,才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名人答应来捧场。

就在主编等着教授许诺肯定能够拉来的赞助款一到,快要发布消息的时候,教授忽然销声匿迹了。各路菩萨都已一一拜到,杂志社不但白白劳神费力搭钱,而且从此更会失信于人。

后来,朋友碰到老教授提起这事,他的两颊不禁泛起了红晕,他叹着气说:“唉,为拉赞助,我不知费了多少口舌,跑了多少路,好话说了几十车,把我的老脸都丢尽了!谁知那些人原来说的好好的,什么愿意给文化事业投点资吧,什么您出面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可事到临头,该往外掏钱了,就又都变卦了!这下我可倒好,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都不是人了!”

对没有把握的事儿许愿,真是害人又害己。

9.不可盛气凌人

聪明有才华是一大优势,但怎样去利用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把聪明与才智显露无疑,那样,会招来同事的妒忌,也会让上司感觉到压力。不能太盛气凌人,否则你在展露才华的同时也在毁灭自己。

有大智若愚,同样也有大愚若智,区别在于是否有自知之明。

《老子》中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不自以为是,反而会超出众人;不自夸成功,反而会进步。又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无长。”这是说:那些盲目自傲,不宽容,耍小聪明,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好大喜功的人在任何一方面都是很难成功的。

在从政的过程中,在出将入相的过程中,切忌只知伸,不知屈;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深藏于密;只知自我显示,不知韬光养晦。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于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是假聪明。

在政治谋略中,“小聪明,大糊涂”是万万要不得的。而杨修恰恰是犯了这个错误才作了曹操的刀下之鬼。

杨修是曹营的主簿,他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是很有名的思维敏捷的官员和有名的敢于冒犯曹操的才子。

刘备亲自打汉中,惊动了许昌,曹操也率领40万大军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适逢厨师端来鸡汤。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间,有将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人们便把这作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众将大惊,请杨修至帐中细问。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大家信服,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斩了。

后人有诗叹杨修,其中有两句是:“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是很切中杨修之要害的。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兵出潼关,到兰田访蔡邕之女蔡琰。蔡琰字文姬,原是卫仲道之妻,后被匈奴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葫笳十八拍),流传入中原。曹操深怜之,派人去赎蔡琰。匈奴王惧曹操势力,送蔡琰还汉朝。曹操把蔡琰许配董杞为妻。曹操一日去访蔡琰,看见屋里悬一碑文图轴,内有“黄绢幼妇,外孙杵臼”八个字。曹操问众谋士谁能解此八字,众人都不能答。只有杨修说已解其意。曹操叫杨修先勿说破,让他再思解。告辞后,曹操上马行三里,方才省悟。原来此含隐语“绝妙好辞”四字。曹操也是绝顶聪明的人,却要行三里才思考出来,可见急智捷才远不及杨修。

曹操曾造花园一所。造成后曹操去观看时,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写一“活”字。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翻修。曹操再看后很高兴,但当知是杨修析其义后,内心已忌杨修了。又有一日,塞北送来酥饼一盒,曹操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上。杨修入内看见,竟敢来与众人分食。曹操问为何这样?杨修答说,你明明写“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你的命令?曹操虽然笑了,内心却十分厌恶。曹操怕人暗杀他,常吩咐手下的人说,他好做杀人的梦,凡他睡着时不要靠近他。一****睡午觉。把被蹬落地上,有一近侍慌忙拾起给他盖上。曹操跃起来拔剑杀了近侍。大家告诉他实情。他痛哭一场,命厚葬之。因此众人都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曹操的心,于是便一语道破天机。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聪明犯着了曹操:杨修之死,植根于他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