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靠人不如靠己心动不如行动
20921200000026

第26章 创新,辉煌的开始(1)

1.守旧是可悲的

在杂志《美国人》的评论中,卡耐基讲了这样一件事:

一个下着大雨的夜晚,阿拉斯加的“驯鹿之王”卡尔?罗曼告诉我一个真实的故事,使我产生很大的感慨。

有一位位于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多年前受雇于一个美国“极探险队。探险结束之后,为了感谢他对这个探险队的忠诚服务,他被带到纽约作一次短暂的访问。对于纽约市的壮观景色和热闹情景,他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惊讶和赞叹。回到家乡的渔村后,他向村里人描述那高耸入云的大楼,以及在街道上移动的“房子”(街道上的车辆),人们住在上面,随着一起移动。他又描述了那巨大的桥梁、五颜六色的灯光,以及所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景物。

他的族人冷冷地看着他,然后一个个走开了。从此以后,全村人为他取了一个绰号——“说谎者”,他一直背负着这个耻辱的绰号,直到进入坟墓。在他生前,他的真姓名已被村里人完全遗忘,大家只知道他是“说谎者”。

后来,著名的探险家拉斯姆森从格陵兰到阿拉斯加探险,他带了一个名叫米泰克的爱斯基摩人同行。米泰克访问了哥本哈根和纽约,看到了他一生中初次见到的许多惊人景象,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他回到格陵兰岛,想到了“说谎者”的悲剧,他决定最好聪明一点,不要把真相说出,于是他讲出的全是些令族人能接受的故事,因此保全了他的名声。

他告诉族人说,他和拉斯姆森博士如何把皮船靠在一条大河(哈得逊河)的河岸,以及他们如何在每天早晨把船划出去打猾,到处都是野鸭、天鹅和海豹,他们玩得很开心。

在族的心目中,米泰克是个诚实的人。他的邻居对他十分尊敬。

真理的传播总不会一帆风顺的。苏格拉底被迫喝下毒药、耶稣基督被钉上十字架、圣史蒂芬(基督教的第一位殉道圣徒)被石块砸死、布鲁诺被活活地烧死——在人类历史中,永远有人在追随这条可悲的道路。

人类的某些天性使得我们憎恨新观念所带来的震撼。我们十分痛恨看到前人所遗留下来的信仰偏见遭到破坏,许多人在长大之后立即进入“冬眠”,靠着祖先遗留下来的“脂肪”度过余生。如果有一项新的观念侵入我们的领地,我们就会从冬眠中醒来,对着入侵者咆哮不已。

爱斯基摩人可以为自己找借口,甚至无法想像出“说谎者”所描绘的那幅惊人景象。一直以来,他们在北极阴沉的夜空中过着一种极为简单的生活。

但一般人却没有正当的理由封闭他们的思想,不去接受生活中的新概念。再也没有比心理惰性更可悲、更普遍的了,如果你能找出10个身体懒惰的人,就能找出10个在心理上懒惰的人。而懒惰心理正是培育恐惧之心的温床。

美国佛蒙特州的一位老农在祈祷快结束时总是如此祷告说:“上帝,请让我的心灵永远敞开!”如果大家都以他做榜样,也许就不必被偏见所蒙蔽,这世界也将成为令人愉快的居住之所。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每天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外的世界中去吸收新的观念,否则,人的思想就会变得萎缩、迟钝、偏狭和封闭。农夫们应该经常到大城市去,并在陌生的脸孔和高楼大厦之间行走,等他回到自己的家乡之后,他的思想将获得补充,会拥有更多的勇气和热忱。城里人也应该经常到乡下去,看看与他的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新景象,使自己的思想得以恢复活力。

我们每个人都应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洗礼,不能自我封闭,停滞不前。否则,你对这个世界将会越来越感到陌生。

2.敢于打破常规

很多事情都有其固定的规则,人们也可以日常地按规则办事,因为违反常规会被认为是愚蠢的。但突破常规,我们往往会发现一片新天地。

美国杰出的发明家保尔?麦克里迪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对儿子说有位父亲,水的表面张力能使针浮在水面上,儿子那时才十岁。父亲接着提出一个问题,要求他将一根很大的针投放到水面上,但不得沉下去。根据父亲的经验,他告诉了儿子一些可以利用的方法,譬如采用小钩子或者磁铁等等。他却不假思索地说:“先把水冻成冰,把针放在冰面上,再把冰慢慢化开不就得了吗?”

这个答案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它是否行得通倒无关紧要,关键一点是:做父亲的即使绞尽脑汁冥思上几天也不会想到这上面来。经验把父亲限制住了,思维僵化了,这小伙子倒不落窠臼。

“轻灵信天翁”号飞机的设计者首次以人力驱动飞越英吉利海峡,并因此赢得了21.4万美元的亨利?克雷默大奖,但在投针一事之前,他并没有真正明白他的小组何以能在这场历时18年的竞赛中获胜。要知道其他小组无论从财力上还是从技术力量上来说,实力远比他们雄厚。但到头来,别人的进展甚微,他们独占鳌头。

这和投针的道理相似?尽管每一个对手技术水平都很高,但他们的设计都是常规的。而设计者的秘密武器是:虽然缺乏机翼结构的设计经验;但他很熟悉悬挂式滑翔以及那些小巧玲珑的飞机模型。“轻灵信天翁”号只有70磅重,却有90英尺宽的巨大机翼,用优质绳作张索。对手们当然也知道悬挂式滑翔,他们的失败正在于懂得的标准技术太多了。

一次在莫斯科物理学讨论会上,一群物理学家正在为他们的实验结果出乎意料而大伤脑筋,难道实验设备出了莫明其妙的毛病?难道实验设计犯了荒唐可笑的错误?须知,按照公认的理论,结果只能是那样,这样的话……

这时,只有玛尔科夫院士不动声色地坐在旁边,因为此时,他想到了法国著名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的名言:“实验结果离理论越远,那就离诺贝尔奖金越近。”

敢于突破常规的局限,你将会发现一片新天地!

3.经验并不可靠

很多人们今天看到的产品,在它们被发明之前,曾是遭到很多非议和质疑的。因为,按照经验,它们完全是不可能成功的,比如下面的言论:

“电话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有许多缺陷……这种设备没有价值。”——西欧联盟(1876)

“所有能够被发明的东西都已经被发明了。”——美国专利局(1899)

“敏感的和负责任的女人是不会参加选举的。”——政治家格柔威?克莱弗兰(1905)

“人类不太有可能进军原子能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20)

“谁会想听演员讲话呢?”——华纳电影公司创始人亨利?华纳(1929)

“我认为世界市场上有可能售出五台计算机。”——IBM主席托马斯?沃特森(1943)

“未来计算机的重量可能不会超过1.5吨。”——大众机械杂志(1949)

“无论对谁来说,640K内存都足够了。”——比尔?盖茨(1981)

无疑,发出这些言论的人都是权威人士,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但这些当时听起来很正确的言论,只能成为今天的笑料而已。

一切的经验和历史都是压在人们身上的重负。经验告诉我们的只是过去成功的过程,而不是未来如何成功。经验是一种面向过去的思考方式,而在我们这个“疯狂”的时代,需要的是面向未来的思考方式。

经验不足或经验过于丰富都会对我们造成巨大影响。

管理人员艾尔?菲尔丁要求跟厂长私下谈谈,厂长立即安排时间,以便谈话时秘书不在身边。

艾尔心中很委屈,要发泄出来。“你最为得力的助理调升为布兰克维尔工厂的厂长,我为什么没有升为你的助理呢?”他想知道原因,“比尔到厂里的时间比我晚得多,为什么得到那份工作?我来了有10年了,而他只有5年。”

厂长花了很长的时间说明“助理”这一职务所需要的条件。在讨论过程中,不时提醒这位不痛快的管理人员,很多年前,他就被视为不适合参加厂里举办的主管培训计划,其中包括由厂里付钱业余时间到大学选修一些课程。“比尔则把握住每一个类似的机会。”他补充说。

“但我有经验,”艾尔提出抗议,“10年的经验。我对自己的工作了解透彻,我也没有比尔那种在自己的单位内作草率改进的事。”

“也许,艾尔,这就是你犯的最大的错误,”厂长打断他的话,“不错,我让比尔去试验他的想法,虽然其中有不少我怀疑根本不可能成功。我承认,比尔吃了一些苦头。但是,我宁愿设法让一匹快马慢下来,也不愿尝试鞭策慢马加速。”然后,他以相当温和的语气作了个总结:“艾尔,你没有10年的经验,你只有连续10个1年的经验。”

厂长无疑是有见识的。在他的观念中,经验不足以成为提拔下属的根据。因为他知道经验有时会使人们变得凡事谨慎,不敢有所行动,从而错失了很多的机会。

1992年,乔玛?奥利拉出任诺基亚的首席执行官。当时,他只有41岁,进入公司才8年,在升任CEO之前只是该公司移动电话市场部的主管,对公司首席执行官这一职位毫无思想准备。但是,董事会非常支持他,奥利拉没有准备,也就没有既定的规则和模式,没有过去的“经验”束缚。他大胆地进行了革新,带领诺基亚开创了一片辉煌的事业图景。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改革成了许多公司必须走的路。据了解,变革成功的企业多数都做到了这一点:变革的领导人选择“外行人”。IBM前首席执行官路易士?郭士纳的经历给了研究员们一个很好的例证。在他就任IBM期间(1993—2002),IBM由一家亏损严重的计算机制造公司,变成相当赢利的科技服务巨人。在他就任前,被媒体形容为“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坟墓”的IBM,已有157亿美元的赤字,濒临倒闭边缘。IBM当时需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大胆变革的强力的领导者。毋庸讳言,领导当时的IBM是一大挑战,文化与变革是最棘手的问题。郭士纳也许不是专业能力最强的,却是最适合的人选。后来证明他可以胜任。他不仅打破IBM老旧的官僚体系,也改变了传统经营方式——从硬件转向服务——带领IBM走出重重迷雾。

这就是为什么要选“外行人”的道理。外行人并没有在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对于新的公司,他知道得很少,可以不受公司内部氛围的影响,敢于大胆地进行改革。

有一年,一个登山队要攀登一座雪峰。

登山前,队员们把食品、药物以及其他必备的登山器材都已准备妥当。登山队中有一位专家,他提醒负责人说:“多带几根钢针。在寒冷的雪峰上,燃气炉的喷嘴很容易堵塞,需要用钢针疏通。”负责带钢针的是一位老登山队员,听了专家的话,他应道:“好的。”但是,他并没有听从专家的建议,依然只带了一根钢针——他的经验告诉他:有一根钢针就足够了。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支登山队最终没有把脚印留在山顶上,所有的人都丧命于寒冷的雪峰上——关键的问题就出在要命的钢针上——那唯一的一根钢针在使用时一不小心折断了,而登山队再也没有第二根钢针。燃气炉没有了钢针根本就无法使用。队员们由于无法吃到食物,陷入了绝境。

做出伟大成就的大多是经历不多的年轻人,他们很少被既有模式所束缚,对新的变化感受也最为敏锐,能从现有的形势出发;而富有经验的人,往往困于许多的成见之中,照搬以前的经验和经过检验的真理,却有可能埋下失败的种子。

依赖经验,你就不会实事求是,失败在所难免,依赖经验,你或许也会成功,但你绝不会有所突破。

为什么我们常见到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例子,却很少见到持续保持成功的例子?过去的成功会为现在及未来种下隐患的种子。有很多的管理理念深人人心,但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很少有哪一种经营理念能长期奏效。

在农业社会,人们凭经验办事,简单落后的操作方式使人们面向过去。到了工业社会,工业化加快了社会的进程,只凭经验难以应付,所以把注意力转向了现在。在信息社会,一切处于急剧变化之中,人们往往刚刚做出反应,便很快落后于现实,所以面向未来才会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对于过去,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是好还是不好,你都无能为力。你是一个活在明天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努力走出昨天的人。很多经理人对待问题的做法是:让问题死去,即为这个问题而开会,然后一直到这个问题“不见”,或是另一个问题出现并盖过它为止。

对于那些缺乏行动转化能力的组织来说,现在是过去的再现。虽然他们的管理人员会对此加以否认,然而人们受雇、分工、晋级的方法,新员工薪金的标准等等,都是按照旧例执行。

人们不假思索地依照以前的习惯做法行事,即使当他们面临新的问题时,解决问题也只意味着从以往的经历中寻找可能解决新问题的途径。

如果说农业时代是在公园里散步,工业社会就是乘电车,那么信息社会就无异于搭乘宇宙飞船了。在信息社会里,你的经验很快就会过时。在过去的经验法则已不是现在解题的灵丹妙药的前提下,光凭管理者个人的经验,已无法解决日益复杂的问题。这时,管理者摆脱困难的关键是什么呢?

真正有能力的是面向未来、将公司看成是竞技体育场、如同参加冰上曲棍球或高尔夫球赛并对胜利志在必得的参赛者那样的领导者。

一个沉迷于已经成为历史的“现实”的领导者只是一个“管理者”,因为“管理者”的工作只是根据公司的制度和工作指南运用权力,他不会根据情况的变化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调整。

“领导者”则不同,他的工作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充满弹性的。“领导者”的工作计划并不像“管理者”那样是根据一个确定的将来的情况制定的,他往往会根据当前和可以预测到的现实制定一个具有相当包容性和灵活性的宏观性工作计划。

这样的“领导者”是务实的,同时又是灵活的、时刻准备变单的。在这一点上,其实“领导者”所认识的现实才是事实的全貌,是动态的现实;“管理者”认识到的现实仅是一个过去的现实,是“历史”。所以,希望成功的主管也要学会脱离一个既定的现实。

“有经验的被赶走,没经验的站住了脚。”

上面的这句话是发布新企业世界排名杂志《Fast Company》的创刊编辑艾伦?韦伯说的,这或许使很多人感到不安,但却是生活中的残酷事实。

也许我们并不能接受,但必须承认这观点的正确性。经验固然需要,然而,美好的单纯越来越重要。“工业”的定义正在改变。一个个大公司正在从《财富》杂志500强的排行榜上消失,而暴发户们又一个个地在上榜。

不管你信不信,有一些公司坚信经验是没用的,他们在招聘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的这种观点。食品商斯图?伦纳德认为,有零售工作经验或有使用收款机的技能都是次要的,首要的是,他;找的人要性格开朗,对同事和顾客能真挚友好。斯图说:“不会使用收款机我们可以教,但是友好善良我们却无法教。”

与此类似,诺斯德特龙零售公司的地区副总裁贝奇?桑德斯也说,他们选择员工的主要标准不是以前有无经验,而是有无“友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