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理论思路清理
20923900000012

第12章 客体工具的自我中心规定性述要(2)

主体我相对于另外的主体我则是客体化的对象。但相对于主体我,自我就是主体本身。所谓主体我也就是一种机能,它是相对于客体而存在的,没有客体也就没有主体。而客体又只不过是可被主体我认知和使用的对象,没有被主体我认知和使用之前,客体也不成其为客体,对象也不成其为对象,它们是与我同在的混沌。当被主体我认知和使用之后,与主体我同在的混沌也就离我而去了,成了主体我的客体对象。我们说主体性的发展,或叫自我实现,也就是客体的深化。相对于主体而言,客体越丰富,主体我也就越强大,越明显。客体越单一,就说明主体、客体混同的程度越大,主体我也就越弱小,越晦暗。因为只有客体从主体我中分离出来,才能直接成为服务于主体我的工具。

三、客体的工具性分析

六类客体,相对于主体我,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它们可用做主体我实现特定意志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自然客体之所以有价值和意义,是它们可通过一定方式转化为主体我赖以存在的吃的、穿的、用的、行的、住的、烧的、玩的等可资利用物。它们也因此都充当了主体我生存享乐意志的工具。而不能转化为吃的、穿的、用的、行的、住的、烧的、玩的,并又不会阻碍这种转化的存在物,都不在主体我的视野之中,尽管它们在事实上存在,却并未存在于主体我的脑海里,相对于主体我而言则是不存在。黑洞存在于天文学家的脑海里,却在一般人的脑海中没有地位,天文学家可以通过对黑洞的思考、观察而获得维持其生存的工资和其他形式的资金,并展现自己的才华,以实现自我。

意识客体的工具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任何一种理论、思想、信仰和传统,只有当它对主体我的特定意志目标的实现有影响作用时,人们才会传播它、发展它、称道它,或者诋毁它、批判它、埋没它。比如孔子的儒家思想,为统治阶级所称道,仅仅是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纲常理论,具有驯化百姓的功能,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孔子才被誉为无以复加的至高至上的大圣人。再如,同是马克思的思想体系的人本主义思想,以及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理论,西方的社会民主党只取其前者,而东方的共产党20世纪90年代之前却只取其后者,都是各取所需。仅仅是有助于为自己行为提供辩解和论证支持的内容才取而光大,而对有违于自己行为的辩解和论证的内容不仅不予宣传、研究、发展,而且还会不断加以否定、批判和歪曲。红衣主教们之所以要烧死布鲁诺,并不是因为布鲁诺坚持的日心说的真假问题,而是因为日心说与他们笃信无疑的教义相冲突,因而会动摇至上全能的上帝的地位,如果不否定、摧毁他,他们的权威和地位就要受到挑战和怀疑。而苏格拉底是否应该被绞死,他们却不关心,因为这与他们的意志目标实现不相关联。

在意识客体中,也许信仰作为一种客体,它的工具性不太好理解。信仰本身并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由主体我认同的一种虚拟存在。但一经认同,这种虚拟的存在就会对主体我的意志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接受一定的信仰,或叫认同一定的信仰,这本身却是具有目的性的,这种目的性就是主体我的意志目标。相信佛教的存在,是因为主体我需要超越尘世苦难的折磨;相信上帝存在,是因为主体我的灵魂无法实现拯救而又需要拯救。任何信仰都不能成为意志本身。虔诚的信仰,并用所信仰的虚无东西来约束自己,是主体我可以从这种行为中获得安慰,平衡已经失衡和可能失衡的心理。

社会整体客体的工具性本身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认同这种工具性却有一个很大的障碍,这就是社会整体的既定代表人会强力反对。认同这种工具性,就会使他们头上的光环消失无遗,使他们自我标榜的无私和伟大中隐藏的私欲和无耻暴露无遗。一个人不能选择他出生的祖国和民族,但献身祖国和民族却具有同样的意志目标。献身者认为他的祖国和民族可以成为主体我意志目标的依托和希望,他的献身也就仅仅是实现主体我自己的意志目标。岳飞力主抗金,反对媾和,是因为只有抗金他才能成为一代人杰,这正好由他对朝廷腐败的屈从得到了说明。他之所以不愿回兵诛杀奸臣秦桧和卖国皇帝,是他怕背上犯上作乱、弑君造反的罪名,他不愿在抗金中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取得的美誉,在反秦桧、反皇帝中丧失。祖国和民族的工具性在岳飞身上也以扭曲的形式证实了。政党、教会的工具性往往容易被表面的所谓信仰所迷惑。前面已分析过信仰的工具性,政党、教会的工具性也就昭然了。加入一定的政党,并不是信仰驱使他如此,而是这个政党能作为他实现其特定意志目标的工具。忠诚于党,只有当这个党能给他的意志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他才会。美国纽约市现任市长布隆博格,原是民主党成员,他为了保证参选纽约市长的竞选成功,毫不内疚地转到了共和党,在他谋求连任竞选成功后,他又毫不内疚地转回了民主党。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能为他所用,成为他达成政治活动目的的工具,他就可以无用时扔掉,有用时又捡回来。在战争年代,穷人之所以拥护共产党,忠诚于共产党,又正是因为共产党可以给他们带来翻身的希望;而地主富商之所以拥护国民党,并为国民党效忠,又正好是国民党可以保住他们的财富和地位不被剥夺。叶利钦退出苏联共产党,是他看出苏联共产党相对于他,其工具性作用已经消失殆尽。而政党、教会,以及其他各种组织和集团的首领们之所以要强调忠于政党、忠于教会或忠于组织,是他们可从这种忠诚中巩固他们既得的地位和权利。他们忠诚就是忠诚于主体我自己的意志,让他人忠诚则是让他人供他们驱使。不难看出,组织和集团这种工具玩活了,比变形金刚还神奇,它可像魔法一样为实现主体我的意志目标提供无限的方便和力量。至于企业、家庭的工具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他人个人客体的工具性,仅仅从人们的朋友和仇敌的更替中就可以说明。对任何人而言,都没有不变的朋友和不变的敌人。朋友和敌人的区分本身就很简单,有助于主体我的意志目标实现的人就是朋友,阻碍主体我的意志目标实现的人就是敌人,与主体我意志目标实现不相关的人就既非朋友,也非敌人。杀父之人不一定永久是仇敌,他或她的女儿的美色却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因为儿孙们的意志目标不会与父、祖相同。

自身肉体客体的工具性本身没有什么令人疑惑的地方。理解的困难仅仅在于把自身肉体与主体我有限地分离出来,成为与主体我对立的客体。这一困难前面已解决,其工具性的说明也就容易了。马克思说过,“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马克思:《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巻,第97页。把这句话倒过来说,人的身体,就它不是自然界而言,是有机的自然界。自然客体的工具性是通过人的双手来完成的,而人的肉体是无须通过双手,可直接通过神经系统传送和反馈信息来完成。手、足、口、目、鼻等无一不是作为主体我的意志目标的实现工具存在的。人手之所以变成了手,就是因为实现主体我的意志目标的活动把前肢变成了手。主体我对自身肉体存在一种依存关系,但主体我的意志却并不从属于自身的肉体。所以这才有刘胡兰、董存瑞这样的英雄烈士。这也正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其他动物只有生物本能,而人却因为大脑的进化有了自我意识和自我意志,把动物本能也置于了意识和意志的管辖和控制之下,从而使它们都成了主体我的意志工具。从分析哲学的观点来看,日常语言已说明了这一事实。用眼看、用手爪、用脚踢、用口咬……自身肉体的这些器官都是作为工具使用的。在现实中,虽然有不少人反对通过出卖肉体来赚钱,没有人对靠出卖由双手完成的劳动活动赚钱提出疑问。其实相对于主体我都是一样地使用自身的工具,服务于我的意志目标。其差别仅仅在于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影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

自我意识则很难被认知改变而成为客体的一种客体。在现实中,一个人的价值观点、思想方法、信仰理念、爱恨感情一旦形成就变得异常的顽固而难以改变,甚至很少有人对自己的意识进行过反省,因而使主体我成了自我意识的奴隶,往往表现为冥顽不化、死脑筋、不开窍、痴迷。相反,确认了自我意识的客体地位的人则表现为为了实现更多的自我价值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信仰和情感。******若不能超越他原有的意识,也就不可能成为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主体我要实现充分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主体我自我意识的认知、反省和超越,也就是说把自我意识也客体化为工具,不断地反省并调整。只有如此,才能深化对前此五种客体的客体化,使之转变为能为主体我自主运用的工具。如果这样,自我意识就直接成了实现主体我自我肯定价值的工具。

四、自我中心与社会的团结和统一没有冲突

尽管客体工具的自我中心规定性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经验事实,但一些杞人忧天的人会担心,若认同这一事实,是否会毁灭社会的团结和统一,以至于毁灭人类社会本身呢?如果会的话,就该撒谎和欺骗以维护社会的团结和统一。他们之所以会有这种担心,是因为他们颠倒了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是由众多个人——主体我组成的,而不是相反,由社会分割而成个人,没有个人就一定没有社会,但没有社会却可以有个人。鲁宾逊在没有社会的情况下在荒岛生存了28年。但没有听说没有人的月球上、金星上、火星上、水星上、太阳上有人类社会。这些天体上没有个人,也就无从论及社会。个人是本源的,个人之所以依存于社会,是主体我意识到单个主体我的力量太有限,不仅发展完善自我不可能,而且连生存也会受到威胁,远不是因为太孤独、太寂寞才把社会分割成一个一个的个人的,而是因为个人需要集体的力量才集结成社会。至少在动物进化为主体性存在的人之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如此。个人集结成社会就是要利用社会集体的力量来保障主体我的生存,实现主体我的发展。人因为有了自我意识,才产生无限多的欲望,但主体我的能力又赶不上欲望的增长,从而导致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矛盾。而又正是人的自我意识使他明白,借助于社会的力量可以使他的能力获得扩张。也正是这个原因,才形成了人类社会。同时又正是因为人有了自我意识,使之意识到自我生命的短暂和有限,从而使之不得不谋求效率。社会分工交换也正是因此而发展起来的。分工产生效率,但造成了全面需求与片面活动的矛盾。正是因为这一矛盾才使社会交往不断扩大,把分散的村社部落联结为一个整体,形成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和全球性的统一市场。统一的市场也就是一定程度的统一社会,而超越于单纯的物物交换,把交换拓展到知识信息、思想观念的非物质形态的存在上,统一的市场也就直接是统一的社会。

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我,因为需要社会作为工具来帮助实现其存在和发展才组成社会,创造出社会。没有社会整体的工具性也就不会有社会。老虎没有它们的社会整体,不是因为它们的大脑进化不够,而是因为相对于老虎来说,它们的社会整体没有必要。但蚂蚁、蜜蜂并没有发达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却有它们的社会整体,这不是自我意识的结果,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没有它们的社会整体,我们就不可能看到它们的存在,因为早在我们发现之前,自然就已通过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把它们淘汰了。

社会整体本来就是因为个人需要利用它才形成的,怎么会因为被利用而毁灭呢。相反,人们越是自主地意识到社会整体相对于主体我的工具性作用,也就越能促进社会整体的扩大和发展。历史已为此提供了充分的实证。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看,社会整体由部落发展为部族,再由部族发展为民族国家,现在已趋近于把世界变成一个统一的社会整体了,这倒不是因为某些人无私地献身于社会所致,而是主体我自私地利用社会整体而作出的选择。因为主体我已意识到只有不断扩大和发展完善的社会整体,才能为主体我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充分大的舞台和保障。所以,客体工具的自我中心规定性的被广泛认知认同,不但不会毁灭社会的团结和统一,而且会因为由这种意识的强化形成维护社会团结和统一的自觉性,进而增进社会的团结和统一,并使社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