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理论思路清理
20923900000021

第21章 权力的本质和权力的依据

所谓权力,也就是改变和协调他人行为选择的能力,或者叫做让人不得不的一种力量。它表现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没有权力的人不得不充分考虑握有权力的人的意志和愿望。其功能是让人服从,即权力的主体可以通过运用权力,构筑特定的情境,把他人的行为选择引导到与自己希望相一致的方向上来。权力的作用,就像长枪,顶着他人的脖子,不听话就会扎进去,要人的命,从而让不想死的人不得不顺从他的意志,改变其行为选择。

一、权力的本质

权力是管理实施的首要工具,没有权力,也必须创造出权力来。否则管理的实施就只能是乞丐的哀求。

但权力并不是政治学的独有课题,而且从政治学的角度定义的权力仅仅是一种狭义的片面的权力。也正是在政治学中,权力被弄得臭名昭着,似乎权力就是罪恶。原始野蛮的权力也的确与罪恶同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罗马教会贩卖救赎符和火烧布鲁诺、希特勒的集中营……他们的权力在这里也真正是与罪恶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如果他们的手中少一份权力,也就会少一份罪恶发生。因为:“要使权力既不分裂人也不团结人,既不歧视人也不把人拉平,也许是不可能的。”“权力往往使掌权者盛气凌人,为罪恶准备了条件;冲突使秩序取决于权力,就是证明,权力渗透到人际关系之中,这是人类极不完善的明显标志。”但是,“因为人们不团结,为了保证秩序,权力似乎就是必要的;因为人们不平等,作为把每个人置于优秀人物的统治之下的一种方式,权力似乎又是有道理的。”格伦·蒂德政治思维:永恒的困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6页然而,这里的道理不是因为秩序的需要,致使罪恶的权力也得接受,而是权力本身并不是罪恶,仅仅原始野蛮的权力才与罪恶相连,权力本身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政治学把权力等同于暴力,等同于强制,权力也就是军队、警察、法院……伦理学把权力等同于自由,凡是可由自我抉择的就是自我的权力,生存权、居住权、劳动权、结社权等就是这个意义上的权力。很显然,政治学的权力可以获得社会的秩序,但罪恶不可避免。而用伦理学的权力来组织社会,罪恶是可以避免的,但秩序却难以保障。

唯有社会学的权力可以既保证社会的秩序而又可以避免罪恶。彼得·布劳认为:“权力的定义应该加以扩大,应该写成:它是个人和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其他人的能力,尽管有反抗,这些个人或群体也可以通过威慑这样做。威慑的形式是:撤销有规律地被提供的报酬或惩罚,因为事实上前者和后者都构成了一种消极的制裁。我们应该指出三种更为深刻的意义。第一按帕森斯的说法,权力的概念用来指一个人或群体反复地把他或它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能力,而不是指影响他们的一项决定(不管多重要)的单个例子。第二,用来对反抗进行威胁的惩罚,假如他是严厉的,使权力成了一种强制力量,尽管在权力中有一种唯意志论的成分——惩罚可能先于服从受到选择,它有时就是惩罚——这种成分使它区别于直接肉体强迫的限制情况。最后,权力被设想为固有地不对称的和依靠一个人从其他人那里截留报酬并对他们实施惩罚的基本的能力——在考虑到他们能强加给他的限制之后依然存在的能力。它的根源是单方面的依赖。相等力量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标志着缺乏权力。”彼得·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138页

彼得·布劳所强调的是把主体我的自我意识强加于他人。这仍未完全脱离权力的原始野蛮特性。权力的价值也就是它能使对方接受权力主体的意志,并按权力主体的意志行动,否则权力与权力主体就不存在任何关系,权力也就是多余的谎言。人们寻求权力并占有权力也正是因为权力能使他人的意志行为与权力主体的意志目标协调一致。至于是否需要把权力主体的意志强加于他人,强制他人接受权力主体的意志,这并不重要。因为完全可以无须任何强制,也会使他人的意志行为与权力主体所期望的意志行为一致起来。作为主体性存在的人,任何一个主体我都有其自我意志,但这种自我意志并不是确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主体我所处情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的。

所以,只要具有构筑特定情境以改变他人的意志行为的能力,也就拥有了权力。权力的本质就是改变、协调他人的意志行为,使之与权力主体的意志目标保持一致。

权力的本质并不能由权力的具体形式决定,而只能由权力的意义所决定。权力表现的不是一种物的存在,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明这种关系的也只能是这种关系的当事人中具有主导作用的一方的意志目标,即对在这个关系中具有主导作用的当事人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无论是把权力等同于暴力和强制,还是等同于自由,都是片面的,它们都未把握住权力的本质。暴力和强制只是权力的具体依据和具体形式,自由则仅仅是一种意志选择的条件,都不足以说明权力的内在规定性。

图2-1管理实施的三大工具由上述分析,可以归纳出权力的定义了。所谓权力,也就是改变和协调他人意志行为的能力,它表现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权力主体可以通过它构筑特定的情境把他人的意志行为与自己的意志目标协调起来。

二、权力的依据及其转化为权力的条件

凭什么改变协调他人的意志行为呢?或者说用什么来构筑特定情境,以使他人的意志行为与权力主体的意志目标协调一致呢?这就是权力的依据,或叫权力来源。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即使这种意志尚不坚决、不确定,也会有他一定的意志指向,这就是常说的意向。他改变或放弃这特定的意向总有其原因和理由,无端地改变其意向,这只能是在精神失常的人身上才会发生。

所谓权力的依据,也就是一个人凭以影响支配他人的自身条件,是相对于他人所拥有的种种优势,包括实施暴力的能力和资产、舆论控制、信息、个人魅力等。这些本身并不是权力,只有当它们被用于影响支配他人的意志行为时,才成为权力的来源。高大强壮的身体,外加一挺机枪,这并不构成任何权力,只有当他有明确的意志要求,并把枪口对着他人时,这才成为权力。财产也是如此。葛朗台拥有多少金币,巴尔扎克没有明确交代,但数量不少是明确的,可没有任何人去附和他的意志行事。

权力依据不用做构筑改变协调他人的意志行为的情境,本身就不能成为任何形式的权力。而只有这些权力依据的拥有者形成了他特定的意志目标,并需要他人的努力来实现他这种意志目标,并构筑了特定的情境,使他人受到约束或被诱惑、影响,而调整自己的意志行为,按照他的意志目标要求努力时,这些权力依据才变成权力。

权力依据要转化为权力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条件。

1权力依据的拥有人有明确的意志目标

权力依据的拥有人有明确的意志目标,也就是权力依据的拥有人能使他人明了其所求,并且其意志目标具体可行,是人力所可为。

从前有一个国王,六旬得一女,甚是高兴,悬赏万金,广召天下奇士,寻求能使公主即刻长大的药。有一个人应召,谎称他有这种药,但要求国王在他找回药之前,不得见公主。国王答应了,他去找了十二年后才回来,胡乱弄了一些药让公主吃了,再带公主去见国王。国王不得不赏黄金万两给这个骗子。

国王的这种权力仅仅成了受愚弄的依据。目的不明确,他人不知所从,也就没有服从,权力也就不可能存在。目标不现实,权力依据也就不能转化为权力。用枪顶着他人的脑袋让他去水里捞月,这除了让人觉得你要无端加害他之外,不会有人感到你的权力的存在。你悬赏万金,让人去水里捞月,也只会让人感到你在炫耀财富。若你用所控制的舆论指责他人未能从水中捞出月来,也只能给你造成一个流氓无赖的形象。

2他人认同你所拥有的权力依据

相对于贞德姑娘,英国的宗教法庭是无权的。相对于布鲁诺,罗马教廷也是无权的。只有相对于屈服暴力淫威的人,暴力才会成为权力。也只有受钱财引诱的人,钱财才能成为权力。信息也只有相对于需要这种信息的人才会成为权力。舆论也只有被舆论褒贬的对象承认你的舆论才会成为权力。至于魅力则更是依赖于对方的认同。对方欣赏你的举止,则你的举止就有魅力,并对他的意志行为形成影响。对方若不欣赏你的举止,你的举止也就成了令人嗤之以鼻的怪癖。

3权力依据被恰当地用以构筑特定情境

比如作为暴力的刑法,过宽则没有威慑作用,不足以驯人;过严则导致对抗,会使人民奋起反抗来摧毁这个暴力。其他权力依据也都是如此。以钱财作为奖赏,过少则不足以起到激励作用,过多则又会被当做不能兑现的戏言。舆论更是以适当适时为前提的,任何言过其实的舆论不仅没有诱导人的意志行为的作用,反而会遭人唾弃。信息不能超越其真实性去诱导人,否则就成了欺骗。魅力则是其举止有不同于众人之处而又恰到好处。众人把这种举止认做魅力,也正是因其度恰到好处。不足则不足以成为一种魅力,太过则会使人反感,而使之把其不同于众人之处的举止视做陋习。

三、权力依据的分类

权力依据可以分为五大类,而每一类的性质又各不相同。按照它们所能构筑的情境形成的权力的独断性的大小,可以排成一个序列:暴力、财富、舆论、信息、魅力。其独断性由完全的有到完全的无依次递减。所谓权力的独断性,是指权力留给管理对象自主选择的余地。这种选择余地越小,也就是权力的独断性越大,反之则相反,这种选择余地越大,也就是权力的独断性越小。这也是区别管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权力独断性越大的管理,留给被管理者的自主性就越小,管理达成的效率就越高,但管理达成的效益不一定越好。权力独断性越小的管理,留给被管理者的自主性就越大,管理达成的效率可能不高,但管理达成的效益不一定不好。

1暴力

暴力依据所支持的权力具有完全的独断性。权力作用的对象只有两个选择,或者不承认这种暴力的合理合法性,因而不屈服于暴力;或者完全服从暴力的拥有者的意志。在奴隶主鞭子下的奴隶,就只有这两种选择,要么忍受鞭打,乃至被处死,要么对奴隶主的旨意百依百顺,甘受其随心所欲的役使。

2财富

财富转化为各种各样的经济利益,可作为对他人服从的奖赏,其所支持的权力仍然具有很大的独断性。被奖赏者尽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服从的程度,但他仍只能被动地接受奖赏,奖赏的内容和奖赏的数量,都是财富拥有者决定的。奖赏得当与否是由奖赏者来评价的,而不是由被奖赏者来评价的,被奖赏者只有看重或不看重,以及接受或不接受其诱惑的选择。

3舆论

舆论虽然可用以制造纯粹的谎言,以欺骗人,但谎言总有被揭穿的时候,欺骗也只能是暂时的。因而舆论也就不能无中生有,随意把黑说成白,把是说成非,而只能在程度上做些手脚,大说成小,小说成大,多说成少,少说成多,其独断性因而也就减少了许多。因为被舆论作用的对象只有接受其所提供的价值观念,相信其所传递的信息,才能对对方构成影响。

4信息

信息作为权力依据,其独断性很小,只有对方需要这特定信息,并相信你所提供的信息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时,才会接受你的信息,你所提供的信息也才会对他人的意志行为形成影响。这里尚存的一点独断性仅仅在对方迷信你时,你掺加了谎言的信息也能被他接受。

5魅力

魅力不再有任何独断性了,其存在本身就是靠他人认同获得的。任何一个人都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这种不同只有被他人认同才会成为魅力,而其主体很难自主地强化这种魅力。因为魅力是建立在度的恰到好处之上的,自主地加大某一行为举止的度,只会留下矫揉造作之嫌,让人鄙视。魅力因而是在其主体无法自控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的。里根是有魅力的美国总统,可他并不能确定他的魅力究竟在赢得选民的信任上发挥了多大作用。他除了频频与选民接触,把更多承认他的魅力的人唤醒外,并不能自主地放大其魅力,让所有人都认同。

图2-2权力的五个依据需要反复提醒的一点是,权力依据还不是权力,但创造权力必须从权力依据的积累开始。因为没有权力依据也就无以创造出权力。把权力依据转换成权力,这是权力创造必须完成的第二步工作。但这两步工作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管理者并不能先把权力依据积累到很充分之后,再把它转换成权力,而且权力对权力依据的积累又有促进作用。又分权力与权力依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管理者进行权力创造提供理论指导,而且这种区分还有助于对权力内部构成进行探索分析。罗素没有作过分析,所以他是直接在权力依据这一点上对权力进行分类的。J福伦基和B拉弗思则直接就权力的形式进行了分类。但他们都回避了权力创造问题。要建立服务于管理实施目的的权力理论,这种区分也就是首先要完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