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理论思路清理
20923900000035

第35章 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制度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是与“规范化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的。企业规范化管理就是要使企业构建自我免疫和自我修复机制。使企业在“生病”时,自己用自己的免疫力战胜疾病,走向健康良性运转。这是企业规范化的精髓所在。企业规范化管理有四个必备特征,本章对此一一进行了论述。这四个特征是其与其他管理方式的根本区别所在。

一、制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都不等于规范化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在20世纪的90年代末,作者以此为题为山东潍百集团提供咨询服务时,还是一个多少有些生僻的概念,现在它已开始成为一个时髦的概念了。可惜人们更多的是把它等同于制度化管理,或者说是标准化管理。尽管规范化管理最终也需要制度,通过制度对企业组织运行的规则进行文件化处理,但制度化管理仍远不等于规范化管理。人们所说的制度化管理仅仅是强调要把企业老板或上司主管的稳定意志——不是心血来潮的冲动——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界定。它仅仅是相对于由情感情绪主导的上司老板的随意性管理实施的行为过程而言的,是与能人强权管理相对立的一种管理,强调的是事事有章可循的“法制”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强调的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人的主体性,承认人的权力和地位,尊重人的价值和个性,强调不能把人当做机器上的螺丝钉和齿轮,是在对被管理者的主体性存在这一本质特性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基于一套价值观念体系建立的游戏规则来引导下属员工的行为选择。所以,也可以说,规范化管理就是主体主义的人性化管理,强调承认、维护被管理者主体性存在这一本质特性,强调运用被管理者主体性存在这一本质特性来达成让被管理者做好工作的目的。

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几乎都是从欧美国家照搬过来的。但在英文中没有规范化管理的概念,一般都把它译为Standard Management或Criterion Management,即标准化管理。因为由欧美国家的社会发展史可知,它们大都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或者这种过渡阶段的封建社会时间很短,其管理的实施也就仅仅是奴役。所以马克思认定管理的属性是二重的,它既是奴役关系的体现,又是社会大生产的需要。基于这种历史背景的管理,是不可能容许被管理者的主体性存在这一本质特性存在的,其所谓标准也不过是对捆绑奴隶的绳索长短、粗细以及捆绑的花样、紧松的细节说明。

我们所讨论的规范化管理,尽管与标准化管理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也远不相同。标准化管理更多强调把为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以具体的标准加以界定,并用所界定的行为过程标准来约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行为,其内涵只不过是把组织运行过程的细节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了,所以它与制度化管理没有多少区别。而我们所讨论的规范化管理除了强调要贯彻体现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念体系,使所制定的游戏规则和行为标准不再是孤立的支离破碎的约束之外,重点强调的是,对管理实施的行为过程和标准进行统一的理论根据必须建立在主体性存在这一人性理论基础上,通过一个完整的规则体系来实施管理,以保证管理目的的高效达成。并同时强调给予被管理者一定价值选择的自由,让被管理者在寻求价值、尊严、权力和个性的过程中达成管理目的,把需要他做好的工作不折不扣地做好。所以,它不是简单地对企业组织运行过程制定具体明确的行为标准。

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及标准化管理的不同在于它必须满足四个要求:

(1)系统思考。这就是贯彻整体统一、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相互制衡、和谐有序、中正有矩六大观念,把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建立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思考确立企业组织运行的系统结构关系。

(2)全员参与。这就让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来,以保证其对企业组织运行的游戏规则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3)体系完整。这就是强调要有完整的思想理论,对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整合和协调,并在整合和协调的基础上,构建企业组织运行的游戏规则体系,同时保证游戏规则体系在内容上涵盖企业组织运行过程的所有方面。

(4)制度健全。这就是强调要把潜规则显化,并把企业组织运行的所有游戏规则都以制度的形式进行文件化处理,明确贯彻过程中的责任。

二、企业规范化管理就是为企业构建自我免疫、自动修复的机能

企业规范化管理,也需要制度化,也需要标准化,但它的重点在于为企业组织构建一个具有自我免疫、自动修复的机能。也就是说,使企业组织形成一种内在的自我免疫功能,能自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能抵御外部世界带来的侵害。并且当企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外部世界造成的创伤后,能像有机体的创伤自动恢复愈合一样,能自动地修复愈合,使企业发展建立在持续稳定的基础上。或者说,它是要赋予企业组织一种生命力量,让企业像一个生命有机体一样,无论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致使企业组织发生创伤和病变后,具有自动愈合、自动产生抗体以抵御病源、恢复健康的机能。这也就建立了企业组织运行的规则体系,让这种规则体系行使有机体的自我免疫、自动修复的机能。现实中绝大部分走上不归之路的企业,之所以会因为很小的挫折,就导致企业组织分裂解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没有这种自我免疫和自动修复的机能。它们就像得了艾滋病的人一样,免疫功能丧失了,一点儿小小的感冒也会要它的命。尽管制度和标准在此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仅仅起一个组织外皮的作用,由它来承载这种自我免疫和自动修复的机能。企业规范化管理最终会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和标准,但这些制度和标准绝不是一套一成不变的、僵死的制度文本,而是具有生命机能的,包含有让更好、更能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制度和标准不断创造形成的机制,就像人的皮肤一样,老的皮肤不断角质化蜕掉,新的皮肤又不断地形成而取代。

作者在给总裁班讲课时,总是不断有企业老板提出“规范化管理会不会把人管死,管得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其原因也就在此。他们不单把企业规范化管理等同于制度化管理,而且是等同于用一成不变的僵死制度来管理。这种规范化管理相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不仅无益,而且非常有害。这样的规范化管理,企业不仅不需要,而且必须马上清除,否则企业真会被它困死。

三、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有的四个特征

1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有一套系统的价值观念体系对管理实施进行整合

企业是一个有机整体,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行为方式、方法,也就不能是支离破碎的。企业是由人构成的组织,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人,而主导人的意志行为的却主要是他的价值观念。所以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有一套企业组织上下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来协调企业组织运行过程,包括管理实施的行为过程,使之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彼此协调照应。百衲衣式地把其他企业的管理方式、方法东搬一点,西凑一点,是不能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的。一套系统的在企业内部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体系,是构成企业组织自我免疫、自动修复机能的基础。企业组织有了这样一套价值观念体系为企业组织运行提供指导思想,任何有违于企业发展正道的行为和做法,都能被及时纠正,避免不利于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行为和做法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之后再“肃反”纠正。

2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吸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华

管理就是对人的意志行为进行诱导,以服务于管理者意志目标的达成。中国有延续5000多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社会发展历史中,发展和积累了丰富的人际关系协调处理的思想理论。中国文化中协调人际关系的思想理论,相对于利益关联主体多样化的企业管理,相比于欧美机械主义的管理理论,就显得从容而有效得多。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从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21世纪头十年中期,一直是盛誉不衰,甚至被称做20世纪“90年代企业管理的圣经”。可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一经典论着的思想理论却与中国古代文化有关,直接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理论中吸取了营养。彼得·圣吉本人也不隐讳这一点。他明确表示过,他这本书的思想理论直接是由台湾文化学教授南怀瑾先生的着述媒介,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理论中得到了启发。甚至他出行东方世界时,总要挤出时间去拜访南怀瑾先生。

这可能是一件让那些挂“洋头”的经理人和商学院的中国教授们感到难堪的事。他们所效法的居然是来自于被他们视做破烂丢在厢房无人问津的东西。中国历史连续5000多年没有中断,这不仅仅是因为地缘关系,而且直接与在中国古代就形成了一套有效地协调多方面利益关系的思想理论直接相关。因此,如果我们想构建企业自我免疫、自动修复的机能,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吸取营养是一条捷径。

3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协调企业发展所有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而不单是服务于投资人的赚钱赢利目的当代企业不再仅仅是资本增值的机器,而是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多种利益主体的一种公共组织。强调协调企业发展所有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也就是必要的。要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作为企业也就必须赚钱,并且到任何时候,企业也是赚钱赢利的工具。只不过这所赚的钱不能为投资人所独占。如果企业投资人和经营者置企业发展的其他利益关联主体的利益于不顾,甚至掠夺侵犯他们的利益,企业的发展就不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利益受到掠夺侵犯的人,还会全力为企业的发展作贡献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个道理近100年前就有人意识到了。拥有连续百年辉煌发展史的世界医药巨头美国强生公司的创始人罗伯特·约翰逊,1908年就明确把服务顾客和关心员工放在股东报酬之前。1943年,小罗伯特·约翰逊在他为公司制定的经营方针——《我们的信念》中已明确地把客户、员工、管理人员、社区的利益放在了股东利益之上,而股东利益仅仅居于第五位。詹姆斯·柯林斯,杰里·波特斯基业长青第一版,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年5月,第76~77页现代企业组织运行就更应该如此。企业发展在当代社会不再仅仅依赖于资本这一单一要素,甚至在高科技企业中,它连一个主要要素也算不上。在企业发展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素被忽视,都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协调企业发展所有利益关联主体的关系,因而直接是构建企业自我免疫、自动修复机能的途径。

4企业规范化管理必须全面承认被管理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尊严、权力和个性这也就是必须消除过去关于人的本质特性假定的片面性,整合经济人、动物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文化人、复杂人等多种片面性假设,认定人的主体性存在这一本质特性,以主体人原理为理论基础。不以主体人原理作为管理实施的基本指导思想,构建企业自我免疫、自动修复机能,并把企业组织运行的价值观念体系基于主体人原理之上,那么保障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就只能是空话。因为企业组织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性质的界定。如何界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性质,也完全取决于他对于人的本质特性的认知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