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说话要有心眼
20924100000029

第29章 :说话长个心眼,嘴上得留个把门的(2)

尊重下属,首先就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对于下属的尊重,还现在“留有余地”上。一边赞扬下属的长处,一边提出具体的议,不要轻易下过于绝对的结论式的断言,给自己和下属都留下点余地,绝对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

尊重下属的另一表现是不轻易触及下属的致命弱点,个人的致命弱点一旦触及,便会产生反抗心理,或者消极更甚,因此,弱点不可触。

作为领导,尊重了下属,也就是尊重了你自己,更重要的是为自己赢得了尊重。如果忘记了尊重下属,下属便可能意志消沉,甚至于“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失去了下属的支持和配合,一个“光杆司令”怎能作战呢。无论于公于私,无论于人于己,都要切记“尊重”二字。

领导者必须明白,任何人自尊心是应该受到保护的。不伤害人的自尊心不仅是尊重人格,而且对搞好事业大有好处。人有了自尊心,才会求上进,有上进心才会努力工作。

调查研究表明:凡是自尊心强的人,不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都会尽自己的努力而不甘落后于人。明智的领导要保护下属的自尊心,要想方设法保护下属的自尊心。比如,注重礼貌,让他们体会到自己与上级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或使用适当的褒奖,让他们有荣誉感,等等。

有人本身并不低能,但因为做错了事,也会引得某些领导说出伤人自尊心的话来。比如:“你是什么东西?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老底吗?”或者说:“你这种家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种话一出口,不是叫人心灰意冷,就是引起大吵大闹。

自尊心受到毁伤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属于局部的,就是说,被害者的自尊心并未完全失去,他还能感觉到自己受了伤害,这样他就必须记住伤害他的人,对之产生反感、厌恶乃至仇恨。

如果这个人是他的领导的话,他要么积极地谋划调离本单位,要么便采取“不合作主义”。只要是你说的话,你作的指示,他都不会尽心尽力、心甘情愿地完成。这样,怎么可能把工作搞好呢?

另一类是全部的,就是说被伤害者已经全然失去自尊。他甚至感觉不到什么叫自尊心受伤害。他自暴自弃,自甘落后,以至于做了许多错事。到头来,不但他本人毁了,工作也必然大受影响。

伤人自尊心是说话的大忌,领导者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尤其更要注意。

[BT2]6.说话时不要口不择言

口不择言的胡乱说话可能不是出于你本心,却往往会让别人对你产生不良影响。你的每一句话都经过细心斟酌再说出来也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总结和锻炼,你才能自然而然地把话说好。

如果我们说话时不加检点,可能伤人败兴,引起误解,惹怨招尤。“师傅,你的肉多少钱一斤?”“先生,这是您的肠子,请慢用。”这类低级笑话,要极力避免。只要用心提高语言修养,改变说话的纰漏之处,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同时,说话还要避免伤害别人,一定有心眼,把说好话锻炼成一种习惯,自然而然地说出来。实在不好说什么的时候,宁可不说。

你说的话可能仅仅是随口一说,并不是你的本意,但别人却往往会把它当作你的真实想法,在你毫无知觉的情况下,你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

“你会说话吗?”这样问你,你一定觉得可笑,只要是正常人,说话谁不会?实际上,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谁都会说话,但有些人说话总是欠考虑。口不择言,像机关枪扫人,一阵狂扫,只顾自己快活,不顾别人死活。

我们还是先看几个笑话:

一剃头师傅家被盗劫。第二天,剃头师傅到主顾家剃头,愁容满面。主顾问他为何发愁,师傅答道:“昨夜强盗将我一年积蓄劫去,仔细想来,只当替强盗剃了一年的头。”主人怒而逐之,另换一剃头师傅。这师傅问:“先前有一师傅服侍您,为何另换小人?”主人就把前面发生的事细说了一遍。这师傅听了,点头道:“像这样不会说话的剃头人,真是砸自己的饭碗。”

在寿宴上,客人同说“寿”字酒令。一人说“寿高彭祖”,一人说“寿比南山”,一人说“受福如受罪”。众客道:“这话不但不吉利,且‘受’字也不是‘寿’字,该罚酒三怀,另说好的。”这人喝了酒,又说道:“寿夭莫非命。”众人生气地说:“生日寿诞,岂可说此不吉利话。”这人自悔道:“该死了,该死了。”

有一人请客,四位客人有三位先到。这人等得焦急,自言自语道:“咳,该来的还没来。”一客人听了,心中不快:“这么说,我就是不该来的来了?”告辞走了。主人着急,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客人也不高兴了:“难道我就是那该走又赖着不走的?”一生气,站起身也走了。主人苦笑着对剩下的一位客人说:“他们误会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最后一位客人想:“不说他们就是我了。”主人的话未完,最后一位客人也走了。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说话时不加检点,就可能伤人败兴,引起误解,惹怨招尤。我们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气氛,不要口不择言,想说就说,像有些人去菜市场,问卖肉的:“师傅,你的肉多少钱一斤?”或饭馆服务员上一盘香肠,说:“先生,这是你的肠子。”这类生活中的笑话,我们要注意避免。

明人吕坤认为,说话是人生第一难事。像上面所说的情况,还不是太难的。只要注意语言修养,慢慢就会改善我们说话的纰漏和不足之处。说话难,最要命的就是说真话、说实话太难。

说话难,但也不能就此闭口不言,学会怎样说话就是很重要的事了。

技巧是要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原则,指鹿为马,曲意逢迎。如果胡乱地说话,那技巧就变成了恶行。崔永元说得好:“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讨论技巧,我们用酒精泡出了经验,我们得意地欣赏属于自己的一份娴熟时,发现我们丢了许多东西,那东西对我们很重要。”

要真正的说好话,避免伤及他人,就一定要用心,把说好话锻炼成一种习惯,自然而然的说出来。实在不好说什么的时候,宁可沉默。

[BT2]7.不打勤的不懒的,专打说话不长心眼的

“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说话不长心眼的。”这话说的实在有道理。因为人生在世有很多忌讳,如果你在无意之中触动了人的“雷区”,你就会糊里糊涂地受到对方充满火药味的“熏陶”。所以,说话时,千万不要踩上地雷,炸伤了自己,弄坏了别人的心情。

清代的康熙皇帝,青年时励精图治,做过不少大事。但到了晚年,由于年纪大了,却产生了一个怪脾气——忌讳人家说老。如果有谁说老,他轻则不高兴,重则要让对方饱尝皮肉之苦,甚至丢掉脑袋。所以,左右的臣子们都知道他这个心理,一般情况下都尽量地回避。

有一次,他率领一群皇妃们去湖中垂钓,不一会儿,鱼竿一动,康熙皇帝连忙举起钓杆,只见钩上钓着一只老鳖,心中好不喜欢。谁知刚刚拉出水面,只听“扑通”一声,鳖却脱钩掉到水里又跑掉了,康熙长吁短叹连叫可惜。在康熙身旁陪同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看样子这是只老鳖,老得没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话没落地,旁边另一个年轻的妃子却忍不住大笑起来,说:“太滑稽了”。而且一边笑一边不住地拿眼睛看着康熙。康熙见了不由得龙颜大怒,他认为虽然皇后说的是言者无心,而那妃子则是笑者有意,是含沙射影,笑他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于是将那妃子打入冷宫,终身不得复出。

为什么皇后在说话时明显说到“老”字而康熙皇帝没有怪罪她,而妃子只是笑了一笑而康熙皇帝却怪罪她呢?首先是康熙的忌讳心理,他不服老,忌讳别人说他老,这种心理实际上反映了老年人的一种普遍的心态,由于上了年纪,在体力和精力上都有所下降,但又不肯承认这个现实,而且也希望人们在客观上否认这个现实,故而一旦有人涉及这个话题,心理上就承受不了。再是由于皇后与妃子同康熙皇帝的感情距离不同。皇后说的话,仔细推敲一下,有显义和隐义两个意义,显义是字面上的意义,因为康熙皇帝与皇后的感情距离较近,他产生的是积极联想,所以他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知道皇后是一片好心的安慰。妃子虽然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她是在皇后的基础上故意引申,是把那只逃掉了的老鳖比做了皇上,是对皇上的鄙视,因而是大不敬。所以,同样的问题,同样的环境,由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理解便引出不同的结果来。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实际上究其原因,还是那妃子没有眼色的缘故。

生活中,说话没有心眼是个大问题。因为你也许不知哪时就会得罪了人,并赔上了你的幸福作殉葬品,实在是可悲。?

[BT2]8.心直不要口快,说话更要看场合

在不同场合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你若想受人欢迎,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否则就会损坏交际效果。

场合指交际时的地点和氛围。场合有庄重与随便之分,正式与非正式之别,喜庆欢乐与悲伤哀痛之差,公开与私下之异。

美国总统里根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验一下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就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将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皆哗然。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

里根在特定的场合、时间里,开了个极为荒唐的玩笑,受到了大家的指责。因此,说话一定要分对象、场合,而且要把握说话的内容和措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