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有心机做事要有心计说话要有心眼
20924100000030

第30章 :说话长个心眼,嘴上得留个把门的(3)

所以说,在人际交往中,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场合、环境,才有利于沟通。不顾及场合的心直口快是不值得提倡的。

有些人在思想上没有场合意识,不管什么场合他都习惯从主观意识出发,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往往会冒犯别人。

小卫和小张平时爱逗闷子,几天没见,一见面一个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

后来小王因病重住进了医院,小张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小王变了脸,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

小王正在病中,心理压力很大。小张在病房里对着忧心忡忡的病人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人家怎能不反感、恼火呢?其实,小张说这话是想逗对方开开心,只可惜他缺乏场合意识,不该在那种场合开玩笑,闹得双方不愉快。

这个事例说明,有些人说话容易惹恼人,并不是他们不会说话,而是场合观念淡薄所致。所以,对于这类人来说,当务之急在于增强场合意识,懂得不同场合对说话内容和方式的特定限制和要求,时时不忘看场合说话。

克林顿之所以能当上美国总统,与他的说话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在1992年10月15日第二次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中,辩论现场只设一个主持人,候选人前面都没有讲桌,只有张高椅子可坐,克林顿为了表示他对广大电视观众的尊敬,一直没有坐,并且在辩论中减少了对布什的攻击,把重点放在讲述自己任阿肯色州州长12年间所取得的政绩上。克林顿的这种以柔克刚、彬彬有礼的做法,立刻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好感。

在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中,克林顿以潇洒的姿态、敏捷的论辩与幽默机智的谈吐大出风头。他在对布什的责难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以后,很得体地对广大电视观众说:“我既尊重布什先生在白宫期间的为国操劳,又希望选民能鼓起勇气,敢于更新,接受更佳人选。”话音刚落,掌声雷动。

充分利用特定的交际场合,可以为你增添无穷的魅力,从而使你的社交能力进一步加强。

人们的言行往往带有一定的习惯性。这种习惯性使他们说话时来不及考虑就脱口而出造成与场合的不协调。

小姜陪女友购物,在人流熙熙攘攘的商场里,女友兴致很高,从这个柜台到那个柜台,买了这件又看那件,快到中午了仍没有离开的意思,小姜有些不耐烦了。

当女友提出买一条纯金项链时,他终于承受不住了,生硬地说:“你怎么见什么买什么,我能赚多少钱啊?我又不是百万富翁!”

这句话刚出口,顾客们都朝他们看,女友本来微笑的脸顿时变了样,生气地反驳道:“怎么,我还没有花够钱呢,你急什么?我就要买!你若怕花钱的话,咱们就此分手吧!”把小姜顶得说不出话来,难堪极了。

接着,发怒的女友什么也不买了,气愤地头也不回就走了。使小姜不解的是,女友的性格本来很温顺,交往以来,从来没有发过这么大的火。

可今天为什么她的火气这么大呢?很显然,是小姜忽略了场合因素,把其惯用的说话方式用到公众场合来,用生硬的口吻指责女友,刺伤了女友的自尊心,才引得女友为维护自己的面子而表现出强硬态度。

所以,心直口快的人必须有意识地摆脱自己口语表达上的习惯性,养成顾及场合、随境而言的良好表达习惯。在交际活动中,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说话,以使自己的谈吐既符合场合要求,又考虑到谈话对象的接受心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交际对象的沟通。

[BT2]9.进什么庙,念什么经

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都要根据对方的个性,灵活应对。有的人吃软不吃硬,有的人吃硬不吃软。因此,只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进什么庙念什么经,才能使沟通达到良好效果。

常言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如果你了解了下面这七种类型的人,就明白了与这些类型人该怎样说话。

1.死板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就算你很客气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会做出你所预期的反应来。他通常不会注意你在说些什么,甚至你会怀疑他听进去没有,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人?

和这种人交谈,刚开始多多少少会感觉不安,但这实在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遇到这样情况,你就要花些时间,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所真正关心的事来。你可以随便和他闲聊,只要能够使他回答或产生一些反应,那么事情也就好办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此一话题,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每一个人都有令他感到兴趣、关心的事儿,只要你稍一触及,他就会开始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此乃人之常情,故你必须好好掌握并利用这种人性心理。

2.傲慢无礼的人

有些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时常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像这样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实在叫人看了生气,是最不受欢迎的典型。但是,当你不得不和他接触时,你要如何对付他?

对付这一类型的人,说话应该简洁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罗嗦,所谓“多说无益”。因此,你要尽量小心,以免掉进他的圈套里去。

不要认为对方客气,你也礼尚往来地待他,其实,他多半是缺乏真心诚意的。你最好在不得罪对方的情况下,言词尽可能“简省”。

3.沉默寡言的人

和不爱开口的人交谈,实在是非常吃力的;因为对方太过沉默,你就没办法了解他的想法,更无从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

对于这种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让他明确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你不妨直接地问:“对于A和B两种办法,你认为哪种较好?是不是A方法好些呢?”

4.深藏不露的人

我们周围存在有许多深藏不露的人,他们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或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有时甚至说话不着边际,一谈到正题就“顾左右而言他”。

双方进行交谈,其目的乃在了解彼此情况,以使任务圆满达成。因此,要经常挖空心思去窥探对方的情报,期待对方露出他的“庐山面目”来。

但是,当你遇到这么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时,你只把自己预先准备好了的资料拿给他看,让他根据你所提供的资料,作出最后决断。

人们多半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使在你要求他供出答案或提出判断时,他也故意装作不懂,或者故意言不及义地闪烁其词,使你有一种“莫测高深”的感觉。其实这只是对方伪装自己的手段罢了。

5.草率决断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乍看好像反应很快:他常常在交涉进行到最高潮时,忽然做出决断,予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觉。由于这种人多半是性子太急了,因此,有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果断”,决定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像这样的人,经常会“错误地领会别人的意图”,也就是说,由于他的“反应”太快,每每会对事物产生错觉和误解。其特征是:没有耐心听完别人的谈话,往往“断章取义”,自以为是的作出决断。如此,虽使交涉进行较快,但草率作出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招致意料不到的枝节发生。

从事交涉,总是要按部就班的来,倘若你遇到上述这种人,最好把谈话分成若干段,说完一段之后,马上征求他的同意,没问题了再继续进行下去,如此才不致发生错误,也可免除不必要的麻烦。

6.顽强固执的人

顽强固执的人是最难应付的,因为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只知坚持一己的意见,死硬到底。跟这种顽固分子交谈,是最累人且又浪费时间的,结果往往徒劳无功。因此,在你和他交流的时候,千万要记住“适可而止”,否则,谈得愈多、愈久,心里愈不痛快。

对付这种人,你不妨及时抱定“早散”、“早脱身”的想法,随便敷衍他几句,不必耗时自讨没趣。

7.行动迟缓的人

对于行动比较缓慢的人,最是需要耐心。

与人交流时,可能也会经常碰到这种人,此时你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换句话说,他是很难达到你的预定计划的。所以,你最好按捺住性子,拿出耐心,尽可能配合他的情况去做。

此外,应该注意的是:有些人的言行并不一致,他可能话语明快、果断,只是行动不相符合罢了。

8.自私自利的人

这世上自私自利的人为数不少,无论你走到哪儿,总会遇到几个。这种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要他做些于自己无利的事,他是断不会考虑的。

当我们不得不与其接触、交谈时,只有暂时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姑且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地与其交谈。当他发现自己所强调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会表示满意,如此,交谈就会很快获致成功了。

9.毫无表情的人

人的心态和感情,常常会透过脸部的表情显现出来,故在交际的时候,往往可供作判断情况的工具。

然而,有些人却是毫无表情可言的。也就是说,他的喜、怒、是不形于色的,这种人若非深沉,就是呆板。当你和这种人进行交流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特别留意他的眼睛和下巴。

常有人说:“眼睛是会说话的”。诚然,眼睛是灵魂之窗,“观其眸子,你自然可以知道对方的心思。”

往往,你可以从对方的表情中,看出他对你所持的印象究竟如何?有时候,自己会过分紧张得连表情都不很自在,此时,你不妨看看对方的反应:是不加注意、无动于衷?还是已然觉察、面露质疑?留意他的眼神,你一定可以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