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恭维的艺术
2099800000015

第15章 在最适合的时机出手 (2)

得意的时候恭维他

愚人把牛乳储存在牛腹内,等过数月,客人来了再想挤牛乳请客,却一滴牛奶也挤不出来了。医生没有及时救人,失去生命。战争没有及时退兵,失去安全的时效。父母没有对儿女适时教育,儿女没有及时孝顺父母,都是徒留遗憾。这些都体现了时效性的重要,恭维同样有时效性。

马克·吐温说过这样一句话:“悲伤可以自行料理;然而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就需要有人分享才行。”“有人分享快乐加倍,有人分担痛苦减半。”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取得成绩,有所成就,有高兴、快乐的事时,特别希望与人分享。一旦没人关心、没人关注、没人倾听我们的快乐,我们会感觉特别憋闷。抓住这种心理,在别人得意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送出恰当的恭维,对方会觉得你和他有着同样的心情,形成心灵上共鸣的美好感受,他对这种美好感受是很难忘记的。

比如,单位里的同事刚被提拔当了副总,成为你的上级。第二天上班时,一见面,你就应该马上说:“你好,副总!”打招呼的同时,一定要提到“副总”二字以示祝贺。如果你只说“你好”,不提副总这事儿,他心里也许会想:“这家伙,我当副总,他都看不起我,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当你的职务与他对等时,要真心表达恭贺之意:“张副总,祝贺你高升!”他笑呵呵地说道:“谢谢,以后请多关照!”当你的职务比他高时,也应该表达祝贺以资鼓励:“小张,祝贺你当上副总!”对方当然会喜不自禁:“谢谢老总的关心,以后多指导我!”

另外,见到别人的结婚照或别人的新车,参观别人的新居或者企业等,都要及时表达你的欣赏之意。否则,等别人的新居成为旧居,新婚成为二婚的时候,那恭维的话就永远没有机会出口了。

当对方春风得意的时候,正是我们恭维的大好时机,而一旦贻误了时机,等到人们几乎淡忘的时候才去恭维,这就失去了恭维的意义,甚至会使人心灰意冷。

失意的时候恭维他

人有得意的时候,也必然有失意的时候。无论职场、官场还是商场,春风得意者有之,落魄失意者也不在少数。得意的人需要恭维,失意的人也需要恭维。

人在江湖,晋升是头等大事,只可惜,机会是不平等的。可能是由于自身因素,也可能是由于外界因素,领导群中就产生了不得志一族。有的领导确实是怀才不遇,也有的实在是窝窝囊囊,还有的在某一职位上得不到升迁,一蹲就是几十年。这些不得志的领导,最怕下属看不起自己,发现不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聪明的下属懂得雪中送炭,善解人意地去称赞对方。

蒋副厂长在副职这个位置上10年有余了,因性情耿直,说话没遮拦,而得不到上级的赏识,得不到重用,几次调换厂长都没轮到他。

一次,蒋副厂长带着下属小马出差时,酒后推心置腹地发了顿牢骚。最后,蒋副厂长轻轻地叹了口气说:“我这辈子算是混到顶了,升迁也不可能了,不像你还年轻,前途无量啊!”

小马马上恭维道:“看您说的,您年轻时比我辉煌,我要有您的一半就算交好运了。您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心直口快,最大的缺点也是心直口快。心直口快容易得罪人,但也使你赢得了知己朋友。虽然近黄昏,可夕阳无限好。讲业务,讲经验,讲资历,谁能与您比?现在您是厂里唯一的元老派领导,离了您还真不行!”一席话把蒋副厂长说转了,他高兴地拍拍小马的肩,称赞说:“都像你这样理解我就好了!”

这位小马可谓深知失意者心理。一般来说,领导不得志时最怕自己的下属看不起他,对下属的反应很敏感。此时对领导的恭维必须动之以情,对领导的不幸表示出同情心,当然,这种同情心与怜悯不是一回事。如果表达不当,就会被领导视为可怜他,不易让人接受。上例中小马的同情心表露得恰到好处,言辞之中没有说出一个同情的字眼,但字字句句又都微微透着同情的心意,所以在不得志的副厂长看来是一种很有人情味的理解。

作为下属,要认识到,一帆风顺的事毕竟很少,要辩证地看待领导不得志的原因。领导失意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自身的内因,也有的是领导左右不了的外因。对这些原因,尤其是领导自身的弱点和缺点要采取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既能看到其负面影响,又能发挥其积极意义,称赞才显得在理、深刻。上例中的小马就有分析有辩证地评价了副厂长落魄失意的原因:心直口快。一方面指出了容易得罪人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称赞了心直口快的好处。这样的称赞不回避领导的弱点和缺点,实实在在,更能以理服人。

有的领导不得志是临时的挫折,以后还有奋起的机会,作为下属,不要太势利眼,不要人家失意,就否认其当下的价值,乱讲对方的坏话。相反,要抓住领导的优势和现时的作用进行称赞,让领导在失意中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如此,把温暖的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

失势的时候恭维他

心理专家的研究表明,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希望得到同等价值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对于失势的人,他们过惯了前呼后拥、受人追捧的日子,对失去过去荣光的恐惧是无以复加的,这时的他们更会在意别人对他们的态度,这时的每一个问候对他们都是珍贵的,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单位原来的老领导退休了,每次见面后,小张会更主动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并用原来的官职来称呼他:“您好,李局长!”李局长会客气道:“唉,我现在已经退休了,不是你们的局长了。”小张回答:“您在我心目中永远是局长!”听到这话,李局长高兴了:“这小家伙,挺会说话的。怎么样,现在工作还好吧?”“嗯,还好。”小张回答,这时,李局长主动说:“你在这个职位也干了挺长时间,也该升升了。”

后来的一切水到渠成,在一次围棋对弈中,退休的李局长把“小张这小伙子不错,在现在的职位上也干了挺长时间,该升升了”这句话说给了退休的林部长,林部长恰巧是小张直接上司的父亲。“你做部长的,最重要的工作是管理好手下的员工,该提的就得提,不能埋没了人才。比如,那个小张……”在当天晚上的饭桌上,林部长把这样的信息传达给了小张的直接上司。几天后,小张的升职令就下来了。

要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很多失势的人依然有能量,与他来往的多是一些有身份的人,说不定哪次聚会时想起你来,随便推荐一下,对你来说就可能是一个大机遇。

正所谓“门前冷落鞍马稀”,很多人对世态已经看透。他手中有权有势时,宾客盈门,高朋满座,风光无限,当他一旦失势,则门前冷落鞍马稀。在这种世态下,如果有人在他失势时,一如既往地尊重他,相信他一定会记忆深刻,其分量能远远胜于他位高权重时享受到的一切恭维,并且对在这个非常时刻,仍旧站在他身边的人,他会视为真正的“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