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恭维的艺术
2099800000014

第14章 在最适合的时机出手(1)

“一次,我刚做完痔疮手术,见到了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他的第一句话是:‘你仍旧是神采飞扬,气度不凡啊。’听了之后,我的心里厌恶死了。”

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马屁拍到了马蹄上,本想讨好人,却没有落好。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中,人们对他人的话语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承受力。正因为受特殊场合心理的制约,有些话在某些特定环境中说比较好,但有些话说出来就未必得当。同样的一句话,在此说与在彼说的效果就不一样。

很多时候,最极品的恭维,并不见得要有华丽的语言,而只需要恭维者在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面对独特的人使用表达准确的赞美之词。

时机未到时保持沉默

先来看一个故事。

一位勤劳的农民,从自己的菜园中收获了一个大得不得了的南瓜,他又惊又喜,把这个南瓜献给国王。国王一高兴,赐给农民一匹骏马。这件事很快便家喻户晓。一个财主心想:献一个大南瓜,就能得到一匹骏马,如果献一匹骏马,国王会赐给我什么呢?于是财主便向国王献了一匹价值连城的千里马。

国王同样很高兴,吩咐侍臣:“就将那个农民献给我的南瓜,赐予这个献给我骏马的人吧!”结果财主得到了南瓜……

同样是进献,结果却一个喜,一个悲。两者的根本差别在于时机的选择。在最佳时机进献的,获得了“用一个南瓜换取一匹骏马”的收获,在错误时机进献的,落得“用一匹千里马换取一个南瓜”的结果。

如果恭维选错了时机,后果同样是很严重的。在恭维这件事情上,有这样一个经典的笑话。

张总今年40岁,但看起来比较老相。一天,来了一名新员工,在办公室聊天,新员工说张总显得年轻。张总就让他猜猜他的年龄,新员工说:“您也就刚50岁。”张总很失望地摇摇头,新员工连忙问:“那我猜的与您的年龄差几岁呀?”别人说:“10岁。”新员工兴奋地说:“您真显年轻,说您60岁,我还真不信。”

我们可以设想,在这个场景中,张总的尴尬、周围同事的瞠目结舌和得知真相的新员工的窘迫。在战场上,盲目地出击,有时候会落入对方的圈套,同样道理,在你恭维人时,如果不了解情况,就随口乱说,情况很可能会变得更糟。

恭维的话要让人乐于相信和接受,不能愣是把傻孩子说成天才,这样很离谱;也不能俗不可耐,低三下四,糟蹋自己也让别人倒胃口;还不能过白过滥,毫无特点,不动脑子。要想说出有效果的恭维话,一定要首先充分地了解对方,观察对方,以此为基础,才能找到恭维的最佳时机。

在张口说话之前,我们一定要注意了解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才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对于不了解的人,最好先不要深谈。要等你找出他喜欢的是哪一种赞扬,才可进一步交谈。最重要的是,不要随便恭维别人,有的人根本不吃这一套。

很多人之所以无法讲出赞美的话,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去观察对方,找不到可以表达赞美的事实,所以迟迟开不了口。事实上,只要用心观察,一定可以找出值得赞美的地方,哪怕只是因为对方打了一条特殊花色的领带,抹了看起来很有精神的口红,或气色十分爽朗,都值得你表达赞美。接受赞美的一方,会因为你的细心与体贴,觉得温暖而感动!

古语有云“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言多必失,语多伤人”“君子三缄其口”的古训,缄口不言自古就是练达的安身处世之道,因此,如果环境不相宜,时机未到,最好的办法是保持沉默。我们宁可不恭维,也不能乱恭维。

我们总认为善于恭维的人必然口才一流,不过善于倾听的人,则可利用他们的专注来阿谀奉承,倾听也算是有所恭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巡视地方的时候,每当民众发问,他便把麦克风收在怀里,这表示对方话没说完,他绝不插嘴。克林顿倾身靠向说话的人,通常还会把一只耳朵凑向前去,他的眉头专注而深锁,双眼充满感同身受的表情,选民看到总统对自己这般全神贯注,谁不感动?

逆境的时候恭维他

什么人最需要恭维呢?最需要恭维的不是那些早已扬名天下的人,而是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他们自卑感很强,精神长期被压抑,自信心不足,这种人一旦被人真诚地赞美,就有可能使尊严复苏,自尊心、自信心倍增,精神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你是海伦·凯勒的转世。你们都是6月份的生日,婷婷一定是个天才。”在这句赞美之词的鼓励下,周婷婷亦步亦趋地走出了精彩的人生。周婷婷从小失去听力,父亲周弘不忍女儿一生生活在冰冷寂寞的无声世界之中,他一边为女儿四处求医治病,一边对女儿进行语言基础训练。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艰辛与努力终于创造了奇迹,聋哑女儿不但开口说话了,而且与正常儿童一样走进了学校。周婷婷6岁已认识2000个汉字;8岁能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10岁时,她与爸爸共同完成了12万字的童话故事《从哑女到神童》;16岁她以优异的成绩提前学完高中课程,考入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成为中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生;她的毕业论文《聋人如何适应主流社会》被指导教授称赞为“可以成为载册的精品”。大学毕业后,周婷婷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托福考试,并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加劳德特大学“推荐”自己,最终接到校方发出的录取通知书。她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的海伦·凯勒。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心理有一种补偿功能,当某一方面的心理产生缺陷,失去平衡时,可以通过心理补偿的方式进行调节,使心理恢复正常。尽管挫折、失败、逆境都具有两重性,但遭受挫折,身处逆境,总是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时,如果有人能给予温暖的关心、安慰、鼓舞,将有效地熨平他心灵的创伤,减轻痛苦,才能更容易从逆境中走出来。

小学生亮亮是个孤儿,由于没有人照顾,他每天都是脏兮兮地来到学校,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成绩在班上也是倒数第一,老师和同学们都瞧不起他。

当他读到六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换成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她在第一天上课点名时叫到了亮亮,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当同学们都认为老师一定会责骂他的时候,老师却亲切地说:“你在早晨打扫卫生区的时候非常认真,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我们大家给他鼓励好吗?”

老师的赞扬让他非常兴奋,此后,他整个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不但打扫卫生认真,而且也把自己的着装弄得很干净,同学们也开始和他交往了。慢慢地,他有了自信,在学习上也更加刻苦,成绩迅速提高了上去。一句恭维的话,改变了他的一生。

要想快速控制他人,影响他人,你就应在他痛苦时、失意时、惨败时、孤独时,区别于众人,站在他的角度、他的观点上说出真诚的恭维,这样不但能使对方愉悦,还能增强对方的自信心,使得他能够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有动力去改变,最终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