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恭维的艺术
2099800000018

第18章 钻研他的“心事”(1)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某人走在路上,看到一只青蛙,忽然青蛙开口说:“先生,请拍拍我的头,我会变成公主,我会给你一个拥抱。”那人把青蛙捡起来放入口袋,继续走。青蛙又说:“请快拍拍我的头,我愿意永远陪伴你。”那人把青蛙由口袋拿出来看了一下,笑一笑,放回口袋继续走。青蛙又说:“怎么回事,你要怎样才能按着我的要求做呢?”那人把青蛙拿出来,对它说:“我很爱我的妻子,我不会背叛她,但是,有一只会说话的青蛙,好酷。”

这个小故事发人深省,尴尬的青蛙极尽谄媚,以色诱人,却没能打动对方,其根本是它恭维的方向错了。

再看另一则寓言故事。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锁打开了呢?”钥匙笑着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没有人不爱恭维,对方不爱,必定是不爱你恭维的方法和技巧。不了解对方的“心”,搞不清楚对方的心里在想什么,马屁就会拍在马蹄上。

没有人真正不喜欢被恭维

人类的心理活动是非常微妙的,对某些“喜形于色”的人,我们常可以从他们的表情里判断他们的心理活动。比如,他们脸颊的肌肉松弛,神情放松,这代表着他们心情不错,很高兴。不过,也有些人不愿意将内心活动让别人看出来,单从表面上看,就会让人判断失误,这也就为我们的恭维增添了难度。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义正词严地说自己不接受恭维,比如“恭维会让我自满,是在阻碍我进步”之类的话,他们一本正经地对你一次又一次表示愿意接受批评,“批评让我警醒,你一定要多多批评”。这个时候,如果你真的开始批评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莱乃特·安伽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心情愉快。因此,如果你的话让对方感觉到了愉快,那么对方和你的谈话情境也会和谐起来。虽然他让你“毫不客气地直言批评”,但是你真的这样做的话,他心里一定非常不快,表面上未必有所表示,但内心却是十分不悦的,对于你的印象,只有降低,绝不会增进。

比恩·崔西是美国的一位图书推销高手,他曾经说:“善用恭维,我能让任何人买我的图书。”

一天,比恩·崔西到某家公司推销图书,办公室里的员工选了很多书,正要准备付钱,忽然进来一个人,大声道:“这些跟垃圾似的书到处都有,要它们干什么?”崔西正准备向他露一个笑脸,他接着一句话冲了过来:“你别给我推销,也别对我笑,我最受不了你们这些推销员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的作风,我肯定不会要,我保证不会要。”

针对这种断然的拒绝,比恩·崔西不卑不亢,他微笑着,不紧不慢地说:“嗯,您说得很对,您怎么会要这些书呢?明眼人一下子都就看得出来,您是读了很多书的,很有文化素养,很有气质,要是您有弟弟或者妹妹,他们一定会以您为荣为傲,一定会很尊重您的。”

“你怎么知道我有弟弟妹妹?”那位先生有点兴趣了。崔西回答:“当我看到您,您给我的感觉就有一种大哥的风范,我想,谁要是有您这样的哥哥,谁就是上帝最眷顾的人!”

接下来,那人以大哥教导小弟的语气说话,崔西像对大哥那样尊敬地赞美着,两人聊了十多分钟。最后,那位先生以支持崔西这位兄弟工作为由,为他自己的亲弟弟选购了五套书。

随着推销图书经验的日渐丰富,比恩·崔西总结了一条人性定律:没有人不爱被恭维,只有不会恭维别人的人。很多时候,我们说对方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人,我们的恭维攻势很难进入,只能说我们用错了方法,还没有找到他心中最蠢蠢欲动的地方。

众所周知,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别人的恭维并不看好,对“商业领袖、经营奇才”这样的恭维,他总是会淡淡地应对。他是不喜欢被恭维吗?

一位有名的新闻人物弗里德凯里曾对石油大王有过这样的描述。他发现:“这位石油大王,倘若有人称赞他的琐细的家庭经济,他一定会乐不可支。同时,他也很喜欢听人家说他对教会和主日学堂是怎样的热心。”有一次,当弗里德凯里对他说了一两句恭维的话,赞美他向主日学堂里的一群小孩子所发表的谈话时,他立刻变得兴奋起来。

原来,石油大王并不是不喜欢恭维,而是对恭维有独特的癖好。想想也是,“商业领袖”“经营奇才”这样的赞美之词,他早就听腻了,在他看来,这种恭维不仅没有诚意,甚至是愚蠢的。

有这样一则笑话。某人擅长奉承,一日请客,客人到齐后,他挨个问人家是怎么来的。第一位说是坐出租车来的,他大拇指一竖:“潇洒,潇洒!”第二位是个领导,说是亲自开车来的。他惊叹道:“时髦,时髦!”第三位显得不好意思,说是骑自行车来的,他拍着人家的肩头连声称赞:“廉洁,廉洁!”第四位没权也没势,自行车也丢了,说是走着来的,他也面露羡慕:“健康,健康!”第五位见他捧技高超,想难一难他,说是爬着来的,他击掌叫好:“稳当,稳当!”可见,恭维之道没有能不能,只有会不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生活中的人与事,去挖掘他人身上真正的恭维的敏感点,这是我们恭维他人时所必须具有的目光。

让他做VIP,满足他的优越感

人类从来都是在比较中进步的,在比较中自寻烦恼,也在比较中自我安慰,这优越感便是人们自我安慰的良药。大多数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拥有某种优越感,比方说职业优越感,一个月薪上万的人在拿七八百的人面前当然会感觉良好;长相上的优越感,美女都不愿和美女做朋友,因为那样不足以显出她的美来;家庭上的优越感,出身高贵的女人大部分会瞧不上普通家庭的男人。

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第一、最强、最有能力、最漂亮、最优秀等,而真正能追到的却是极少数的人。那么,绝大多数人又怎样来宣泄他们的优越感呢?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别人的恭维。

有一位妻子虚荣心很重,当夫妻商量出席友人婚礼时,她缠着丈夫要买一种昂贵的花帽。此时正值这对夫妻闹经济危机,丈夫自然不肯答应花这笔钱。争吵中,妻子赌气地说:“人家小方和小刘的爱人多大方,早就给自己的夫人买了这种花帽,哪像你,小气鬼!”丈夫没有争论,只是故意夸张地说:“可是,她俩有你这样漂亮吗?我敢说,她们若有你这样美,根本就不用买帽子打扮了,是吗?”妻子一听丈夫的恭维,不觉转怒为笑,一场争吵也随之平息了。

每个人都很重视他在别人眼中的位置,如果你从中给对方制造优越感,让对方感觉受到了不同的待遇,对方会很乐意接受你,并且还会感激你,甚至还希望你再次在某个地方突然出现。

化妆品推销高手,后来的美国化妆品大王玫琳凯在把握住人们的优越感心理,恰如其分地恭维对方上,就有一套。

有一次,她上门去推销化妆品,女主人非常客气地拒绝了她:“对不起,我现在没有钱,等我有钱了再买,你看可以吗?”细心的玫琳凯看到了女主人怀里抱着一条名贵的狗,知道“没有钱购买”只是她拒绝自己的托词。

于是,她微笑着说:“您的小狗真可爱,一看就知道是很名贵的狗。”“没错呀!”女主人来了兴致。“那您一定在这个狗宝宝身上花了不少的钱和精力吧?”玫琳凯眼神崇拜地看着女主人。“对呀,对呀。”女主人开始兴致勃勃地为玫琳凯介绍她为这条狗所花费的钱和精力。

玫琳凯非常专心地听着女主人的介绍,在一个非常适当的时机,她插了话:“太厉害了,能够为名贵的狗花费足够的钱和精力的人,一定不是普通阶层。就像这些化妆品,价钱比较贵,所以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使用得上的,只有那些高收入、高档次的女士,才享用得起。”后面的事很顺利,女主人很高兴地买下了一套化妆品。

让人产生优越感最有效的方法是对于他自傲的事情加以赞美。玫琳凯就是以“名贵的狗”为切入点打开了客户禁闭的心门。

通过满足对方优越感来进行恭维,会自如地影响对方。若对方的优越感被满足了,彼此的距离也就拉近了,双方的好感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给他个机会“传道授业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