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恭维的艺术
2099800000024

第24章 借助第三者的力量(1)

有时,当我们为了博得他人好感,而极力恭维的时候,对方未必就认账。比如,若由自己说出“你看来还那么年轻”这类的话,不免有恭维、奉承之嫌。

如果你担心出现这样的结果的话,那么最好采取间接的恭维方式。比如,换个方法来说:“你真是漂亮,难怪小A一直说你看上去总是那么年轻!”可想而知,对方必然会认为你不是在奉承他,因为大伙儿都这么认为。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是比较公正、实在的。因此,借助第三者的力量,以第三者的口吻来恭维与赞美,更能得到对方的好感和信任。

当众夸他,多在第三者面前说好话

北魏时太武帝拓跋焘很赏识崔浩,聘他为顾问,并称赞他集思广益,敢于进谏。太武帝还命令歌舞乐工作歌舞歌颂有功之臣,说:“智如崔浩,廉如道生。”在一次数百人参加的酒宴上,太武帝指着旁边的崔浩,夸奖道:“你们看这个人纤瘦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但他胸中所怀的却远远超过甲兵之能。朕开始时虽有征讨之意,但思虑犹豫不能决断,前后克敌获捷,都是崔浩引导我至于今天这一步。”

接受皇帝如此盛夸,崔浩能不卖命效忠吗?

实验心理学家指出,在人多的场合,人受到刺激的话,会引发异常的情绪反应。当我们当众恭维一个人的时候,受到赞语的刺激,被恭维者往往会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可能有些人善于掩饰和压抑这种兴奋,但是仔细观察他的嘴角和面部细微的表情变化,还是可以发现这种异常的。

而人脑专家则研究验证了这一事实:人脑会因为外界恭维之语的刺激,而改变和调整对行为的“指挥”。事实上,人脑对于外界反馈有着不同的偏好。人们通过他人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通常积极反馈总是受人欢迎的,消极的、否定的反馈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因此,当众夸人和当众批评,都会影响到其接下来的表现。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恭维深入人心,当众恭维就是一条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想恭维一个人,不方便或者不好意思对他当面说出时,可以在他的朋友或同事面前,适时地赞美一番,这样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很难相处。嫁给了一个男人就等于嫁给他的所有社会关系,这其中,婆婆最为关键。小蓝在结婚当晚,妈妈就告诉她今后一定要学会和婆婆相处,多放下脸面。可是本性难改的她,实在难以在家中张口恭维婆婆。所以婆媳关系一直是客客套套的。

有一次,婆媳俩一起带着宝宝在小区遛弯。王大妈顺口夸宝宝的肚兜好看,小蓝顺口就说了句:“我妈手艺巧,熬了一个夜晚,就赶出了三件呢!”这简单的一句话,流露出了三个关键信息:熬夜说明婆婆很辛苦;赶三件说明婆婆技术高,效率高;“我妈”的自然称呼体现婆媳亲密无间。这一句自然出口的恭维,让婆婆高兴了好几天。自此,小蓝学会了隔三差五地和婆婆一起出行并当众说其好话,婆媳关系由此升温。

南北战争开始时,北方联军连吃败仗。为了扭转局面,林肯大胆起用了一位将军——格兰特。格兰特出身平民,衣着不整,言语粗俗,行为莽撞,最可怕的是他还是个酒鬼。很多下属都要求林肯撤掉格兰特的军职,其理由是他喝酒太多。林肯不仅没有这么做,而且多次当众表扬格兰特说:“格兰特总是打胜仗,要是我知道他喝的是哪种酒,我一定要把那种酒送给别的将军喝。”格兰特没有辜负林肯的信任,为结束南北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证明自己的确是一位能力卓越的将军。后来,他成为了美国第十八任总统。精明的林肯充分利用了当众夸人的非常效应,激发了格兰特的斗志。

这一招,经常为现代领导人所采用。为了激励自己的下属,领导经常在开会的时候,当着众多同事们的面去夸奖某位员工。一般的领导人会旗帜鲜明地直接当众表扬:“今天,我要在此特别表扬一下我们的小王……”而更高明的领导人则会在会议中间看似不经意地当众夸人:“说到这个问题,我就不能不提一下我们的小王为此所作出的贡献……”

在当众恭维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两点:其一,要尽可能表现得自然,态度上要像上述案例中小蓝那样,毫无企图,发自肺腑地陈述一个事实,在技巧上要像高明的领导人那样学会“插播”夸人;其二,要尽可能刷新或者拔高对方的形象,比如格兰特形象糟糕,同事们都颇有微词,林肯的当众恭维等于为其漂白美化。

背后夸他,通过第三者之口传播

我们都知道,背后说人坏话要不得。但是,背后说人好话,却是一种良策。正如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副官布德所言:“背后颂扬别人的优点,比当面恭维更为有效。”将心比心,设想一下,若友人甲告诉你,乙在背后说你如何如何的好,作为被恭维的你能不高兴吗?

当众恭维别人,有时候,自己说着别扭,对方听着脸红。但是,在背后夸人,就可以避免这种尴尬。最重要的是,在第三者、第四者面前夸他,等于扩大了恭维的影响力,而且通过第三者之口传播到被恭维者的耳朵当中,非常安全,有时候加上传播者的美化修饰,可以帮你提升恭维之效果。

比如,在职场,如果我们当着上司和同事的面赞美上司,我们的同事们会认为我们在讨好上司,拍上司的马屁,从而引起周围同事的反感。而且,这种正面的赞美所起到的效果也是不明显的,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相反,如果在上司不在场时,对上司“大力吹捧”一番,而你所说的这些好话,很快会传到上司耳朵里的,那效果可想而知。

于海与同事们闲谈时,随意说了上司几句好话:“王总这人真不错,处事比较公正,对我的帮助很大,能够为这样的人做事,真是一种幸运。”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了王总的耳朵里。王总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感激。而于海的形象,也在王总心里上升了。就连那些“传播者”在传达时,也忍不住对于海夸赞一番:“这个人心胸开阔,人格高尚,难得。”

同理,作为领导,如果经常对下属说一些勉励的话,可能还不能让下属产生太大感触,但当下属有一天从第三者的口中听到了领导对自己的赞赏后,相信一定会深受感动,从而也会更加努力工作,以报答领导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德国历史上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拉拢一位敌视他的议员,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有意识地在官员们面前说那位议员的好话。俾斯麦深晓,那些官员听了自己对议员说的好话后,一定会把自己的话传给那位议员。后来,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父母希望孩子用功读书时,采用整天当面教训孩子的方法,很难获得好的效果,但是,假如孩子从别人嘴里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关心,父母在自己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时,便会产生极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