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恭维的艺术
2099800000025

第25章 借助第三者的力量 (2)

李明上初中后,由于受他父亲去世的影响,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李明妈想方设法帮助他,但是她越是想帮儿子,儿子离她越远,不愿和她沟通。李明学期结束时,成绩单上显示他已经缺课25次,还有四门考试不及格。这样的成绩预示着他极有可能连初中都毕不了业。李明妈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带他到学校的心理老师那里去咨询,软硬兼施,威胁,苦口婆心地劝他甚至乞求他,但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李明依然我行我素。

一天,正在上班的李明妈接到一个自称是李明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的电话。老师说:“我想和你谈谈李明缺课的情况。”李明妈当时就像找到了救星一样,坦率地把自己对李明的爱,对他在学校里的表现所产生的无奈,各种苦恼和悲哀,毫无保留地统统向这个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一吐为快。

一年过去了,李明升上了高中,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介绍了他从差生向优生的转变过程,还夸奖李明妈教子有方。回家的路上,李明对妈妈说:“谢谢你,妈妈!要不是我们心理辅导老师跟我说,我还不知道原来你一直以我为荣呢!我一直以为我逃课和考试不及格,你肯定对我失望透顶了呢!”

原来,心理辅导老师把李明妈的一堆抱怨,偷换为夸奖之词,使得李明因为感动而奋发学习。李明妈的苦口婆心,不如心理辅导老师的几句转述。

所以说,通过第三者无意间转达的赞扬,不但能使对方感到愉快,同时也是融洽与那个人关系的最好的方法。

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史湘云、薛宝钗一起劝宝玉好好学习,以后做官,宝玉对此大为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袭人赞美黛玉说:“林姑娘从来就没有说过这样的浑账话!要是她也说这些浑账话,我早就和她生分了。”

恰巧黛玉此时走到窗下,听到了宝玉对自己的赞美,“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之后宝玉和黛玉二人互诉衷肠,感情倍增。在黛玉看来,宝玉是在背后赞美自己的,而且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赞美就不是刻意的。如果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样的好话,生性多疑的黛玉可能会认为宝玉是在讨好她或打趣她。

由以上各个案例可见,背后说别人好话要比当面恭维别人效果明显好得多。你完全不用担心你所赞美的人会听不到你的赞美,相反,你对对方背后的赞美,很容易就会传到对方的耳朵里,对方也会因此对你另眼相待。

现实就是这么奇妙:如果我们当面说别人好话,说得不当可能会被认为我们在奉承他,讨好他;然而在背后说这些相同的好话时,被恭维者就容易接受我们的恭维之词,也容易领情。

利用“传言”的力量,转个三四手赞美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第三者”所说的话较具客观性,较为公正。因此,我们可以针对这种心理,借助于第三个人的传言,来代替我们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此来批评或劝诫他人,容易得到对方的理解。以此来赞美或安慰他人,也容易获取对方的信任,而且更重要的是帮我们打开了“开口”的“突破口”。

比如,有时我们为了博得他人的好感,往往会赞美别人一番,但自己直接说“你真聪明”“你的智商高得惊人”之类的话,不免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觉得是在奉承、讨好。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如“老李经常与我谈起你,说你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一直佩服你脑子灵活,果真名不虚传!”这样,对方必会认为此言是真话,会非常高兴,并主动与你联络感情,使交往得以顺利进行。

“我那天碰到东东,她说她觉得你是我们组最漂亮、最好的人!”一起唱歌一个礼拜之后,小燕这样告诉坐在她旁边的霞霞。先不论东东是否这样说过,就是她没说过,在霞霞突发奇想找东东核实的时候,只要东东是个略懂人情世故的人,她就不会否认。总之,因为这句转告的话,让三个人的关系都亲近起来,每个人都开心,没有人受到伤害。

某位中国台湾地区知名主持人对这种转手的赞美很是认可:“我的主持工作,使我一定会遇到很多我不熟的人。我如果遇到闽南语长寿连续剧的老婆婆女主角,硬要说我是她的粉丝,她听了也不会信,说不定老婆婆还觉得我很虚伪。但我如果是用转述别人赞美的方式,说:我们大楼有一位阿公,觉得你是整出戏里最有气质的一个女生,那老婆婆女主角才听得进去吧。”

传达第三者的赞赏,不但能避免尴尬,而且会得到双方的好感,正如前面那位主持人所说:“就算是转个三四手的赞美,我也一定乐于转达的。因为这样做实在会让听的人很高兴,气氛会很好,而且听起来,比你自己一味说一些空洞的赞美,要可信得多了。”

善用权威和名人增加恭维的分量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景:你在与别人争论某个问题时,分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就是不能说服对方,有时还会被对方“驳”得哑口无言。而如果添加一些权威成分,则很容易就能争取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

每个人都会有几个令他佩服的人,如果我们自己人微言轻,赞美他人没有分量,那么,我们就应该找到对方崇拜的人,借他们的口来赞美,对方一定会欣然接受。

小辛读研究生期间,有一个师妹叫晓菊,刚入学时,她因为自己来自一所普通的师范学院而缺乏自信,与来自名牌大学的同学比多少有些自卑,小辛尝试着从各个角度用各种办法给她讲自信、自尊、自强的道理,但是效果都不理想。后来,小辛找她谈心,并对她说:“咱们导师对我说了,说你的作业很认真,思想有深度,思维很敏捷,是一个好苗子,导师正是看中了你的这一点才把你收入门下的。”晓菊听后很高兴,觉得自己在导师的心目中是个有出息有前途的女孩。从此以后,晓菊从自卑中走了出来,更加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三年竟发表了十多篇论文。

上面的案例是借用权威说过的话,很多时候,这种话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如果自己编造的话,则会大大影响恭维的效果,甚至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退后一步,通过把对方与他喜欢的名人放在一起类比,那么效果一样会很好。

有一次,在展览会上阿南遇到了一位女台商,这位女台商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总是高昂着头不爱理人。阿南硬着头皮走过去,和她热情地打招呼,交换名片,拿过来一看,她叫林静玉,便立刻说道:“林小姐,你这名字起得好。”女台商很诧异:“我的名字有什么好?”阿南说:“你看,林静玉,跟林黛玉就差一个字,比她还文静,其实你长得也像台湾的一位电影明星。”女台商兴趣大增,接着问:“我像谁?”阿南认真地回答:“特别像林青霞。”“哎呀,还真有不少人说我像林青霞呢。”女台商高兴地接受了阿南的判断。这时,阿南说出了关键的能够彰显其聪明才智的一句话:“你们林家怎么尽出美女呀!”听后,对方一改傲慢的面孔,咯咯地笑个不停。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彼此成功地合作过许多项目。

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总结的有效说服别人的六项原理,其中一条就是权威原理,即人们都愿意听从专家的意见。美国的格林斯潘打个喷嚏,世界上的股市也会为之震荡,可见权威就有权威的不同凡响之处,他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人们施加某种影响,无形地操纵别人的行为。在恭维别人时,巧借权威将有力地增强你恭维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