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恭维的艺术
2099800000026

第26章 借助第三者的力量(3)

把别人对你的赞扬引到对方身上

好的东西,每个人都喜欢,越是好吃的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职场中,如果你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一些赞扬,却舍不得把这份荣耀分给身边的人,而是独占,那后果是很严重的。

老梅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并担任该社下属的一个杂志的主编。平时在单位里上上下下关系都不错,而且他还很有才气,工作之余经常写点东西。有一次,他主编的杂志在一次评选中获了大奖,他感到荣耀无比,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与成就,同事们当然也向他祝贺。但过了一个月,他却失去了往日的笑容。他发现单位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属下,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和他过不去,并处处回避他。

过了一段时间,他才发现,他犯了“独享荣耀”的错误。就事论事,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主编的贡献当然很大,但这也离不开其他人的努力,其他人也应该分享这份荣誉,而现在自己“独享荣耀”,当然会使其他的同事内心不舒服。

要是你有远大的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成绩的获得你究竟占了多少,而应大方地把功劳让给你身边的人,特别是你的上级。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上级脸上也光彩,以后,少不了再给你更多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否则,如果只会打眼前的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身边的人,将来一定会吃亏。

中国人在讲自己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套话:成绩的取得,是领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忌恨。

在这方面,恭维高手韦小宝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鹿鼎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韦小宝与康熙一块擒住了鳌拜,索额图细细打量着小桂子,说道:“小公公,你今日护驾之功,可当真不小啊。”小桂子道:“那是皇上的福气,咱们做奴才的有什么功劳?”康熙见韦小宝并不居功,对适才这番激斗更只字不提,甚感喜欢,暗想自己亲自出手在鳌拜背上插一刀,此事如果传了出去,颇失人君风度,又想:“小桂子今天的功大得无以复加,可说是救了我的性命,可惜他是个太监,无论我怎么提拔,也总是个太监。祖宗定下严规,不许太监干政,看来只有多赏他些银子了。”

如果韦小宝没有那句“是皇上的福气”,他又怎能激发康熙的愧疚心,又怎能得到康熙这么多好处呢?

因此,在职场中,你切记不要指望能坐到你上司的头上,因为能提拔你的只会是你的上司。将上司的名字挂在嘴边,将荣耀全部归于他,尤其是与他的上司同行的时候,提到他的功劳与苦劳,这些表扬将最终传到他的耳边。

换一个角度,作为上司,如果能够把赞美之词让给下属的话,下属一定会更加全心全意地为你奉献力量。

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的钢铁大王,他白手起家,既无资本,又无钢铁专业知识和技术,却成为举世闻名的钢铁巨子,这其中充满着神奇的色彩,使许多人迷惑不解。有一次,一位记者好不容易才令卡内基接受采访,他迫不及待地劈头问:“您的钢铁事业的成就是公认的,您一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炼钢专家吧?”卡内基哈哈大笑地回答:“记者先生,您错了,炼钢学识比我强的,在我们公司就有200多位呢!”记者诧异道:“那为什么您是钢铁大王?您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卡内基说:“因为我知道如何鼓励他们,使他们能发挥所长为公司效力。”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卡内基从不自命为“炼钢专家”,这样才激发了无数专家“重要人物”的感觉,使得他们能尽心尽力为其效力。试想,如果领导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专家”的话,下属难免会产生自卑感,他们会想着一切听从领导的指挥,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一个企业的发展肯定是有限的。

在职业生涯中,最圆滑的处世之道就是当你的工作和事业有了成就时,千万记得不要独自享受荣耀。要让自己拥有团队意识,摒弃“自视清高”的作风,换之“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职业意识,要谦虚谨慎地与他人分享,感谢他人。只要注意到这一点,你获得的荣耀就会助你更上一层楼,你的人际关系也将更进一步。

要知道,如果大大方方地和同事分享功劳,一方面可以做个顺水人情;另一方面也会让周围的人认为你很懂得搞好人际关系,会更加喜欢你。不过,要注意的是,卖这份人情的手法必须做得干净利落,不可矫揉造作,更不可对同事抱着“施恩”的态度,或希望下次有机会讨回这份人情。所谓放长线,钓大鱼,将目光放远才是上策。

否定第三者,凸显对方

人人都有攀比心理,比如,女人结婚前,比较谁的衣服漂亮,比较谁的身材好;结婚后,比较谁的房子大,比较谁的钻戒亮,比较谁的老公好;生孩子后,又开始比较谁的孩子聪明、听话,有出息;再过几年,又开始比较,谁的媳妇孝顺,谁的孙子乖巧。男人也不能免俗,谁的工作好,谁的老婆漂亮,谁的房子大,谁的车子贵,这些都可以拿来大比特比。利用人们的攀比心理,在恭维对方时,找到一个实力相当的第三者作为参照物,通过否定第三者,凸显对方,对方一定会很高兴。

1991年,赵忠祥开始与杨澜“老少配”主持《正大综艺》,当时很多朋友包括赵忠祥自己都担心在《动物世界》这个节目里常常表现出的“赵氏幽默”在《正大综艺》行不通,结果,两期节目之后,效果非常好,赢得了一片喝彩,赵忠祥获得了来自各方的赞美,可是他对姜昆夫人的称赞格外的记忆深刻,姜昆的夫人只说了四个字:“比姜昆强。”原来,赵忠祥当时主持《正大综艺》是接棒姜昆,姜昆在主持《正大综艺》一年后,因公务繁忙而离开了栏目组。姜昆夫人的一句“比姜昆强”,通过跟姜昆的对比,充分表达了对赵忠祥水平的认可和赞赏,难怪赵忠祥会记忆深刻。

对比性的赞美能满足对方的攀比心理,在类似的对比中,对方能更清楚、更全面地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一句是“我对人人都赞赏,你也不例外”,另一句是“我很少佩服别人,你是例外”。哪句话更中听?答案必定是后者。前者在肯定别人的同时也肯定了你,但不如后者先把别人压低(别人不在场,也不会得罪人),再单独把你捧起来,于是,让你有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