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百喻经故事全集
21091400000021

第21章 .人说王纵暴喻

原文:

昔有一人,说王过罪,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政无理。”

王闻是语,即大嗔恚,竟不究悉谁作此语。信傍佞人,捉一贤臣,仰使剥脊,取百两肉。

有人证明此无是语,王心便悔,索千两肉,用为补脊。

夜中呻唤,甚大苦恼。王闻其声,问言:“何以苦恼?取汝百两,十倍与汝。意不足耶?何故苦恼?”

傍人答言:“大王,如截子头,虽得千头,不免子死。虽十倍得肉,不免苦痛。”

愚人亦尔。不畏后世,贪得现乐,苦切众生,调发百姓,多得财物,望得减罪而得福报。譬如彼王,剥人之脊,取人之肉,以余肉补,望使不痛,无有是处。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议论国王的过失和罪恶,他这样说:“国王非常暴虐,治理朝政没有方法。”

国王听到这话,大为恼怒,竟然不追查到底是谁说的这句话,而只听信身边惯于阿谀奉承的小人挑唆,把一位贤德的大臣捉起来,下令从他的脊背上割下一百两肉。

后来有人证明此位贤臣没有说过那些话。国王心里非常后悔,命令用一千两肉为这位大臣修补脊背。

这位大臣在夜里呻吟不止,伤痛难忍。国王听到他的声音,就去问他:“你为什么还这样痛苦呢?我割了你一百两肉,已经用十倍数量的肉还给了你,你还不满足吗?为何还这样痛苦呢?”

旁边的人回答:“大王如果砍掉臣子的头,即使给一千颗头来作为补偿,也不能使这个人死而复生;“大臣虽然得到十倍的肉补偿,但是仍然免不去他身上的痛苦。”

愚蠢的人也是这样,不顾后果,只贪图眼前快乐,把痛苦推向大家,支配百姓,掠夺财物,还希望用这些消除以前的罪孽,从而得到好的报应。这就好比国王割下别人脊背上的肉,用别的肉来补救一样,希望使人不痛苦,是办不到的。

智慧锦囊: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人做事要学会三思而后行,或慎思而行。生活中一旦出现了错误,想要弥补往往并不容易,因为此时此刻的觉悟,已无法使彼时彼刻的时光倒转。

所以,我们必须要遵守一条粗中有细的规则。这里的粗,是指做人要有虎劲,一定要肯干,敢干;一定要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抓住机会磨炼自己,不论做什么事情,不能怕出错,不能怕出丑,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那么什么都学不到,什么都做不好!就算是做错了,那么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经验,为下次成功垫下基础!

而细,则指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卤莽,不能虎过了头,要外圆内方,全面考虑,均衡得失,做出掷地有声的决定!

要想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还需要多听听别人的忠告,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时时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以喻引事: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燮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着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有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几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才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