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珏山
21108500000004

第4章 我见珏山多妩媚

秀美的风光、悠久的历史、灵异的宗教、辉煌的建筑齐集于珏山;年年岁岁,河光山色深情缱绻(qiǎnquǎn)地渲染、滋润着珏山;古往今来,盛衰兴替每时每刻都在影响、雕凿着珏山。无论是造物者,还是建设者,如无所不能的大匠,始终青睐珏山,将这方得天独厚的山水绝胜营造成了每一株草木都散发着激情,每一块山石都蕴含着生机,每一条小径都流动着旋律的灵瑞圣境。珏山,因此被誉为“晋魏河山第一奇”,成了泽州境内开发最早的名胜之区。

一级级的台阶慢慢从脚下离去,连缀成身后连绵上升的路,把人们缓缓送入了珏山的怀抱。登高临下,幽然深远,壁立千仞,回望山下,曾经走过的公路已在极目处,只有一条线的模样,而远山在云雾迷朦间影影绰绰。这个时候终于领悟到了中国丹青山水画的真谛,原来竟是这样!尤其看到裸露的崖石,有青碧色的、有灰白色的、有深褐色的,原来真的存在这样真实的景色,本以为中国丹青山水画是建立在想当然的美化理想之中,只是为了画面的绚丽多彩,不想,现实中竟然真有实景、实物、实色的存在,令人大开眼界。

珏山之势首为险,其主峰(东顶)海拔973米,这在太行山尽处的崇山峻岭间,虽难称鹤立,却也是独秀。驻足山脚,看山势壁立千仞,怪石嶙峋,峥嵘嵯峨(cuóé,山势高峻),势不能攀。据说古人在山顶修建庙宇时,砖石用料都是靠山羊驮上去的。

登珏山,自古一径。由山之西南而入,山路曲折蜿蜒,径随坡势,陡缓无定,宽窄不一。径旁林木葱郁,偶有野花错杂。上行百米,山渐陡,人渐累,步渐慢,面渐潮,心渐紧。东汉马第伯登泰山后曾作文曰:“……初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燋,五六步一休。蹀蹀据顿,地不避湿暗。前有燥地,目视而两脚不随。……”“目视而两脚不随”,用在这里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这是过去从山脚到一天门之间的行程。一天门建于山腰,人们往往走过这一登山序幕,精力便耗尽大半,须得休憩个把时辰,方能继续攀进主题。为了减轻游人之累,提高游览质量,前些年,景区修筑了由山脚到黑虎殿之下(即今停车场)的旅游公路,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体力。

其实,就算现在由停车场始登,险峻与劳顿也是必然的。珏山之险,从一天门开始,愈加显现。石阶天梯,几乎是垂直而上,游人攀登,必须借助两边自上而下沿石阶垂着的粗铁索,后面的人仰头看见前面人的脚底,前面的人多数不敢回头,就算敢,也是只看见后面人的头顶。身侧千尺崖悬,脚下百级石磴,举步维艰。偶见年长者、年幼者,或身体趴匍,手脚并用,一点点地向上攀爬,或者是坐在台阶上,小心翼翼,一点点地向下挪动。就连平素里调皮捣蛋的轻狂少年,于此处,也不再张扬,不再气盛,老实了许多。时见有人停下来歇脚、留影、远望,也算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到了二天门,360余级石阶已在身下。三天门就在不远的上方,摩云接天,气势雄伟,中间隔着的,却还有同样陡峻的重重石阶。继续吧,走吧,有道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如今,在后山又建了复道。自此,游珏山,再不必原路折返,增加了景区的进入性和观赏性。

过三天门东折而行数十米,便到了珏山西顶。站在山巅,环顾四周,高旷清远,远山似海,近山如臣,千山俯首,造型万千。在山脚下,我们是感慨和赞叹山的巍峨;站在山顶上俯视群山,我们是感慨和赞叹山的博大和幽远。

顶峰虽没有了上山时的险峻与陡峭,道路也较为平坦,但也是蜿蜒曲折的。出西顶麒麟门(即南天门),沿太子坡下行约百米,便到了过月亭,这里是珏山双峰的中间位置,相传,“珏山吐月”中的月亮就是从这里托出的。过月亭再往东,就到了珏山的东顶,即正顶,是珏山的最高处。

珏山最险要的地方——舍身崖便位于东顶之巅,危崖悬空,陡峭如削,站在崖边,悚(sǒng)目惊心。中国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副省长、著名作家张平到此观后,曾感而作诗一首:

舍身崖上听舍身,

惊煞吾辈读书人。

含羞忍辱为贫困,

感天动地民族魂!

险峻其次,便是珏山之奇。

双峰对峙,乃为奇一。

晋城人俗称珏山为“角山”,本以为这是方言土语读“珏”之讹,实则不然,《泽州府志·山川》记载:“珏山,县东南40公里,两山玉立,若山角然,故又名角山。”清嘉庆四年(1799年)《重修头天门灵官殿碑记》中亦云:“以其形如山角也,故名曰角山。”将双峰比作山之角,甚是形象。其挺拔高耸的气势浑然天就,若兽角竖立,直插云端,上指苍穹,使周围众山脉不禁色失气散。

龟蛇相应,乃为奇二。

环绕珏山四周,有形象酷肖的龟、蛇二山,是珏山的重要景点。

龟山实际上并非山,站在半山腰的凝灵亭(也称望龟亭)朝东北方向观看,可见在珏山主峰北坡,卧伏着一龟状形山包,这便是龟山。斑斓怪石跌宕而成的龟首、龟颈,一副昂首翘望、吃力攀爬之姿,好似一位虔诚的朝圣者。其形态逼真,令人叫绝,可谓天工造物之神奇。

站在珏山主峰视线开阔的地点向南望去,群山逶迤(wéiyí)而来,许多高高低低的峰岭山脊连成一线,酷似一条蜿蜒徐行的巨蛇,便是蛇山。蛇山深处,不仅有岩溶地貌、峡谷等景观,还有丰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专家认为它是“反映太行山新构造抬升,即我国地势第一台阶活动历史的具有全国意义的地质事件的地质遗迹”。目前,地质工作者又在这里发现了奥陶系珊瑚化石,这是山西首次在奥陶系地层中发现珊瑚化石。

《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珏山主奉真武大帝,周边又有自然形成的龟、蛇二山应景,道家文化融入了自然景观,更增添了珏山道场神秘灵异的色彩。

自珏山主峰西望,可见一山,形如巨象,象眼、象鼻,活灵活现,人们便名之为象山。狮山却在珏山主峰上,自西顶的太子坡石平台东望,便可看到一头威猛的狮子形象,正顶修建在狮头上,南顶修在狮尾上。

山石本无意,造物亦无心,何以托神兽之形貌,盖自然之玄机。立于珏山之巅,观诸山起伏,念人世沧桑,心底暗自惊叹!

翠屏壁立,乃为奇三。

于珏山停车场回首西南而望,一峰拔地而起,危崖耸峙,如刀削斧劈而成,且巅峦葱茏,似屏若障,便是翠屏峰。翠屏峰面珏山而立,恰如天然屏风、照壁,照壁当户以作屏障,山峰亦如其然,可叹造化之神奇。有诗曰:“谁持诸神剑,削出翠屏山。不特双峰秀,忽仰此峰悬。”

珏山吐月,乃为奇四。

相传,每年八月中秋之夜,置身于青莲寺款月亭仰首观望,可见硕圆亮丽的一轮满月自珏山双峰间突涌而出,如水似银的月光下,珏山愈发地光亮鲜灵。“月雾朦胧山更幽”,月色中,山清水明,银辉满谷,古乐之音,耳际萦绕。仰望秋夜之繁星,倾听山林之松涛,俯视丹水之凌波,不觉神清气爽,实乃人生之雅兴也。这一绝美奇观,古人谓之“珏山吐月”、“双峰捧月”,并有“珏山月、天下奇”之美誉。

如果你有幸看到珏山的日出,那又自是另外一番景象,乃为奇五。

朝阳于山海间喷薄而出,火辣辣,热情万丈,顷刻间就将整个珏山以及周围的一切收服了,全然不同于夜月的柔情。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景,一阴一阳,一柔一刚,阴阳合一,刚柔相济,正是道家的理念。

珏山之美,是恒远的,凭你什么时候与它邂逅,总是会令你惊叹,让你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