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珏山
21108500000006

第6章 珏山夜景美轮美奂

这里的夜景远离了都市的喧嚣,显得更加恬静与优美,湛蓝的天空下,五颜六色的灯光装扮着珏山,宛如仙山琼阁、海上蓬莱。游览珏山,神秘的塑像在脑海中渐渐呈现,或曾想琼阁中的神仙,恍然于天外,穿梭于太空,这是心中无法释怀的美妙。

珏山如果白天是碧玉的话,那么晚上就是一块墨玉,镶嵌在山的轮廓之外的五颜六色的灯光,既是对珏山的装点,也是珏山向世人昭示她的美轮美奂。

于2011年完成的音乐喷泉为夜景注入了新的活动,使枯燥的游山看庙,多了一项玩水的乐趣。夜景下的音乐喷泉更加无与伦比,成为市民消夏避暑的首选目的地。

太行江南——蕴月湾

在珏山景区的东南两公里处,有一段迷人的丹河峡谷叫做蕴月湾。

珏山自古以赏月为名,这段峡谷居于珏山东南,为蕴月之地,故名蕴月湾。沿月波小径逐级而下,一路走来,野花芬芳,藏匿于绿树间的清风亭若隐若现。伫立清风亭外,忽觉东西南北皆有清风徐来。时值春日,脸颊或有凉爽之感,还有微暖之意,不禁想起“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前行不远,便听到涛涛的丹河流水声。脚步越是前行,水声越是加大,峡谷也越是幽深。行至谷底,眼界豁然开朗,潺潺流水现于眼前,奇松、怪石、垂柳、毛竹洒落于河滩,偶有溪流从石缝间流出,弯身掬一捧水,送至口中长吁一口气,体味沁人心脾之感。跨河有天石、曲水二桥,天石取义天落巨石,连索为桥。过曲水桥,月觞(shāng,古代称酒杯)亭中小憩(qì,休息),卧于美人靠,闭目之外涛声不绝,树枝阑珊(lánshān)间有“卧涛”二字,实为锦上添花、天作意境。上步月栈道,河水平缓如镜,遥想月圆之夜,月影河中,月随步动,步随月行,步步生月,此等仙境也应在天宫。须在夏日,跣(xiǎn)足于河中,或溯流而上,或沿河而下,三五成群,打水嬉戏,儿时乐趣追忆于此。蕴月湾赋者为晋城市诗词前辈柏老夫子所撰,书法大家李氏家琪所书,均体现当地诗词、书法之巅峰佳作,必将传之于后世。蕴月湾赋全文三百余字,摩崖刊刻于数百平方的巨型石壁之上,鎏金大字一尺见方,为国内罕见的巨型摩崖石刻。

观赋后,沿月华小径逐级而上登至谷顶,回望蕴月湾,群山苍茫,残阳如血,丹河似金色的飘带沿东南而去。

天池遗梦

珏山之东有山曰天池岭,与珏山一脉相承,岭上地势平坦,为天然灌木所覆盖,自然植被繁茂,大气、土壤、水源均保存完好,极限最高气温24度,气候宜人,环境秀美,是人们夏季理想的避暑胜地。

明成化版《山西通志·山川》:“天池岭,在泽州东三十七里,其巅石崖壁立如城,南北二石门中,可容千人,昔尝设寨避兵。”至今山顶仍有山寨石城遗迹。

据说,《水浒全传》第九十三回“李逵梦游天池岭”故事里李逵梦中的那个“天池岭”便是此山。

话说宋江打下盖城后,在宜春园大摆庆功宴,李逵喝得酩酊大醉,酣睡中得一梦。李逵梦中“行到山前,只见山坳里走出一个人来,头戴折角头巾,身穿淡黄道袍,迎上前来笑道:‘将军要闲步时,转过此山,是有得意处。’李逵道:‘大哥,这个山名叫做什么?’那秀士道:‘此山唤作天池岭,将军闲玩回来,仍到此处相会。’”李逵于返回时复遇秀士,并获授“要夷田虎族,须谐琼失镞(zú)”十字真诀,后依此计宋江果破田虎。

文学家笔下的故事是真是假,且不去细究,何况还只是梦境。不过天池岭上的古寨却是真真切切的历史存在,其军事地位可见一斑。

丹水流波

丹水,即丹河,古称源源水、源漳水、源泽水、泫水,晋城市境内的第二大河,为沁河支流。发源于高平市赵庄丹朱岭,流经高平市的寺庄、城关、米山、河西,泽州县的鲁村、北义城、高都、水东、金村、柳树口、南河西等乡镇,入河南省后注入沁河。全长1215公里,沿途有众多支流汇入。因发源于丹朱岭故名丹水。古说为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白起坑杀赵兵四十万,河水被血染红而得名。

郦道元《水经注》云:“丹水源出上党高都县故城东北的山冈下,俗称源源水。”《山海经》说:“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入河。”

(丹水)南又迳硤(xiá)石、珏山两山间。硤石山径曲折,由高而下数步一转,巨石谽岈(hānyá),左右腾攫(jué),绿草蒙茸,冬夏不变。五里至‘别有天’,见青莲寺梵宇瑶宫,如桃源隔世矣。与珏山遥对,丹水迳其中过此,高岸接天,兽迹不交,峡束水急,一泻千里矣。(清乾隆版《凤台县志·山川》)

我们常说山水、山水,以山水来代表自然风光,诸如什么山明水秀、青山碧水、山穷水复……山与水总是相随而现,正所谓有山无水失灵魅,有水无山缺厚重。当然,珏山是幸运的,它有丹河在日日厮守,丹河也是幸运的,它有珏山作昼夜依靠。

唐穆宗时,丞相元稹回故里渡丹水,写下了《西归渡丹河》一诗:

今朝西渡丹河水,

心寄丹河无限愁。

共到庄前竹园下,

殷勤围绕故山流。

丹河自山那边来,越山谷,过沟峡,它一路跌宕,一路曲折,百转千回,浩浩荡荡,顺山走势,或疾或缓,其水清漪,其波迷蒙,汇流于这珏山、硖石夹峙的峡谷之中,遂成就一番别样风情。供人欣赏,供人品咂。

古人云:“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您别说,这丹河呀,还果真有龙。

据《凤台县志》记载:“(金)皇统三年三月戊子,五龙见於丹水。”为表纪念,旧时曾于“五龙见丹水”之畔(即今丹河珏山下段郭壁附近)建五龙宫,以祀神灵。今毁之,改建提水站,甚憾。

青龙潭,又叫黑龙潭、瞎龙潭,是丹水流至翠屏山下的一处深潭,潭面约1.5万平方米,与珏山、翠屏形成了和谐的山水景致。传说是女娲战康回时,康回双眼被射瞎而落水之潭。潭西象鼻山岩上的圣母泉,状如天然淋浴,均匀向下喷洒,无论旱涝,从不间断,若值寒冬之季,更是形成天然的冰瀑,凝琼固脂,冰清玉洁。潭中有一情人岛,弯环紧锁,形貌奇绝,是一处美不胜收的幽境。情人岛往西,象鼻山尾部即是小珏山,此山双峰尖耸,酷肖珏山,给人以鬼斧神工之感。在青龙潭的出口处,有双龟锁丹景观,两块分属翠屏、象鼻山的巨石,形如神龟,各居丹水一岸,相向而卧,似欲将丹水就此挽留,又像在水中嬉戏相逗。

没有文化的山水,难免显得单调,没有历史的风景,往往流于苍白,珏山实在是一处兼得天工造化与人文雕琢双重恩宠的风景名胜。它虽成于自然,但却不仅仅是以自然的秀色以媚众,而是充满了极浓厚的人文色彩。

多少年前,山奇水秀的珏山引来了几位道人,他们栖息山林,辟道场,建庙宇,这些作为在经历了许多年后,便成了名胜古迹,这是一种多么神圣的延续。依山而建的各式建筑,都是临险而筑,因地设施,千变万化,远望凌空入云,殿角飞檐于绿树林木间若隐若现,金碧错彩直与日月炫辉,给人以仙山琼阁、海市蜃楼之憧憬。

道家借景为用,借助多种奇异的自然风光,以烘托出庄严威武、神秘玄妙的道教建筑风格。同时,反过来又给自然风光增添了更多奇异的色彩,以至被进而渲染成了“仙山”、“圣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