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样跟孩子谈钱
21117900000031

第31章 认识形形色色的钱

有一位家长曾经说过她教育孩子的经验,她说:

“我第一次让孩子自己买东西是在孩子幼儿园大班的时候,那天,我给他1元钱,让他帮我买盐。虽然一开始有点害怕,不太敢去,但经过鼓励,还是去了,结果非常成功,我大大表扬了他。之后时常让他独自去楼下买点料酒、酱油之类,并时常鼓励他,还告诉他小店的老板是不会欺负孩子的,找错了钱也不要紧之类。

“后来,我慢慢教会他认识货币单位。到上小学一年级时,他学会了分、角、元后,我让他独自去超市买一些不超过10元钱的学习用品,回家让他向我报账,一般都能把用掉的钱和找回的钱对上号。

“慢慢地,我发现他的购物能力越来越强了,我就放手让他帮我买些生活用品。学会了用钱买东西后,他花钱的欲望就强烈了。这时,我就教育他要养成节俭的习惯,并告诉他爸妈挣钱不容易。现在,我们会定期给他少量的零用钱,让他自己安排,买些学习用品和零食。并让他把多余的钱存起来,积少成多,然后用这些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就是不特意教,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地受到影响,与其让他们困惑还不如及早地加以正确引导。

现在的孩子又很聪明,而且他们在小小的年纪就有自己的零花钱让自己支配,更有的孩子还要要面额大的纸币而不要小而圆的1角或5角硬币。有时候还要和大人要钱花。

其实你不教孩子认识钱他们也会在现在的环境下受到影响,那么还不如及早地加以正确地引导孩子认识钱。

一般的时候3岁的孩子能够分清纸币和硬币,4岁的孩子能够知道钱可以买东西,5岁的孩子可以弄清楚每个硬币是多少,当孩子长到6岁时,他们就有一些数字的概念了,可以数清一些小数目的钱了,有的孩子还知道元等于几角,5元等于几个1元,到7岁的时候他们可以看清超市里的商品的标价了,而且他们也有了用钱的能力,知道了用钱可以买东西,他们会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小商品了。

小周外甥女今年就7岁了,给她报的特长班是她自己坐车去,回来的时候要从超市里面过,每次她都要从里面买东西才出来,好像成习惯了一样。

小周还在她家住的时候,孩子吃的没有了,正好那天外甥女要去学画画,说让她给捎回来吧,告诉她买什么牌子的,各买多少,买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她就去了,当她中午回来的时候,一进门就嚷:“我回来了,你们看看我拿的是什么?”

大家一看,哇,真行啊,她把大家说的东西都买了回来,而且牌子也没有错,然后她就讲她是怎么找那个牌子的食品的,最后终于被她找到了,然后就买了东西出来赶公共汽车,这么顺利,她当然高兴了,她把东西买回来了,大家也当然要表扬一下了,要鼓励孩子嘛。

看来让孩子认识钱也是有好处的,虽然不是特意教孩子的,但是孩子既然接触到了,那就正确地引导一下比较好,孩子也容易接受,但是也不能乱给孩子钱花,一定要有目的才行。

对孩子进行认识“钱”的教育宜早不宜迟。对于3~8岁的孩子了解钱的知识有个步骤可供参考:

3岁的孩子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的孩子让他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钱;6岁时能够数清一定数目的钱;7岁时能够看懂商店里商品的标价;8岁时能够懂得货币交换,买自己喜欢的小商品。

父母可为孩子准备两个储蓄罐,把平时不用的钱,1角、5角等钱币投入第一个储蓄罐,积到一定数目的时候,把零钱取出来,同孩子一起到商店买一点小商品,让他初步涉及货币交换的道理。也可把孩子的压岁钱和每个月大人给的零花钱投入第二个储蓄罐,作为短期储蓄。等储蓄到一定数目后用于购买较为贵重一点的物品或交纳学费,支援希望工程或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等,但在动用这笔钱时,要尊重孩子,让孩子明白动用这些钱去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逐步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念。

有一位家长说过他的故事,非常好,他说:

“我的孩子对金钱没有具体的概念。他自己用10元钱买本花哨的小本子,觉得那是笔大数目了。如果我额外奖励他10元钱,他会兴奋地跳起来,说:‘10元大洋呢!’可是对于每天家里的菜金,对于他每节钢琴课付出的百元大钞,还有每月水电费的支出,都没数字概念。所以,水果买来不吃而浪费了扔掉,心安理得;三刻钟就收费130元的钢琴课,心不在焉。”

现在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面对孩子们层出不穷的愿望,大人们会习惯地把满足他们的需要当做镇静剂。被喂大的孩子,会缺乏对艰难时刻的心理准备。在一个新经济知识时代,做家长的有责任帮助孩子从小认识钱,提高一些财商。我们国家对孩子的教育,从家庭到学校,没有一门是关于如何认识钱、如何用钱的。可是等到孩子上大学住校后,不会安排零用钱,可能常常打电话向父母求救。上了班后,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不会安排,很快成为“月光族”。再大一些,缺乏财商、不懂得如何理财,那么结婚生子还是离不开父母的资助。所以从小和孩子谈“如何用钱”,适当引入一些理财的观念,对孩子是一种很实际的教育。

转眼暑假要到了,为了鼓励孩子学习用钱,这位家长决定每天给他一定数额的钱,由他负责购买家里的蔬菜和水果。一来体会一下当家难的味道,二来也算给大人帮忙,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报酬。已经上了初中的孩子,承担一些家事,是对他生活能力的培养。现在他已经负责为家里买早餐的面包了,20元的面包券,再多带2元的零钱用于调剂,他不断地在喜欢的、需要的和20元的面额三者之间学习选择和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家长已经可以放心地在家坐等他拎着香喷喷的面包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