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样跟孩子谈钱
21117900000068

第68章 教育孩子不盲目攀比

由于孩子的辨别能力不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而虚荣攀比带给孩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他更关注自己的穿衣打扮、使用文具的档次……而当孩子太过关注自己外在的一些东西,问题就开始变得严重了。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这样的对话:

“我爸比你爸官大,我爸是科长,管着你爸。”

“我爸比你爸有钱,我爸是大老板。”

“我爸是学校校长,管着很多老师。”

单纯幼稚的几句话,却把孩子的攀比之心跃然纸上。很多孩子都有攀比的心理,比如一个孩子有了高档文具,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高于其他孩子的优越感。而当别人有了更高档的文具时,他们就会产生虚荣心、嫉妒心,就会产生超过别人的欲望,这样孩子的攀比心理越来越强烈。

有时,家长也会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表现出明确的拒绝态度,但是,当面对孩子又哭又闹,甚至不吃饭、不上学,家长束手无策只好依着孩子的要求去做。其实,这种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妥协的做法危害性很大,会助长孩子奢侈的消费观念和攀比心理。长期如此,孩子们的攀比就不仅仅局限于穿戴、文具,他们甚至会比父母的职位,家里的房子、车子……

除此以外,过度的攀比还会使孩子养成对物质方面过分追求的坏习惯,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如此一来,孩子也就距离成为优秀人才的成长目标越来越远了。而这,显然悖离了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期望。

如果孩子出现了攀比的心态,妈妈也不要着急。孩子攀比心理的形成不能全怪孩子,他们毕竟年龄尚小,生活经历不深,不可能建立起评价事物的正确标准。这就需要妈妈在教育孩子时,讲究一下技巧、选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

(1)对孩子的过分要求采取冷处理

当孩子要求购买某奢侈品时,父母切不可轻易满足他们。父母可以先了解孩子想购买该物品的动机,如果孩子只是想显示自己或与别的同学攀比,这时,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要求采取冷处理。即对他的要求不做任何回答,给他几天冷静期,等他确定这个物品是否真的需要后,再和他一起讨论是否需要购买。

(2)订立规则

在帅帅上小学之前,妈妈就与他订立了一个购买规则,其内容如下:

每学期开始,可以购买一身新衣服,但价格不得超过200元。

每个月购买一次书本、玩具等,但课外读物仅限一本,玩具只限一个。

如学期末学习成绩有进步,可奖励他××元。

在订立规则的同时,父母还可以对孩子进行理财方面的教育,让他知道任何东西都来之不易,要学会节约和珍惜。

(3)将攀比转为动力

孩子与别人攀比,说明孩子的心理有竞争倾向,想要在某方面超越别人。这时,如果我们能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在学习、才能、意志力等方面进行攀比,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此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认识更多东西,培养孩子对于数学、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兴趣,和孩子共同选择他真正喜爱的项目,如钢琴、舞蹈、绘画等,增强他在这些方面的造诣。孩子的关注点转移了,就不会局限于与其他伙伴攀比了。

(4)巧妙利用故事诱导

正确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要特别注重榜样的引导作用。

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普遍爱听故事,家长可以为孩子买一些儿童励志类的故事书;另外,家长还可以利用故事引申的道理,较早地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这样就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天平,进而使孩子远离盲目攀比等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