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样跟孩子谈钱
21117900000069

第69章 花钱时要有节俭意志

一个人如果在花钱上过分小气会被人称作是“守财奴”,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节俭,花钱大手大脚,什么贵买什么,什么好吃买什么,那就值得家长关注和调整了。

现象一:

一次,一个朋友和一位6岁的小男孩及他的父母一块去逛商店。在玩具柜台前,小男孩一眼就看中了一款很高档的玩具,但价钱出奇的贵,居然要600多元。可是没想到,妈妈看到儿子喜欢,想都不想就给儿子买下了。这个朋友有点惊讶地说:“这么贵的玩具你们也舍得给他买,这可抵得上我半个月的工资了。”万万没想到的是,小男孩的妈妈说:“只要儿子喜欢,想要什么就给他买,反正家里就这么一个孩子,花点钱不算什么。”

在父母的影响下,这个小男孩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节俭,也不知道钱来得不易,反正想要什么就让父母买给他,稍有不从,就哭个不停。之后,这个朋友就故意试着问他:“告诉叔叔,你买这个玩具的钱是从哪儿来的?”没想到,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从银行的提款机上来的。”小男孩的回答令这位朋友感到愕然。

现象二:

彤彤生于一个幸福的家庭,爷爷奶奶有劳保,爸爸妈妈有公司,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幸福而充裕。可能是因为家境好,彤彤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什么好买什么,什么是名牌买什么,花钱从不算计,更别谈节约了。彤彤在好朋友单单的生日时,一下子就送了200多块钱的礼物,吓得单单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今年彤彤的父母做了亏本生意,一下子把钱都赔进去了。彤彤没有了以前的零花钱,每天磨着妈妈要,可是妈妈兜里也没钱了,急得团团转。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小的时候,过的是穷苦的日子,不能让孩子再受穷,于是无限度地溺爱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小的时候,还没有建立起劳动和金钱的关系,自制力和计划性又比较差,时间一长就不把钱当回事了,于是开始大手大脚地花钱。

孩子从小花钱没有节制,慢慢地就会习惯于花钱之后的满足感。其实在孩子的概念中,钱不过就是可以兑换物品的东西,孩子并不了解钱的真正意义和劳动的辛苦,也不容易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禁止并不能改变孩子的习惯,只有慢慢地引导教育,才能使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大部分的父母常常只懂得给孩子零花钱,却不大注意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最终出现了一大批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这些孩子根本就体会不到父母挣钱的不易,自然也就不会懂得节约,只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没钱花了就伸手向父母要,好像父母就是摇钱树。

美国的一些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让孩子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他们会让孩子自己去打工赚钱,让孩子自己体会到赚钱是多么难,从而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和理财观念,让他们懂得钱应该花在那些该花的地方,不能随便乱花。

父母该如何做?

如果你的孩子对金钱没有正确的认识,有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妈妈千万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孩子,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地培养出来的。

(1)与孩子签订零花钱合同

并不是给孩子的零花钱越多,就是越疼爱孩子。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父母可与孩子签订零花钱使用合同。如对于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可以在合同中规定,每周只给孩子两元钱零用钱,每周一早晨发放,并且规定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发放零用钱。

当然,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发放零用钱的时间周期可以慢慢地延长,如孩子已经能够掌握了以“周”为单位的理财能力之后,可以把发放零用钱的时间拉长为“月”。

(2)让孩子知道自己挣钱不易

孩子没有节俭的意识,很大程度上与他从未有过挣钱的经历、不知道挣钱的艰难有关。因此,父母应放开手脚,鼓励孩子多去尝试、多去体验。

很多时候,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不要乱花钱、不要攀比,远不如给孩子一次靠自己劳动赚钱的机会。当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他自然就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购买物品要分轻重

父母不妨鼓励孩子将金钱花在有价值和最需要的东西上。例如孩子正需要购买一部电子辞典来帮助学习,但同时又想多买一个玩具,这时父母便可借这个机会教导孩子,让他学会将自己的需要安排一个先后次序,适当地运用金钱。电子辞典较玩具更为重要,所以应鼓励孩子先购买电子辞典。

(4)让孩子学会自我节制

有时候孩子终会抵挡不住诱惑,将金钱花费在物质的享乐或玩具上。这时父母先别太失望,反而可趁这个机会教导孩子学习节制和理财之道,以免其日后肆意挥霍。父母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因胡乱挥霍,最后得不到好结果的故事给孩子听,好让孩子有所警惕。

(5)让孩子体验一下“贫穷”

生活条件的优越,往往会让我们的小公主体验不到“贫穷”的滋味,不知道勤俭节约的重大意义。因此,父母不妨来点“苦肉计”,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贫穷”的味道。

比如把孩子带到乡下的亲友家,让孩子和农家孩子一起放牛、耕种,吃油花并不多的饭菜……这样,不仅可以增长不少农家知识,学会很多农活,还可以把农村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