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珍宝:天然珍珠宝石
21120000000003

第3章 玫瑰石王——红宝石

红宝石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贵宝石,是指颜色呈红色、粉红色的刚玉,它是刚玉的一种,又被称为玫瑰紫宝石,可见这种宝石的红色和玫瑰的红色有很大关系。

红宝石质地坚硬,硬度仅在钻石之下。而且这种血红色的红宝石最受人们珍爱,俗称“鸽血红”,这种几乎可称为深红色的、鲜艳的强烈色彩,更把红宝石的真面目表露得一览无余。它象征着高尚、爱情和仁爱。

相传,古代的武士在作战之前,有时会在身上割开一个小口,将一粒红宝石嵌入口内,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达到刀枪不入的目的。

同时,由于红宝石弥漫着一股强烈的生气和浓艳的色彩,以前的人们认为它是不死鸟的化身,对其产生了热烈的幻想。而且传说左手戴一枚红宝石戒指或左胸戴一枚红宝石胸针就有化敌为友的魔力。

我国《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对红宝石的记载:“永昌郡博南县有光珠穴,出光珠。珠有黄珠、白珠、青珠、碧珠。”当时称其为“光珠”,表明在东汉时期就已辨识红、蓝宝石了。

而《后汉书·东夷列传》中称红宝石为“赤玉”,据记载,东汉时期,“扶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两千里,本濊地也……出名马、赤玉、貂豽,大珠如酸枣。”

扶余的起源地位于松花江流域中心,辽宁昌图县、吉林洮南县以北直至黑龙江省双城县以南,都是其国土,国运长达800年之久。

《后汉书·东夷列传》还记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夫馀东北千余里,东濒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极。地多山险,人形似夫余,而言语各异。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这里的“挹娄”是肃慎族系继“肃慎”称号后使用的第二个族称,从西汉至晋前后延续600余年,至5世纪后,改号“勿吉”。

在秦汉时期,挹娄的活动区域在辽宁东北部和吉林、黑龙江两省东半部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内。南北朝时,挹娄势力开始衰落。

《汉武帝内传》中描述红宝石称“火玉”:“戴九云夜光之冠,曳六出火玉之佩。”唐人苏鹗在《杜阳杂编》中对“火玉”有着详尽的描述,而且这段描述颇具文学性:

武宗皇帝会昌元年,夫余国贡火玉三斗及松风石。火玉色赤,长半寸,上尖下圆。光照数十步,积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内则不复挟纩,才人常用煎澄明酒。

“半寸”约是所贡火玉宝物的最大尺寸,这样的尺寸,带红皮的软玉、红玛瑙、红色石榴石或是黑曜石可以轻易超过。

形状为“上尖下圆”,表明具备良好的结晶形态,所以不可能是没有单晶形态的带红皮的软玉、红玛瑙或黑曜石,也不可能是圆珠或近似圆珠形状的红色石榴石,只能是红宝石。

“火玉三斗”表示至少有好几百枚,说明当时该种宝石的开采量不小。

“光照数十步”说明该宝物具备比较突出的反光能力,但也不排除有夸张的成分。“积之可以燃鼎,置之室内则不复挟纩,才人常用煎澄明酒”,就是说可以用它来煮饭、取暖、酿酒,这些都是对该种宝石赤红似火颜色的一种形象化的比喻和想象而已。

《旧唐书》记载:“渤海本粟末靺鞨,东穷海西、契丹,万岁通天中,度辽水,后乃建国。地方五千里,尽得扶余、沃沮、卞韩、朝鲜、海北诸地。”

这里是说,古代的扶余在唐以后成为粟末靺鞨的一部。而粟末靺鞨就是粟末水靺鞨,居住于松花江流域。粟末靺鞨与居住在今黑龙江流域的黑水靺鞨,在我国史书上统一称作“靺鞨”。

而在靺鞨居住地域,就盛产一种红色宝石,而且就以靺鞨族名命名。《本草纲目》中说“宝石红者,宋人谓之靺鞨”;《丹铅总录》中也说“大如巨栗,中国谓之‘靺鞨’”。

宋代高似孙《纬略》引唐代《唐宝记》记载:“红靺鞨大如巨栗,赤烂若朱樱,视之如不可触,触之甚坚不可破。”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奈曼旗的辽代陈国公主墓中,发现了大量镶嵌素面红宝石的饰品。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玫瑰峰也发现有辽代贵族墓葬的素面红宝石。这些发现说明:至少从辽代起,东北地区的红宝石就已得到开发。

明清两代,红、蓝宝石大量用于宫廷首饰,民间佩戴者也逐渐增多。著名的明代定陵发掘中,得到了大量的优质红、蓝宝石饰品。

清代著名的国宝金嵌珠宝金瓯永固杯上,镶有9枚红宝石。“金瓯永固”杯是皇帝每年元旦子时举行开笔仪式时的专用酒杯。夔龙状鼎耳,象鼻状鼎足,杯体满錾宝相花,并以珍珠、红宝石为花心。杯体一面錾刻“金瓯永固”4字。

慈禧太后极喜爱红宝石,其皇冠上有石榴瓣大小的红宝石。她死后,殉葬品中有红宝石朝珠一对,红宝石佛27尊,红宝石杏60枚,红宝石枣40枚,其他各种形状的红、蓝宝石首饰与小雕件3790件。

清代亲王与大臣等官衔以顶戴宝石种类区分。其中亲王与一品官为红宝石,蓝宝石是三品官的顶戴标记。

一种传说认为戴红宝石首饰的人会健康长寿、爱情美满、家庭和谐、发财致富;另一种传说认为左胸佩戴一枚红宝石胸饰或左手戴一枚红宝石戒指可以逢凶化吉、变敌为友。

山东省昌乐县发现一颗红、蓝宝石连生体,重67.5克拉,被称为“鸳鸯宝石”,称得上是世界罕见的奇迹。另外,在黑龙江省东部牡丹江流域的穆棱和宁安两地的残积坡积砂矿中发现有红宝石和蓝宝石,其中的红宝石呈现紫红、玫瑰红、粉红等颜色,质地明净,透明度良好,呈不规则块状,最大的超过一克拉。